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赤霉病该如何预防用什么药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935 次
小麦赤霉病该如何预防用什么药

小麦赤霉病预防及药品选择

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质量降低,甚至对人畜的健康产生威胁。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许多抗小麦赤霉病的小麦品种,选择这些品种种植可以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率。

2.合理施肥。小麦缺乏营养易受病害侵袭,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保证小麦的养分充足,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3.合理浇水。小麦赤霉病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需要注意小麦田的排水,保持适当的湿度,避免小麦过于潮湿。

4.进行病虫害防治。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药品选择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小麦赤霉病药品可供选择,如氯氰菊酯、**酮、多菌灵等。其中,氯氰菊酯是常用的杀菌剂,可以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品时应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用户关心问题

Q1:小麦赤霉病会对人有影响吗?

A1:小麦赤霉病所产生的毒素可以对人畜的健康产生影响,导致中毒、呕吐、腹泻等症状。食用受感染的小麦制品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Q2: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率有多高?

A2: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率与气候、土壤、种植方法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率在10%~30%之间。

Q3:小麦赤霉病的症状是什么?

A3:小麦赤霉病的症状包括小麦叶片上出现灰白色霉层、小麦穗部出现黑色霉层、小麦籽粒变小、变形,严重时小麦甚至会死亡。

Q4:小麦赤霉病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A4:小麦赤霉病的传播方式有空气传播、土传播、种子传播等多种方式。

Q5:氯氰菊酯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A5:氯氰菊酯是一种杀虫剂和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神经酯酶的活性,使得神经酯类物质在神经系统中积累,从而导致神经传导受到干扰,最终达到杀虫、杀菌的效果。

小麦赤霉病药品相关百科知识

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是一种有机磷农药,具有杀虫、杀菌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神经酯酶的活性,使得神经酯类物质在神经系统中积累,从而导致神经传导受到干扰,最终达到杀虫、杀菌的效果。氯氰菊酯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卫生等领域,但同时也对环境和人畜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酮:**酮是一种杀菌剂,主要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病害防治。**酮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使真菌细胞死亡,达到杀菌的效果。**酮对环境和人畜健康的影响较小,但需要注意使用量的控制,避免对作物和土壤产生污染。

多菌灵:多菌灵是一种杀菌剂,广泛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病害防治。多菌灵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病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使病菌细胞死亡,达到杀菌的效果。多菌灵对环境和人畜健康的影响较小,但需要注意使用量的控制,避免对作物和土壤产生污染。

参考文献:

1.《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2.《农业杀虫剂使用与环境保护》;

3.《农药使用手册》。

问答拓展: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种植淮麦20、扬麦4号等抗病品种,培育无病种子田,播种前深耕灭茬,清洁田园,种植期间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的抗性。

药物防治:播种前,用20%克福种衣剂做包衣处理(药:种=1:50),或用2.5%咯菌腈种子剂进行拌种(药:种=1:500),抽穗期亩用4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克兑水50-60公斤,然后进行全田喷雾。

一、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比如淮麦20、扬麦4号、扬麦18号、徐麦856等。

(2)培育无病种子田,深耕灭茬,清洁田园,减少和控制病菌来源。

(3)适当早播,避免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后遇到阴雨天气。

(4)种植期间,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的抗性。

2、药物防治

(1)药物拌种

①用20%克福种衣剂进行包衣,药物和种子的比例为1:50。

②用50%福美双进行拌种,药物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

③用40%拌种灵进行拌种,药物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

④用2.5%咯菌腈种子剂拌种,药物和种子的比例为1:500。

⑤用75%萎锈灵250克拌麦种100公斤,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克拌麦种100公斤。

(2)喷洒药剂

①小麦抽穗期,亩用4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克(或28%烯肟菌酯·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克,或28%井岗霉素·多菌灵悬浮剂110毫升,或30%多·酮可湿性粉剂110克,或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230毫升)兑水50-60公斤,然后进行全田喷雾。

②小麦扬花初期,亩用40%多菌灵·**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克(或70%福·甲硫磺可湿性粉剂130克,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0克,或多菌灵·福美双·硫磺可湿性粉剂250克,或5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125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兑水50-60公斤,然后进行全田喷雾。

③病情比较严重时,可在小巧培茄麦灌浆初期亩用25%氰烯菌腈悬浮剂11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55毫升,或25%戊唑醇乳油80克,或25%丙环唑乳油4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60公斤,然后进行全田喷雾。

二、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

1、产子囊壳的作物秸秆(玉米、稻谷、小麦等)经粉碎还田后会增加赤霉病病原菌的数量,加大了下茬作物发生赤霉病的风险。

2、种植了对赤霉病较敏感的小麦品种,比如淮麦、烟农、济麦等。

3、过量使用中磨氮肥,导致小麦后期的生长密度孝察过大、田间的透光通气性较差、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同时也为赤霉病病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4、扬花期遭遇连绵阴雨,田间湿度过高。地势低洼、排水条件差、土壤偏黏重的地块容易引发小麦赤霉病。

三、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规律

1、小麦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害,苗期赤霉病的发生流行主要与小麦生育期、气候条件、菌源等因素有关,中后期侵染引起秆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性最大。

2、病菌一开始主要侵染花药,其次为颖片内侧壁。通常一个麦穗的小穗先发病,然后迅速扩展到穗轴,进而使其上部其他小穗迅速失水枯死而不能结实。

3、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小麦扬花期感染率最高,特别在齐穗后20天内最易感病。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雨日的多少是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在此期间,若阴雨日数超过50%,则病害就可能流行,超过70%就可能大流行,40%以下为轻发生。

4、当病原菌大量存在时,小麦抽穗扬花期连续阴雨3天以上(或遇到大雾、露水较重的天气),气温保持在15℃以上,就有可能严重发生赤霉病。

问答拓展:小麦赤霉病怎么预防?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种类和使用方法
(1)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一般用量为有效浓度0.05%~0.1%,即50%可湿性粉剂加冲蚂水稀释500~1000倍,药剂持续期为7~10天,对麦株无药害,防效可达80%~90%,防病增产率一般可达20%~40%,病粒率可下降70%以上。有时用0.05%多菌灵与**素混用,比单用多菌灵防病效果好。
(2)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雾使用浓度与方法同李亩多菌灵。
(3)灭菌丹可湿性粉剂喷雾要注意的是灭菌丹只有预防效果,没有治疗作用。此药剂对麦类锈病有良好的兼治效果,使用浓度为0.25%,即50%可湿性粉剂加水稀释200倍,防效一般在71%~80%。
(4)福美双(TMTD)穿品为50%可湿性粉剂,使用浓度为0.2%~0.3%,即用50%可湿性粉剂加水稀释166~250倍。
(5)福美双对人畜安全,对麦株无药害,防效在70%左右,但持续药效期短,一般只有3~5天。福美双与多菌灵配成混合剂可降低多菌灵用量,一般用25%多菌灵与15%福美双混合散扰埋成40%多福合剂加水稀释500倍液喷雾使用,防效在70%左右。

问答拓展: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防治最好

小麦赤霉病用多菌灵、戊唑醇等药防治最好。

1、多菌灵:多菌灵又称棉萎灵、卡菌丹、霉斑敌、苯并咪唑44号,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通过干扰病菌的有丝**中纺锤体的形戚橡晌成,从而影响细胞**,对多种真菌病害都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在赤霉病发生初期,每亩每次可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2.5克~100克,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可快速控制赤霉病病菌的危害和蔓延。

2、戊唑醇:戊唑醇是一种**类杀菌剂,是一种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真菌体内的甾醇脱甲基合成,使病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达到杀菌效果。可在如陆赤霉病发生初期,用43%戊唑醇悬浮剂12~15毫升/亩,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预防赤霉病的危害和蔓延。

小麦常见的几种病害防治

1、小麦吸浆虫防治

应重点做好抽穗期的成虫防治。在孕穗初期当早晨或傍晚手扒麦垄看到1—2头成虫在飞时,应及时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虫啉、呋虫胺等在小麦高锋上登记的杀虫剂进行防治,重发区间隔3天连续用药2次以确保效果。

2、白粉病、条锈病防治

对小麦白粉病可以结合防治条锈病、赤霉病进行兼治,或当田间病叶率达10%时,选用**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等进行防治,严重发生田,应隔7—10天再喷1次。在春季流行区要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延缓扩散蔓延,减轻田间危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