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731 次
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

毛竹笋是一种美味可口的蔬菜,而且在市场上也有很高的价值。传统的种植方式往往会导致产量低下、品质不佳的问题。采用林高效栽培技术来种植毛竹笋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什么是林高效栽培技术?

林高效栽培技术是指在林地里种植经济林木的一种技术。它的特点是利用林地的空间优势,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使经济林木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最大化的提高。

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种植方式,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有以下几个优势:

  • 提高了经济效益:林高效栽培技术可以利用林地的空间优势,提高经济林木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 保护了生态环境:林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水土资源,减少土地的开垦,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林高效栽培技术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管理,因此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
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的具体步骤

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的具体步骤如下:

  1. 选用适合种植毛竹笋的经济林木品种,如杉木、樟子松等。
  2. 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确定种植密度和间距。
  3. 进行科学的施肥和管理,注意控制病虫害。
  4. 及时采收毛竹笋,保证品质。
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的注意事项

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 选择适合的经济林木品种,要考虑生长速度、木材质量等因素。
  • 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要注意避免过度密植和过度开垦。
  • 进行科学的施肥和管理,要注意合理施肥和病虫害的控制。
  • 及时采收毛竹笋,保证品质。
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

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将成为一种趋势。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也将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相关问题

问题1: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的优势有哪些?

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的优势有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等。

问题2: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的具体步骤包括选用适合种植毛竹笋的经济林木品种、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进行科学的施肥和管理、及时采收毛竹笋。

问题3: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需要注意选择适合的经济林木品种、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进行科学的施肥和管理、及时采收毛竹笋等。

杀虫剂

杀虫剂是一种用于杀死害虫的化学物质。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杀虫剂可以分为接触性杀虫剂、胃毒性杀虫剂、内吸性杀虫剂等。

参考文献:
  • 张明,李华.林高效栽培技术在毛竹笋种植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4(01):35-37.
  • 刘红娟.毛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2024(07):123-124.

问答拓展: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竹笋怎么养殖好

竹笋,果肉洁白,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培育早期竹笋林的主要目的是生产竹笋。亩产竹笋1000-1500公斤。生产效益高,开发前景好。目前,已成为各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之一。
旧园复壮
1、砍掉杂树,砍掉竹林中的杂树,增强光照,促进竹子的健康生长。
2、清除病竹,清除感染茎锈病等病害的竹,消除传染源。
3、竹林结构:竹林平均胸径3-4cm,立竹度800-1000株/亩左右。一般保留1~2年生竹,可保留生长良好、密度适中的3年生竹。
4、整个园内对不易腐烂的竹篓、老竹鞭(深褐色、黑色)进行深挖,减少竹鞭的龄期,促进笋的生长,松土,增加新鞭的出苗空间。一般深度约30厘米。
5、合理施肥量:每亩年施肥量可控制在5000-6000公斤有机肥、110公斤尿素和100公斤复合肥。9月份,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或复合肥50公斤;从11月到12月,给怀孕的竹笋施肥,每亩施肥4000公斤。
6、排水系统竹子怕积水,所以竹园排水系统应及时完善。对因取土等原因造成的地形不平,应适当平整,并挖排水沟。
移竹造园
1、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大于70cm、土层厚度大于50cm的地块进行造林,以砂壤土最为适宜。
2、除寒冷冰冻天气外,运竹时间为11月至次年2月。
3、转移竹子最好的方法是转移竹子用于植树造林。母竹的最佳年龄为1~2年,根际直径为1~3cm。挖母竹时,要留来鞭30厘米左右,留去鞭40-50厘米左右。一般将相邻的2-4根母竹挖成丛,残株多覆盖老土,用草绳包裹。把母竹挖出来,留下4-5盘枝桠,把顶端砍掉。母竹种植密度为70-90株/亩。种植时,应先填表土,再填芯土。覆土深度比原竹深3-5cm。一般在造林后第三年即可形成竹园,进入竹笋生产期。
高产措施
1、竹林结构竹林结构包括地上结构和地下结构。合理的竹林结构是竹林高产的基础。竹林地上结构主要由林分竹度、平均胸径和年龄组成。竹林的平均胸径应为3-4cm,立竹度应为每亩800株左右。1年生竹、2年生竹、3年生竹和4年生竹的年龄组成分别占30%、30%、30%和10%。竹林地下结构的调整主要结合5~6月松土,去掉5年生竹根茎(暗褐色和黑色),以缩短竹根茎的年龄,促进笋的生长。
2、竹园管理包括除草、深耕、施肥和水分管理。除草可分为一年三次,从二月到三月,从五月到六月,从八月到九月。深耕每年进行一次,深耕深度约30厘米。有条件的话,每年11月至12月可增加3-5厘米的外来土。竹子喜欢潮湿的土壤。灌水的重点是11月至12月的越冬、孕穗用水,2月至3月的笋前水,8月至10月的催芽水。可配合施肥浇水。合理施肥是竹笋高产的重要措施。施肥量:每亩年施肥量可控制在5000-6000公斤有机肥、110公斤尿素和100公斤复合肥,氮磷钾比为5∶1∶2抽穗初期,在抽穗前施化肥,并则每亩施尿素60kg;新竹叶展开后,施笋后肥,每亩施粪肥1000公斤,尿素50公斤;9月份隐森,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或复合肥100公斤;从11月到12月,给怀孕的竹笋施肥,每亩施肥4000公斤。茎前和茎后的肥料要撒播并深绝携棚翻。孕穗期施肥可与外来土一起撒施于地表。
3、竹笋的最佳保存期是笋生长高峰期的后期。竹笋的实际数量应比竹林结构所需数量多10%左右。挖竹笋的最佳时间是笋尖离地10-20厘米。
4、早期的竹笋可以通过覆盖生产。具体做法是在11月至12月对怀孕的嫩枝进行施肥和浇水,嫩枝上覆盖秸秆和谷壳,顶部覆盖谷壳和秸秆粉。厚度约30厘米。通过覆盖处理,新梢可提前40-60天出芽,新梢可延长40-50天。需要注意的是,前五年严禁对老竹园进行覆盖,同一林地的覆盖频率不超过两年。
竹秆锈病的防治
1、竹秆锈病又称竹床病。竹竿破损后,材料变黑变脆,影响了其技术价值。竹林病害严重,生长衰退,笋量减少,竹材严重枯萎。大多数病害发生在秆或基部的中下部,有时发生在嫩枝上。6~7月,伤区形成黄褐色或深褐色粉状垫,呈椭圆形或长条状。从11月到第二年春天,它生产橙棕色,天鹅绒状,紧凑,不易分离和皮革垫。黄褐色的垫子脱落后,竹秆的病变部分变成深褐色。病原体通过孢子随风传播。竹林生长茂密,经营管理不善,容易发生竹竿锈病。病害发生在2年以上的竹子上,同一年的竹子上未发现病害。
2、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合理砍伐,不使竹林过于茂密,减少发病机会。为了避免***的传播,病竹应尽快砍倒烧掉。每7天喷0.5~1度石硫混合物或氨基苯磺酸,连续3次。6~10月,在竹林中喷1度石硫合剂或100~150倍二氯化钠。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次,50%土育君特可湿性粉剂1000次,每10天喷2-3次。

问答拓展:毛竹盆栽养殖用什么土最好?

酸性或微酸性沙壤土或红壤最好.
  毛竹栽培技术
  毛竹是安徽省主要的经济栽培竹种之一,按照培育目的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材用林、笋用林和笋材两用林等3种,其营造技术主要是把握好以下4个环节。
  一、造林地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造林地是培育优质、高产毛竹林的基础之一。①交通便利,便于竹林地的水肥投入、笋期看管和产品运销。②地形适宜,立地良好。宜选择海拔800米以下的山谷台地,坡度在25°以下的山麓缓坡和丘陵岗地,背风向阳为好。最好选土层深厚(在50厘米以上)、质地疏松、肥沃湿润(富含有机质和丰富的矿质营养)的酸性或微酸性沙壤土或红壤(如乌沙、香灰土),并有良好的水肥保持和通透性能。干旱贫瘠和风口地带不宜作造林地。
  二、造林季节
  不同造林方式适宜的造林季节有差异。对于移竹造林来说,一年中除大寒大冻和高温干燥季节外,其他季节均可进行造林。从立春到雨水这段时间为最佳造林季节,此时毛竹正处于休眠状态,且竹株中积累的营养最多,移栽易活,发笋力强。移鞭造林则在竹笋出土前15~30天为宜,即2月下旬到3月中下旬,此时竹鞭中积累了一定的养分,且笋芽已有一定程度的膨大,栽后经一段时间环境适应即可发笋生长。
  三、造林整地
  整地工作完成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造林成活率和成林满园的快慢,而且对今后的竹笋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整地应在造林前1个月完成。
  丘岗地要求全垦整地,15°~25°坡地可水平带状整地,25°以上坡地采取块状整地。砍灌后清理林地,再垦地挖宕。垦挖深度在30厘米以上,去除树根、柴蔸和大石块,结合平祥薯整地面,每公顷普施10~14吨猪牛栏粪或塘泥等。然后,按造林设计的栽植密度布点控栽植穴,各种造林方式的栽植穴大小不同,一般移竹造林穴长1.2米左右,宽0.5~0.6米,袭镇深0.4~0.5米;实生苗造林穴长0.8~1.0米,宽0.4~0.5米,深0.4米;移鞭造林也可开水平沟栽植。
  四、造林方法
  毛竹主要用移竹方式造林,也可采用实生苗或移鞭方式造林。
  1.移竹造林
  ①母竹的选择。毛竹以1~3年生竹发鞭能力最强,因此应当选择分枝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3年生竹株作母竹。为方便运输和栽植,母竹的粗度通常为3~6厘米胸径,但如果就近挖取母竹,最好选胸径8~10厘米的母竹,以利造林后发壮笋成大竹,提早成林满园。②母竹的挖掘与运输。首先判断母竹竹鞭走向,通常母竹第一级枝或竹梢的指出多为去鞭方向,若两者指向一致则必为去鞭方向,然后沿竹鞭走向,在距母竹40~60厘米处起挖,留来鞭20厘米左右,去鞭40~50匣米,挖掘时注意保护笋芽和“螺丝钉”,截去竹梢,留枝5~7盘(干旱天气远距离运输可留枝3~5盘)。母竹尽量多带宿土(10~20千克)。母竹运输的关键在于保护笋芽与“螺丝钉”不受操作以及母竹不失水。应尽量选择阴雨天或夜间运输,并缩短母竹起挖与栽植间隔时间,最好用草绳或麻布包扎母竹竹蔸和宿土。③栽植和栽后管理。毛竹笋用林移竹造林的栽植密度一般为600株/公顷左右(4×4米),若就近取母且母竹来源充足,可加大栽植密度至900株/公顷(3×3.5米),以促进早日成林满园。如果资金或母竹来源不足,也可栽500株/公顷左右(4×5米)。栽前将腐熟猪牛栏粪或饼肥加适量复合肥拌土填入栽植穴内,再回表土踩实,放入母竹,使母竹宿土团略低于地面为宜。注意保持竹鞭入土平展,深度均匀,来鞭靠壁,去鞭先端留有余地,以利鞭芽发展。竹杆可顺其自然,不必直立。“栽松不松,栽竹不实”,壅实土壤,不可在鞭上方踩踏,防止损伤笋芽。母竹宿土上方覆土5~10厘米厚即可,使竹基周围略高出地面浇透定根水,竹基盖草。粗大或歪斜母竹要扎架支撑,防风刮摇动,伤害“螺丝钉”。栽后久旱不雨要定期浇水。栽值2~3年内,每年松土除草2次(5~6月,9~10月)或间种农作物(以豆类为好),实行以耕代抚,护笋养竹,禁止挖笋和猪、牛等牲畜进入林地,适当施肥(在新竹周围沟施或穴施)。
  2.实生苗造林由于毛竹种子难得,生产中很少采用这种造林方法。通常取2~3年实生苗上山造林,在起苗时,剪去一半顶梢和枝叶以减少竹苗蒸腾,要求竹苗带一定长度竹鞭和适当宿土。毛竹实生苗常采用丛状栽植,4~6株苗/丛,栽植密度为600丛/公顷(4×4米~3×3.5米)。栽植方法同移竹造林。
  3.移鞭造拍宴粗林
  此法常在母竹不足或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采用。在生长正常的毛竹林中,挖取2~4年生,生长健壮,鞭芽饱满(最好带有冬笋)的***竹鞭,截成0.8~1.0米长鞭段,起鞭时注意不要撕裂和损伤鞭芽,保留3~5个健壮饱满芽。运输中注意保持竹鞭潮湿。栽植密度900~1050穴/公顷(3×3.5米~3×3米),栽植时每穴或沟内施入腐熟农家肥和复合肥,并与土拌匀,置放竹鞭,保持鞭身平卧和笋芽芽尖朝上,覆土壅实,鞭上盖土厚保持在10厘米左右,适量浇水,覆盖稻草,穴周围和沟两侧开排水沟,防止雨季积水烂鞭。栽后注意定期适量浇水。当年春夏发笋出土后,选择保留粗壮竹笋1~3支/穴,其余竹笋及时去除,以保证新竹质量。当新竹展叶时,剪去梢头,留5~7盘枝叶,并适当追肥。

问答拓展:冬笋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