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用什么药治疗效果最好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290 次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用什么药治疗效果最好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危害,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水稻纹枯病。这种病害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水稻纹枯病。

什么是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袭水稻的叶片和茎部。患病的水稻叶片会出现不规则的**斑点,并逐渐扩大,同时叶片上会出现黑色的纹路,形似枯死的样子。茎部也会出现黑色的斑点和纹路,导致茎部变脆,易折断,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如何预防水稻纹枯病?

我们需要选择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要注意间作和轮作,避免连续种植水稻,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同时,还可以采取一些物理方法来控制病害,例如及时清除病叶、病茎,保持田间通风通气,避免田间积水等。还可以喷洒一些生物农药,如木霉素、链霉素等,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如何治疗水稻纹枯病?

对于已经发生水稻纹枯病的田地,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治疗病害。要采取割除病叶、病茎的方法,减少病菌在田间的传播。可以喷洒一些杀菌剂,如**酮、多菌灵等,来控制病害的扩散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杀菌剂的使用要根据病情和剂量进行选择,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对于我们来说,预防和治疗这种病害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如选优良品种、间作轮作、物理方法、生物农药、杀菌剂等,来预防和治疗水稻纹枯病。

拓展百科知识:

1.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属于生物界中的菌物,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真核生物,可以在土壤、水体、植物体内等多种环境中生长繁殖。

2.生物农药:是指以天然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活性成分,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手段提取、纯化、改性等方式制成的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环保、高效、低毒、安全等优点。

3.杀菌剂:是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真菌**害的化学药剂,可以通过杀死或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治疗病害的目的。

参考来源:

《农作物病虫害与防治》(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水稻病害防治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

相关问答拓展:

1、农药多菌灵防治什么病?

多菌灵主治蔬菜病害

1、防治大葱、韭菜灰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雾;防治茄子、黄瓜菌核病,瓜类、菜豆炭疽病、豌豆白粉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西红柿、莴苣、菜豆菌核病,西红柿、黄瓜、菜豆灰霉病,用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白斑病、豇豆煤霉病、芹菜早疫病(斑点病),用50%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喷雾。以上喷雾均在发病初期第一次用药,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药2-3次。

2、防治西红柿枯萎病,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防治菜豆枯萎病,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或用60-120倍药液浸种12-24小时。

3、防治黄瓜、西红柿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用50%可湿性粉剂500倍波灌根,每株灌药0.3-0.5公斤,发病重的地块间隔10天再灌第2次。

2、多菌酮是什么?

多酮是由多菌灵和**酮复配而成的新型杀菌剂,具有低毒、持效期较长、内吸性较强的特点。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及水稻纹枯病具有预防、铲除、治疗作用。

注意事项:

1.多酮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水稻30天,小麦21天;每个季度最多使用次数为:水稻3次,小麦2次。

2.要按规定用药量使用,否则作物易产生药害。

3.为保护蜜蜂,应避开蜜源作物开花期使用。

4.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5.使用多酮时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

6.喷雾应均匀周到,避免高温逆风作业。

7.多酮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毒,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

8.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中毒急救:

中毒症状:对皮肤和眼睛有**,经口中毒出现头昏、恶心、呕吐。不慎吸入,应将**移至空气流通处。不慎接触皮肤或溅入眼睛,应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误服则应立即携此标签将**送**诊治。大量吞服时可洗胃,不能催吐。

储存和运输:

本品应贮存在干燥、阴凉、通风、防雨处,远离火源或热源。置于儿童触及不到之处,并加锁。勿与食品、饮料、饲料等其他商品同贮同运。用过的容器应妥善处理,不可做他用,也不可随意丢弃。

1、本品应在水稻孕穗末期至抽穗期施药,视发病情况每隔10天左右使用一次,可连续使用1-2次。

2、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

适用作物:小麦,水稻,油菜,棉花。

产品性能:

多酮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杀菌剂,对麦类病、赤霉病、锈病、纹枯病、水稻叶尖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等均有特殊防治效果。由于加入氮酮及进口杀菌剂,对作物上的真菌、细菌、病毒有很好的封闭杀灭铲除作用。是**酮和普通杀菌剂功效的10-20倍,本制剂高效低毒无公害,特别适用于绿色生产基地使用。

规格:100g×100袋

3、多菌灵溶液多久失效?

多菌灵溶液,它的残效期为15天

多菌灵的说明书上,写着每袋兑水700-1000g,单次使用确实是多了一些。多菌灵兑水多长时间失效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它的残效期15天,而且浓度越高失效越慢。如果在室内或阳台上种花,通风效果差,每次浇水后,土壤中的水分很难干燥。长期以来,积水容易造成植物根系堵塞、腐烂或土壤中有未发酵的腐殖质,而发酵则导致植物根系腐烂。

这个时候多菌灵起作用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前预防。每个月给它浇一次多菌灵,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滋生细菌和引起根系腐烂。

4、百菌清多菌灵混用治什么病?

不要混用,多菌灵和百菌清是两种不同的杀菌剂,用途和作用机理也不同。多菌灵主要用于防治柑橘黑斑病、苹果黑星病等真菌**害,而百菌清则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细菌**害。这两种杀菌剂可以单独使用,但是最好不要混用,因为不同的杀菌剂可能会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毒性。如果需要混用不同的杀菌剂,最好先进行小范围试验,确认没有不良反应后再进行大面积使用。

5、多菌灵是什么成分组成?

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

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可以有效防治由真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在我国的使用范围广泛,但其残留能引起肝病和染色体畸变,对哺乳动物有毒害。

拓展好文:【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的症状与防治(专家版)

  【水稻稻瘟病】症状与防治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近年来,稻瘟病出现逐年增加趋势,局部大爆发并不少见,目前,稻瘟病可能发生在任何年头、任何季节。根据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症状

  水稻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

  水稻叶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

  水稻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晕圈,潮湿时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

  水稻急性型病斑:在叶片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醉叶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

  水稻白点型病斑: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

  水稻褐点型病斑:多在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产生少量孢子。

  水稻节瘟: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发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

  水稻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发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

  水稻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发病规律

  水稻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人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限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同—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光照不足,田间湿度大,有利分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山区雾大露重,光照不足,稻瘟病的发生为害比平原严重。偏施迟施氮肥,不合理的稻田灌溉,均降低水稻抗病能力。

  防治方法

  水稻(1)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抗病品种,如早稻有:早58、湘早籼3号;中稻有:七袋占1号,七秀占3号,水稻旱种时可选用临稻3号、临稻5号、京、中国91等抗穗颈瘟品种。水稻进行旱直播时可选用郑州早粳、中花8号等抗病品种。

  水稻(2)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使用土壤消毒剂处理。

  水稻(3)加强肥、水管理科学管理肥、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基肥、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矿渣、窑灰钾肥等),做到施足钾肥,早施追肥,中期看苗、看田、看天巧用施肥技术。硅、镁肥混施,可促进硅酸的吸收,能较大幅度地降低发病率。绿肥埋青量要适当,适量施用石灰可促进其腐烂,中和酸性。冷浸田应注意增施磷肥。

  水稻(4)生物防治:预防:在稻瘟病常发期,将奥-力-克(稻瘟康)按300倍液稀释进行喷雾,重点喷药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发病前期:将稻瘟康按300倍液稀释,并添加适量渗透剂如有机硅等,进行喷雾,重点喷药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3天用药2次。发病中后期:按奥力克稻瘟康75ml+大蒜油15ml,兑水30斤稀释喷雾,3天一次,连用2到3次。

  水稻(5)咪鲜胺防治叶温时期在7月上、中旬,叶瘟发生初期用药,每公顷用高科25%氟硅唑咪鲜胺0.75-0.9升对水喷雾或45%咪鲜胺0.42-0.5升对水喷雾,一般隔一周再喷一次。要预防穗颈瘟在水稻始穗期、齐穗期各喷一次预防效果明显。

  【水稻纹枯病】症状与防治

  水稻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在南方稻区为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

  症状

  水稻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发病规律

  水稻稻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该病菌寄主范围很广,生活力强,菌源地广泛。土壤中菌核第二年漂浮水面,萌发侵入稻株,形成病斑,再长出菌丝向四周蔓延。菌核有多次萌发特征,随水漂流,造成多次侵染。适温(25~32℃)高湿条件,氮肥使用偏迟、过量,田水过深,保持时间长等对该病发生有利。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

  水稻1.打捞菌核,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打捞并带出田外深埋。

  水稻2.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水稻3.选用良种,根据保山市各稻区的生产特点,在注重高产、优质、熟期适中的前提下,宜选用分蘖能力适中、株型紧凑、叶型较窄的水稻品种;以降低田间荫蔽作用、增加通透性及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提高稻株抗病能力。

  水稻4.合理密植,水稻纹枯病发生的程度与水稻群体的大小关系密切;群体越大,发病越重。适当稀植可降低田间群体密度、提高植株间的通透性、降低田间湿度,从而达到有效减轻病害发生及防止倒伏的目的。

  水稻5.井冈霉素与枯草芽孢杆菌或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剂如纹曲宁等药剂,持效期比井冈霉素长,可以选用。丙环唑、烯唑醇、己唑醇等部分唑类杀菌剂对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较长。烯唑醇、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对水稻体内的赤霉素形成有影响,能抑制水稻茎节拔长。但这些杀菌农药在水稻上部3个拔长节间拔长期使用,特别是超量使用,可能影响这些节间的拔长,严重的可造成水稻抽穗不良,出现包颈现象,其中烯唑醇等药制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高科恶霉灵或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或腈菌唑等**类的复配剂在水稻抽穗前后可以使用。

  药物防治

  水稻市场上防治纹枯病的杀菌农药很多,像己唑醇、井冈·己唑醇、井冈·蜡芽菌、戊唑醇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都很突出。在水稻分蘖盛期即水稻封行前(纹枯病暂未发病或发病初期),每亩用10%己唑醇40毫升+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毫升对水20—30公斤,或在水稻分蘖末期即水稻封行后(纹枯病进入快速扩展期),每亩用10%己唑醇55毫升+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毫升对水30—40公斤趁早晨露水未干时粗雾喷于水稻下部,可有效预防、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4]⑴每亩用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5%多菌灵200克加水75公斤喷雾,喷药时要对准稻株中、下部。⑵每亩用枯草芽孢杆菌倍乐溴50克,抽穗前7-10天施药,并可兼防稻瘟等病害。⑶每亩用苯甲丙环唑50ml拌细土25公斤,在分蘖末期撒施。⑷每亩用25%禾穗宁可湿性粉剂50-70克+恶霉灵,对水15公斤均匀喷雾到稻茎基部,此药对水稻纹枯病有特效。用药时,应掌握在水稻纹枯病始病期喷施。

  【水稻稻曲病】症状与防治

  稻曲病又名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及青粉病,我国与**还称其为“丰收病”,由真菌引起。1878年库克首先从印度获得标本,并定名为Us-tilagovirens。1896年高桥良直经过研究,将其命名为Ustilagrnoideavirens(Cke)Tak,沿用至今。我国对稻曲病加明朝即有描述,李时珍《本草纲目》第22卷“硬谷奴,谷穗煤者”即指此。50年代起,我国对此病开始注意。浙江省70年代后期开始加重,1982年南方晚稻普遍发生。

  症状

  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河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稻区时有发生。

  发病规律

  此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越冬,翌年7~8月间萌发形成孢子座,孢子座上产生多个子囊壳,其内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也可以厚垣孢子附在种子上越冬,条件时宜时萌发形成分生孢子。孢子借助气流传播散落,在水稻破口期侵害花器和幼器,造成谷粒发病。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病菌侵染始于花粉母细胞减数**期之后和花粉母细胞充实期,而花粉母细胞充实期前后这段时间是侵染的重要时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南方稻区的广二104,选271,汕优36,扬稻3号,滇粳40号等。北方稻区有京稻选1号,沈农514,丰锦,辽粳10号等发病轻。

  (2)预防:在稻曲病常发期,将稻瘟康按300倍液稀释,进行喷雾,重点喷药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防治:使用奥-力克稻瘟康50ml+大蒜油15ml,兑水30斤进行喷雾,并添加适量渗透剂如有机硅等,进行全株喷雾,3天用药2次。改进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

  (3)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

  (4)氟硅唑咪鲜胺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用抗菌素120防治,或用2%**或0.5%硫酸铜浸种3-5小时。抽穗前用18%多菌酮粉剂150-200g或于水稻孕穗末期每667m2用14%络氨铜水剂250g稻丰灵200g或5%井冈霉素水剂100g,对水50L喷洒。用50%DT可湿性粉剂100-150g,对水60-75L。用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药60-75g。以水稻抽穗前7~10天为宜。每亩用12.5%纹霉清水剂400~500毫升;或12.5%克纹霉水剂300~450毫升;或5%井冈霉素水剂400~500毫升,兑水37.5千克喷雾。杀菌农药可减至每亩300毫升,兑水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