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泥鳅的养殖方法

2024-01-1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22 次
泥鳅的养殖方法

  本篇汇总会给网友们分解“泥鳅的养殖方法”的内容进行诠释,但愿对农友们有一些帮助,欢迎大家收藏本站!

  在养殖泥鳅的池塘周围,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坡度60℃~70℃,深度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池塘周围要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老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

  进水口和出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敌害生物、野生鱼卵、鱼苗进入池塘。

  放养泥鳅前,清理池塘很有必要。

  水深达到10cm后,就要用生石灰做成泥浆,然后洒水,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底肥。

  泥鳅苗上塘时间为每年5月,种植密度为1500-2000只/m2、鱼苗投产过程中,要注意放养前的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

  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

  除了一周换一两次水,还需要经常施肥,保持水的黄绿色。

  盘锦市大洼县稻田养殖泥鳅鱼方法。

  泥鳅为底栖鱼类,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

  昼伏夜出,适应性强,可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环境内。水中缺氧时,能跳跃到水面吞入空气进行肠呼吸。

  在水池干涸时,潜入泥中,只要泥土有少量水分保持湿润,便不致死亡。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

  沿垄水田泥鳅栽培技术要点如下:水田选择。水田提升车通常需要进行保水和减缓泄漏速度。

  移栽前,水田的水深应保持在2厘米以上。填充田的累积雨面应小而不是大。

  选择20厘米的养殖场,以预防和控制泥鳅病。由于泥鳅适合填充场地,因此在繁殖过程中通常选择的繁殖场地是保水性好的场地。

  首脑会议大部分时间都必须提出和加强。泥鳅育苗前必须施用足够的有机肥,稻田必须用生石灰彻底消毒,稻田农业**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粮食与经济相结合的农业方式。

  近年来,已在海盐、开化等地推广。在水田周围挖一个沟渠,筑一个堤顶,然后埋上塑料布以避免泥鳅。

  泥鳅是一种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的水生动物,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不存在控制体重方面的顾虑。泥鳅维生素B族含量丰富(特别是维生素B3),维生素B族主要的作用是维护皮肤健康、促进消化、维护神经系统健康等。

  泥鳅养殖产业逐渐兴起,泥鳅是一种新鲜多肉的鱼类。泥鳅可以在水田收获后蓄水饲养,或者泥鳅作物逐渐出现,但水田泥鳅作物很少。

  我县出土的营田稻谷数万亩,是一种易于利用的资源。苗木移栽时一般每cad提高-。

  稻田的选择: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厘米以上。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

  水原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质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为佳。

  2、防逃设施: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应高出田面60厘米左右,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厘米围护田埂,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塑料网栏。

  3、开挖鱼沟:鱼沟一般为十字形沟,挖在稻田中央,约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沟深60厘米、宽90厘米为宜。

  鱼沟渠道要与进、出水口处畅通。。

  稻田施肥:养殖泥鳅的稻田在插秧前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00公斤,如猪羊粪、栏肥、人粪即可,主要施入沟内。以后根据稻、鳅生长情况补施些速效化肥,以667平方米施10公斤**素为宜。

  5、放养时间和密度: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开始放养。

  苗种规格以长3~4厘米为好,每667平方米放养25万尾左右。。

  投喝饲料和管理:一般1天投喂饲料1~2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次。直接投放在饲料台。

  饲料以谷糠、麦麸及鱼类专用饲料等为宜,可搭配些青饲料。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体总重量4%~5%。

  稻田水位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节。稻田防病治虫要注意选择低毒农药,适时适量叶面喷施,以防药害。


好文探索:黄金泥鳅怎么养


  黄金泥鳅的养殖方法:1、适量的投放数量,若投放的泥鳅苗在3cm,则每平方米可投放0.1-0.2千克泥鳅。2、选择大小在50-100㎡、排水和蓄水方便、水质干净、水源充足的池塘,底部要有10cm深的淤泥。

  3、养殖水温保持在15-30℃,做好遮阳措施。4、将底部的淤泥深耕一遍,暴晒一个月之后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5、给幼苗期的小泥鳅投喂藻类、红虫等,长大后,可以投喂鱼粉、动物内脏、藻类等。

  黄金泥鳅是泥鳅的一种。

  泥鳅为底栖鱼类,喜生活于有底淤泥的静水或缓和流水域中,如湖泊、池塘、稻田等,喜中性或偏酸性的黏性土壤,适宜的生活水温为10-32℃,最适水温为22-28℃。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泥鳅活动明显减弱。水温低于5℃或高于35℃以上时,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冬季,泥鳅钻入淤泥20-30厘米处越冬,到第二年春天,水温达10℃以上时,才出来活动。

  泥鳅一般2龄时开始性成熟。其繁殖季节是4-9月,6-7月为繁殖盛期。

  通常情况,19℃以上开始产卵,24℃左右产卵量大,繁殖活动强烈。泥鳅是一年多次产卵的鱼类,产卵常在雨后夜间进行,有时白天也产。

  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具体分布:中国(天津、河南、广西、北京、黑龙江、山西、辽宁、香港、台湾等)、**、韩国、朝鲜、俄罗斯(萨哈林州、阿穆尔州)、西班牙、**、澳大利亚、柬埔寨、加拿大、德国、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美国、乌兹别克斯坦、老挝、**。


精选问答:


  1、泥鳅换气时间?

  半小时

  泥鳅是鳅科下属鱼类的统称,俗称鱼鳅、泥狗等,全国各地的池塘、沟渠、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中普遍都有分布,喜栖息在淤泥底质的静水或缓流水中,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下面来看一看泥鳅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吧!

  泥鳅养殖

  一、生活习性

  泥鳅是底栖小型淡水鱼类,生存水温范围0~41℃,最适生长水温22~28℃,喜栖息在淤泥底质的静水或缓流水中,杂食性,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小型甲壳动物、高等植物碎屑等为食,人工养殖可投喂豆渣、米糠、麸皮、禽畜内脏及下脚料、配合饲料等。

  泥鳅养殖

  二、鱼塘建设

  泥鳅养殖鱼塘附近要有干净的水源,池深约1.0~1.5米,水深0.4~0.5米,池底铺厚约0.2~0.3米的软泥,池壁四周要夯实或用水泥浇灌,进水口、溢水口、排水口要用密网布包裹,鱼塘周边要种上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植物覆盖面积约占鱼塘总面积的1/4。

  泥鳅养殖

  三、清塘消毒

  泥鳅苗下池前10天每亩撒生石灰60~70千克,2~3天后加水至0.3厘米深,一周以后将水排干并重新注入新水,水深约0.2~0.3厘米,然后每亩施300~500千克腐熟人畜粪或~千克沼液,待水色开始变绿且透明度约15~20厘米后即可投放泥鳅苗。

  泥鳅养殖

  四、鱼种投放

  泥鳅苗要确保大小均匀、个体饱满且有活力,每亩放3~4厘米的泥鳅苗3~5万尾,套养鳙鱼10~20尾、鲢鱼15~30尾用以防止蓝藻爆发,若泥鳅苗是用充氧尼龙袋长途运输的要“缓苗”后再放苗,即将充氧尼龙袋放在池内20分钟,等内外水温一致后再缓缓放出。

  泥鳅养殖

  五、饲料投喂

  泥鳅苗刚下塘可投喂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饵料,同时投喂少量熟蛋黄、鱼粉、豆饼等精细饲料,等泥鳅苗体长达1厘米时已经可摄食水生昆虫、有机物碎屑等,可投喂粉碎的禽畜内脏、豆饼、配合饲料等,初期日投饲量为泥鳅苗总体重的2~5%,后期为5~10%。

  泥鳅养殖

  六、水质管理

  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发酵的有基肥,每次用量300~500千克/亩,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宜,当水温达到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当泥鳅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要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水深并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泥鳅养殖

  七、病害防治

  泥鳅常见的病虫害有烂鳍病、打印病、车轮虫病等,其中烂鳍病可用10~50毫克/千克的氯霉素溶液或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钟,每天1次,连用5天,打印病可用漂白粉全池消毒,浓度1毫克/千克,车轮虫病可用**全池泼洒,浓度30毫克/千克。

  泥鳅养殖

  八、注意事项

  1、泥鳅养殖要注意水质,每周建议换水1~2次,同时要勤施经腐熟后的有机肥,保持水色呈黄绿色为宜。

  2、泥鳅养殖要坚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3、泥鳅养殖要预防病害,及时清洗饲料台,定期做好饲料台及工具的消毒工作,定期投喂药物预防**。

  4、泥鳅养殖要防害防逃,水鸟等敌害喜在鱼塘周围捕食泥鳅,进水口、排水口等处常检查以防泥鳅逃逸。

  2、如何养殖泥鳅?

  泥鳅是我们常见的养殖水产项目,对水质的要求不太严格,稻田、池塘、水沟和田头坑塘都能养殖,效益较高。养殖泥鳅,一定要掌握好方法:

  一、修建池塘

  泥鳅养殖可寻找向阳、温暖、排水便利处建池塘,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池塘周边保持干净,在池塘底部铺上土壤,厚度0.5尺,注入清水1尺,并在池塘底部栽种上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水温保持在15-30℃左右。

  二、苗种放养

  池塘养殖成鳅,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40-50尾,鳅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鳅吃小鳅。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三、饲喂方法

  人工养殖泥鳅,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豆渣、豆饼、麦麸、米糠、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在25-28℃时,泥鳅摄食最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四、日常管理

  需要注意每天2次巡塘,经常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泥鳅出逃。同时关注水位、水质和泥鳅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在养殖的中后期每月施1-2次微生物制剂。遇到泥鳅病害需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