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柱柏会不会传播锈病 柏树有柱虫子怎么处理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644 次
柱柏会不会传播锈病 柏树有柱虫子怎么处理

柱柏,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树种,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植物。而锈病是柱柏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会严重影响柱柏的生长和观赏价值。那么,柱柏会不会传播锈病呢?

柱柏不会主动传播锈病

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柱柏感染锈病后,病害会在树体内部发展,但不会主动传播给其他树种。只要及时治疗感染锈病的柱柏,就不会对其他树种造成影响。

如何预防和治疗柱柏锈病?

1.加强树体养护,保持树体健康,提高柱柏的抗病能力。

2.注意树木的排列,避免密植,减少病害传播的机会。

3.发现柱柏感染锈病后,及时进行治疗。可以使用药剂喷洒或剪除病部分,防止病害扩散。

柱柏的其他常见病害有哪些?

柱柏的其他常见病害有若果螨病、萎蔫病、白粉病等,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柱柏的观赏价值有哪些?

柱柏因其树形优美、枝叶繁茂、常绿不凋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中。柱柏还有一定的文化价值,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之一。

柱柏应该如何进行养护?

1.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

2.定期进行修剪,保持树形美观。

3.注意防虫害和病害,及时发现并采取治疗措施。

柱柏在哪些地区适宜种植?

柱柏适宜在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种植,如长江流域、华南地区等。

柱柏的种类有哪些?

柱柏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中华柏、日本柏、罗汉柏等。

柱柏的生长周期是多长?

柱柏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要10年以上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树形。而柱柏的寿命可达数百年。

相关拓展:

问:梨树梨锈病的病原是什么?

病原为担子菌门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asiaticumMiyabeexYanmada]。病菌需在两类不同的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具有专性寄生和转主寄生特点。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产生4种类型的孢子,性孢子及锈孢子阶段发生在梨、山楂、木瓜等寄主上,冬孢子及担孢子阶段发生在桧柏、龙柏及欧洲刺柏等柏类转主寄主上。性子器扁烧瓶形,埋生于梨叶正面病部组织的表皮下,孔口外露,大小为120~170微米10~120微米,内生有许多无色单胞纺锤形或椭圆形的性孢子,大小为8~12微米1~3.5微米。锈子器丛生于梨叶病斑的背面或嫩梢、幼果和果梗的肿大病斑上,细圆筒形,长5~6毫米,直径0.2~0.5毫米。组成锈子器壁的护膜细胞长圆形或梭形,大小42~87微米13~42微米。外壁有长刺状突起,锈子器内生有很多的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18~20微米19~24微米,膜厚2~3微米。橙***,表面有瘤状细点。冬孢子角红褐色或咖啡色,圆锥形;初短小,后渐伸长,长2~5毫米,顶部宽0.5~2毫米,基部宽1~3毫米。冬孢子通常需要25天才能发育成熟。冬孢子纺锤形或长椭圆形,双胞,黄褐色,大小为33~61微米14~28微米,在每细胞的分隔处各有2个姿搜发芽孔,柄细长,其外表被有胶质,遇水胶化。冬孢子萌发时长出担子,4胞,每个细胞长一个小梗,每小梗顶端产生一个担孢子。担孢子卵形,淡黄褐色,单胞,大小为10~早弊15微米1~9微米。

冬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温度为17~20℃。担孢子发芽适宜温度15~23℃。锈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

梨胶锈菌除危害梨树外,还能危害木瓜、山楂和贴梗海棠等,但不能侵害苹果。梨锈病菌的转主寄主除桧柏外,还有欧洲刺柏、南欧柏、高塔柏、圆柏、龙柏、柱柏、翠柏、金羽柏和球陆册族桧等,其中,以桧柏、欧洲刺柏和龙柏最易感病,球桧和翠柏次之,柱柏和金羽柏较抗病。

问:哪些树木是梨锈病的转主寄主?

梨锈病又孝碰侍称赤星病,俗名“羊毛疔”、“羊胡子”。各地梨区均有发生,果园附近栽有桧柏、欧洲刺柏、新疆圆柏、翠柏、龙柏、球柏、柱柏等松柏科树木较多的地区,锈病发生比较严重。这些松柏科树木是梨锈病的转主寄主,在病菌的生命周期里,离开上述树木,病菌就不吵野能生存。梨锈病除为害梨外,也为害山楂、木瓜等。(1)病症及发生规律,梨锈病危害幼叶、嫩梢和幼果。幼叶正面开始出现橙***或橙红色的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斑,斑中部长出橙***小粒点(病菌的性孢子器),粒点渐变黑色。病斑在叶正面是凹陷的,而在叶背面是隆起的,在隆起部位丛生出很多由淡***变为黄褐色的毛状物(病菌的锈孢子器,器内含有锈孢子)。后期病斑变黑色。幼果上病斑稍凹陷,致使幼果畸形。叶柄、果柄、嫩梢上病斑与叶上病斑相似,引起早落叶落果。嫩梢病斑龟裂,易折断。松柏科树木受害时,在针叶、嫩梢上出现***的稍隆起的斑点,病菌就在这斑点内越冬。

第二年3~4月份,松柏科树上越冬的病斑,表皮破裂,露出红褐色的圆锥形或楔形物体(病菌的冬孢子角)。遇雨水,冬孢子角吸水膨胀成舌状胶体,胶体内产生大量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梨树开始受侵染,但不侵染松柏科树木。梨树花期前后直到幼果期,正是梨树受侵染期。展叶20天内的叶子极易被侵染,25天以上的叶子就不易侵染。侵染后10天左右就出现病斑,新病斑不久就出现性孢子器(橙***小粒点)。新病斑20天就出现锈孢子器(叶背病斑上丛生的毛状物)。产生的锈孢子借风传播到松柏科树木上,使其受侵染,在针叶和嫩梢上产生小病斑(***隆起斑),病菌就在这小病斑上越夏越冬。但锈孢子不侵染梨树。梨园附近,栽植松柏科树木数量多,则梨锈病发生严重,距梨巧吵园愈近,受害愈重。中国梨最易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最抗病。

(2)防治方法:①果园四周5千米范围内,没有松柏科树木最为理想,如果有,应砍除。如果不能砍除,每年春季应对松柏科树木进行喷药防治。春季梨树发芽前,对松柏科树木喷1~2次药,消灭越冬病菌。常用药:4~5度石硫合剂,或100~300倍五氯酚钠。②梨树上喷药,展叶期至花后幼果期,连续喷2~3次,相隔10天喷一次药。用药有: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为提高药效,要加展着剂(如1000倍的6501,400~1000倍的大豆浆)。

问:苹果树锈病的防治方法?

苹果锈病又称赤星病。常引起苹果树落叶、落果和嫩枝折断。因该病是转主寄生病害,所以只有转主寄主存在的地区发病才比较重。

(1)症状苹果锈病可为害苹果幼叶、叶柄、新梢、幼果、果柄等绿色的嫩组织。叶片发病,开始在叶片正面产生油亮的橘红色小圆点,之后扩大,病斑中部颜色较深,外围较淡,中央部分形成许多橙***小粒点(性孢子器),天气潮湿时,从中分泌出淡***黏液。而后性孢子器渐渐变为黑色,病斑正面凹陷,病部叶肉肥障较硬,叶片病斑背面隆起,并长出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的锈孢子器,内含大量锈孢子。

叶柄、果柄、嫩枝发病,病部为橙***,隆起成纺锤形,上面形成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嫩枝上后期病斑处凹陷、龟裂、易折断;幼果多在萼洼附近发病,形成大小约1厘米的橙***圆斑,后期变褐,中央产生性孢子器,周围长出毛状锈孢子器。

7~8月份在苹果树上形成的诱孢子开始侵染桧柏,初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病斑,以后病部稍显肿胀,甚至形成直径3~5毫米的球形瘿瘤。第二年春天,病菌突破寄主表皮,露出红褐色、圆锥形或扁楔形的角状物,起伏似鸡冠状。此时,病部的肿胀更为显著,甚至可围枝形成近球形结构,大者直径可达15毫米。雨后角状物吸水膨胀,成为橙***的胶质块,似花朵状。(2)发病规律苹果锈病病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转主寄主主要是桧柏,其他还有刺柏、龙柏、高塔柏、柱柏、翠柏、希腊桧、矮桧等。病菌在转主寄主的小枝上,以菌丝体在菌瘿中越冬。翌年春天形成冬孢子角,而后在空气潮湿时,冬孢子角吸水膨胀,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苹果树上,侵染苹果叶片、叶柄及幼果,在病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待锈孢子成熟后,再随风传到桧柏上,侵害桧柏枝条。病害的发生受气候影响较大。苹果萌芽到幼果期,温暖多雨且有风,病害易发生和流行。(3)防治方法①消除菌源。

彻底铲除果园附近的桧柏等转主寄主,如不能铲除,冬季应剪除其上的病枝,集中烧毁,并于果树芽萌动到幼果期,喷2~3波美度石硫合剂1~2次。在新建果园外围5千米以内,不要种植桧柏类转主寄主树木。②药剂防治。

于苹果树发芽后至幼果时,喷洒杀菌剂1~2次,防止病菌侵入。较好的药剂为1∶2∶200倍波尔多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等。

问:苹果锈病的防治方法

苹果锈病又称赤星病。常引起苹果树落叶、落果和嫩枝折断。因该病是转主寄生病害,所以只有转主寄主存在的地区发病才比较重。
(1)症状苹果锈病可为害苹果幼叶、叶柄、新梢、幼果、果柄等绿色的嫩组织。叶片发病,开始在叶片正面产生油亮的橘红色小圆点,之后扩大,病斑中部颜色较深,外围较淡,中央部分形成许多橙***小粒点(性孢子器),天气潮湿时,从中分泌出淡***黏液。而后性孢子器渐渐变为黑色,病斑正面凹陷,病部叶肉肥障较硬,叶片病斑背面隆起,并长出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的锈孢子器,内含大量锈孢子。
叶柄、果柄、嫩枝发病,病部为橙***,隆起成纺锤形,上面形成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嫩枝上后期病斑处凹陷、龟裂、易折断;幼果多在萼洼附近发病,形成大小约1厘米的橙***圆斑,后期变褐,中央产生性孢子器,周围长出毛状锈孢子器。
7~8月份在苹果树上形成的诱孢子开始侵染桧柏,初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病斑,以后病部稍显肿胀,甚至形成直径3~5毫米的球形瘿瘤。第二年春天,病菌突破寄主表皮,露出红褐色、圆锥形或扁楔形的角状物,起伏似鸡冠状。此时,病部的肿胀更为显著,甚至可围枝形成近球形结构,大者直径可达15毫米。雨后角状物吸水膨胀,成为橙***的胶质块,似花朵状。(2)发病规律苹果锈病病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转主寄主主要是桧柏,其他还有刺柏、龙柏、高塔柏、柱柏、翠柏、希腊桧、矮桧等。病菌在转主寄主的小枝上,以菌丝体在菌瘿中越冬。翌年春天形成冬孢子角,而后在空气潮湿时,冬孢子角吸水膨胀,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苹果树上,侵染苹果叶片、叶柄及幼果,在病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待锈孢子成熟后,再随风传到桧柏上,侵害桧柏枝条。病害的发生受气候影响较大。苹果萌芽到幼果期,温暖多雨且有风,病害易发生和流行。(3)防治方法①消除菌源。
彻底铲除果园附近的桧柏等转主寄主,如不能铲除,冬季应剪除其上的病枝,集中烧毁,并于果树芽萌动到幼果期,喷2~3波美度石硫合剂1~2次。在新建果园外围5千米以内,不要种植桧柏类转主寄主树木。②药剂防治。
于苹果树发芽后至幼果时,喷洒杀菌剂1~2次,防止病菌侵入。较好的药剂为1∶2∶200倍波尔多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