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条锈病抽穗期防治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801 次
小麦条锈病抽穗期防治

小麦条锈病抽穗期防治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对我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小麦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其中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而小麦条锈病的抽穗期防治是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叶片、茎秆和穗部,导致叶片和穗部减产,茎秆折断,严重时可导致小麦死亡。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期主要在抽穗期,因此抽穗期的防治非常关键。

二、小麦条锈病抽穗期防治措施

1.合理施肥:在小麦抽穗期前进行适量的施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2.及时发现:定期巡查小麦田间,及时发现小麦条锈病的病情,做好防治准备。

3.化学防治:在小麦抽穗期前后进行化学防治,选用有效的药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用药方法进行喷洒。

4.生物防治:利用对小麦条锈病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三、小麦条锈病抽穗期防治的注意事项

1.选用适宜的药剂:根据小麦条锈病的病情和药剂的特点选用适宜的药剂,避免使用过期或者不合适的药剂。

2.注意用药安全:在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时,要注意用药安全,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避免药剂对人体的伤害。

3.喷洒方法正确:在进行化学防治时,要注意喷洒方法的正确性,避免药剂喷洒不均匀或者喷洒过多。

4.合理施药时间:在进行化学防治时,要根据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期和药剂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施药时间,避免药效降低。

四、小麦条锈病抽穗期防治常见问题

1.小麦条锈病的症状是什么?

小麦条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和穗部出现红褐色条状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小麦叶片和穗部凋萎、干枯。

2.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为条锈菌。

3.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4.小麦条锈病的化学防治药剂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化学防治药剂有多种,常用的有三唑酮、美菌清、多菌灵等。

5.小麦条锈病的生物防治方法是什么?

小麦条锈病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对小麦条锈病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进行防治,如枯草芽孢杆菌、链格孢等。

相关拓展:

问:警惕!小麦条锈病大面积发生,怎么防治效果好?

对于这种现象,提前防治不错的种植户安然在家、没有担忧,而田间小麦发病重的,则在忙着喷施农药。其实,这个时候,只要田间发生病害,小麦产量或多或少都绝穗渗已经受到了影响。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的一种,也是冬小麦区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除此之外,小麦锈病还有秆锈病和叶锈病,但只是在局部区域发生。

小麦条锈病侵染发病特点

相比白粉病而言,小麦条锈病的预防和治疗难度都不大,只要在发病初期及时用对杀菌剂,效果都是不错的。小麦条锈病通常会在田间出现一个明显的发病中心,远远望去:有一片圆形的小麦区域叶子发族清黄,上面分布有孢子堆。

温度、湿度一旦适宜,该病害会迅速以此发病中心向四周传播扩散,侵染未感病的小麦。如此循环,会出现更多的发病中心,再次向四周传播。照此速度下去,5天~7天的时间就可以让整个小麦田块发病。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可以危害叶片和茎秆,一旦发病,叶子会迅速发黄,那么这个叶片会逐渐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无法为小麦后期生长积累有机物(造成减产)。

如果仅仅是危害中下部叶片还好,最上部的旗叶一旦受到感染,这一株的小麦基本就没有产量了。因为小麦麦穗90%的营养物质都是由旗叶通过光合作用来提供的。所以在小麦植保策略当中,挽救旗叶是重中之重。

小麦条锈病的有效防治方案

当前市场上,小麦条锈病的防治药剂以三唑类化合物为主,包括己唑醇、三唑酮、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氟环唑和丙硫菌唑等等。

提前预防的话,每一个三唑类化合物都可以起到不错的预防效果,预防用药时间节点是小麦拔节后,可以混配叶面肥、吡虫啉一起使用;

发病初期治疗的话,使用三唑类化合物要适当增加50%的用药量,分别在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各用药一次,每次喷施都需加入叶面肥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对小麦做一个全面的、稳产丰产的植保防护。

小麦条锈病的认知误区

对于小麦条锈病,很多人都有一个认知误区,认为抽穗扬花前才是最佳的防治时机。其实不然,拔节后部分田间就存在有锈病病原菌,只是在抽穗扬花期遇到合适的气候条件才会发病。

所以,广大种植户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八字植保方针,明年在拔节后就要及时把药剂用下去,做到有备无患。

问:怎样对小麦条锈病进行综合防治?

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及栽培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抗病品种的利用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利用小种专化抗性品种时,要根据生理小种的种类及数量分布,进行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尤其是要注意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在一个地区,轮换种植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抗病品种,或同时种植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多个品种,使抗性基因多样化,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年限。另外,还可以培育和利用聚合品种(将多个抗性基因聚合在一个品种中)、多系品种(抗不同生理小种的多个品系的组合)或多抗品种(抗多个小种,或兼抗其他病害的品种)。

鉴于非小种专化的慢锈性在生产上具有应用价值,目前已有一些慢锈性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在病害流行条件下,南郑大穗麦、小偃6号、山阳扇子把等高温抗条锈品种(系)具有明显的保产效果。

2.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是减轻病害的重要辅助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控制秋苗菌源和春季流行。三唑酮是目前普遍使用的防治锈病的有效药剂。在秋苗常发病区,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拌种,播种后45d仍保持90%左右的防效(注意超过药量易发生药害,会降低出苗率)。也可用烯唑醇等药剂拌种。秋苗发病早的地区或田块,每公顷用三唑酮60~120g(有效成分)对幼苗喷施。拔节至抽穗巧兆慎期,病叶率达20%左右时,及时施药消灭发病中心或进行全面防治。可根据品种抗病性不同,确定每公顷用药量(有效成分高感品种135~180g,中感品种105~135g,慢锈性品种60~90g。一般施药1~2次,如果流行时间早,流行速度快,品种又很孝敬感病时,则需喷药2~3次。三唑酮还可兼治白粉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白秆病等。

可用于防治猜亮条锈病的药剂还有敌锈钠或敌锈酸、代森锌、丙环唑、多效唑等。三唑酮与多菌灵混用可兼治白粉病,穗期还可兼治赤霉病。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上主要用于防止植株倒伏。但用多效唑拌种或喷雾也可有效防治条锈病和白粉病。值得注意的是,小麦幼苗对多效唑敏感,拌种用量不能超过种子量的0.1%,否则会影响小麦抽穗。生长期施药,尽可能在发病初期进行。使用浓度应严格掌握,避免产生药害。

3.加强栽培管理

适期播种,避免过早播种,以降低秋苗发病率,减少早播冬麦区向相邻地区传播的菌源量;铲除海拔1400m以上地区的冬、春麦自生麦苗,可大大减少越夏菌源和早播地区的秋苗发病;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南方麦区注意开沟排水,合理密植,降低湿度;北方麦区则要注意灌溉。

问: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情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从幼苗至成株期皆可发生。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散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有性进代,闭囊壳。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春季雨量较多的年份,特别是4月份雨量较多的年份,病害即会流行。如果又碰上小麦生长后期雨量偏多分布均匀,温度又偏低,将延长白粉病的流行期,加重病情。群体过大,氮肥施用过多的麦田,特别容易发病。冬季以分生孢子和潜育菌丝体形态在寄主组织越冬,第二年春天当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菌丝体再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为害。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根据品种和地力,播种时合理安排播量,推迟播期,控制群体不宜过大,增施磷钾肥,促使小麦生长健壮。(2)药剂防治。对常年秋季发病重的地区和麦田,采用粉锈宁拌种,拌种剂量同防条锈病。结合防倒伏,春季第一叶定长以前兑水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每亩40克,防止倒伏又可兼治白粉病,减轻病害早春流行速度和强度。小麦孕穗抽穗期,当病叶率达到8%—15%时,用粉锈宁喷雾防治,剂量同防条锈病。

问: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情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从幼苗至成株期皆可发生。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散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有性进代,闭囊壳。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春季雨量较多的年份,特别是4月份雨量较多的年份,病害即会流行。如果又碰上小麦生长后期雨量偏多分布均匀,温度又偏低,将延长白粉病的流行期,加重病情。群体过大,氮肥施用过多的麦田,特别容易发病。冬季以分生孢子和潜育菌丝体形态在寄主组织越冬,第二年春天当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菌丝体再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为害。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根据品种和地力,播种时合理安排播量,推迟播期,控制群体不宜过大,增施磷钾肥,促使小麦生长健壮。(2)药剂防治。对常年秋季发病重的地区和麦田,采用粉锈宁拌种,拌种剂量同防条锈病。结合防倒伏,春季第一叶定长以前兑水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每亩40克,防止倒伏又可兼治白粉病,减轻病害早春流行速度和强度。小麦孕穗抽穗期,当病叶率达到8%—15%时,用粉锈宁喷雾防治,剂量同防条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