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用什么药小麦全蚀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堂
如何防治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常见于我国北方地区。该病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给农民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麦全蚀病的症状
小麦全蚀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黄褐色或暗红色的圆形斑点,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的褐色斑块。在叶片上,有时还可见到黑色或暗褐色的小点,这是真菌的分生孢子。在潮湿的环境下,这些孢子会迅速繁殖,加重病情。患病的小麦植株叶片逐渐干枯,严重时会导致小麦整株死亡。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措施
1.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免疫力,降低小麦全蚀病的发生率。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做好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小麦田间的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在发现病株时,应及时将其拔除,避免病害的扩散。
3.使用药剂防治: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可以使用不同的农药进行防治。例如,在小麦生长初期,可以使用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喷洒,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在生长中后期,可以使用丙环唑、氟吡呋喃等药剂进行防治。
用户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小麦全蚀病对小麦产量有多大的影响?
答案: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发生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据统计,小麦全蚀病每年给我国的小麦产量造成了数百万吨的损失,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小麦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二: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案: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科学施肥、做好田间管理和使用药剂防治。其中,科学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免疫力,降低小麦全蚀病的发生率;做好田间管理可以减少病菌的滋生,保持小麦田间的通风透光;使用药剂防治可以有效控制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和扩散。
问题三:小麦全蚀病的药剂有哪些?
答案:小麦全蚀病的药剂主要包括多菌灵、丙环唑、氟吡呋喃等。在小麦生长初期,可以使用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喷洒,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在生长中后期,可以使用丙环唑、氟吡呋喃等药剂进行防治。
问题四: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案: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小麦品种等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是小麦全蚀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酸性较高、缺乏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土壤也容易引发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也是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问题五:小麦全蚀病的症状有哪些?
答案:小麦全蚀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黄褐色或暗红色的圆形斑点,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的褐色斑块。在叶片上,有时还可见到黑色或暗褐色的小点,这是真菌的分生孢子。在潮湿的环境下,这些孢子会迅速繁殖,加重病情。患病的小麦植株叶片逐渐干枯,严重时会导致小麦整株死亡。
小麦全蚀病用药农药介绍
多菌灵
多菌灵是一种杀菌剂,广谱、高效、低毒,对多种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多菌灵能够抑制真菌的萌发、侵染和生长,有效控制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和扩散。
丙环唑
丙环唑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丙环唑能够抑制真菌的萌发、侵染和生长,有效控制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和扩散。
氟吡呋喃
氟吡呋喃是一种杀菌剂,广谱、高效、低毒,对多种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氟吡呋喃能够抑制真菌的萌发、侵染和生长,有效控制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和扩散。
参考来源
1.《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技术》;
2.《农业病虫害防治手册》;
3.《农业药剂使用手册》。
问答拓展:小麦全蚀病怎么防治?
小麦散蚂昌全蚀病又称立枯病,黑脚病。根部病害,只危害麦根和茎基部一二节,抽穗后病株成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根部变黑,病株茎基部有黑色菌丝。
全蚀病是土传病害,土壤潮湿,水浇旱地易发生冲扒。
防治,增施有机肥,用多菌灵,**酮,土壤消毒。**酮拌种,返青期用甲基托布物乎津或消蚀灵灌根。一旦出现白穗为时已晚。
最好的办法是轮作。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使用,希望对您有用
问答拓展:怎样防治小麦全蚀病?
(1)检疫。
禁止从病姿冲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
(2)农业防治。
种植耐病品种。增施腐熟有机肥,迹液歼实行稻麦轮作或与棉花、烟草、蔬菜等非寄主作物轮作,可明显降低发病。
(3)种子处理。
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也可用种子质量0.2%的2%戊唑醇湿拌种剂拌种或用种子质量0.3%的15%**醇可湿性粉剂拌种。
(4)田间喷药。
小麦播种后20~30天,每亩使用15%**酮可湿性粉剂150~200克,对水60千克,顺垄喷洒,第二年返青期再喷1次,可有效控制埋氏全蚀病为害。
问答拓展:小麦全蚀病如何防治小麦全蚀病防治方法
1、小麦全蚀病的防控,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化防控手段,切实保护无病区安全,科学管控感病区扩展蔓延。根据小麦全蚀病的发病规律和各地防病经验,要控制病害,必须做到保护无病区,封锁零星病岩羡区,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压低老病区病情。2、农业防治
(1)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对怀疑带病种子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有效成分0.15托布津药液浸种10分钟。病区要严格控制种子外调,新的轻病区及时采取扑灭性措施,消灭发病中心,对地块实行三年以上的禁种。水旱轮作,病菌易失去生活力。粪肥必须高温发酵后施用。要多施基肥,发挥有机肥的防病作用。选用农艺性状好的耐病良种。
(2)轮作倒茬:实行稻麦轮作或与棉花、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也可改种大豆、油菜、马铃薯等,可明显降低发病
(3)种植耐病品种:如烟农15号、济南13号、济宁3号等。
(4)增施腐熟有机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根际微一态拮抗作用。
3、化学防治
提倡用种子重量0.2%的2%立克秀拌种,防效90%左右。严重地块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华丹)80毫升,兑水100-150毫升,拌10-12.5千克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贮藏再播种。小麦播种后20-30天,每亩使用15%**酮(粉锈宁配灶)可湿性粉剂150-200克对水60升,顺垄喷洒,翌年返青期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小麦全蚀病为害,并可兼治小麦白粉病和小麦锈病。在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黑穗病与地下害虫混合发生的地区或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20%**酮(粉锈宁)乳油50毫升后,对水2-3千克,拌麦种50千克,拌后堆闷2-3小时,然后中。可有效防治上述病害,兼治地下害虫。小麦白粉病、小麦根腐病、地下害虫及田鼠混合发生的地区或田块,用粗卖拍75%的3911乳油150毫升,加20%**酮(粉锈宁)乳油20毫升,对水2-3千克,拌麦种50千克,可有效地防治小麦根腐病、小麦白粉病,兼治地下害虫。
提倡施用多得稀土纯营养剂,每亩用50克,对水20-30升于生长期或孕穗期开始喷洒,隔10-15天一次,连续喷2-3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