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消除土壤中乙草胺 怎么消除土壤中乙草胺的味道
如何消除土壤中的乙草胺
乙草胺是一种广泛用于农业生产的除草剂,它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些常见的杂草,但同时也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消除土壤中的乙草胺是当下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乙草胺的危害
乙草胺是一种高效的除草剂,但同时也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乙草胺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乙草胺会在土壤中积累,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中乙草胺含量过高,对农作物产生毒害,甚至危及人畜健康。消除土壤中的乙草胺,对于保障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消除土壤中乙草胺的方法
消除土壤中乙草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物修复法
生物修复法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和清除的方法。研究表明,一些微生物如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可以降解乙草胺,通过培养这些微生物可以有效地降解土壤中的乙草胺。
2.土壤热处理法
土壤热处理法是指将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高温处理,利用高温杀灭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从而达到消除乙草胺的目的。该方法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高温处理,一般需要将土壤加热至70℃以上,持续时间为2-3小时。
3.土壤物理化学处理法
土壤物理化学处理法是指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土壤进行处理,消除其中的污染物。例如,可以采用化学氧化法将乙草胺氧化成无毒的物质,或者采用电化学处理法,利用电流将乙草胺降解为无毒物质。
消除土壤中乙草胺的相关问题
1.乙草胺的使用是否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
是的,乙草胺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中乙草胺含量过高,对农作物产生毒害。
2.生物修复法是否对土壤有损害?
不会,生物修复法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和清除的方法,对土壤没有损害。
3.土壤热处理法是否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土壤?
不是,土壤热处理法适用于一些较为坚硬的土壤,对于松软的土壤效果不佳。
4.化学氧化法是否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化学氧化法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需要对处理过的土壤进行二次处理,以确保不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影响。
5.如何避免乙草胺对土壤产生污染?
可以采用轮作和间作等措施,减少乙草胺的使用量,避免对土壤产生过度的污染。
相关拓展:
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乙草胺药害
答:麦收前后播种大豆、玉米等作物的田块,常使用乙草胺等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使用弥雾机等药械施药时药滴易飘移,特别是风较大时飘移距离更远,有时会对数百米以外的西瓜、豇豆等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出现你反映的药害症状。这种睁乎乱情况近年来在江苏等地发生也较普遍。为防止药害发生,大豆、玉米播后苗前宜使用普通喷雾器加足水量喷施乙草胺,雾滴不宜过细,这样不仅有利于防止飘移药害,还有利于增加表土湿度,提高土壤封闭处理效果。
对敏感作物喷施解草啶等安全剂有利于保护敏感作物免受乙草胺等酰胺类除草剂的药害,但市场上一般没有这种安全剂单独销售。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叫奈安的产品悉档,对乙草胺等除草剂有一定的解害作用,在药害易发期对敏感作物喷雾,或者在药害初发时喷雾,有一定的减轻药害损失的作用。另外,可以考虑对受害敏感作物喷施碧护0.136%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等作物生长调节剂,促顷旅进恢复。
问:乙草胺污染
该药对一些植物毒害性也很大,药害的补救措施1开沟降渍,施用乙草胺遇降雨的田块要及时开沟排水,不要让田间长时间积水,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中种子的呼吸作用,增强抗药性,减轻药害程度。2增施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田块,要增施有机肥,如牛、马粪、人粪、尿、腐熟秸秆、土杂肥等,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预防药害的发生。3喷施叶面肥药害出现后,要及时喷施叶面肥,如腐殖酸、多元微肥、磷酸二氢钾等,也可增加适量尿素进行叶面喷施,一般5~7d喷1次,连喷2次即可恢复正常生长。4相信科学,严把用量关乙草胺在各种作物上的使用量,是各级科技人员经过多次试验、示范、筛选后,经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的准确用量,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不能随便增加用量,要按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除草增产的目的。有一些专家专门对此做过实验,研究发现:
小麦播后苗前施用,90%乙草胺乳油在土壤潮湿或遇较强的降水时,施用量60mL/亩对小麦的出苗及幼苗生长造成明显的药害。药害症状为:小麦胚芽生长及出苗迟缓、出苗率下降,第一叶片扭曲、畸形生长,小麦矮化。药害随乙草胺施用剂量增加而加重,在喷施相同剂量情况下,药害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加重。除草剂安全剂在不影响除草剂对靶标杂草活性的前提下能有选择地保护作物免遭除草剂的药害。在除草剂中加入安全剂,是人为赋予除草剂以选择性的一种手段,以提高作物的耐药性,其作用也包括选择性除草剂增效剂,以扩大除草剂的杀草谱而不增加对作物的药害。本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剂二氯丙烯胺和苯叉酰胺对小麦上乙草胺都有解毒效应。二氯丙烯胺对乙草胺的最佳解毒浓度组合为10.0μg/mL+5.0μg/mL,在此浓度组合下,对小麦芽解毒作用达到18.75%,苯叉酰胺的解毒效果表现为20.0μg/mL对0.5μg/mL乙草胺的解毒效果最好,对小麦芽解毒作用达到13.07%.但这两种安全剂不能完全解除乙草胺对小麦幼芽与幼根的毒害作用,建议乙草胺不在小麦田使用。安全剂保护作物免受除草剂毒害的作用机制迄今尚无定论。但有人提出了4种假说来解释其作用的模式:①安全剂可能干扰除草剂的吸收和输导;②安全剂可能与除草剂受体和靶标位点竞争;③安全剂加强除草剂在作物中的除解;④以上几种作用模式的结合。供试安全剂在小麦上的解毒机制,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
问:怎么清除土壤中残留的玉米类除草剂?
玉米收割之后,如果是好晴天,将玉米杆砍断制作青饲料,再径过半月,待杂草长出新叶时,用草甘磷铵盐100克兑水15公斤喷施杂草叶片,7至10天杂草死了。问:怎么清除土壤中残留的玉米类除草剂
在网上找的不知道适合不适合你玉米田除草剂主要有乙阿合剂、乙草胺等。用这些除草剂于夏播时节对玉米田进行土壤处理,可免遭玉米整个生育期杂草的危害,防除效果明显,近年来其应用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除草剂药液雾滴飘移的影响,对邻近种植的西瓜和豇豆常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为预防玉米除草剂药害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药害田进行了补救措施试验。1药剂的危害
西瓜受乙阿合剂、乙草胺等除草剂的药害,表现为植株矮化,枝蔓细而短,叶片皱缩,结瓜小且晚。8月中旬,城关镇谢庄村瓜农,因玉米田使用除草剂药液雾滴飘移,使超过0.6平方公顷的西瓜严重受害,果重仅0.5~1千克,产量损失605以上。受害豇豆更是普遍,表现为生长缓慢,上部嫩叶皱缩,抽蔓期延长,结荚期推迟10~15d。
2药害发生原因
1)作物布局不合理。土地经营分散,导致多种作物无序相间种植,常出现1户用药引起多户的作物受药害。
2)施药时间集中,且面积大。麦套玉米或麦后直播玉米一般均在6月上、中旬喷洒除草剂,此期施药面积约占播种面积的90%以上,造成短期内空气中除草剂悬浮浓度过高,是西瓜、豇豆等敏感作物发生药害的主要因素。
3)施药方法不当。部分农户采用机动弥雾机喷施除草剂防除玉米田杂草,加重了药液的飘移程度。另外,施药时用水量少也是发生药害的因素。
3预防补救方法
1)调整作物布局。每个行政村在种植作物时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瓜果、蔬菜等作物要分类集中连片种植,最好远离玉米等作物,避免除草剂飘移危害。
2)施药方法要正确。玉米田使用除草剂要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高容量均匀喷洒,施药时应尽量压低喷头,或做定向喷洒或喷头上加保护罩:一般667平方米用水量要求在40~50千克。
3)注意气候条件及土壤类型。大风、高温天气不宜施药,同时要注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湿度。如乙阿合剂在有机质低于1%的田中不可连续使用,否则对后茬作物易发生药害。而在雨前或结合浇水喷药,则可提高防效。
4)注意清洗药械。对喷过除草剂的药械,用后都要反复用清水冲洗干净。
5)补救方法。一旦发现西瓜、豇豆等敏感作物发生轻度药害,应及时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具体方法为:用“惠满丰”高效活性液肥500~800倍液加10~40mg/kg“九二0”或1mg/kg的天丰素,连喷2~3次,并及时追肥浇水,可有效加速受害作物恢复生长。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