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起名大全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21 次
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起名大全

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作用不仅仅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更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升级,品质和效率不断提高。本文将从农业科技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农业科技现状

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农业生产领域,科技的应用不断升级,比如传统的化肥、农药已经开始被新型肥料、生物农药所替代,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也已经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农业科技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还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也将会朝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上,精准化则主要体现在肥料、农药等农资的使用上,生态化则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上。未来的农业科技将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技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技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缓解了农业资源的紧张,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科技的应用提高了农业品质和安全性,增强了农业产品国际竞争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保障;科技的应用还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可持续的动力。

拓展百科知识

1.农业大数据(nóngyèdàshù):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的大量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手段,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

2.生物农药(shēngwùnóngyào):是指利用微生物杀灭害虫或者调节害虫数量的农药。

3.农业可持续发展(nóngyèkěchíxùfāzhǎn):是指在保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并为未来的农业发展留下足够的资源和环境空间。

参考资料:[1]杨建华.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与可持续农业[J].农村经济,2024(07):65-66.[2]贾旭峰.农业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24(24):212-212.

相关问答拓展:

1、三农振兴乡村有什么扶持?

三农振兴有很多项目需要可以扶持。首先是农业机械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富裕以后怎样更上一层楼?农村的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扶持。

2、国家扶持的农业项目有哪些?

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今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的相关通知,其中提到产业园要突出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的功能,打造出现代化农业的样板,起到乡村产业的引领作用。根据产业园的建设情况,财政部会通过奖励的方式,对符合要求的园区进行资金支持。

2、田园综合体项目

田园综合体,简单来说就是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体。

省级田园综合体可得到3000-6000万的资金扶持;国家级的田园综合体可连续三年,每年得到6000-8000万的资金扶持。

3、其他补贴项目

(1)扶持范围:经济林、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种养殖基地,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藏、**等流通设施。

(2)资助对象: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

(3)合作社补助资金为50-150万元,农业龙头企业补助资金为100-300万元。

3、三农扶持项目?

三农项目有: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细分为:

①支持以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

②支持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

③支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

4、国家扶持农业项目资金有哪些?

1、种粮直补政策,中央财政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补贴资金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

3、良种补贴政策,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长江流域10个省和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冬油菜、藏区青稞实行全覆盖,并对马铃薯和花生在主产区开展试点。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补贴对象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职工、农民合作社和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5、国家扶持的免费创业项目?

国家重点扶持的十大项目:

1.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2.田园综合体项目,

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项目,

4.农村地区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项目,

5.支持养殖基地和农产品流通设施,

6.林下经济示范项目,

7、特色经济林示范工程,

8.木本油料示范项目,

9.国家储备林示范工程,

10、农村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工程。

拓展好文:从2024中国种子大会透视种业振兴新进展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在海南三亚举行的2024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补短板、企业扶优和市场净化等焦点,与会嘉宾提出诸多种业振兴新建议。

  加快摸清种质资源“家底”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海洋渔业资源库建成运行,畜禽种质资源库开工建设,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资源52万份,开展精准鉴定,资源保护利用水平提升。

  在普查方面,我国组织第三次农作物、畜禽种质资源普查和首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抢救性保护了大果猕猴桃、长江刀鱼等一批珍稀濒危资源,新发现豫西黑猪等多个畜禽地方品种。

  多位专家在种子大会上指出,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表示,我国园艺作物资源收集保存取得长足进展,但评价鉴定不够。目前国家蔬菜中期库保存的种质资源数量,与排名第一的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而且我国保存的资源中国外资源占比较低。

  专家认为,下一步要扎实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建立央地协同、科企合作资源鉴定机制,打牢育种资源基础。同时,通过国际合作扩展资源。

  今年我国将全面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目前,相关部门正逐步开展普查数据核对归档、资源编目入库等工作,并将推动资源鉴定、登记、保存。

  “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久久为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中心副主任李英慧说,今后要聚焦稳粮扩油、提升单产等农业生产急迫需求,重点挖掘高油高产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密宜机收玉米、耐盐碱作物等优异种质。搭建一批精准鉴定和基因资源挖掘平台,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精准鉴定和共享利用同步推进,促进资源优势不断向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化。

  创新攻关引领新品种新技术突破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各方加快推进创新攻关,培育出多个突破性新品种。我国自主培育的三个白羽肉鸡品种打破种源依赖国外的局面,市场占有率超过1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导培育的“华西牛”,成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

  把饭碗端得更稳,业界期待更多新突破。与会专家指出,我国在部分品种核心种源领域还有一定的差距。2024年,我国全面启动十大主要粮食和畜禽育种攻关,促进大豆、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突破性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

  每次农业科技重大突破,都带来生产力的重大变革。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指出,我国生物育种的原创基础研究、前沿育种技术、重大新品种创制能力仍然存在短板。“必须把握机遇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实现种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农业强国建设。”

  扶优企业厚植“市场沃土”

  “扶企业就是扶种业,企业振兴就是种业振兴”成为业内共识。

  “在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里,企业扶优就是要让企业做大做强。”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马淑萍说。据了解,农业农村部从3万余家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企业中遴选出270家优势企业,对外公布名单并给予政策扶持,进而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企业发展依靠良好的市场环境。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出台指导文件,部署推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农业农村部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推出了品种DNA指纹公共平台和首批打假护权种子检验机构,撤销了国审品种233个和登记品种829个。最高人民**2024年出台最新司法解释,2024年印发涉种刑事审判指导意见,连续三年发布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向业界传递了强烈信号。

  一知农业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坦言,过去公司代理的小麦、蔬菜等品种权**案件时有发生。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逐渐完善,侵权、“套包”情况大幅减少,行业对侵权**的认识也明显提升。

  与会专家指出,当前种业规模企业仍然较少,市场集中度不高。创新资源仍一定程度集中在高校和科研单位。

  “现在最缺的是企业里的科学家,缺懂技术、懂市场的人才。”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总吕玉平认为,创新成果只有真正产业化,才能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