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杨锈病的症状特征 如何进行毛白杨锈病防治
毛白杨锈病的症状特征
毛白杨锈病的症状
毛白杨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袭毛白杨的叶片和嫩枝。其症状表现为:
1.叶片上出现***或橙色斑点
毛白杨锈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或橙色的小斑点,这些斑点逐渐扩散并融合,形成大片的***或橙色斑块。
2.叶片变形、变薄
随着病害的加重,叶片会逐渐变形、变薄,严重时会出现叶片卷曲、变形的情况。
3.叶片落叶
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叶片会逐渐枯黄并落叶,影响毛白杨的生长和发育。
4.嫩枝上出现锈斑
除了叶片外,毛白杨锈病还会在嫩枝上形成***或橙色的锈斑,这些锈斑会逐渐扩散并形成病斑。
预防和治疗毛白杨锈病的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在种植毛白杨时,应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毛白杨锈病的发生。
2.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及时清理病叶和病枝,减少病菌的传播。在病害高发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但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加强管理
保持毛白杨的生长环境清洁卫生,加强施肥和修剪,提高毛白杨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毛白杨锈病相关问题
1.毛白杨锈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毛白杨锈病的病原菌是锈菌。
2.毛白杨锈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毛白杨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品种、管理等因素有关。
3.如何判断毛白杨是否感染了锈病?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嫩枝上是否有***或橙色的斑点、锈斑等症状来判断毛白杨是否感染了锈病。
4.毛白杨锈病的治疗期限是多长时间?
毛白杨锈病的治疗期限因病情而异,一般需要持续治疗数周至数月。
5.毛白杨锈病的化学药剂如何使用?
化学药剂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遵守使用方法和使用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问答拓展:杨树叶生锈斑是怎么回事
杨树黑斑病又称杨树褐斑病,它能感染多种杨树。近两年的夏秋两季,持续降雨,光照不足,空气湿度高,形成了渣吵长期的高温高湿环境,为黑斑病菌的萌发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杨树大面积黑斑爆发,造成杨树早期落叶,严重削弱了树木活力。
该病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背面有针状凹陷的小亮点,随后病斑扩展至约1mm,叶片前部有黑色、稍隆起、褐色斑点。
5~6d后,病斑中心(叶片正反面)出现乳白色突起的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堆。后来,病变扩大成大的斑点,大多是圆形的。病情严重时,整片叶子变黑,病叶可提前2个月脱落。
扩展资料:
杨树黑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病原菌为马宋菌属,隶属于体腔菌科(coelomycae)、盘孢子菌和盘孢子菌亚科。
1、烟雾机防治。对于高大树木,可组织专业队伍使用6hy-25型烟雾机进行集中控制,并可使用8%百菌清烟雾剂或2.5%氟硅唑油烟剂。控制时间应控制在早晨5-7点或晚上18-20点,无风时。
2、喷雾控制。在病害初侵染前,最迟在雨如嫌侍季前向苗木和低矮幼树喷者芹200倍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600倍液、50%多菌灵700倍液或70%托布汀1000倍液,连续喷2-3次,以控制病害的蔓延。雨季喷洒时,药液中应加入0.3%的明胶(或豆粉汁、豆浆),防止被水冲走。
3、加强森林管理。增加有机肥和土壤杂肥的施用,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木潜能,提高树木抗病能力;雨后及时排除林中水分;随时清理处理病假,消灭病原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树黑斑病
问答拓展:为害毛白杨的病虫害有哪些?
毛白杨的病虫害防治:1.毛白杨锈病:是幼苗庆搜颂和幼林的主要病害之一。防治方法:①自发芽开始,每隔3~5天调查1次,发现病芽立即摘掉。②加强营誉郑林措施,漏带氮肥不应过多,防止徒长,苗木密度不要太大。③自发病初期开始,每隔10~15天喷1次药。可选用0.3~0.5波美度的石灰硫磺合剂;1∶2∶200的波尔多液;65%可湿性代森锌400~500倍液;50%退菌特500~1000倍液;敌锈钠200倍液。
2.白杨透翅蛾:幼虫主要为害苗木及幼树的主干和枝梢,使受害部分形成虫瘿,易遭风折并影响树木干形和材质。防治方法:①在幼虫为害期,用镊子将蘸有40%乐果乳剂50倍液的棉球送入洞内,再用黄泥密封洞口。②幼虫孵化末期用50%速灭松乳剂或50%杀虫脒1000倍液喷洒苗木或幼林,以杀死其中幼虫。
3.青杨天牛:初孵幼虫起初为害韧皮部,约经10~15天即蛀入木质部内。防治方法:①结合冬春修剪,将有虫瘿的枝、梢剪下烧毁,以消灭越冬幼虫。②成虫大量羽化时喷洒50%马拉松乳剂或90%敌百虫500倍液,并可兼杀初孵幼虫。
问答拓展:如何防治毛白杨锈病?
毛白杨锈病主要为害幼苗及幼树。大树上也有发生,但并不造成严重为害。该病为害叶片塌培,也能为害芽。严重时使病叶和病芽枯死,影型神响杨树的生长。该病是毛白杨苗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除为害毛白杨外,还能为害新疆杨、河北杨、山杨、银白杨等。【症状】
春天杨树展叶期,即可看到树上满布***粉堆,形似一束***绣球花形的畸形病芽。严重受害的病芽经3周左右便干枯。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害后,形成***小斑点,以后在叶背面可见到散生的***粉堆,即病菌的夏孢子堆。严重时夏孢子堆可以联合成大块,且叶背病部隆起。受害叶片提早落叶,严重时形成大型枯斑,甚至枯死。在较冷地区,早春可在病落叶上见到赭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的疱状物,即为病菌的冬孢子堆。病菌也为害嫩梢,形成溃疡斑。
【发病规律】
该菌以菌丝状态在冬芽中越冬。随着春季温度升高,冬芽开始活动,越冬的菌丝也逐渐发育,并形成夏孢子堆。受侵冬芽不能正常展开,形成满覆夏孢子的绣球状畸形。这些病芽成为田间初侵染的中心。4月上旬病芽便陆续出现。一般病芽比健芽早1~2天展开,经20天左右便干枯。由于夏孢子的重复侵染,5、6月份为发病高峰。7、8月份,由于气温不断升高,不利于夏孢子的萌发侵染,病害进入平缓期。8月下旬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随着枝叶的二次抽发,病害又进入发展阶段,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期。至10月下旬,由于温度不断降低,病害便停止发展。
该菌除为害毛白杨、新疆杨、银白杨外,还能侵染响叶杨、河北杨、山杨等白杨派树种,但树种间的抗病性差异在田间是明显的,毛白杨和新疆杨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在初春病芽出现时期,可以利用病芽颜色鲜艳和形状特殊的特点及时发现并摘除。
(2)在发病期间喷洒100倍50%的代森铵;500~1000倍50%退菌特等有一定效果。
(3)清除田卜衫亏间病落叶,以减少病菌的可能来源。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