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锈病由什么引起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729 次
小麦锈病由什么引起

小麦锈病由什么引起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生产中常常受到小麦锈病的威胁。那么,小麦锈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小麦锈病的病原菌

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锈菌是一类真菌,主要寄生在小麦等禾本科植物上,可以引起小麦的叶片、茎秆、穗部等部位的病害。根据其寄生部位的不同,小麦锈病可分为叶锈病、条锈病和黑锈病等不同类型。

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

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

1.风传播

小麦锈病的病原菌可以通过风传播,寄生在病株上的病菌通过风力散布到周围健康的小麦植株上,造成新的感染。当小麦锈病发生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菌通过风力传播扩散。

2.人工传播

人工传播是指小麦锈病病原菌通过人类的活动进行传播。比如,农民在收割、清洗、堆放小麦时,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会将病菌带到健康的小麦田中,从而导致小麦锈病的发生。

小麦锈病的危害

小麦锈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小麦产量

小麦锈病会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代谢,导致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从而降低小麦的产量。

2.降低小麦品质

小麦锈病会使小麦叶片变黄、干枯,影响小麦的营养积累和品质形成,从而降低小麦的品质。

3.增加生产成本

小麦锈病的防治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小麦生产的成本。

小麦锈病的防治

小麦锈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锈病的重要措施。目前,已经选育出了多个抗锈小麦品种,可以在种植时选择这些品种,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2.加强病害监测

及时发现小麦锈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关键。农民可以通过观察小麦植株的病情、收集天气数据等方式,加强病害监测。

3.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农民在施肥时应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养分。

4.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是防治小麦锈病的重要措施。农民可以通过病株清除、间作轮作、病害消毒等方式,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相关问题

1.小麦锈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小麦锈病的病原菌是锈菌。

2.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风传播和人工传播。

3.小麦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降低小麦产量、降低小麦品质和增加生产成本等方面。

4.如何防治小麦锈病?

防治小麦锈病的措施包括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病害监测、合理施肥和加强田间管理等。

5.小麦锈病的防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小麦锈病的防治需要注意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病害监测、合理施肥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

相关拓展:

问:小麦的锈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有效的防治?

锈病是小麦常见的病症之一,今年锈病在我国各大麦区大爆发,是近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需要特别注意。

据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小麦条锈病目前已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麦区11个省(市)375个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1327万亩,同比增加3.2倍,比近10年最重的2024年同期增加44.8%,比一周前增加29.1%,目前已北扩至沙河以北,较常年提早1个月。

小麦作为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自也是仅次于玉米和水稻,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的冬小麦产区以及华北平原的春小麦产区,锈病主要危害的是冬小麦产区。

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对小麦影响并不大,但碰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最终颗粒无收。

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锈病一般只侵染小麦;秆锈病小麦变种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大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这句话形象地区分了三种锈病的区别,目前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所以我们接下来重点讨论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以及传播方式

小麦的条锈病主要是由病毒孢子(主要为夏孢子)侵染扩散产生的,当病毒(夏孢子)落在小麦叶片纯档上,在适合的温度(条锈1.4-l7℃)和有水的条件下,夏孢子开始产生菌丝、吸收叶片养分、萌发繁殖,最后形成夏孢子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黄斑,从而为害麦苗。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这些夏孢子可随风传播,甚至可通过强大气流带到1599米~4300米的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

小麦条锈病主要在春夏季节危害冬小麦,病菌为害完麦苗以后,随气流在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区越夏;在秋季冬小麦播种以后再次随气流来到广大小麦产区,附着在冬小麦幼苗上越冬,第二年再次危害麦苗。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持续性危害病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

叶片或叶鞘上覆盖很多夏孢子堆时,会破坏叶笑裤毕片上的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小麦如果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生长必然受到影响。

病毒繁殖需要吸收小麦细胞的养分,会破坏小麦植株细胞,使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

小麦植株内的水分和养分消耗快,生长到灌浆期时,导致灌浆受阻,一方面会影响降低小麦的品质,另外一方面,光合作用下降导致千粒重下降,出现减产。

小麦锈病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后,轻则造成10%左右的减产,重则可能会达到一半以上。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1、最基础的防治方法就是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减少病症的发生;

2、对于去年有锈病发生的麦田,在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合理灌溉,雨后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农药防治:

药物防治主要选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戊唑醇、已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或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1、拌种: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种子质量回0.2%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质量0.1%~0.15%的2%戊唑醇湿拌种剂拌种。

2、喷药:对于已有病害发生的地块,可以在发病初期选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之后视病情严重程度,最高使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

:小麦锈病是一种危害较强的病症,但是发病周期较长,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

问:防治小麦锈病的特效药,小麦锈病是什么引起的


回答三唑酮:该药物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用药后对于锈病等病害具有预防、治疗等效果。丙环唑:该药物可以被植物的根部、茎部、叶部所吸收,并且能很快地在植物体内进行传导,用药后可防治小麦全蚀病、锈病等病害。烯唑醇:该药物对于由囊菌、担子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具有特效,比如白粉病、锈病等病害。
一、防治小麦锈病的特效药
可以防治小麦锈病枣念的特效药有三唑酮(粉锈宁)、丙环唑、烯唑醇等药物。三唑酮:该药物属于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药液被植物吸收以后能够在其体内进行传导,用药后对于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具有预防、铲除以及治疗等效果。丙环唑:该药物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它可以被植物的根部、茎部以及叶部所吸收,并且能很快地在植物体内向上传导,用药后可防治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水稻恶菌病、香蕉叶斑病等病害。烯唑醇:该药物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对于由囊菌、担子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具有特效,比如白粉病、锈病、黑粉病、黑星病等。
二、小麦锈病是哪弯什么引起的
1、品种因素: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种小麦,导致其品种特性发生退化,其抗锈病的能力减弱,因此引发了锈病。
2、菌源因素:冬孢子、夏孢子在麦苗上(或者在小麦田周围的杂草上)越冬或越夏。
3、栽培管理因素:种植地中的土质较黏重,或者是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或氮肥的施用时间过晚;栽植密度过大。导致田间的荫蔽度较大,因此容易发病;植株李岩闷长得较柔嫩,其成熟期出现延迟现象,因此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染。
4、温度比较适宜,同时多发结露、下雨、降雾等情况。

问:小麦锈病用什么药效果最好

三唑酮类、丙环唑类、腈菌小麦锈病唑类、烯唑醇类、戊唑醇类农药是目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最佳药剂。

如果小麦在扬花期出现锈病,也不能不管,不得不打药时,尽量在下午进行打药,避开小麦的授粉期,也要避开中午的高温时间,药剂尽量选择复配药剂,这样安全性和效果都会更好一些。

小麦锈病一定要综合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小麦锈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防控策略从依赖化学防治向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转变,防控方式由传统的分散防治向专业化统防统治转变。

农业防治

1、播种地块选择及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坡小、冬季积雪稳定、麦苗能安全越冬的地块,土壤肥力中上等,灌、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前作为水稻、油菜、豆类、绿肥等。

根据测土配方,在翻地前每亩施有机肥1500-2000千克,均匀撒到地里,立即耕翻,耕翻深度达到25厘米以上;适墒期内用轻型耕机或用畜力耙细保墒、整平地块,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做到土壤细碎,无漏耙现象,为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

2、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性的小麦良种,如云麦2号、3号、39号、55号、56号;临麦6号、15号、16号;宜麦1号、2号等系列品种。推广小麦良种的同时,建立小麦种子田,防止抗病品种混杂和丧失抗性,并做好品种合理布局,防止品种单一化。

3、适期晚播:播种越早,病菌侵染的机会越多,越冬菌源量越大,发病就越早、越重。在适播期内,在保墒的前提下,要适当晚播。

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健壮,抗病高产,避免偏施氮肥和过晚施肥,造成贪青晚熟。

5、消灭田间菌源:在冬小麦越冬返青时,随时检查病情,发现病叶和发病中心,彻底铲除,防止传播蔓延。

小麦自生苗是小麦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三种锈病的主要越夏寄主,结合田间管理铲除自生麦苗和麦收后及时深翻消灭麦田中自生麦苗,以减少小麦锈病大量的越夏菌源,降低秋苗发病率,减轻小麦锈病为害。

问:小麦锈病由菌类引起,该种菌与小麦的关系是A.寄生B.共生C.腐生D.合作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