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条锈病易发省份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05 次

小麦条锈病易发省份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小麦生产。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约占小麦种植总面积的25%左右。而小麦条锈病易发省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气候条件

小麦条锈病发生的气候条件是温暖潮湿,通常在20℃左右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条件下,病害发生最为严重。而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因此小麦条锈病在南方易发。

种植方式

小麦条锈病在连作地块易发,尤其是在秸秆不清理的情况下更为严重。而我国南方地区小麦种植方式往往采用连作,加之农民清理秸秆意识不强,因此小麦条锈病在南方地区很容易发生。

病害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合理轮作

轮作是预防小麦条锈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农民可以选择在小麦前种植豆类或其他作物,以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清理秸秆

清理小麦收割后的秸秆是预防小麦条锈病的重要措施。秸秆中的病菌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并繁殖,因此清理秸秆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

使用优质种子

使用优质种子是预防小麦条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优质种子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加强管理

加强小麦的管理也是预防小麦条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农民应该加强小麦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相关问题

1.小麦条锈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主要的病害之一,如果不加以控制,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根据统计数据,小麦条锈病每年对我国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约为10%左右。

2.小麦条锈病的症状是什么?

小麦条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或橙色的条锈病斑,严重时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同时,小麦条锈病还会导致小麦的叶片干枯、卷曲等症状。

3.小麦条锈病的化学防治方法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使用杀菌剂进行喷雾。常用的杀菌剂有氧化乐果、三唑酮等。但是化学防治方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容易导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应该尽量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

4.小麦条锈病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一些天敌或有益微生物进行防治。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利用拟青霉菌、木霉菌等微生物进行防治,以及利用天敌如蚜茧蜂、寄生蜂等进行防治。

5.小麦条锈病的物理防治方法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一些物理手段进行防治。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有利用高温、紫外线等进行防治,以及利用覆膜、植被覆盖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关拓展:

问:据报道,今年小麦条锈病存在春季大流行风险,该如何防治?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可随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已在湖北、陕西、河南、甘肃、云南、四川、贵州、重兆耐橡庆等8个省份232个县区发生215万亩,为近10年来第三重发年份。小麦条锈病主要危害的是小麦的叶片,也可危害叶鞘、麦秆及小麦穗。针对今年病虫害加重发生的态势,农业农村部及时指导各地开展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

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措施有:

第一,亩滑要坚持综合防治的策略。当小麦条锈病大面积暴发流行时,药剂防治仍是当前控制病害的主要措施。在条锈病发病初期的小麦拔节和孕穗期用药物治疗都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也建议相关部门在防控资金、药械方面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条锈病突发流行。

第二,要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们要培育聚合品种、多系品种或多抗品种。

第三,要严密监控春季引发流行的因素。春季是小麦条锈病流行危害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密切监控病菌来源、菌源量大小、春季降雨量及早春气温回升早晚等。

第四,要实行抗锈基因合理布局。我们要在小麦条锈病的越夏区和越冬区分别种植不同抗原类型的小麦品种,在品种的合理利用方面,实行多品种分区布局。另外,还要注意应用具有避病性、慢病性、耐病性和高温抗病性等特点族旁的品种。

第五,要栽培防治。越夏区要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的积累和传播。在土壤缺乏磷、钾肥的地区,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减少条锈病发生。另外我们要合理灌溉,将病害的发生和产量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问:小麦锈病的发病规律

(1)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在我国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区越夏。越夏区产生的夏孢子经风吹到广大麦区,成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随发病麦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麦苗上产生夏孢子,可扩散造成再次侵染。造成春季流行的条件为:①大面积感病品种盯或银的团族存在;②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③3—5月的雨量,特别是3、4月的雨量过大;④早春气温回升较早。我省晋南是条锈病的常发区,晋中是易发区。
(2)小麦叶锈病小麦叶锈病在我国各凯宴麦区一般都可越夏,越夏后成为当地秋苗的主要浸染源。病菌可随病麦苗越冬,春季产生夏孢子,随风扩散,条件适宜时造成流行,叶锈菌侵入的最适温度为15-20℃。造成叶锈病流行的因素主要是当地越冬菌量、春季气温和降雨量以及小麦品种的抗感性。(3)小麦秆锈病秆锈菌以夏孢子传播,夏孢子萌发侵入温度要求为3—31℃,最适18--22℃。小麦秆锈病可在南方麦区不间断发生,这些地区是主要越冬区。主要冬麦区菌源逐步向北传播,由南向北造成为害,所以大多数地区秆锈病流行都是由外来菌源所致。除大量外来菌源外,大面积感病品种、偏高气温和多雨水是造成流行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