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为什么一片地有锈病 地上的锈斑怎么去掉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538 次
为什么一片地有锈病 地上的锈斑怎么去掉

为什么一片地有锈病?这是一个困扰着许多农民和农业专家的问题。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传播,会导致作物的减产和品质下降。那么,锈病为什么会出现在一片地上呢?

土壤环境问题

土壤环境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如果土壤中的养分不平衡、酸碱度不合适、有害物质含量过高,都会导致作物的生长不良,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例如,土壤缺乏钾元素会导致作物叶片出现黄化、干枯等症状,容易受到锈病的感染。

气候环境问题

气候环境是锈病传播的重要因素。潮湿的气候容易使真菌繁殖传播,而干燥的气候则不利于真菌的生长。例如,雨季来临时,如果作物叶面积过大,叶片干燥不及时,就容易受到锈病的侵袭。

作物品种问题

不同的作物品种对锈病的抗性不同。一些品种抗病力强,容易抵御锈病的感染,而一些品种则容易受到锈病的侵袭。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锈病的发生。

病菌来源问题

锈病的病菌来源也是导致一片地出现锈病的重要原因。病菌可以通过土壤、种子、空气等途径传播,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病害的扩散。在种植前,应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对种子进行检疫,防止病菌的传播。

如何预防锈病

为了有效预防锈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选择适当的肥料,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 适时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菌的藏身之地。
  •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锈病的发生。
  • 定期喷药:根据锈病的发生情况,定期喷洒杀菌剂,防止病菌的传播。

相关问题

1.锈病如何传播?

锈病可以通过土壤、种子、空气等途径传播。

2.如何判断作物是否感染锈病?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是否出现黄化、干枯等症状,或者在叶片上观察是否有锈色斑点来判断。

3.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锈病会导致作物的减产和品质下降,严重时会导致作物死亡。

4.如何选择合适的杀菌剂?

应根据作物种类、病害类型、药剂毒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杀菌剂。

5.如何防止杀菌剂残留?

在使用杀菌剂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同时在收获前停药期应遵守相关规定。

问答拓展:植物地下根茎长锈是什么原因?

锈病
rust
由4,000种以上简猜信真菌引致的几千种重要经济植物和杂草的病害。锈菌在生活环中可寄生於一种植物(单主寄生)或两种不拦轮同植物(转主寄生)。禾秆锈菌(Pucciniagraminis)生活环中具5种孢子型,为转主寄生锈菌寄生於小麦或其他禾谷类和禾草上。其他转主寄生锈菌以桧属作为一种寄主,以苹果、日本榲桲、山楂、蔷薇以及有关植物作为另一种寄生;白松锈菌以五针松作为一种寄主,以茶藨子及鹅莓(茶藨子属〔Ribes〕)作为另一种寄主;另一种锈菌以道格拉斯杉作为一种寄主,以杨作为另一寄主。单主寄生锈菌如侵袭石刁柏、豆类、菊花、咖啡、蜀葵、金鱼草、甘蔗及向日葵的锈菌。
锈菌一般在叶、嫩茎及果实上产生***、橙色、红色、锈色、褐色或黑色粉霉状疱状突起。受染植株的生长及产量受影响,有的植株凋萎或顶死。防治法包括种植抗病品种及无锈病植株;在一种转主寄生植物数百码范围之内消灭另一种转主寄生植兆清物;严格执行卫生措施;每隔7∼10天用杀真菌剂喷粉或喷雾,在锈病出现前两周开始施行。
由几种白锈菌属(Albugo)真菌引致的白锈病与真正的锈病不同,它不需转主寄生。它侵袭许多草本植物,病株叶上出现浅***部分,叶下表面及其他地上部分带有白垩色蜡质,以后变成粉霉状,最后变成深暗色的疱状突起。叶片凋萎,早期死亡。茎及花器膨胀变形,植株矮化。防治法包括采用无病植株及抗病品种,消灭植株受侵部分、杂草和收获后的残株,实施三年轮作制,疾病常发季节每隔10∼14天喷雾数次,采用杀真菌剂。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黄褐色或淡***小点,后期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即夏孢子堆,周围有***晕圈,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状夏孢子,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病斑。
玉米锈病包括普通锈病、南方锈病、热带锈病及秆锈病等4种。其中,普通锈病遍布世界各玉米栽培区,南方锈病主要发生在低纬度地区,热带锈病主要分布于美洲,秆锈病仅在坦桑尼亚和美国有报道。我国发生的为普通锈病,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其他地区虽有分布,但危害很小。玉米锈病发生在玉米生育后期,一般危害性不大。
普通锈病可发生在玉米植株上的各个部位,但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在受害部位初形成乳白色、淡***,后变黄褐色乃至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在叶两面散生或聚生,椭圆或长椭圆形,隆起,表皮破裂散出锈粉状夏孢子,呈黄褐色至红褐色。后期在叶两面形成冬孢子堆,长椭圆形,突破表皮呈黑色,长1~2毫米,多个冬孢子堆汇合连片,叶片提早枯死。
防治要点:发病初期用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天达裕丰2000-2500倍+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600倍,连喷2次,每次间隔5-7天。

问答拓展:梨树锈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梨树羊胡子锈病的防治方法)

梨树叶子上长出类似于“羊胡子”一样毛绒绒的东西,呈现出黄褐色,一块块的,时间久了叶子就会变黑,最终导致梨树叶子干枯脱落。梨树叶子上长出这种“羊胡子”,其实就是梨树的一种病害,属于菌类传播性病害梨锈病,
梨树锈病害图片及防治方法
梨树叶子上长出类似于“羊胡子”一样毛绒绒的东西,呈现出黄褐色,一块块的,时间久了叶子就会变黑,最终导致梨树叶子干枯脱落。
梨树叶子上长出这种“羊胡子”,其实就是梨树的一种病害,属于菌类传播性病害梨锈病,还被叫赤星病,也有农民形象地叫它“羊胡子病”。
梨树发生梨锈病的仔高原因,通常与附近的柏树等相关。梨锈病的发模余生是有锈病菌通过寄主,然后传播至梨树上,造成了梨树锈病发生。
但柏科类树木主要就是锈病孢子的寄主,所以说,梨树发生梨锈病的原因,大部分都是与附近栽种有柏科类树木相关。在对果园管理中,如果无法改变梨树的种植环境,那就需要及时进行综合防治。
梨锈病的症状表现
梨锈病首先发生在梨树叶子上,梨树叶子被感染锈病菌后,受到病菌侵蚀,叶面会出现淡红色或黄褐色的斑块。
在没有得到及时防治的情况下,病斑会逐渐扩散,颜色加深,蔓延大部分叶子,病斑部位突兀,其间有黑色菌斑点。
梨锈病的后期,在发病的梨树叶子后面,就会冒出4厘米左右长,毛绒绒的黄褐色东西,就像是“羊胡子”。
其实这是梨锈病的孢子,孢子成熟破裂后,里面可见有黄褐色的粉。梨锈病的发生能够导致梨树叶子丧失其光合作用的功能,后期梨树果实被感染后能造成果实腐烂变质。
梨锈病的发病诱因
梨锈病的春孢子会致使周边的柏树染病,柏树发病后,其嫩枝或叶子上会有褐色物质出现,并逐渐地生长至五公分左右的长度。
这些褐色物质在自然外力风或雨等作用下破裂,受湿后成为黏黏的红褐色物质,这就是多个小孢子形成的孢子堆。这些小孢子会借助于自然环境进行传播,从而导致柏树周边梨树的发病。
梨锈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通过以上内容了解了梨锈病的发病特点,与传播途径,对梨锈病防治的最佳措施,就是改变梨树园地周边的环境,在孢子所能传播的范围内,去除柏科类树林的存在,孢子传播距离通常能达到5里地左右。
但是清除周边环境的做法,一般情况下是做不到的,那就需要结合药物进行防治。
种植户可在孢子传播前期,大约在每年的3月份后与每年的8月份前,可对梨树园周边有效传播途径内的柏科植物喷施戊唑醇。进行对寄宿孢子灭杀,从而达到防控孢子的传播,减少梨锈病的诱发。
在每年的雨季,当出现有效降雨后,约一星期的时间内,及时对梨树园周边的柏树等同科属树木,喷施代森锰锌、苯甲丙环唑、苯醚念码尺甲环唑等药物中的任意一种。
与此同时,梨树上也要进行喷施药剂做到双重防治,梨树可用烯唑醇喷施一到两遍,施药时要对叶子的正反面均匀喷施,达到彻底防治。
【总结】在梨树叶子上,一旦发现长出了类似“羊胡子”的毛毛,就不要掉以轻心,可能就是梨锈病,应当充分引起重视。
梨锈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梨锈病也会传至到果实,不仅会影响到梨树叶子的功能,就连果实也难保了。

问答拓展:水稻锈病用什么药防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水稻赤枯病(水稻铁锈病)以预防为主。1、移栽前,每亩地使用50kg草木灰,15-20kg石灰,中和田中的硫化氢以及有机酸。2、对于发生水稻赤枯病的田块,将水排干,同时结合防治一代螟虫,每亩地使用2g的0.136%赤·吲乙·芸苔和20ml的30%甲霜·恶霉灵兑水50kg稀释喷雾。
一、水稻锈病用什么药防治
水稻赤枯病(水稻铁锈病)以预防为主:
1、在秧苗移栽之前,每亩地使用50kg草木灰,15-20kg石灰,对田中的硫化氢以及有机酸进行中和,改善秧苗的生长环境。
轮模2、施加底肥的时候,注意氮、磷、钾的比例,避免偏举困施氮肥,每亩地施加7.5-kg氯化钾,1.5-2kg硫酸锌。
3、对于发生水稻赤枯病的田块,将田中的水排干,浅水勤灌,同时结合防治一代螟虫,每亩地使用2g的0.136%赤·吲乙·芸苔和20ml的30%甲霜·恶霉灵兑水50kg稀释喷雾。
4、在水稻孕穗期至灌浆期的时候,叶面喷施多功能高效液肥500-600倍液,每隔15天喷洒一次。
5、收获之后,进行耕翻,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
二、水稻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原因
水稻锈病主要是因为土壤之中缺少磷、钾等元素或者是硫化氢、有机酸、沼气等有毒物质导致水稻中毒引起。
2、症状
(1)缺钾型:染病植株矮小,生长速度缓慢,分蘖减少,叶片狭长、软弱,下部叶片正桐念从叶尖处沿着叶缘往基部扩展,变为黄褐色,并且产生赤褐色或暗褐色斑点或条斑。严重时,叶片从叶尖往下呈赤褐色枯死。根系为黄褐色。
(2)缺磷型:刚开始时,下部叶片的叶尖出现褐色小斑,然后逐渐往内黄褐干枯,叶片中肋黄化。根系变成黄褐色,同时伴有黑根、烂根现象。
(3)中毒型:染病植株矮小,分蘖少,返青速度慢,叶片中肋黄白化,后续随着病情发展,周边也逐渐黄化。病情严重时,叶鞘同样黄化,出现赤褐色斑点,并且叶片从下往上呈赤褐色枯死。根系为深褐色或黑色。
上一篇:温室环境条件的调控 下一篇:地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