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地种植几天打乙草胺
小麦地种植几天打乙草胺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小麦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杂草的侵害,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乙草胺是一种常用的除草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田里的杂草。小麦地种植几天后才能打乙草胺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小麦地种植7天后打乙草胺效果最佳
经过实验研究,小麦地种植7天后打乙草胺的效果最佳。这是因为小麦种植7天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根系和叶片,可以吸收和输送养分,同时杂草也已经开始生长,此时打乙草胺可以使杂草在萌发初期被彻底消灭,不会对小麦产生影响。
小麦地种植前后打乙草胺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1:
答案:小麦地种植前不可以使用乙草胺。因为乙草胺是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会对小麦的种子和幼苗产生危害,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问题2:
答案:小麦地种植后可以使用除草剂草甘膦、草铵膦、草丹膦等。这些除草剂对小麦的影响较小,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
问题3:
答案:小麦地种植后打乙草胺的施药量应该根据杂草种类和密度来确定。一般来说,每亩地使用50-100克的乙草胺,加适量的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在杂草上即可。
问题4:
答案:小麦地种植后打乙草胺会对土壤产生一定的污染。在使用乙草胺时,应该注意避免施药过量和频繁施药,以免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问题5:
答案:小麦地种植后打乙草胺的时间应该选择在晴天或微风天气,避免雨水或强风影响药效。同时,应该避免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施药,以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
小麦地种植几天打乙草胺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使用乙草胺时,应该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和杂草的种类和密度来确定施药时间和施药量,以免对小麦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应该注意保护土壤生态环境,避免对土壤产生污染。
相关拓展:
问:种小麦后可不可以打乙草胺
不能。小麦刚出苗至2叶期前对乙草胺比较敏感,此时用药易发生药害。麦田使用乙草胺应在播后苗前或小麦2叶1心期陆岩睁后施药。用药后田间保持湿润封闭效果较好,注意土壤湿度不能太大,田间不能有积水,否则易发生药害枣饥。小麦出苗后可以用异丙隆加苄嘧磺隆进早岁行土壤封闭处理。问:小麦什么时候打灭草剂
灭草剂在小麦4叶以后至拔节以前使用
目前用于麦田的除草剂主要有: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多采用精恶唑禾草灵、炔草酯、啶磺草胺、甲基二磺隆、异丙隆等;防除麦田阔叶杂草多采用苄嘧磺隆、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2甲4氯等。不同除草剂的杀草谱各异,如2甲4氯对播娘蒿、荠菜、泽漆的防效好,但对猪殃殃防效差。如果田间杂草密度大,禾本科杂草多,应把土壤封闭处理作为重点,可以选用绿麦·异丙隆、苄嘧·异丙隆、噻磺·乙草胺、丁草胺、氟乐灵等药。使用乙草胺和丁草胺应注意天气变化,雨天、有积水不能使用,小麦发芽时也不能使用,以防造成药害,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除草剂。
精恶唑禾草灵,在小麦病苗、弱苗时,因小麦的抵抗力差,不能使用该除草剂。渍水田、低洼地小麦慎用,以免药害。小麦4叶以后至拔节以前,禾本科杂草3-5叶期使用。过早和过迟均会影响除草效果,并产生药害。起冻、雨雪、大风等极端气候条件下不宜使用。精恶唑禾草灵使用技术有较严格要求,施药浓度过大或用药量过大均易造成药害,通常用水量少,药物浓度高,容易对作物造成药害。像报道中发生的药害,如果排除药物本身存在的质量缺陷或是假冒伪劣之外,很可能就是受当地的气候条件影响所致,茎叶喷雾除草具有较多不确定因素,严重的就会造成小麦“冻药害”。
小麦用药后发生轻微发黄桥尘属于正常反应。不必过分担忧。但因使用不当,产生药害,小麦发黄、发僵较严重时,及时喷施芸苔素、爱多收(复硝酚钠)等促进作物生长的调节剂进行补救,在拔节前补救,一般对产量没有大的影响。过迟补救,会影响小麦产量。
根据对麦田处理方式的不同要采用不同施药方法。土壤封闭处理为保证药效,对于黏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除草剂的吸附量大,水土中游离的药物少,发挥除草作用减弱,应适当增加用量;而沙土和沙壤土对药剂吸附少,水土中游离的除草剂多,容易发挥药效,应适当减少用量。另一方面,土壤干旱、颗粒大的田块,土壤表面积增加,对药液的吸附也增加,药土层较不稳定,而且冷热交替时土壤颗粒易破碎,杂草会重新长出,需适当增加药量;土壤湿润、颗粒细碎的田块,药土层相对稳定,可以适当减少用药量。茎叶处理,天气条件适宜时,麦苗敏改禅、杂草较小,用药量可以适当减少;草龄大,用药量要适当提高,这一过程需要注意避免对小麦及后茬作物造成药害。在勾兑农药时,配制药液要二次稀释,保证药剂在药液中分布均匀,而现在很多农民都图省事直接将药歼兆液倒入桶中。要求喷匀喷透,不重喷、不漏喷。几种除草剂混配要参照标签上的指导说明,不能盲目混用,以免造成药害;也不能盲目掺混有机硅等助剂,这样会加强除草剂在作物叶片上的渗透作用,容易产生药害。
问:打了乙草胺可以种植下年可以种植香瓜吗
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除草剂。禾本科杂草通过幼芽吸收,阔叶草由根、幼芽吸收,干扰脂肪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杂草死亡。在土壤中持效期可达2个月左右。乙草胺施药后10-20天开始发挥作用,施药后30-60天除草效果达到高峰,持效期约70-80天,90天后防效显著下降,这一药效期既保证杂草和作物主要竞争时期田间无杂草,又不致于对后茬产生不良影响。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主要保持在0-3cm的土层中。适用作物乙草胺可以广泛用于多种作物田。花生、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芝麻、萝卜、水稻、蔬菜、烟草、果树、豇豆、甘蓝、辣椒、茄子、番茄、冬瓜、西瓜、大白菜、蚕豆、薯类、大蒜。试验表明,对乙草胺耐性较强的作物有大豆、花生、玉米、烟草、菜豆、豌豆、芸豆、向日葵、蓖麻等,即使超过常用量的二倍量也无药害发生。对乙草胺中等耐药性的有棉花、小豆、芝麻及十字花科、茄科、菊科和伞形花科蔬菜。对乙草胺耐药性差的有水稻、高粱、黄瓜、菠菜等。试验表明,乙草胺以有效成分25-75g/亩,对十字花科(白菜、萝卜、花椰菜、甘蓝)、豆科(大豆、豇豆、菜豆)、茄科(番茄、辣椒、茄子)和烟草、菠菜是安全的;葱的田间用量以有效成分50g/亩为宜;胡萝卜、芹菜、洋葱以有效成分25g/亩为宜;葫芦科(西瓜、甜瓜、黄瓜、籽瓜)、高粱、水稻、菠菜对药剂敏感,出苗后生长受到抑制,大部分逐渐枯死,不宜施用。防治对象
乙草胺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在常用剂量下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差,对多年生杂草无效。在推荐剂量下对马唐、千金子、牛筋草、看麦娘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效果达90%以上;对藜科、苋科、蓼科、鸭跖草、菟丝子等阔叶杂草效果明显;且对马齿苋、铁苋、牛繁缕等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应用方法一般作物,播前土壤处理,用50%乳油100-160ml/亩,加水35-50kg/亩喷雾土表,干旱时可浅混土2-3cm,或加大喷药液量。玉米田,在玉米地使用乙草胺以防治单子叶杂草为主时,以50%乙草胺乳油75-100ml/亩为宜,于玉米播后第三天进行土壤喷雾处理,对水50kg/亩;对玉米幼苗安全,并表现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如果是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混生的田块,亩用量应适当增加。剂量太高对玉米前期生长有药害,表现为叶片老化,植株矮小,生长缓慢,从而影响产量。大豆田,播前土壤处理、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用50%乳油100-150ml/亩,对水50kg/亩喷施。一般施药应在大豆播后1-2天内进行,不宜将药液喷到发芽的大豆种子上。花生田,50%乙草胺防治花生地杂草以100ml/亩效果最佳,75ml/亩次之,125ml/亩除草效果也很好,但对花生前期有药害,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亩用75-100ml,对花生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除草效果突出。棉田,可以在直播棉田播后苗前,或在棉花移栽前,也可以在棉花移栽后,雨季到来前、杂草萌发前的一段时期内施药。可以用有效成分40-60g/亩。施药时要均匀施药,施药方法宜采用定向喷雾,保证足够的水量(一般用水35-40kg/亩)。据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试验,地膜覆盖棉田内用50%乙草胺乳油50-60ml/亩,在棉籽播种后对水喷洒药剂,而后覆膜,在推荐剂量下对棉花生长安全,除草效果好。在棉花育苗床播后苗前用药,出苗率不受影响,施药不当棉苗生长速度缓慢,到移栽后才能逐步恢复。小麦田,50%乙草胺乳油防治麦田硬草等禾本科杂草的亩适宜用量为100-125ml/亩。于小麦播后芽前、立针期、一叶一心期喷施对硬草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播后6天喷药对小麦安全。乙草胺为芽前除草剂,用药最佳适期在小麦播种后杂草出苗前即对未出土杂草有效。据试验结果表明,播后1-7天用药,对硬草、看麦娘除草效果均在93%以上,播后9天用药,效果降为88.1%,播后13天用药仅有73%的防效。药后15天调查,50%乙草胺乳油30-200ml/亩对小麦出苗未有任何影响。土壤墒情对乙草胺除草效果影响较小,但特别干旱年份,适当增加用量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油菜田,在油菜播前、播后苗前和苗期均可施药,用50%乙草胺乳油50-70ml/亩,对水均匀喷雾土表。在推荐剂量下对油菜生长安全。移栽田宜在栽前或栽后3天内喷雾处理。覆膜烟地,移栽烟苗浇透水后用50%乙草胺乳油50-100ml/亩,边喷药边盖膜。蒜田,用50%乙草胺乳油100ml/亩,对水50kg/亩,春季一次性喷雾施药,可达到控制全生育期杂草危害、安全、增产的目的。番茄田,在移栽前,用50%乙草胺乳油50-100ml/亩,对水喷土表。直播小白菜田,用50%乙草胺乳油50-100ml/亩,对水喷土表。以播种前3天施药,而后撒播种子并轻轻覆土为好,对白菜安全;也可以在播后芽前施药,但一般于播种后24-72h间施药易产生严重的药害。稻田,在水稻移栽本田,水稻移栽后4-7天,用50%乙草胺乳油15-20ml/亩,配成药土撒施,施药期田间水层3-4cm,保水5-7天。可以有效防治稗草、鸭舌草、节节菜、异型莎草、牛毛毡,对矮慈姑也有一点防效。乙草胺在水田施用除草效果优于旱田,但对水稻易产生药害,只适宜于在移栽田使用,而弱苗、小苗不宜施用,不能在秧田、直播田施用。在施药时期方面,宜在秧苗返青期和稗草1.5叶期前施用,提前施药易发生药害;推后施用,降低对杂草的除草效果。乙草胺对水稻造成药害的特征是稻苗生长缓慢、不分蘖或少分蘖、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抽穗迟而不整齐,成熟期推迟1-5天,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在生产上可以考虑乙草胺与农得时、稻无草等混用。
注意事项
1.杂草对乙草胺的主要吸收部位是芽鞘,因此必须在杂草出土前施药,对已出土杂草无效,以50%乙草胺乳油60ml/亩防治看麦娘在播后苗前处理防治效果为98.2%,一叶一心期处理效果下降至81.6%,二叶一心期处理效果下降至59.4%,乙草胺必须掌握在杂草一叶期之前施药。
2.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效的影响较大,随着土壤湿度的提高,药剂活性大大增强。乙草胺在地膜栽培条件下,只需乙草胺有效成分15-30g/亩,而在露地则需50-100g/亩。在土壤湿度适宜的地膜栽培田及夏季作物,使用乙草胺30g/亩,除草效果可达90%以上,当剂量提高到常用量1-2倍时对作物仍很安全。乙草胺在东北露地中应用则需75-100ml/亩。
3.乙草胺的使用剂量还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有机质含量低的砂质土壤上使用,应用低剂量。在大豆田使用时,如遇雨水多、持续低温、且为砂壤土时易产生药害,生产上不宜使用。
4.黄瓜、菠菜、韭菜、谷子、高粱、西瓜、甜瓜对乙草胺敏感,不宜应用;水稻秧田绝对不能用,移栽稻田单独的用量为50%乳油10-20ml/亩。
5.高温、高湿下使用或在药后遇雨水种子接触药剂易产生药害,出苗后叶片会出现皱缩、发黄,但一般会在10-15天后恢复正常生长。
6.乙草胺对移栽油菜高度安全,以移栽前用药为好。有时对叶色略有影响,但几天后马上恢复;直播油菜田苗后施药,易对油菜秧苗造成伤害,如推迟使用,则效果不佳,不宜使用。
问:去年种旱稻打了乙草胺然后又中了一季小麦,今年能种玉米吗
没问题,我查了已有文献,报道乙草胺在土壤中降解较快。乙草胺在水稻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农药学学报》2024年第2期,中提到乙草胺在植株、水样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1~2.07d、1.30~2.56d和1.22~2.41d。《土壤通报》2024年06期--获取最新黑土中乙草胺残留和微生物变化的时间特征研究中提到乙草胺在土壤中半衰期较短,土壤微生物活性是影响其降解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施用化肥极大地刺激了微生物活性,因而,乙草胺施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并不显著。然而,玉米的种植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乙草胺残留数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种植玉米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显著增加,同时,土壤中乙草胺残留量降低,说明种植玉米有助于微生物活性的提高和乙草胺生物毒害性的降低。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乙草胺在土壤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降解,你施药至少半年以上,乙草胺残留量应该已经较低,更何况,种植玉米也可以加速乙草胺的降解,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可以种植玉米。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