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梨的栽培技术,西洋梨的栽培技术?
果梨和西洋梨的栽培技术
果梨和西洋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它们的品质和产量与栽培技术密切相关。本文将介绍果梨和西洋梨的栽培技术,帮助农民朋友们提高果树的品质和产量。
果梨的栽培技术
选择地块和品种
果梨喜欢温暖湿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选择地块时应避免水淹、土质粘重、有病虫害的地块。选择品种时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如早熟品种“香梨”、“秋香梨”等。
施肥和管理
果梨生长期较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在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土壤质量和植株生长情况进行合理施肥,以保证果树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在管理方面,要注意及时修剪枝条、除草、松土、浇水等,以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
防治病虫害
果梨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如炭疽病、果实腐烂、蚜虫等。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等。
西洋梨的栽培技术
选择地块和品种
西洋梨喜欢温和、湿润、透气性好的环境,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选择地块时应避免土质粘重、易积水的地块。选择品种时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如“巴特利特”、“华盛顿”等。
施肥和管理
西洋梨生长期较短,但生长速度较快,需要充足的养分。在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土壤质量和植株生长情况进行合理施肥,以保证果树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在管理方面,要注意及时修剪枝条、除草、松土、浇水等,以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
防治病虫害
西洋梨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如炭疽病、黑星病、蚜虫等。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等。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结尾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果梨和西洋梨的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施肥和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同时,我们还回答了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对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提醒大家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安全,遵循相关规定,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参考来源:
《果树栽培技术手册》
问答拓展:南果梨的种植栽培
梨是喜光树种,年日照时树需要1600-1700小时。在一定范围内,随日照时数和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所以,栽培梨树时确定栽植密度,选用良好树形,控制树体高度和冠幅,维持单位面积上的一定枝叶密度,都是保持梨树有良好通风透光条件的要求。
1.光照充足:树冠外围和上部叶片光亮,色深而厚,枝条充实,粗壮,果实发育充分,含糖量高,品质优。
2.光照不充足:叶片色淡、变薄、芽小、坐果率低,生长衰弱,甚至不能形成花芽。梨树各个器官的平均含水量在60%以上,果实则90%都是水,所以水是正常生长和果实发育不可少的。不同种类的梨需水量不同:沙梨需水量最多,栽培地一般年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
白梨和洋梨比沙梨需水量少,主产区降雨量在500-900毫米;
秋子梨需水量最少,栽培区年雨量为500-750毫米。1.梨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沙土、壤土、粘土都能生长。沙质壤土上结的梨肉细、味甜、外观美,而粘土地上结的梨则肉粗、味酸、皮较粗。在粗沙或盐碱地上还会发生缺硼、缺锌和缺铁等病害。梨最适宜中性土壤(PH5.6-7.2),5.5>8.5时,都能生长结果。
2.土层厚度对梨树的长势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土层<1米的梨园,一般都可丰产,而且树的寿命长;
20厘米>土层>30厘米的梨园,不仅产量低,而且影响树的正常生长发育。
3.土壤肥力也是直接影响长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土壤肥力高,特别是突然有机质高,梨树才能长势健壮,稳产、优质及持续增产;
土壤肥力低,则生长衰弱,产量低而不稳。1.不同种类的梨品种对温度的要求及适应性不同:
一般说来白梨系品质适应范围较广,在年平均气温8.5-14℃地区都可栽培;
沙梨喜高温,要求5-23℃;
秋子梨要求8.6-13℃;
西洋梨要求0-13℃。
2.耐寒能力:
秋子梨最强,可耐-35--30℃的低温;
白梨较耐寒,一般为5--23℃;
沙梨和洋梨耐寒力较低,在低于-20℃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冻害。
3.在年生长周期中,当日平均气温=7℃时,梨树发芽;
当日平均气温<10℃时,梨树开花;
当穗宴日平均气温=24℃时,花粉管生长较快。基肥秋施
基肥是梨树常年最枯基本的肥料源朱。基肥秋施,正好与秋根生长高峰的需肥规律用一致。并且肥交跨两年(秋和春),其肥效能在来春养分最紧张的4~5月份营养临界期得到最好的发挥。如果扒族派春施基肥,则需要经过2~3个月后才能见效,春季有劲使不上,其结果往往造成秋梢徒长,成花少而且不充实,并容易受冻害。
1、施入时间:应选择在果实采收前后(9~10月)施入为好。
2、施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全年有机肥和磷肥用量一次施入。对于大年树可适量加些氮肥,以助采收后的树力恢复。一般此期用氮量占全部用氮量的50%(含有机肥和速效氮)。
3、施肥方法:施肥最好与深翻改土相结合,也就春贺是有机肥以深施为好,深度为50厘米左右;施肥的位置要经常变换,如:环状、全行长沟状、树盘内点穴状以及树下撒施后刨盘翻入等交替使用。
4、灌水:基肥施入后应结合灌水,否则肥效不能正常发挥。
对于夏季因病虫害、旱害早期落叶严重的树,则不能采用上述基肥施用方法。必须要少施肥,或者采取少量多次。注意不能以为树越弱越多施,以防充破秋芽再次生长,不但不能补充养料,反倒消耗树的营养。对于这种情况其施肥方法应叶以叶面喷施见效最快,可用0.5%~1%的尿素、磷酸二氢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喷施。
根标追肥
萌芽前(3月)第1次追肥,以氮肥为主,主要是促进根、芽、叶、花展开,提高座果率。此期氮占全部用量的20%,追肥的同时应配合灌水。花芽分化前(5月下旬)第2次追肥,以三要素或多元素复合肥为好(幼树这两次追肥即可)。此期氮占总用量的20%,钾占总用量的60%。在果实膨大期7~8月追3次肥,以三要素或多元素复合肥为好。主要以钾肥为主,配以磷、氮、促进果实增大和提高品质。此期氮占总用量的10%,钾占总用量的40%。
1、追肥部位:要按树冠覆盖面大小来确定,不要过于集中施用,以免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造成肥害烧根。要尽量多开沟,沟深15厘米即可,并且施均拌匀,使肥料与更多的根群接触便于吸收。有条件的地方随水灌施最好。
2、追肥方法:保肥水低的梨园,追肥必须少量多次,做到勤施少施,切忌一次多量,造成肥料浪费。对手密植园,追施肥料要增加亩施用量,减少单株用量,但也必须少量多次,最好的办法是行内撒施,然后翻埋。对于间作绿肥和秸杆覆盖的梨园,要适当增加氮素用量,以克服草与树争肥的矛看和覆盖物碳氮比值问题。
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又叫叶面喷肥。在落花后5月喷“亮叶肥”效果极佳。9~10月份叶喷较高浓度的氮肥,能增进秋叶的光合作用,增加贮藏养分积累;喷磷、钾肥对提高浓度的氮肥,能增进秋叶的光合作用,增加贮藏养分积累;喷磷、钾肥对提高品质效果良好。对于缺素症的梨园,进行针对性的喷肥,尤其是缺少微量元素,采用叶面喷肥速效、节省、实用。
1、喷肥浓度:尿素0.3%~0.5%,从春到秋都可喷用。春天喷浓度低些,晚秋喷浓度高些,结合每次喷0.3%~0.5%,生理落果后至采收都可喷,1年2~3次,与喷药结合;硼酸0.3%~0.4%,对于缺硼梨园,萌芽前喷1%,盛花期喷0.1%~0.3%,提高座果率,或喷硼砂0.25%~0.5%加同浓度的石灰,盛花期和落花后20天同喷1次,可以防止因缺硼引起的果实凹凸不平,果肉变褐,木栓化黑陷病等;硫酸锌0.5%,加同浓度5~6月间喷防止缺锌引起的小叶病;硫酸亚铁0.3%~0.5%,在初发现黄叶时喷防止缺铁症。
2、喷肥时间及部位:天晴无风时早、晚喷,以防止中午高温引起药害。为延长肥效,喷肥时可加入6501展着剂2000倍液;喷肥部位以叶背面为好,因此处气孔多、吸收好。
除上述3点外,在施肥时还必须做到“三看”。即看天、看地、看树相。地力好,有机肥充足,雨水适中,追肥量多点、少点、早点、晚点都不至于出问题。施入多土壤能吸附贮存起来,相反土壤可释放提供。而地力有机肥少、或砂性土、树势弱的梨园,追肥要少量多次。同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都必须严格。对于营养生长过旺但结果少或小年树,施肥量必须考虑要减少氮肥用量,而弱树、大年树则相反。另外,如果按产量增加施肥量,必须根据树力、地力来确定,对于树力、地力好的梨园可以适用,而对于基肥少、地力差、树势弱的梨园,则不能产量增加几成,肥料也增加几成。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合理地施肥料。1、提高果实品质,使果面颜色美观。南果梨套袋后,果面呈鲜红色。
2、保护了果面的光滑洁净,避免了风雨、强光、农药、灰尘等对果面的刺激,减少了果面枝叶磨斑、煤污斑、药斑。因此套果果面光滑洁净,套袋后延缓和抑制了果点锈斑的形成。果点小、少、浅,基本无锈斑生成。同时蜡质层颁布均匀,果皮细腻有光泽。
3、套袋果实细胞减少,果肉更加细腻。
4、套袋后可防轻微雹伤,有利于***分批采收。在延迟采收的情况下,还可防止鸟类、大金龟子、大蜂等危害果实。
5、有效防治病虫害。
套袋后可有效避免梨黑斑病、黑星病、轮纹病、炭疽病等果实病害,以及梨食心虫类、梨虎、椿象等果实虫害。
6、降低农药残留量。
套在纸袋内的果实,由于不直接接触农药,完全能达到生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要求。据测定,不套袋果农药残留量可达0.23毫克/千克,而套袋果仅为0.045毫克/千克。
7、提高等级果率。
梨果套袋栽培时一项高度集约化、规范化的生产技术,套袋前必须保证幼果授粉受精良好,严格疏花疏果,合理负载,疏掉梢头果,残果以及多余幼果,按负载量只留最好的果实套袋。管理水平高的梨园,套袋果基本都能长成完美无缺的商品果,下脚果极少。
8、增加果实耐贮性。
果实套袋后避免了病虫侵入果实和果实表面的病菌、虫卵。大大减轻了轮纹病、黑星病、黑班病等贮藏期病害的发生。套袋果失水少,不皱皮,淀粉比率高,呼吸后熟缓慢,延长了销售时间,因此成为气调冷藏的首选果实。
问答拓展:美国西洋梨可以在中国种植吗
美国西洋梨可以在中国梨树适栽区种植。美国西洋梨是原产于美国梨子的统称,中国各地栽培的洋梨,是近年自欧美输入的变种。常见的品种有巴梨,茄梨等。西洋梨和中国梨差别很多,西洋梨树枝直立性强,果梗粗短,多数有宿萼,果实需要经过后熟方可食用。近年来,产自美国的西洋红星梨和红安久梨等红色敬橡品种深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美国西洋梨的主产区位于西海岸的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其纬度与中国华北地区纬度相同,在中国梨树适栽区可以种植美国西洋梨。
适宜梨树生长的气候条件:年平亮斗旁均温度12-14.5℃,冬季最低气温-18℃,无霜期185天以上,年降水量600-900毫米,年日照时数2300小时以上。如果当地能够满足以上气候条件,又能具备合适的土壤条件,就可以栽培西洋梨。
西洋梨园址的选择:西洋梨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砂土、壤土、粘土都可以栽培,但是销段要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土壤不积水,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PH值在5-8.5均可种植,但以6.0-7.5为最佳。由于梨树属于深根性果树,且根的水平伸展力强,对土层较瘠薄的园地最好先实行深翻改土或大穴定植,才容易获得最佳产量与品质。
问答拓展:梨怎样育种?
以果树育种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研究梨的遗传变异,培育和创造梨新品种的科学技术。世界梨可分为东方梨和西方梨两大系统,品种估计约6000个左右,其中重要的品种,虽已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但人们仍然希望培育出更好的品种,来改善梨的品种组成,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发展简史
梨的原始育种始于品种出现前。公元前2世纪的古罗马时期,加图(M.P.Cato)曾经记载了6个品种,那时就有西方梨的原始选种。东方梨的品种则始见于《广志》的记载:“梨有洛阳张公夏梨,上党楟梨、钜鹿豪梨……。”因而东方梨的选种可以推溯到公元3世纪。到了公元6世纪《齐民要术》中种梨一章叙述了实生苗的培育方法,还提到实生变异和提前结果,可以说是古代有关梨育种的最早记载。18世纪末,比利时汗登普(N.Hardenpont)从当时栽培品种的天然实生苗中,进行了大量的集团选种,培育了至少12个品种。比利时的万蒙斯(J.B.VanMons)从8万多株梨的实生苗中,选择了400多个品种,其中如鲍斯克(Bosc)、恩久(Anjou)、日面红(FlemishBeauty)和冬香梨(WinterNelis)至今仍是重要的栽培品种。英国奈特(T.A.Knight,1759~1835年)也进行了系统的梨树育种试验,获得了成功。19世纪中叶,奥地利孟德尔(J.G.Mendal,1822~1884)杂交育成了一个梨新品种,获得了赫提金园艺学家协会的奖励。美国伯班克(L.Burbank,1849~1926年)育成有抗火疫病的品种,苏联米丘林(И.В.Мичурин,1855~1935年)通过杂带迅丛交育成了抗寒的米丘林·布瑞(БереМичуринскал)梨。20世纪初叶,英国、美国、法国、***和苏联等国家先后开展了梨的育种研究。中国则在20世纪50年代初,原兴城园艺试验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前身)在梨的地方选种和引种基础上,开展了梨的育种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从事梨育种研究的已有10多个科研单位。
育种目标
梨新品种必须具有适应消费者和生产需要的优良性状,为此,所有梨的育种计划都以增进品质,改善外观为主要目标。东方梨主要为脆肉种,西洋梨为软肉种,其育种目标各异;但总的要求是汁多、肉质细、浓甜或甜酸适中,富有香味。对东方梨脆肉种以保持脆肉兼具西洋昌凯梨的浓厚风味最为理想。对梨果实的外观,则要求果实大小适中,形状整齐,果皮光滑;底色在成熟后呈金***,有蜡质光泽,或果实全面红色,或覆有鲜艳的红晕,其次是全褐色;而果面带锈或呈杂色斑驳者最次,不合育种要求。从丰产性讲,要求新品种自花结实率高,结果枝多,连续结果能力强。坐果率蠢樱高,采前落果轻,能保证结果早,丰产,稳产,没有大小年或大小年变幅不大。梨育种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要求育成晚熟耐藏的优质品种,但也因地区不同而异。一些产区,品种熟期过于集中,缺乏早、中熟品种,则需要提出早、中熟,特别是熟期育种的目标。新品种必须适应产区的气候条件,并能栽培成功。一些地方着重要求抗寒,另一些地方则着重抗旱、耐热等目标。除气候适应性外,对某些地区来说,抗病育种非常重要。欧美国家把培育抗火疫病品种作为主要的目标。对中国东方梨来说,则要针对梨轮纹病、黑星病、腐烂病进行抗病育种,但以抗黑星病育种最为重要。现代果树栽培的趋势是矮化,因此育成短枝型或紧凑型品种,常是育种家所考虑的方向。
育种途径
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实生选种
梨天然杂交后代的实生苗称为偶然实生苗,从其中优选出来的实生单株,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西洋梨中有巴梨、三季、康弗仑斯、安古列姆;东方梨中***的市原早生、晚三吉、长十郎;中国梨的鸭梨、茌梨、南果梨、金川梨、金花梨等著名品种都来源于偶然实生苗。现在,一些地方仍然依靠这一途径来育成梨新品种。例如甘肃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武巴、武香梨;浙江农业大学育成的杭青、杭红;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育成的矮香;吉林通化园艺研究所的丰香;黑龙江园艺研究所的龙香等都是。
芽变选种
梨的自然芽变在自然界中时有发生,在西洋梨的93个芽变记载中,呈条纹芽变的有47个;呈锈斑的有17个;大果形的有13个。西洋梨中,除大巴梨、大恩久等大果形芽变外,红色芽变类型也很多。例如红巴梨、红茄梨、红恩久、红寇米斯都是由原品种芽变而来的红色品种,已在美国生产中广为应用。东方梨的芽变也不少。仅中国兰州就有小冬果梨、张掖圆梨、尖顶长把、花长把、大长把等芽变品种。60年代,中国梨的品种中,属果实褐色芽变有延边的延光梨;属树型芽变有河北的垂枝鸭梨;属早熟芽变有陕西武功的早茌梨、安徽砀山的良梨、早酥;属大果型芽变的有四倍体的晋县大鸭梨、新疆库尔勒香梨沙-01号。对于梨芽变选择仍然是一个有效的育种途径。
杂交育种
在梨的育种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通过杂交育种育成了很多梨的品种。其中西欧偏重于品质育种,育成的品种有意大利的爱米塔、兹阿兰诺、摩涅提尼64、法国的德尔巴、普瑞麦、列克来克将军均以品质优美著称;东欧偏重于成熟期育种,南斯拉夫育成有IV/45、IV/6,罗马尼亚育成有进步梨、保加利亚育成有德拉帕吉塔等中、早熟品种。美国仍旧着重抗火疫病育种,育成的抗病品种有马格里斯、黎旺、月光、蜜甜。***除育成抗黑星病的早玉,抗黑斑病的新世纪,还育成有大果优质品种新水、幸水、丰水等著名品种,取代了过去主栽品种长十郎。中国育成的梨品种有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育成的早酥(苹果梨×身不知)、锦丰(苹果梨×茌梨);山东莱阳农学院香茌梨(茌梨×栖霞大香水);山西省果树研究所的晋酥(鸭梨×金梨);陕西省果树研究所的秦酥(砀山酥梨×黄县长把梨),湖北果茶研究所的翠伏(长十郎×江岛)、金水(长十郎×江岛);浙江农业大学的黄花(黄蜜×早三花);华中农业大学的早翠、湘南;湖南黔阳农业专科学校的宫秋(二官白×今村秋);吉林果树研究所的苹香(苹果梨×谢花甜)。梨杂交育种的一个特点是:无论品种间或种间杂交,一般都不存在不亲和的问题。在全部杂交育种过程中,包括亲本选择,授粉树选择,花粉收集和贮藏,花粉生命力测定,去雄和授粉,种子层积处理,实生苗提前结果,预先选择,实生苗鉴定,直到中间试验和品种推广各个环节都有特定的要求,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将给育种成效带来不利的影响。总的说,梨的种内品种间杂交,可以育成较好的品种。但是由于遗传基础较窄,在品质方面,很难超出固有品种。利用东方梨脆肉种与软肉种的西洋梨进行种间杂交,则具有较大的优越性。经过2~3代的连续杂交,除有可能育成脆肉味浓的品种外,在杂交后代中常蕴藏有抗寒、抗病(火疫病、腐烂病、黑星病)、丰产及矮化的潜力。在实生苗培育过程中,梨的实生单株如果生长细弱,角度开张***,芽和叶片均小,叶色淡绿,具缺刻或锯齿,一般说,不仅童期长,而且不具有栽培性状,可作为早期淘汰的对象。苗期枝条节间短,粗长比小,萌芽率高,成枝力弱的植株往往表现矮化。同一杂交组合的***后代,如果干的粗度大,则开始结果早。植株展叶晚则花期也晚,在第二年发芽时就可选出晚花抗霜的株系。梨的落叶期与果实成熟期呈正相关。通过这一点,可以预测果实成熟期的早晚。西洋梨系统,秋子梨系统的软肉品种嫩枝、幼叶呈绿色;而白梨、沙梨脆肉品种的嫩枝幼叶则呈紫红色。根据嫩枝幼叶色泽可以在童期阶段识别***植株是软肉或脆肉。叶、果、维生素含量之间,叶面积与果重之间,叶肉栅状组织厚度与生长势间互呈相关,也可以作预选时的参考。但所有这些相关性并不是绝对的。依于种类、品种、组合的不同,其相关密切程度也不一;因此在进行预选时,必须结合实际条件,区别对待,具体分析。
人工引变
芽变虽然可以自发地产生,但使用诱变剂则可以增加芽变出现的频率。电离辐射是物理引变的一种有效方法,无论用3000~4000伦琴的γ射线,或用4500~7000伦琴X射线照射休眠枝条,都可以诱发梨的芽变。1949年瑞典格兰荷尔(I.Granhall)照射巴梨以后,果实显著增大,较一般巴梨晚熟20天左右。美国维塞(T.Visser)(1971年)通过辐射获得了一个紧凑型芽变。中国内蒙古农业科学研究所照射向阳红品种,获得了抗寒力大大提高的变异系,该品种变异系向北推进而不发生冻害。在化学诱变中曾有人试验利用秋水仙碱诱发四倍体,与某些二倍体杂交获得了三倍体,再用秋水仙碱处理三倍体,可以产生完全的六倍体(6x);也可以在顶端分生组织外三层细胞形成具有6-3-3和3-6-6结构的嵌合体。这种完全的六倍体(6x)和嵌合体的3-6-6六倍体在育种上均能表现六倍体特征,对育种很有价值。
遗传研究
结果早的品种,其后代通常也具有早实性,例如沙梨品种,其后代结果也较早;结果晚的品种,例如西洋梨和白梨品种其后代结果也较晚,但不是简单的分离,变异幅度较大,呈连续变异,表现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梨果实成熟期、形状与大小都属数量遗传,受多基因控制。构成果皮色泽的许多性状是受单一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绿色是显性的主效基因对基础色的影响。在这些相似的后代中,红晕对非红晕的遗传,非红晕是隐性。巴梨的两个红色果实芽变绯红(CardinalR***)和红巴梨(MaxR***)的红色(Rf)对普通色(rf)都是显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红色芽变都能将红色性状传递给后代。例如红茄梨(Stankrimson)是茄梨的红色芽变,这种红色只能对表皮发生影响,胚原基层不受影响。这样的芽变并不能将红色性状传递给后代。关于锈色遗传,***梨的锈色是由二对基因互作控制的。R可形成锈色,H有抑制作用,但只有当锈色基因成为异质(Rr)时,H基因才能发生作用,而且抑制基因纯合(HH)比杂合(Hh)抑制力强。根据这种情况,果皮色泽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绿色基因型为rrHH、rrHh、rrhh;②红褐色基因型为RrHH、RrHh;③褐色基因型为RRHH、RRHh、RRhh、Rrhh,三种皮色的比例为绿∶红褐∶褐=4∶6∶6。另外,RrHh在干燥条件下表现为红褐色,在潮湿条件下则表现褐色,因此潮湿时三者的比例即改变为4∶2∶10。已知几个品种的锈色基因型如下:大广丸rrHH绿色;二十世纪、菊水、八云、博多青rrHh绿色;太白rrhh绿色;赤穗、真RrHH红褐色;长十郎、明月、早生赤、独逸RrHh变色:今村秋、幸藏、早生幸藏RRHh褐色;市原早生RRhh褐色;天之川、晚三吉Rrhh褐色。西洋梨与***梨不同,无锈为显性,锈为隐性。中国梨除沙梨中的一些品种外,锈色很少呈全锈型,常表现杂色锈斑,例如茌梨品种的后代无锈个体只占14.7~20.5%,少数为全锈,其余大部分具有杂斑色。梨的果肉有白、乳白、黄、绿、橙黄和红色等。现已知红色对白色为显性:白色对绿色和乳白色为显性。梨的汁液是单基因遗传,汁液多对汁液少是显性。当西洋梨系统品种间杂交时,有石细胞对无石细胞是显性。当秋子梨系统与白梨、沙梨系统品种种间杂交时,则秋子梨系统品种的质粗、味浓对白梨系统、沙梨系统品种的质细、味淡是显性。梨的抗寒力遗传主要表现为数量遗传。当双亲为强×强时,后代平均抗寒力也强,而且变异率高;当强×弱或弱×弱时则依次变弱,变异率也低。梨的抗病遗传因病源、寄主不同而异。其中西洋梨黑星病(Venturiapirina)是由类似苹果黑星病的一种真菌引起的。它有许多生理小种,寄主的抗性表现很不稳定。在一个地区是抗病的品种,而在另一地区则受另一生理小种的影响,又成为不抗病的品种,西洋梨黑星病的抗性遗传研究结果各不相同,有些人认为受单一显性基因所控制,符合3∶1和1∶1的某些简单比例:另些人则认为受多基因控制。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