小麦锈病危害植株和产量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小麦锈病的危害一直是困扰农民的难题。小麦锈病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黑穗病三种类型,其中叶锈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叶锈病会在小麦叶片上形成***或橙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会扩大并合并,最终导致叶片枯死掉落,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防治小麦锈病对于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小麦锈病是由小麦锈菌引起的,这种病菌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下生长迅速,因此小麦在高温潮湿的季节容易发生锈病。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管理不当也会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生风险。比如说,连作、密植、施肥过量等都会使小麦易受锈病侵袭。
预防小麦锈病的发生,首先要加强小麦的管理。比如说,要注意小麦的轮作,避免连作;要控制小麦的密植程度,让小麦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要合理施肥,不要过量施肥。要及时发现小麦锈病的病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比如说,可以使用农药喷洒、采用抗病品种等方式来防治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非常大。据统计,小麦锈病每年会导致我国小麦减产约10%左右。而在严重的情况下,小麦锈病甚至会导致小麦的死亡,从而使农民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小麦锈病会导致小麦的叶片枯死掉落,从而降低小麦的光合作用效率,影响小麦的品质。小麦锈病还会影响小麦的营养成分含量,降低小麦的品质。预防小麦锈病对于保障小麦的品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选择适合的小麦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预防小麦锈病的发生。一般来说,选用抗锈病品种是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在选择抗锈病品种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还要注意品种的抗病性能是否稳定,以及是否适合当地的种植条件。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式。物理防治主要是采用清除病源、清除秸秆等方式,减少病菌的存活和传播。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拮抗菌等生物资源来控制小麦锈病。化学防治则是采用农药进行喷洒,杀死病菌。但是化学防治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要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小麦锈病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化学防治方式造成的。农药的使用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过度使用农药还会导致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在防治小麦锈病时,要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小麦锈病的防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科学施药,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避免过度使用农药。要注意农药的使用时机,选择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喷洒,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另外,要注意农药的储存和使用方法,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要加强小麦的管理,预防小麦锈病的发生,避免过度依赖化学防治措施。
相关拓展:
问:小麦锈病的特征是什么?如何防治?
小麦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它的叫法也不一样,如叶锈病和薯猛秆锈病等,但性质是一样的。发病时受害部位出现***或褐色的孢子顷搭堆,这些孢子通过空气不断传播,传播速度快,受害面积极广,到后期孢子堆颜色逐渐变为黑色。它对小麦的影响极大,影雀手拿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使麦粒秕瘦,影响产量和品种。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为主;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控制越夏菌源;合理密植和适量适时追肥,避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锈病发生时,南方多雨麦区要开沟排水;北方干旱麦区要及时灌水,可补充因锈菌破坏叶面而蒸腾掉的大量水分,减轻产量损失。
可以喷施高收增产套餐,可以防病治虫,还可以促苗壮苗。
问:小麦锈病防治技术
小麦锈病往往发生在春季,4月份需要紧急防治,因为此时正好是灌浆期。如果发生,很容易导致植株和叶片的异常生长,对产量造成很大影响。掘运河南省小麦锈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有机小麦锈病的发生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有机小麦条锈病的种类和危害症状:有机小麦条锈病又称黄疸,可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茎锈病三种。锈病是一种空气传播的疾病判指梁,它可以随风远距离传播到小麦区。条锈病主要危害有机小麦叶片,但也危害叶鞘、茎和穗。夏孢子堆点缀在叶片上,明***,小而长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有粉状孢子。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叶鞘和茎上很少见到。夏孢子散生于叶片上,橙红色,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方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但偶尔会穿透。背面的夏孢子比正面的小。茎锈病主要危害茎和叶鞘,也可危害穗。夏季孢子堆散而不规则,深褐色,大而长方形。夏季的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很强,同一侵染点两侧均可出现孢子堆,而叶片背面的孢子堆比正面的大。2.有机小麦锈病病原菌形态特征:条锈菌夏孢子单细胞,球形,表面有细刺,亮***,孢子壁无色,有6~16个萌发孔。冬孢子双生,棒状,顶部平切或斜切,分区处稍缢缩,褐色,上粗下淡,底部细,柄短而有颜色。叶夏孢子单细胞,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细刺,橙***,有6~8个萌发孔。冬孢子是孪生的,棒状,深褐色,有轻微收缩的间隔,平顶和短而无色的柄。秆夏孢子单细胞,长方形,暗橙***,中间有4个萌发孔,细胞壁棕色,有明显的棘突。冬孢子双生,棒状或纺锤状,深褐色,分生处稍缢缩,表面光滑,顶端圆形或稍尖,柄上端黄褐色,下端几乎无逗物色。3.有机小麦锈病的特点:锈病是潮湿的,在多雨、有露水或有雾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锈菌用夏孢子一代一代地侵染小麦作物,完成一年的循环。是典型的长距离空气传播疾病。夏孢子落在寄主叶片上,在适宜的温度萌发并有水膜,产生芽管,芽管沿叶面生长。当它们与气孔相遇时,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细胞,然后侵入气孔,在气孔下形成气孔囊,数条侵染菌丝生长,在叶肉细胞间隙中蔓延。菌丝在小麦叶组织中生长15天后,叶表面产生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能连续产生几天的夏孢子,夏孢子繁殖快。这些夏季孢子可以随风传播,造成再次感染。秋或春锈病的发病主要与夏、秋、春三季的降雨量、夏季越冬的菌量和感病品种的面积有关。一般来说,秋冬春夏多雨时,感病品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病就会严重,反之亦然。4.有机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4.1。农业防治:4.1.1。选择抗病小麦品种是防治有机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锈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可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小麦品种,如冬小麦“益农18”。新源县同一地块种植的“新东18”和“益农18”两个品种中,“新东18”病害严重,发病面积大,而“益农18”只有斑块,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4.1.2.小麦收获后,应及时翻耕灭茬,消除自生麦苗,减少
问:小麦的抗锈病与不抗锈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只要有一个A基因就表现为抗病。现有抗锈病和不抗锈病纯种小麦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另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B1、b1,B2、b2,B3、b3)控制,每对基因对小麦产量作用程度一样,且含显性基因越多产量越高。现有纯
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F1的基因型为Aa,F2中抗病的为AA:Aa="1:2"自交后代AA占1/3+2/3*1/4=1/2Aa=2/3*2/4=1/3aa=2/3*1/4=1/6,所以A错。一对等位基因有三个基因型分别是BB,Bb,bb.现在有三对等位基因,所以有3*3*3=27种基因型。所以B对,产量最高的基因型是
B1B1B2B2B3B3三对等位基因全是显性的,共有6个显性基因,然后就是少个显性基因,到没有显性基因b1b1b2b2b3b3,共有7中,所以C对F2中小麦产量次高的表现型的比例为5个显性基因,所以3*(2/4)*1/4*1/4=3/32
问:设小麦的产量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抗锈病与不抗锈病受另一对等位基
(1)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杂交得F1,基因型为AaBb,自交得F2,采用逐对分析法,Aa→1AA(高产)、2Aa(中产)、1aa(低产),Bb→1BB(抗病)、2Bb(抗病)、bb(不抗病),则表现型有3×2=6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高产抗锈病个体(AABB)占=1/4×1/4=1/16.(2)F2中抗锈病个体基因型有BB(1/3)或Bb(2/3),自交后代BB=1/3+2/3×1/4=1/2.
故答案为:
(1)6AABB1/16
(2)1/2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