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该如何预防用什么药
小麦赤霉病预防及药品选择
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质量降低,甚至对人畜的健康产生威胁。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许多抗小麦赤霉病的小麦品种,选择这些品种种植可以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率。
2.合理施肥。小麦缺乏营养易受病害侵袭,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保证小麦的养分充足,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3.合理浇水。小麦赤霉病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需要注意小麦田的排水,保持适当的湿度,避免小麦过于潮湿。
4.进行病虫害防治。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药品选择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小麦赤霉病药品可供选择,如氯氰菊酯、**酮、多菌灵等。其中,氯氰菊酯是常用的杀菌剂,可以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品时应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问答拓展: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种植淮麦20、扬麦4号等抗病品种,培育无病种子田,播种前深耕灭茬,清洁田园,种植期间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的抗性。
药物防治:播种前,用20%克福种衣剂做包衣处理(药:种=1:50),或用2.5%咯菌腈种子剂进行拌种(药:种=1:500),抽穗期亩用4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克兑水50-60公斤,然后进行全田喷雾。
一、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比如淮麦20、扬麦4号、扬麦18号、徐麦856等。
(2)培育无病种子田,深耕灭茬,清洁田园,减少和控制病菌来源。
(3)适当早播,避免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后遇到阴雨天气。
(4)种植期间,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的抗性。
2、药物防治
(1)药物拌种
①用20%克福种衣剂进行包衣,药物和种子的比例为1:50。
②用50%福美双进行拌种,药物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
③用40%拌种灵进行拌种,药物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
④用2.5%咯菌腈种子剂拌种,药物和种子的比例为1:500。
⑤用75%萎锈灵250克拌麦种100公斤,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克拌麦种100公斤。
(2)喷洒药剂
①小麦抽穗期,亩用4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克(或28%烯肟菌酯·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克,或28%井岗霉素·多菌灵悬浮剂110毫升,或30%多·酮可湿性粉剂110克,或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230毫升)兑水50-60公斤,然后进行全田喷雾。
②小麦扬花初期,亩用40%多菌灵·**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克(或70%福·甲硫磺可湿性粉剂130克,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0克,或多菌灵·福美双·硫磺可湿性粉剂250克,或5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125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兑水50-60公斤,然后进行全田喷雾。
③病情比较严重时,可在小巧培茄麦灌浆初期亩用25%氰烯菌腈悬浮剂11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55毫升,或25%戊唑醇乳油80克,或25%丙环唑乳油4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60公斤,然后进行全田喷雾。
二、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
1、产子囊壳的作物秸秆(玉米、稻谷、小麦等)经粉碎还田后会增加赤霉病病原菌的数量,加大了下茬作物发生赤霉病的风险。
2、种植了对赤霉病较敏感的小麦品种,比如淮麦、烟农、济麦等。
3、过量使用中磨氮肥,导致小麦后期的生长密度孝察过大、田间的透光通气性较差、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同时也为赤霉病病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4、扬花期遭遇连绵阴雨,田间湿度过高。地势低洼、排水条件差、土壤偏黏重的地块容易引发小麦赤霉病。
三、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规律
1、小麦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害,苗期赤霉病的发生流行主要与小麦生育期、气候条件、菌源等因素有关,中后期侵染引起秆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性最大。
2、病菌一开始主要侵染花药,其次为颖片内侧壁。通常一个麦穗的小穗先发病,然后迅速扩展到穗轴,进而使其上部其他小穗迅速失水枯死而不能结实。
3、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小麦扬花期感染率最高,特别在齐穗后20天内最易感病。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雨日的多少是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在此期间,若阴雨日数超过50%,则病害就可能流行,超过70%就可能大流行,40%以下为轻发生。
4、当病原菌大量存在时,小麦抽穗扬花期连续阴雨3天以上(或遇到大雾、露水较重的天气),气温保持在15℃以上,就有可能严重发生赤霉病。
问答拓展:小麦赤霉病怎么预防?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种类和使用方法(1)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一般用量为有效浓度0.05%~0.1%,即50%可湿性粉剂加冲蚂水稀释500~1000倍,药剂持续期为7~10天,对麦株无药害,防效可达80%~90%,防病增产率一般可达20%~40%,病粒率可下降70%以上。有时用0.05%多菌灵与**素混用,比单用多菌灵防病效果好。
(2)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雾使用浓度与方法同李亩多菌灵。
(3)灭菌丹可湿性粉剂喷雾要注意的是灭菌丹只有预防效果,没有治疗作用。此药剂对麦类锈病有良好的兼治效果,使用浓度为0.25%,即50%可湿性粉剂加水稀释200倍,防效一般在71%~80%。
(4)福美双(TMTD)穿品为50%可湿性粉剂,使用浓度为0.2%~0.3%,即用50%可湿性粉剂加水稀释166~250倍。
(5)福美双对人畜安全,对麦株无药害,防效在70%左右,但持续药效期短,一般只有3~5天。福美双与多菌灵配成混合剂可降低多菌灵用量,一般用25%多菌灵与15%福美双混合散扰埋成40%多福合剂加水稀释500倍液喷雾使用,防效在70%左右。
问答拓展: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防治最好
小麦赤霉病用多菌灵、戊唑醇等药防治最好。
1、多菌灵:多菌灵又称棉萎灵、卡菌丹、霉斑敌、苯并咪唑44号,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通过干扰病菌的有丝**中纺锤体的形戚橡晌成,从而影响细胞**,对多种真菌病害都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在赤霉病发生初期,每亩每次可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2.5克~100克,兑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可快速控制赤霉病病菌的危害和蔓延。
2、戊唑醇:戊唑醇是一种**类杀菌剂,是一种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真菌体内的甾醇脱甲基合成,使病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达到杀菌效果。可在如陆赤霉病发生初期,用43%戊唑醇悬浮剂12~15毫升/亩,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预防赤霉病的危害和蔓延。
小麦常见的几种病害防治
1、小麦吸浆虫防治
应重点做好抽穗期的成虫防治。在孕穗初期当早晨或傍晚手扒麦垄看到1—2头成虫在飞时,应及时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虫啉、呋虫胺等在小麦高锋上登记的杀虫剂进行防治,重发区间隔3天连续用药2次以确保效果。
2、白粉病、条锈病防治
对小麦白粉病可以结合防治条锈病、赤霉病进行兼治,或当田间病叶率达10%时,选用**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等进行防治,严重发生田,应隔7—10天再喷1次。在春季流行区要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延缓扩散蔓延,减轻田间危害程度。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