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大蒜灰霉病是什么菌 大蒜灰霉病是什么菌类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209 次
大蒜灰霉病是什么菌 大蒜灰霉病是什么菌类

大蒜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由菌类引起。该病害会对大蒜的生长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将从大蒜灰霉病的病原菌、病害特征、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原菌

大蒜灰霉病的病原菌是灰霉菌,学名为BotrytiscinereaPers.。该菌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灰色霉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病原菌。该菌的分生孢子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极易生长繁殖,因此在夏季和雨季时大蒜灰霉病易发。

二、病害特征

大蒜灰霉病主要表现在叶片和鳞茎上,其症状为叶片上出现灰色霉层和黑色小点,鳞茎上出现软腐、腐烂、变软等症状。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病害会快速扩散,严重影响大蒜的产量和品质。

三、防治措施

1.环境调控: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减少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2.物理防治:采摘病叶、病茎、病鳞茎等病残体,减少病源的数量。

3.化学防治:可使用杀菌剂进行喷洒,但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浓度,防止对大蒜产生不良影响。

4.生物防治:可使用一些天敌或拮抗菌进行防治,如甲壳菌、木霉等。

四、相关问题

1.大蒜灰霉病对大蒜的产量和品质有何影响?

答:大蒜灰霉病会导致大蒜的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大蒜的经济效益。

2.大蒜灰霉病易发生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答:大蒜灰霉病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生,夏季和雨季时病害易发。

3.如何进行大蒜灰霉病的物理防治?

答:采摘病叶、病茎、病鳞茎等病残体,减少病源的数量,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

4.大蒜灰霉病的化学防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化学防治时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浓度,防止对大蒜产生不良影响。

5.如何进行大蒜灰霉病的生物防治?

答:可使用一些天敌或拮抗菌进行防治,如甲壳菌、木霉等。

释义拓展:大蒜和蒜薹灰霉病

蒜薹上初呈***水浸状、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的病斑,上生灰霉状子实体,逐渐上下扩展,最终软化腐烂,以致蒜薹烂梢、烂基、断条。若用薄膜袋小包装,打开有强烈的霉味。

问答拓展:种白蒜灰霉病经常发生,种白蒜灰霉病症状是什么?

大蒜灰霉病一般指大蒜和蒜薹的灰霉病。蒜薹黄而稀,椭圆形至不规则斑点,有灰白色子实体,上下逐渐膨大,最后软化腐烂,导致蒜薹烂尖、烂底、断条。如果装在薄膜袋里,打开时有很浓的霉味。大蒜灰霉病菌的症状:大蒜灰霉病常发生在棚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蒜苗叶片两侧有褪了色的白色斑点,沿叶脉扩展成长或纺锤形斑点,大小0.5~3mm,一般从叶尖向下扩展,造成大部分叶片半枯半黄。当湿度高时,厚厚的灰色天鹅绒层密密麻麻地生长出来,导致叶子变成褐色或像积水一样腐烂。

灰霉病是许多大中城市蔬菜冷藏的毁灭性病害,发生在蒜苔入库后3~4个月。蒜苔腐烂后长出灰色霉菌,即病原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大蒜灰霉用什么药?如何防止大蒜灰霉病?选择抗病品种。清洁农村。收获后应及时禁用身体,防止病菌传播。及时通风减湿是防治疾病的关键。通风量应根据大蒜的生长情况确定,外界温度低,通风量小或延迟,应严格防止扫风。培育壮苗,多施有机肥,及时追肥、浇水、除草。大蒜病害前期,每7~10天喷施1次50%普新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50%苏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40%多菌灵硫悬浮剂800~1000倍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共2~3次。

大棚大蒜栽培也可采用烟熏法或除尘法。特克多烟剂是病初敷。每100立方米,用50克或15%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667m2250克熏***,7~8天一次,或傍晚喷5%百菌清粉尘,采收前7天停药。防治灰霉病。储存温度控制在0~12℃,湿度控制在80%以下。及时通风除湿。必要时可喷45%特可多3000倍或65%康美灵WP1500倍,50%多美灵WP1000~1500倍。为了降低窖内湿度,选用了45%特可多气雾剂。

用保鲜熏蒸剂熏制。蒜薹入库上架预冷时,烟雾剂均匀分布在冷藏通道内。以2000立方米的冷库为例,分布10-15个点,每个点放置0.7~lkg,建成塔状,然后点燃上片,允许自行冒烟点燃时发烟剂不冒明火是可靠的。冷库关闭4~5小时后,开启风机。同时,根据储存要求,将蒜薹放入硅窗袋中,照常储存和管理。如果处理大帐篷,就把烟剂放在大帐篷里。点燃后,轻轻拍打塑料帐篷,使烟雾在空间内均匀分布。

问答拓展:白蒜种植容易出现灰霉病,种白蒜该如何防治灰霉病?

大蒜发病初期喷施1000倍50%普信可湿性粉剂或1500~2000倍50%苏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40%多菌灵硫悬浮剂和600~8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大蒜灰霉病菌:灰霉病菌多发生在植物生长的后期。

一般低洼地排水不畅,容易积水的地块容易发病。另外,植物生长过度,施氮肥容易导致病害。大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及时清理受损的叶片和花朵。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提高寄主抗病能力。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如苍山蒜、乐都紫皮蒜、二水早、嘉定白蒜、安丘蒜等。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培育壮苗

适当供应肥水及时清除病残***。合理放风,升温除湿,营造适宜大蒜生长的环境。种植前,使用高温闷棚消毒、化学熏蒸或喷雾冲洗消毒,使土壤消毒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如果发现中心病植株,可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50%异丙嗪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

问答拓展:灰霉病对红蒜产量造成影响,红蒜灰霉病症状是什么?

它主要出现在植物生长的中后期老叶的顶端。病斑最初是水染的,然后是白色到浅褐色,从叶尖向下延伸。病斑扩大后呈菱形或椭圆形,然后变成***条纹和灰白色大斑,可延伸至半片叶或整片叶,引起叶柄甚至地下鳞茎腐烂。表面有稀疏的灰褐色绒毛层,枯叶中可见形状不规则的黑色硬菌核。灰霉病严重影响大蒜的产量和质量。大蒜灰霉病的典型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开始时,叶尖两侧出现绿色小白点,然后扩展成纺锤状斑点;严重的情况下,叶子是***的;湿度大的时候叶子会烂掉。

有害症状。大蒜灰霉病常发生在棚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蒜苗叶片两侧有褪了色的白色斑点,沿叶脉扩展成长或纺锤形斑点,大小0.5~3mm,一般从叶尖向下扩展,造成大部分叶片半枯半黄。当湿度高时,厚厚的灰色天鹅绒层密密麻麻地生长出来,导致叶子变成褐色或像积水一样腐烂。大蒜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多发生在植物生长的中后期。病斑起初渍水,扩大后呈灰白色纺锤状或椭圆形,表面有密集的灰至灰棕色丝状霉变层。下部老叶发病后,病原菌可继续侵染叶鞘和上部叶片,导致假鳞茎甚至鳞茎腐烂,患病部位可见灰霉病和黑色菌核。

严重时全株叶片死亡,枯叶表面有不规则的黑色菌核。大蒜发病时出现灰褐色斑点,湿度高时斑点产生淡黑色霉变。冷藏保存的蒜薹从顶端开始发病,逐渐向下蔓延,导致蒜薹腐烂。灰葡萄孢主要在夏季和冬季存在于大蒜田的土壤中,通过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散布在土壤表面或附着在患病植物的残体上而在田间传播。风雨、流水、农具、田间作业都是病原体传播的媒介。灰霉病的发生不仅与大蒜品种的抗性有关,还受气候、土壤质量和栽培技术的影响。春季降雨量多或田间湿度大,土壤黏性和透水性差,种植密度过大导致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播期晚导致幼苗生长不良,部分施氮肥导致抗病能力弱等。,都有利于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蒜薹采收后,潜伏在植株上的菌丝和菌核在低温下萌发,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扩散,从伤口或死亡部位侵入,进行多次反复感染。低温高湿条件下,贮藏窖池或贮藏室中蒜薹灰霉病发生严重。播种前选择抗灰霉病性高的大蒜品种,如苍山大蒜、普克、鲁山白、二水早、嘉定白蒜、安丘蒜。大蒜收获后,除去田间残留植物的落叶。在翻土前,将水稻摊在地上点燃,烧掉病残体内的病原菌,从而减少田间越冬病原体的数量。选择地下水位低、土壤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深挖土壤,施足有机肥作为基肥,多施土壤杂肥,增加磷钾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合理密植,避免植物过度生长,及时开沟排水,避免田间积水;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用消毒剂和800倍新高脂膜溶液拌种后即可播种;生长期喷施壮肝灵,孕期喷施地果壮地灵,可增强植株抗病性,提高大蒜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