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条锈病病原菌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757 次
小麦条锈病病原菌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其病原菌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叶锈菌Pucciniareconditaf.sp.tritici和黑锈菌Pucciniagraminisf.sp.tritici。

为了更好地控制小麦条锈病,我们需要了解其病原菌的特点和生命周期,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条锈菌是小麦条锈病中最为常见的病原菌,其寄主范围广泛,侵染范围广,且易于变异,对小麦的危害最大。叶锈菌主要寄生于小麦叶片上,其侵染范围相对较小,但易于传播。黑锈菌则是小麦条锈病中最为严重的病原菌,其侵染速度快,病害程度重,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最大。

问题一: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条锈病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2.合理施肥。适度施用氮肥、磷肥等,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3.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株。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减少病菌传播。

4.使用化学农药。如有必要,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使用量,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问题二:小麦条锈病的症状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或棕色的条状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干枯、卷曲和脱落,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问题三:小麦条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小麦产量和质量。小麦条锈病会导致小麦叶片减少,影响光合作用,从而降低小麦产量和质量。

2.传播其他病害。小麦条锈病也会传播其他病害,如小麦赤霉病等。

3.增加农民的防治成本。小麦条锈病的防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农民带来经济负担。

问题四:如何识别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

识别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需要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和寄主范围等方面进行鉴定。同时,也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分离和鉴定。

问题五: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关吗?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当气温在15℃-25℃、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概率较高。降雨量和日照时间等因素也会影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问题六: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吗?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果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则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使用量,以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

问题七:如何预防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预防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条锈病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2.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清理病株、适时施肥、合理浇水等,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3.加强病害监测。定期对小麦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问题八: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和药剂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株、使用化学农药等。常用的药剂有三唑酮、异唑菌酯等,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使用量,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相关拓展:

问:警惕!小麦条锈病大面积发生,怎么防治效果好?

对于这种现象,提前防治不错的种植户安然在家、没有担忧,而田间小麦发病重的,则在忙着喷施农药。其实,这个时候,只要田间发生病害,小麦产量或多或少都绝穗渗已经受到了影响。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的一种,也是冬小麦区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除此之外,小麦锈病还有秆锈病和叶锈病,但只是在局部区域发生。

小麦条锈病侵染发病特点

相比白粉病而言,小麦条锈病的预防和治疗难度都不大,只要在发病初期及时用对杀菌剂,效果都是不错的。小麦条锈病通常会在田间出现一个明显的发病中心,远远望去:有一片圆形的小麦区域叶子发族清黄,上面分布有孢子堆。

温度、湿度一旦适宜,该病害会迅速以此发病中心向四周传播扩散,侵染未感病的小麦。如此循环,会出现更多的发病中心,再次向四周传播。照此速度下去,5天~7天的时间就可以让整个小麦田块发病。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可以危害叶片和茎秆,一旦发病,叶子会迅速发黄,那么这个叶片会逐渐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无法为小麦后期生长积累有机物(造成减产)。

如果仅仅是危害中下部叶片还好,最上部的旗叶一旦受到感染,这一株的小麦基本就没有产量了。因为小麦麦穗90%的营养物质都是由旗叶通过光合作用来提供的。所以在小麦植保策略当中,挽救旗叶是重中之重。

小麦条锈病的有效防治方案

当前市场上,小麦条锈病的防治药剂以三唑类化合物为主,包括己唑醇、三唑酮、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氟环唑和丙硫菌唑等等。

提前预防的话,每一个三唑类化合物都可以起到不错的预防效果,预防用药时间节点是小麦拔节后,可以混配叶面肥、吡虫啉一起使用;

发病初期治疗的话,使用三唑类化合物要适当增加50%的用药量,分别在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各用药一次,每次喷施都需加入叶面肥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对小麦做一个全面的、稳产丰产的植保防护。

小麦条锈病的认知误区

对于小麦条锈病,很多人都有一个认知误区,认为抽穗扬花前才是最佳的防治时机。其实不然,拔节后部分田间就存在有锈病病原菌,只是在抽穗扬花期遇到合适的气候条件才会发病。

所以,广大种植户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八字植保方针,明年在拔节后就要及时把药剂用下去,做到有备无患。

问:小麦锈病危害到底有多严重?为什么农田里麦苗出现锈病很多农民害怕?

小麦被害后,植物营养元素不断被病原菌所耗费,好哪植物表面的夏孢子堆毁坏寄主的表皮细胞和胡萝卜素,光合作用总面积降低,植物光合作用消弱,水分蒸发加速,其水面蒸发一般比健株提升20%~60%,比较严重可增加200%~300%,导致植成长发育遭受巨大干扰。发病轻时,穗形简短,粒秕,出苗率降低,出米率减少,发病严重时,植物偏矮,不能正常出穗。

小麦条锈病主要靠气流开展散播,近年的暧冬气侯更为有利于此病散播。在中国小麦栽种地区大部分都是有发生,有一些地区出现比较严重,有一些地区相对较轻。小麦条锈病的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后,轻则导致10%左右的限产,严重可能做到一半以上,而特别严重的地块,有可能立即绝产。小麦若不能开展正常的植物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必然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远程控制气传病害,这种夏孢子可随风飘荡散播,乃至可通拦历过强劲气流送到1599米~4300米的高空,吹送至几百公里以外的地区而不失活力开展再侵染。小麦条锈病主要在春夏季节伤害冬小麦,病原菌危害完稻苗之后,随气流在西南和西南地区高海拔地区露地栽培;在秋季冬小麦栽种之后再度随气流赶到众多小麦主产区,附着在冬小麦小苗上过冬,第二年再度伤害稻苗。

小麦锈病的传播速度快。小麦锈病的发生关键有三大要素,菌源,寄主和气侯,在其中气侯是重要因素,由于锈病胞子会随风飘荡,雨等散播,传播速度快,一周左右便会呈暴发性时兴。运用抵抗性小麦种类是友衡码由小麦群体的抗病性遗传基因多元化,抗病性类型多元化和抗病性持续性的提高来实现对小麦锈病的预防。为了保证小麦品种的抗病力,在高发土地,发病比较严重的地块,尽量不要再栽种小麦,根据轮种降低寄主的方法来解决或降低病原菌。

问:什么是小麦条锈病菌?

我国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striformisf.sp.tritici)生理小种鉴定采用一套自行确定的鉴别寄主,多年来基本保持稳定,为适应栽培品种的变化,历史上也屡有增补目前应用19个鉴别品种,即:①TrigoEureka(Yr6),②Fulhard,③保春128,④南大2419,⑤维尔,⑥阿勃,⑦早洋,⑧阿夫(YrA),⑨丹麦1号Yr3),⑩尤皮Ⅱ号,丰产3号(Yr1),洛夫林13(Yr9),抗引655,水源11,中四,洛夫林10(Yr9),Hybrid46(Yr4b,YrH46),T.speltaalbum(Yr5),贵农22

各年发现的小种都以“条中”冠名,顺序编号,未正式命名的称为致病类型,将具有共同致病特征的小种和致病类型统称为致病类群为了与国际上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结果相比较,现在也同时采用国际小种命名方法,即二进制法(Johnson,1972)

从1957年至今我国共命名了33个小种和多个致病类型其中较重要的小种有条中1号8号10号13号17号18号19号22号23号25号26号27号28号29号30号31号32号33号等19个小种条中28号以后的小种和致病类型,分属于洛10类群洛13类群Hybrid46类群水源11类群贵22类群Yr5类群和中四类群(汪可宁等,1963,1975,1986;吴立人等,1993;万安民等,1999,2024;Chen等,2024)

表10-2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对主要小种的反应

随着小麦栽培品种的更替,优势小种也屡有变动1957—1962年条中1号和8号小种占优势,1963—1966年优势小种是条中1号和10号,1971—1979年条中17号在华北平原和陕西关中占优势,条中18号和19号小种是甘肃四川云南青海和陕南的优势小种条中19号后来还成为全国的优势小种条中19号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其中又划分出了条中23号24号25号和26号小种1980—1985年间条中23号25号和26号成为优势小种1986—1990年间对Yr9有毒性的条中29号上升为优势小种以后洛13和洛10类群成为主体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四川甘肃等地先后发现条中30号31号32号和33号小种,相继成为优势小种另外,王保通等(2024)在陕西还发现了对中四致病的新菌系,需进一步研究其适合度,监测其发展动态几十年来,我国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毒性谱越来越宽,毒性基因组成也越来越复杂

问:小麦条锈病菌在我国是否存在转主寄主?以什么孢子完成生活史?

小麦条锈菌迄今尚未发现有性态,故锈孢子和性孢子不详。夏孢子单胞完成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