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松疱锈病菌的防治措施 松疱锈病菌的防治措施是什么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756 次

一、松疱锈病菌的特征

松疱锈病菌是一种真菌,会在松树的叶子上形成菌斑。菌斑的颜色为黄褐色,直径一般在5毫米左右。在湿润的环境下,菌斑上会生长出一层白色的菌丝,菌丝上会产生大量的孢子。这些孢子会随着风的吹动而传播到其他的松树上,导致松疱锈病的传播。

二、松疱锈病菌的防治措施

为了防治松疱锈病菌的传播,农业专家们提出了以下的防治措施:

1.精细管理

在松树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精细管理。包括及时修剪枯叶、枯枝,保持松树的通风和光照条件。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松疱锈病菌的生长和传播。

2.化学防治

在松疱锈病菌的孢子开始传播之前,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止病菌的扩散。化学药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需要谨慎使用。

3.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对松疱锈病菌进行生物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可以引入一些天敌昆虫,如寄生蜂、食草螨等,来控制松疱锈病菌的传播。

4.种植抗病品种

在种植松树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抗病品种,这些品种相对于普通品种来说,更加抵抗松疱锈病菌的侵害。

三、相关问题


1.松疱锈病菌是如何传播的?

松疱锈病菌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孢子的风传播,这些孢子可以随着风的吹动而传播到其他的松树上。

2.化学防治松疱锈病菌有哪些危害?

化学防治松疱锈病菌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需要谨慎使用。

3.有哪些天敌可以用来防治松疱锈病菌?

一些天敌昆虫,如寄生蜂、食草螨等,可以用来控制松疱锈病菌的传播。

4.种植抗病品种对防治松疱锈病菌有何帮助?

种植抗病品种可以相对于普通品种来说,更加抵抗松疱锈病菌的侵害,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5.如何判断松树是否感染了松疱锈病菌?

松树感染了松疱锈病菌后,叶子上会出现黄褐色的菌斑,并伴随有白色的菌丝。

问答拓展:松疱锈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是什么?

【症状特点】
红松疱锈病主要为害幼苗和20年生以内的幼树树枝、干皮部,开始在枝干皮部出现淡橙***的病斑,不易发现。病斑逐渐扩展并生裂缝,8月下旬至9月初在病部挤出初为白色后变橘***的蜜滴,具甜味。生蜜滴的皮下干后,可见血迹状斑痕,叫“血迹斑”。第2~3年的4~5月,在病部长出橘***疱囊,囊破散放出***的锈孢子。因年年发病,皮部加粗变厚,并流出松脂,所以病部稍显粗肿。
本病的转主寄主是返顾马先蒿和它的多枝变种穗花马先蒿、东北茶藨子、兴安茶藨子、刺李等。在自然状态下,某些地区茶藨子容易发病;而在另一些地区只侵染马先蒿,只有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才侵染茶藨属植物。起初,它们的叶片上病斑不明显,直至出现夏孢子堆时才明显可见。夏孢子可以再侵染,最后在夏孢子堆中或新的叶组织处生出毛状冬孢子柱来。
【发病规律】
冬孢子最早于7月底出现,8~9月陆续产生,并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借风力传播与松针接触,萌发后由气孔侵入,个别由嫩皮侵入,在松针上可见小褐点。菌丝不断蔓延至枝干皮层中。至第2~3年,枝干皮上出现病斑,生裂缝。8~9月生蜜滴,为性庆租孢子***的混合液,第3~4年的5~7月在病部生锈孢子器,内有锈孢子或胡,以后每年都可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借风力传播与茶藨子、马先蒿叶接触,萌发后生芽管,由气孔侵入叶片。6~8月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可进行重复侵染,8~9月生冬孢誉团兆子柱,冬孢子柱再萌发成担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松针上进行侵染。
本病发生在松树干薄皮处,因而刚刚定植的幼苗和20年生以内的幼树易病。在杂草丛生的幼林内、林缘、荒坡、沟渠旁的松树易感病。转主寄主马先蒿、茶藨子多的地区病害严重。
【防治措施】
(1)由疫区输出苗木时要检疫。在病区附近不设松类苗圃。如设苗圃时,应在冬孢子成熟前进行化学防治。
(2)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铲除树旁林内的杂草和转主寄主。有条件的地区可用五氯酚钠、2,4-D钠盐或铵盐、萎去净等消灭转主寄主。
(3)对发病率在10%以内的林木,可用松焦油原液和不脱酚洗油进行涂干,或用300毫克/千克内疗素注射皮部治疗。发病率在40%以上的幼林要进行皆伐,改造其他树种。
(4)成林后要及时修枝、间伐、通风透光。

问答拓展:松树的病虫害防治

1、松树腐烂病

主要为害中心干及主枝下部皮层。病部初呈红褐色、略隆起、水渍状、后皮层腐烂,常流出黄褐色汁液,湿腐状、有酒糟味,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不清晰,有时呈深浅相间的轮纹状。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清洁果园;药剂防治:刮净病皮,涂抹1~2次杀菌剂,药剂可用40%福美砷、退菌特、石硫合剂、843康复剂、腐烂灵等。

2、松树干腐病

属苹果枝干重要病害,主要为害枝干。病斑初为椭圆形或不整形、暗褐色,逐渐扩展成凹陷的带状条纹,长达数十厘米,黑褐色。病健分界处常郑脊裂开,病皮翘起。病部生出很多稍突起的小黑点,成熟后突破表皮。防治方法同苹果腐烂病防治法。

3、松树白粉病

主要为害新梢及嫩叶,也可危害花及幼果。新梢受害后,节间缩短叶片细长,叶缘上卷,质硬而脆,被害部覆盖一层白粉,后期变为黄褐色,严重时整个梢枯死。

防治方法:(1)清除病原。(2)加强栽培管理。(3)药剂防治,主要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苯来特、福美胂等。

4、松树轮纹病

该病是树上一种很严重的病害。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叶片受害较少见。枝干受害,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近圆形,直经为3~20米的红褐色病斑。病斑中心突起呈病状,边缘开裂。使表皮显得十分粗糙。果实受害,也是以皮孔为中心,生成水渍状褐色腐烂点,很快呈同心轮纹状向四周扩展,5~6天可使全果腐烂。病斑不凹陷,病组织呈软腐状,常发出酸臭的气味。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喷药保护。常用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波尔多液等等。

松树的种植方法:

1、土壤

挑选土壤疏松且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册丛老,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地带种植。因为需要用到沙堆,所以可以选择干净且门窗完好的房屋进行全面消毒,把已消毒且湿度为60%左右的纯州升沙堆放室内,注意通风保湿防冻。翌年当种子有40%~50%裂口时即可播种。

2、苗期管理

播后25天~30天幼苗带壳出土,约15天壳自行脱落,此期要防止鸟兽破坏。松树主要会遇到的病虫害有立枯病,可以用常见的多菌灵等农药来喷洒。注意适时的松土浇水,让其保持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很关键。

3、栽植注意事项

松树生长比较慢,根据生长情况安排移植。一般是通常1年~2年生苗进行第一次移植,再培育1年~2年上山造林。5年生苗进行第二次移植,8年~10年生苗进行第三次移植。经过第三次移植后,就可以应用于园林绿化。

问答拓展:松瘤锈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是什么?

【症状特点】
病害发生在松属植物的枝干上,和栎、栗等叶上。
在松树枝干上,由于皮层受到刺激,木质部增生形成木瘤。木瘤小的有指蚂誉头大,大的可达60厘米,一株树上少的只有1个,多的超过350个。每年春夏季瘤的皮层破裂,溢出蜜***的蜜滴,这是性孢子混合液。第二、三年瘤面皮再裂开,显示出皮层下***疱状的锈孢子器,器破散出***锈孢子。以后可以从瘤面上生出锈孢子器,破皮处闷慎段当年长出新的皮层,下一年再裂开。
在栎类的叶背面初生***夏孢子堆,以后在夏孢子堆中长出毛状冬孢子柱。
【发病规律】
冬孢子当年成熟后,不经休眠即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借风传播,落到松针上萌发生芽管,由气孔侵入松针,并向枝皮部延伸,有的担孢子落到枝皮上,萌发产生芽管后,由伤口侵入皮层中。第2~3年瘤面上挤出蜜滴,第3~4年生出锈孢子。在南京4月上旬锈孢子即行飞散,锈孢子落到栎树叶上,由气孔侵入,5~6月生夏孢子堆。6~8月生出冬孢子柱,8~9月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孝此,再侵染松针。病菌以菌丝体在松树皮层内越冬。木瘤中的菌丝体多年生,每年产生锈孢子,受病菌刺激木瘤年年增大。
据调查,病害在夏秋间气温较低、空气湿度经常很高的地方松类容易发病,而在气温高、相对湿度小的地区,即使松栎相邻栽植,病害也不严重或完全不发生病害。
【防治措施】
(1)在适合发病的地段上,不造松、栎混交林,两树种距离至少2千米。
(2)砍掉重病树,或砍掉蒙古栎以减少病菌繁殖基地。病轻的松树幼林也可以剪去病瘤枝条。
(3)幼林喷洒65%可湿***美锌的1∶300倍液或65%代森锌1∶500倍液效果最好。
(4)松树用0.025%~0.05%链霉菌酮液喷干3毫升,可兼收预防与治疗作用,也可以作成软膏每树涂5克,用松焦油涂抹树干病部有很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