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植物生长激素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483 次
植物生长激素

本篇经验汇总会给农友们分解一下“植物生长激素”的内容进行说明,希望对各位农资人们有几许帮助,还等什么,快收藏吧!

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生长的重要物质

植物生长激素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激素类化合物,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它们能够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调节植物的细胞**、伸长和分化,影响植物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等生长发育特征。

植物生长激素的分类

植物生长激素分为五类,包括:

  • A类生长激素:吲哚乙酸(IAA)
  • B类生长激素:腺苷酸(ZR)
  • C类生长激素:赤霉素(GA)
  • D类生长激素:生长素(IAA)
  • E类生长激素:脱落酸(ABA)

不同类型的生长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

植物生长激素的应用

植物生长激素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利用生长激素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一些研究表明,适量使用植物生长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植物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例如,在番茄、黄瓜、甜瓜等蔬菜的生产中,使用生长激素可以促进果实的生长,提高果实的品质;在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产中,使用生长激素可以增加籽粒的产量和重量。

除此之外,植物生长激素还可以用于林木、花卉等园艺作物的生产中。例如,在林木的育苗过程中,使用生长激素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增加幼苗的根系和茎粗等;在花卉的生产中,使用生长激素可以促进花芽的分化,提高花卉的开花率和花朵的质量。

拓展百科知识

吲哚乙酸(IAA)

吲哚乙酸(IAA)是植物生长激素中含量最高的一种,通常存在于植物的茎尖、叶尖、果实和花蕾等处。它能够促进植物的伸长生长,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植物的形态和大小。

腺苷酸(ZR)

腺苷酸(ZR)是一种植物生长激素,是植物体内最主要的细胞**素。它能够促进植物的细胞**和伸长,促进叶片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增加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赤霉素(GA)

赤霉素(GA)是一种植物生长激素,能够促进植物的伸长生长和分化发育,影响植物的形态和大小。在农业生产中,赤霉素广泛应用于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参考文献:

1.《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国农业出版社

2.《植物生长激素研究进展》农业出版社

相关问答拓展:

1、10克生根粉的正确使用方法?

1/4

速蘸法:将枝条浸于生根粉含量为500~200毫克/千克溶液中20-30秒后再扦插。在育苗过程中,只有在单芽扦插或重复处理时才用此法。

2/4

浸泡法:用生根粉处理插条的含量与浸泡时间成反比,即生长素含量越高,浸泡时间越短;含量越低,浸泡时间越长。将苗木根系或插条浸于溶液中30-50分钟即可用于移栽或插播。

3/4

粉剂处理:扦插前将生根粉涂于插条基部,然后进行扦插。处理时先将插条基部蘸湿,插入粉末中,使插条基部切口充分粘匀粉末即可,或将粉末用水调成乳状涂于切口。在扦插时,要小心不可使粉剂落下。

4/4

叶面喷施:此法用于扦插或播种育苗,在农作物上也应用广泛。其方法是将生根粉稀释成10毫克/千克或40毫克/千克药液后,喷洒在植物的叶面上。如油菜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洒,水稻在分蘖期和扬花期喷雾在叶面。扦插育苗时,将其喷洒在叶面上,对生根时间长的南洋杉、五针松等树种效果极佳

2、生根粉移栽泡根怎么用?

先把生根粉化在水里,然后把移栽的植物根系泡在水里,大约半个小时即可,半小时后把移栽的植物拿出来稍微凉凉,趁着凉的功夫准备一个花盆,里面加上土然后把泡过的植物栽到盆里,栽好后浇一次透水,知道花盆底部有水渗出,这样就好了。

3、快速生根粉怎么样使用方法?

快速生根粉一般是在植物换盆的时候或者栽种的时候使用,便于快速生根,增加植物的成活率。

第一种使用的方法,把生根粉溶解在水中,用水浸泡植物的根系。植物的根系在水里一般浸泡几分钟,然后栽种就可以发挥生根粉的效果了。

第二种使用的方法,用生根粉加水和泥土,搅拌成稀泥。在植物的根系上包裹上一层稀泥,然后栽种,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生根粉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倍数使用,少了不起左右,多了影响生根的效果。

4、快速生根粉的正确用法?

1、渗透,生根粉融入水中,如何对一些体型比较大的植株进行渗透。不过因为土壤渗漏和阻隔的原因,可能需要多次灌根才能够达到满意的促进生根效果。

2、浸泡。生根粉加水配制成容量低的溶液,然后将需要扦插的枝条放进去,浸泡时间在2个小时左右,不要超过12个小时,一般枝条生长年限越高,浸泡时间就会越长。

5、瓜苗移栽快速生根粉正确使用方法?

瓜苗移栽快速生根粉通常是一种含有植物生长激素的粉末,可以促进植物生根和生长。以下是正确使用方法:

1.将瓜苗移栽到新的土壤或花盆中。

2.在瓜苗的切口处或底部轻轻涂上适量的生根粉。

3.将瓜苗轻轻插入土壤或花盆中,并用手指将土壤轻轻压实。

4.浇透水,并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

请注意,使用生根粉是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辅助措施,而不是万能药。在使用时,请遵循产品包装上的指示,并注意不要过度使用。

拓展好文: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lem.)

  湿地松栽培技术

  湿地松(Pinuseffiottii)原产美国东南部,是美国十大南方松树种之一,它生长迅速、干形通直、适应性强、材质优、松脂质量好,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是人工造林的理想树种,所以被广泛引种于世界热带及**带各地,为用材、纸浆材及采脂的重要树种。

  1生物学特性和环境要求

  1.1生物学特性

  湿地松为松科松属常绿大乔木,强阳性树种。树皮灰褐色,纵裂成鳞状**剥落,枝条每年生长3~4轮,小枝粗壮。冬芽红褐色,粗壮,圆柱状,先端渐窄。针叶2针一束与3针一束并存,长18~30cm,粗硬,深绿色,有光泽。球果常2~4个聚生,圆锥形,有梗,鳞盾肥厚,鳞脐瘤状,种子卵圆,略具3棱。花期3月中旬,果熟翌年9月下旬。

  1.2生长环境

  适生于夏雨冬旱,干湿明显的**带和热带气候地区。能忍耐40℃的绝对高温和-12℃的绝对低温。适宜海拔为40~300m,部分小环境可400m,在成土母质为红色粘土类、砂砾岩类、板页岩类、河湖冲积物、石灰岩类及强酸性、酸性、微酸性的低山、丘陵、平原地以及表土层50cm以上的土地上生长良好,而在低洼沼泽地边缘尤佳,但也较耐旱,在干旱贫瘠丘陵地区能正常生长。抗风力强,在11~12级台风袭击下很少受害。其根系可耐海水灌溉,但针叶不能抗盐分的侵染。

  2主要优良品种简介

  生产上使用湖南省汨罗市桃林林场1~5代种子园种子。湖南省林科院选育的优良家系有4个,于1997年通过湖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4年或2024年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认定。并已推广应用于生产。4个优良家系简介如下:

  2.1优良家系湘SF-01

  属湿地松纸浆材优良家系。主要生长指标:树高年均生长量:0.90m,胸径年均生长量:1.83cm,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0.0123m3;主要材性指标:木材密度:0.4697g/cm3,纤维长度:3.5924mm,纤维素含量47.4%;主要形质指标:树干通直度:通直;胸高皮厚:1.4cm,种子千粒重:38g,发芽率:91%,抗病性:良好,抗虫性:强;特殊性状:前期生长快;推广应用:已在部分造林区推广。

  2.2优良家系湘SF-02

  属湿地松建筑材优良家系。主要生长指标:树高年均生长量:0.90m,胸径年均生长量:1.79cm,材积年均生长量:0.0118m3;主要材性指标:木材密度:0.4790g/cm3,纤维长度:3.6549mm,纤维素含量:49%;主要形质指标:树干通直度:通直,胸高皮厚:1.1cm,种子千粒重:39g,发芽率:85%,抗病性:良好,抗虫性:强,特殊性状:树皮薄、分枝均匀细小、窄冠型、前期生长快、可适当密植造林。

  2.3优良家系湘SF-04

  属湿地松纸浆材优良家系。主要生长指标:木材密度:0.4719g/cm3,纤维长度:3.6743mm;树高年均生长量(16年生时):0.771m,胸径年均生长量:1.721cm;始花期:3月上旬,盛花期:3月下旬;果实成熟期:9月下旬;种子千粒重:37g,发芽率:83%,抗病性:良好,抗虫性:强,特殊性状:树皮薄、分枝均匀细小、窄冠型、前期生长快、可适当密植造林。

  2.4优良家系湘SF-05

  属湿地松纸浆材优良家系。主要生长指标:木材密度:0.4565g/cm3,纤维长度3.4385mm;树高年均生长量(17年生时):0.784m,胸径年均生长量:1.731cm;种子千粒重:38g,抗病性:良好,抗虫性:强。

  3造林选择

  湿地松适生地平均气温16~23.2℃,对气温的适应性较强。湿地松是具有外生菌根的喜酸树种,pH值一般要求在4~6.5之间。湿地松深根性、侧根粗而密,主要分布于根基下30cm的深度范围内,要求0~40cm深度范围内的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如土壤粘重板结,其生长就受到影响。湿地松喜湿不耐溃,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宜选择低山丘陵区山体中、下部、谷地、平地,坡度小于25°,坡向为全坡向,土层较深厚(不小于50cm),排水良好、肥力中等。

  湿地松主要适生立地因子表

  树种:湿地松科:松科属:松属拉丁文:PinusellwttiiEnglem.

  编号

  立地因子

  适生条件

  1

  地貌

  低山、丘陵、平原

  2

  母岩母质

  红色粘土类、砂砾岩类、板页岩类、河湖冲积物、石灰岩类

  3

  土壤类型

  红壤、石灰土、潮土

  4

  海拔高度(m)

  40~400

  5

  坡度(°)

  0~25

  6

  坡向

  全坡向

  7

  坡位

  中部、下部、谷地、平地

  8

  腐殖质层厚度

  厚腐、中腐、薄腐

  9

  土壤厚度

  厚土、中土

  10

  立地类型

  21、22、31、32、41、42、61、62、71、72

  11

  土壤质地

  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

  12

  土壤酸碱度(pH值)

  4~6.5

  13

  极端最低温度(℃)

  -12

  4整地与初植密度

  4.1整地

  湿地松均采用穴垦整地,在14指数级以上的立地条件营造湿地松,只需对林地进行清理后,直接挖穴造林,穴的规格依立地指数而定。立地株数为12,穴的规格为:大穴60cm×60cm×50cm;中立地(立地指数为14、16)条件下,穴的规格为:中穴50cm×50cm×40cm;高立地(立地指数为18指数级以上)条件下,穴的规格为:**40cm×40cm×30cm,造林株行距宜为长方形配置(宽行窄株)。

  4.2初植密度

  根据湿地松造林种子及经营目标、经营水平确定适宜的初植密度,一般造林,使用种子园种子苗木,如营造定向培育林,可选择更适宜的优良家系以达到最高的丰产栽培效益。如湘SF-02家系和湘SF-01家系比较,湘SF-02家系则可适当密植。同时应根据经营目标和经营水平确定适宜的经营密度,如经营短轮伐期纸浆材林时,中立地条件下,在林分不间伐的情况下,初植密度为1300~1400株/hm2;在间伐一次的情况下,其初植密度宜为1600~1700株/hm2;高立地条件下,宜为1500~1600株/hm2,要求间伐一次。培育大径材(胶合板材)时,宜在高立地条件下进行,初植密度宜为:1600~2000株/hm2,要求进行二次间伐。营造生态林时,其初植密度一般为1500~1600株/hm2,并适时间伐。

  5栽植

  用百分率分级法对苗木进行分级,用Ⅰ、Ⅱ级苗造林,严禁用Ⅲ级苗造林,于早春即春梢萌发前进行定植。为提高成活率,宜选择雨后阴天或无风雨前晴天定植。对远途运输的苗木,定植前应将苗木的根系浸入80ppmABT2号生根粉水溶液中15分钟后,再根蘸泥浆定植。栽植深度宜深,最深可达苗木的1/2(含根系长),层层填土踏实,是提高栽植成活率的关键,其方法是:先在定植穴的填土上面挖一**,深度约15~20cm,把苗木垂直立于穴中央,用少量细土压紧;然后稍稍上提树苗,使苗正根舒后填土约三分之二再充分压实;再填土三分之一后充分压紧填土,再在其上盖一层松土。

  若造林时为晴天、天气干燥、风大或下大雨,此时应将苗木暂时放在阴湿的地方或树林中阴凉处,并覆盖保湿物(如草或湿布等),充分保湿,待天气变阴或雨后风止再进行造林。

  6修枝与间伐

  6.1修枝

  修剪能形成良好的树干,促进树木旺盛的长势,并可使树木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和节省养分。湿地松早期生长快,一般植后5~6年林分开始郁闭。幼林应禁止打枝,适时修枝应当有组织的科学的进行,一般湿地松第一次修枝应在6~8年生时进行,分次逐渐提高,以不超过全树高的二分之一为宜。修枝宜用手锯进行,在贴近树干处,将要修除的枝条平整的锯去。

  6.2间伐

  间伐的原则是“去弱留强、去劣留优、去密留疏、照顾均匀”,即下层间伐法。在间伐前,应对林木进行每木调査(主要测量胸径和树高),确定优势木、平均木和劣势木的等级。间伐时,首先砍去病虫害严重、多梢、断梢、严重弯曲木,其次砍去生长量远低于平均木的树木,按要求间伐的强度、时间进行间伐,不能任意加大间伐强度。尽管湿地松丰产林分化不大,但也不宜采用隔行、隔株或梅花形间伐,更不得拔大毛。

  间伐时间及强度依初植密度、培育目标、立地条件而定。湿地松优良家系纸浆材林的合理经营密度:在中等立地(14指数级,下同)上,初植密度为1300~1400株/hm2,林分不间伐,轮伐期为16~14年;或为1600~1700株/hm2,林分在8年生时实施一次间伐,强度为30%,轮伐期为17~15年;在高等立地(16指数级以上,下同)上,初植密度为1500~1600株/hm2,林分在7年生时实施一次间伐,强度为30%,轮伐期为15~13年。建筑材林的合理经营密度:在高等立地上,初植密度为1600~2000株/hm2,林分在7年和14年生时实施间伐,强度分别为40%、30%,轮伐期为20~18年;中等立地上,在提高经营水平的前提下,培育建筑材的初植密度为:1300株/hm2,林分在10年生时实施间伐,强度宜为40%,轮伐期为23~21年。

  7施肥

  7.1施基肥

  采用“因地适时适量施肥”技术,在中等立地新造林时,施用基肥及量为:湿地松专用肥1.0kg/穴;在高立地上,可不施基肥。施肥方法是将肥料放入穴中,填入表土至穴深的一半后,将表土与肥料拌匀,再覆表土填平即可。

  7.2适时追肥

  采用“因地适时适量施肥”技术,对林分进行施肥培育。在中等立地条件下,追肥时间、肥种及量为:4年生时追施湿地松专用肥1.0kg/株,9年生时追施湿地松专用肥0.5kg/株。在高等立地条件下,4~7年生时追施湿地松专用肥1.5kg/株,9~11年生时追施湿地松专用肥2.0kg/株,建筑材林主伐前5年追施湿地松专用肥2.0kg/株。

  对中立地上的现有林4~7年生时追施湿地松专用肥1.5kg/株,9~11年生时追施湿地松专用肥2.0kg/株(大径材林14年生时或主伐前5年需再追施湿地松专用肥2.0kg/株);对高立地上的现有林追肥,4~7年生时追施湿地松专用肥2.0kg/株,9~11年生时追施湿地松专用肥2.5kg/株,建筑材林主伐前5年追施湿地松专用肥2.5kg/株。

  一般于3d月施追肥,施肥方法是沿树冠滴水线(树冠投影线)外侧,在树干上坡方向挖半环行沟,沟深30cm、宽30cm,均匀放入肥料后,填入表土至沟深的一半后,将表土与肥料拌匀,再覆表土填平即可。

  8中耕除草

  在中立地上需连续抚育7次,即造林当年和第二、三年分别于5月、9月各抚育一次,第4年5月或9月抚育一次;在高立地上需连续抚育9次,即造林当年和第二、三、四年分别于5月、9月各抚育一次,第5年5月或9月抚育一次。抚育方式为铲草浅耕抚育,深度10cm左右。

  9防火管理

  9.1树种选择

  主要防火树种有油茶树、木荷、杨梅等。

  9.2合理布局

  根据林分状况和自然地形及人员活动频繁、火灾易发地等状况,统一规划防火林带,充分利用河、渠、道路、水库等形成自然阻隔,在无自然阻隔区宜沿山脚、山脊线、林缘线设置防火林带,尽量与当地主风向垂直。

  9.3突出重点

  以人为活动频繁、火灾频发地区为重点,逐步向其它地区扩展。

  9.4新造与改造相结合

  在实施大面积人工造林时,同步规划、施工生物防火阻隔带,从而保证一次施工长期受益,同时通过对现有阔叶林进行改造成为防火林带,包括伐除易燃树种,保留耐火树种,适当补栽防火树种,可节省投资,尽快见效。

  新建防火林带技术要点:实行全面砍灌,穴状整地,防火林带设置宽度为15~20m,主要树种栽植株行距为:油茶2m×2m、木荷2m×2m。栽植后1~4年每年5、9月分别对其进行抚育,抚育方式为铲草抚育,确保其正常生长。

  改造防火林带技术要点:对于分布在山脊、林缘、山脚的一些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灌丛,只要稍加管理和培育、改造,可获事半功倍之效。主要措施:保留常绿目的树种,砍除杂灌草和易燃树种,适当补植油茶树、木荷等防火树种,加强管理,使其尽快郁闭,防火林带宽度一般为20~30m。

  10病虫害防治

  湿地松优良家系其抗病虫害能力强,只要选择好适生且丰产的立地与气候区,一般很少有病虫害发生。由选地不当或立地太差或病虫害大暴发年份也会引发病虫为害。常见的虫害有:松梢螟、松梢小卷叶蛾、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uswalk.)、松突圆蚁(HemiberlesiaPitysophilaTagagi)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蚁、松褐天牛等,常见的病害有:松针褐斑病、松梢枯病、松赤枯病、松落针病等。害虫防治方法有:①生物防治:释放天敌昆虫;②传统方法防治:点灯灭蛾法;③化学防治:喷洒80%敌敌畏(或氧化乐果)1000倍液、90%敌百虫1200倍液或2.5%敌杀死6000倍液等杀虫剂1~2次(于第一代幼虫刚发生时);小面积防治采用传统的点灯灭蛾也是较好的防治方法;病害防治方法有:用多菌灵、波尔多液和百菌清等药品进行喷洒防治。同时,通过修剪病梢、间伐病株以及使用烟剂进行综合防治。

  11采伐与采脂

  11.1采伐

  在培育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即以提供造纸、建筑原料为培育目的的林分,应依据以材种工艺成熟、造纸工艺成熟和建筑用材要求为基线,重点考虑经济成熟,适当兼顾数量成熟的原则,确定其主伐年龄,按照林分采伐时所提供的木材质量、造纸工艺需求、建筑工业需求和获得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考虑,湿地松纸浆材林的主伐年龄为14~16年,建筑材林的主伐年龄为21~23年。

  11.2采脂

  11.2.1采脂前的准备

  (1)采脂前的准备和采脂株的选定

  采脂季节到来之前必须做好采脂规划、技术培训、7隹备采脂工具、松脂受器、化学**剂等,以便采割季节进行松脂生产。同时林地规划必须采脂采伐相结合,按林分采伐年限决定采脂期限,把采脂林区划分为若干采脂林班,林道应根据地形选择树多、路短、行走方便的地方开道,清除林道上的灌木及杂草,以便提高工效。

  采脂株应选择胸径18cm以上(三年内需砍伐的不受此限),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枝叶繁茂。

  在标定的割面部分把鳞片状的粗皮刮去,刮至无裂隙淡红色的较致密的树皮层出现为止,不应刮伤内皮,留在树干上的树皮厚度不应超过0.4cm。刮面宽度需比割面宽2~4cm,长度应比计划年所需割面长度多5cm,作为后备长度,一般为25cm。常用的刮皮工具为双柄刮皮刀,高割面上用铲刀。

  (2)采脂季节的确定

  当昼夜平均温度在10℃以上,树液开始流动,松脂分泌逐渐增多,即可开始采脂。20~30℃为最适温度,南方以清明至霜降期间为采脂季节,7至9月为产脂旺季;北方一般6至8月为采脂季节。

  (3)割面负荷率的确定

  负荷率(割面宽度之和占胸高树干周长的百分率)要结合林木的采伐年龄确定。10年以后采伐的为长期采脂,割面负荷率<40%;6~9年间采伐的为中期采脂,割面负荷率<60%;3~5年间采伐的为短期采脂,割面负荷率<70%;伐前1~2年可强度采脂,但其割面负荷率也要<80%。

  (4)采脂工具

  刮割面树皮,可选用铲形刀。割沟采用高效采脂刀(GxzP92-6-l型),该采脂刀是在综合原有各种采脂刀优缺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可减少割面的消耗,提高采割工效50%。受脂器采用塑料杯采脂器,该受脂器是国家发明专利,重量轻,耐老化性好,可重复使用2~3年。导脂器,用直径3.5cm的毛竹破成两片,截成5cm长,一端削成马耳形即成。收集松脂可用铁桶或木桶。另外还必须准备好磨割刀用的粗石和油石。

  (5)割面配置

  首次割位宜选在枝叶茂密、节疤较少、作业方便的一面,距地面2.2m处;长期或短期采割的可按年割面长25cm的幅度适当提高或下降。

  已采割的湿地松长期采脂时,每年均需紧接上年割面的正下方配置新割面,继续用下降式采脂,直至离地面20cm时为止,然后可在原割面上方进行搭架采脂,采几年以后,再在树干的另一面用下降式采脂,整个采脂年限中的总长度一般不超过4.5m。每年新的割面均需与旧割面对正,防止歪斜,以免影响树木养分的输送,两割面之间应留足营养带,一般不得小于10~15cm。

  (6)采脂复刀间隔期对松脂产量的影响

  不同复刀间隔期其松脂产量有显著差异,复刀时间相隔愈近,产脂量愈高,产脂量2d复刀是6d复刀的2倍。

  11.2.2采脂法

  (1)常法采脂

  冬季或早春用铲刀刮去割面上的粗皮,刮皮深度以保留粗皮层0.3~0.4cm为宜。气温上升到10℃时可以开割口,先在刮面正中开长30cm左右,宽1.0~1.2cm,深0.5~0.6cm的中沟,要求中沟与地面垂直,沟面光滑,口宽底窄。将导脂器向下倾斜钉在中沟下端,用竹钉(禁止用铁钉)把受脂器钉在导脂器下方。在中沟顶端开第1对侧沟,沟宽0.15~0.2cm,深0.3~0.4cm(割去2~3个年龄层),二侧沟应等长,对称汇合于中沟,夹角在60~700之间(中沟为夹角的平分线),沟道必须割得平直,等长、整齐、无撕裂现象,侧沟与中沟交接处应割成园钝状。以后每隔1d紧接前对侧沟,依次往下割新的侧沟,要求与前者平行、等长、不留空隙,并保持每次沟宽0.15~0.2cm,深入木质部0.3~0.4cm。采脂期间,要经常收集受脂器内的松脂,并清除割沟和导脂器上的堵塞物,以保持松脂流畅。

  (2)单侧沟采脂

  单侧沟采脂是中沟(纵沟)一边开侧沟,中沟与侧沟夹角为45°~50°,这种作业方式称为单侧沟采脂。单侧沟采脂的负荷率、中沟和侧沟深度与宽度等技术要求与常法采脂相同。单侧沟采脂适用于中龄松树的采脂,湖南省汨罗市等地的实践证明,与双侧沟采脂相比,单刀产脂量提高2.5%;日产值提高17.5%;对采脂木胸径生长量影响率仅降低2.1%,同时单侧沟采脂还容易控制,有效地延长采脂年限,值得推广应用。

  (3)化学采脂

  化学采脂是用植物激素或化学药物**松树促进多分泌松脂,延长流脂期,达到提高松脂产量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①松树增脂剂

  松树增脂剂是以稀土为主要成分的无色水溶液。松树增脂剂能提高松树生成松脂营养系统各阶段的生理活性,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增强光合作用,增加光合产物,从而加速松树的生长和松脂的生成,实现松脂的丰产,一般施用增脂剂可提高松脂产量20%~30%,投入产出比为1:9。一般在开始采脂时喷施第一次,每次间隔期为一个月,至9月下旬结束的最后一刀后再喷施一次。喷施部位在松树的采脂割面表层,以湿润割沟为准,割面负荷率应控制在40%左右;若割面负荷率超过50%时,则增脂率有所降低。施药不宜在烈日中午,施后24h内不宜采割,若下雨则需补施。

  随着使用期的延长,增脂效果愈显著。实践证明,施药后既有利于割面保养又能增强抗干旱能力,在秋季施药区较末施药区的松树针叶特别深绿,生长旺盛。另经中国林科院南京林化所测定,施药松脂比未施药松脂含油率高1%~6%,加工后的松香软化点提高了2.1单萜类、倍半萜类分别提高1.2%、2.9%,提高了松香的产品质量。

  ②增产灵-2号

  该药剂呈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热水及有机溶剂,遇碱性物质生成相应的盐,使用时先溶于碳酸氢铵溶液(或氨水),再稀释至所需浓度。浓度以200mg/L为宜,一般施药间隔7~10d,增脂率可达20%以上。投入产出比为1:9。此药剂系植物激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被大量推广使用,具有成本低、可适当延长采脂季节等优点,喷药时间、位置与上述松树增脂剂相同。

  ③9205低温增脂剂

  该采脂剂是一种无色的水溶液,呈酸性(pH值1~2),使用时加入10倍清水稀释即可。施药方法与增产灵-2号相同,间隔期为3~5d,增产幅度为15%~25%,投入与产出比为1:5左右。主要特点是该采脂剂能在5~15℃低温情况下进行采脂,每年可延长采脂时间一个月左右。

  ④萘乙酸

  萘乙酸系植物生长激素,实践证明其最佳喷施浓度为100~110mg/L,平均可增产松脂20%以上,但必须每割一刀后施药才行。由于每刀施药,即使增脂显著,但施药用工量太大,适合于劳动力充裕地区使用,其喷或涂药时间及位置与上述药剂相同。

  11.2.3收脂

  受脂器中松脂的收集时间根据气温条件、季节、受器容量而定。收脂愈勤,松节油含量愈高,但过勤质量虽好,但费工费时,一般以隔6~8d收脂一次为宜。松脂收运一般不要超过15d。收脂时应把积水倒干净,并拣去杂质,及时交售,脂桶必须加盖,防止掉入杂质和松节油挥发。

  11.2.4采脂结束

  湿地松通常在昼夜平均温度5~7℃时就有少量松脂流出,但产量过低,采脂温度一般在10~12℃以上,最好是在15℃以上,最适宜的温度为20~30℃,气温增高,松脂的流动性增大,同时树木生长快,光合作用强,松脂形成多,但温度过高,天气炎热干燥的时候,产脂量而下降,这是因为松节油强烈地挥发,松脂很快硬化,缩短了松脂流出的持续时间。当秋季昼夜温度在8~10℃时,即停止开沟,将受器和其它工具分别整理收藏,如松树上有较多毛松香,可以刮下收集,但不能刮下木材。

  若是常年采脂,每年的采脂结束工作就可免除。在二、三年内要砍伐的松林,可进行强度采脂,强度采脂在技术上包括:加大割面负荷率,增开割面,增加割沟次数,加大割沟的宽度和深度以及采用化学药物**等。

  常规采脂耗工量大、产量低,在国外生产松脂国家除应用先进刀具外,90%的国家用化学药剂采脂,其每个劳动力的年平均采脂量是常规采脂法的4~6倍。

  11.2.5影响松树产脂量的主要因素

  (1)树种。树种不同,其产脂量也不同,我国主要采脂树种有马尾松、云南松、思茅松、湿地松、高山松等。如:胸径为20~22cm的湿地松、每年可采松脂6.5~7.5kg,而同样胸径的马尾松每年松脂产量仅为2.5~3.5kg,同一树种不同地区产脂量也不同,同地同种的松林,单株产脂量也相差很大,一般树干和树冠发育良好的松树,松脂分泌量多。

  (2)胸径、树高和树龄。树木生长的高度和胸径越大,树脂道的数量也多,产脂量也越高,据测定:胸径30cm的湿地松林,平均每对侧沟产脂量比胸径20cm的高70%~90%,一般松树的产脂量与树木成熟年龄相一致,即树龄越大,树径越粗,产脂量也越高。

  (3)生长势。立地条件、经营技术不同则树木的生长势不同,生长势旺盛的树木其产脂量明显增多,同样胸径大小的湿地松,生长旺盛的比生长弱势的一般增产30%~50%。

  (4)冠干比。冠干比即活树冠高与树高之比,一般是冠干比越大则其产脂量越高,比较理想的冠干比为3:4以上,这样不仅松脂产量高,而且采脂年限长,适于中长期采脂。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关键是要控制好林分的经营密度,确保林木树冠生长发育良好。

  (5)采脂技术。采脂技术也是影响松脂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不同的复刀间隔期、割面负荷率、割面配置、采脂方法(常法采脂、单侧沟采脂、化学采脂)等。

  (6)气候条件。春季气温低,同时树木正是生长期需要消耗大量养分,松脂分泌量少。到了夏季,气温升高,雨量多,湿度大,晚材开始加厚,形成新的树脂道,光合作用增强,促进松脂的形成,产脂量显著地上升,到秋后,温度又降低,产脂量也下降,最适宜的温度是平均温度为20~30℃。温度过高,产脂量也会降低。

  (7)含水量。水分越多,泌脂细胞渗透吸水越快,割破树脂道时,松脂的流速也快。在适当的气温下,空气温度的增大和土壤水分的适中是采脂的有利条件。如雨后天晴采脂,松脂流量显著提高。但土壤中水分过多,氧气不足,树根呼吸及吸水困难,生理代谢抑制,松脂产量反会下降。

  12技术咨询专家

  吴际友,男,1963生,博士、研究员。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森林培育、城市林业。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南分院科技开发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