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栽培 白芨栽培时间
白芨,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多种疗效,如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润肺止渴等。在农业方面,白芨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栽培技术也很重要。
1.白芨的品种选择在白芨的栽培过程中,品种的选择很关键。一般来说,适合在海拔1000-2000米的山地生长,品种选择上以优良的品种为主,如云南、四川、湖南等地的优良品种。同时,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2.土壤的选择和改良白芨的栽培需要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宜的土壤ph值为6.5-7.5。在土壤改良方面,可加入有机肥料、磷酸盐、钾肥等,提高土壤肥力。在土壤病虫害防治方面,可采用轮作、间作等方法,防止土壤**的滋生。
3.播种和管理在播种方面,可选择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前,要先进行整地、平整土壤。播种时,采用条播或者穴播的方式,每亩播种量在1.5-2.5千克之间。在管理方面,要注意及时除草、补充肥料、灌溉等工作,保证白芨的正常生长。
4.白芨的采收和加工白芨生长期为3-4年,一般在秋季进行采收。采收后,要进行清洗、晒干等加工工作,以提高白芨的质量和药效。
拓展百科知识:白芨的主要成分为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甾醇类、挥发油类等。白芨的主要功效包括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润肺止渴、生津止渴等。同时,白芨也可以作为化妆品、保健品等方面的原料。
参考文献:1.《中药材栽培技术》
2.《白芨栽培技术指南》
3.《中国药典》
相关问答拓展:
1、白芨好种吗?
白芨很好种的,白芨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易种植。
种植白芨之前要先选好地,土壤应松软透气一些,还要含有较多的腐殖质,栽种前还要加些基肥。多使用块茎进行种植的,在挖处白芨后选出没有病害、个头相同的以及芽眼比较多的块茎。涂抹草木灰后芽点向上栽种,埋土后浇水保湿就行,在出苗后要及时除草。
2、白芨种子怎么发芽?
1、白芨喜凉爽气候及腐殖质丰富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半阳地也可栽培,但干旱、高温,会使叶片枯萎黄。3月下旬萌芽,霜后地上枝叶枯萎。
2、白芨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每株须带顶芽。
3、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4、9-10月收获时,选当年生具有嫩芽的块茎及其与先年的老鳞茎毗连接生处切下,按行株距各33cm开穴,深10-13cm,每穴栽种3个,新芽向外,成三角形平放穴中。每1hm2用种茎22.5万个左右。栽后施猪粪水,并盖拦有猪粪水的草木灰或腐熟堆肥。北方于4月底至5月初,将先年贮藏带芽种茎切下,按行株距33cm×17cm开穴,每穴栽1个,覆土3-4cm,稍加**,浇水。
5、白芨喜温暖、阴湿的环境。稍耐寒,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宜栽培在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地栽前翻耕土壤,施足基肥。如用种子繁殖,播前种子用冷水浸泡,拌以草木灰和新高脂膜,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3月初种植,栽植深度3㎝。白芨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适时喷施药材根大灵,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注意除草松土,每2周施肥1次。一般栽后2个月开花。花后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可使块根生长充实。
3、白芨苗是块茎苗好还是驯化苗好?
茎苗好,白芨种植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切块茎繁殖较易。3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用刀横切小块,每块带2~3个芽,伤口沾草木灰后栽种。用镢开沟,沟距25厘米,深10厘米,按株距7~8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4月出苗。
4、白芨一亩地要种多少株?
一亩地需要8000-株苗。为何有一个差距呢?因为每个人的地不同,坡地是倾斜的,一般有效种植面积会比较小,只能种植8000株左右;平地有效使用面积大,一般可以种植株。
5、白芨种植要多久有收成?
一般白芨种植三年即可收获。白芨,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地螺丝、白鸡娃、白根、羊角七。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18-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国、**以及**北部。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拓展好文:白芨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白芨栽培技术:块茎繁殖。选种与贮藏:9~10月收获期,选用当年茎、芽老的块茎为种子植株。在南方,最好是挖掘和种植;在北方,最好是储存和种植到明年春天。贮藏方法:将白芨块茎挖回晾干数日。然后,将茎的一部分和2-3倍的干净、稍干的细河砂混合,存放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屋角。一些茎可以与细砂混合,并存放在木箱中。不要盖在盒子顶部,注意定期检查,如有霉变应及时处理。
选择土层深厚、土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阴湿地的砂质壤土种植。前茬收获后,翻耕20cm以上,每亩施用腐殖土或堆肥1500-2000公斤,转为底肥。种植前,再翻耕,然后耙平,形成1.3米宽的种植高边。2。9月至10月宜在江南种植,秋季不宜在江南种植;3月至4月宜在西北地区春季种植。秋天,有芽的块茎被切成小块,每片都需要1-2个芽。然后,按行距33cm、株距23-25cm,挖10-13cm深的孔,抱着孔底,每孔栽3根茎。栽植时,芽口应向外错开成三角形,并置于孔底。种植结束后,用细化肥或炉灰覆盖土壤,浇1倍稀人畜粪水,覆盖土壤与边界表面齐平。
现场管理
除草一般一年在中耕机上进行四次。第一次是4月份采苗后;第二次是6月份,幼苗生长旺盛。由于白芨生长快,幼苗短,应及时除草,避免草荒。第三次是8月至9月;第四次是结合收成、除草等措施,放宽作物的界面。最好每次犁得浅一点,以免伤根。2。追肥白芨喜施肥。生长期每半月用稀人畜粪水追肥一次,每亩1500-2000公斤。从8月到9月,可以施用稍厚的液肥,也可以用过磷酸钙和堆肥的混合物进行脱胶,然后在边境上撒播,再结合第三次除草,将土壤覆盖层压入边境。三。白芨喜欢在阴凉处淋湿。耕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旱及时浇水。七月至九月,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也怕涝。雨季或每场大雨后,要及时排水沟,排除多余水分,避免根腐。间作白芨生长缓慢,栽培周期长。前两年,可以在行间种植青菜、萝卜等短期作物,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入。
白芨的采集与加工
白芨播种后,第四年10月收获,茎叶枯黄。此时,地下块茎已长成8-12根,十分拥挤,收获太晚,生长不良。挖土时,先将地上剩余茎干的枯叶去掉,然后用两齿耙小心地挖出块茎,把土抖掉,运回加工。2。不含须根的块茎应单独移栽,先选茎老的块茎作为种子植株。然后,把茎切掉,放进篮子里,在水里浸泡1小时,用脚踩在粗糙的皮肤上,洗净泥土,放入沸水中煮5-10分钟,直到块茎里没有白心,取出晾干。下雨天,炕可以晒干。炕5-6小时,待皮肤干燥坚硬后,用硫磺熏蒸12小时,每100公斤新鲜块茎,用硫磺0.2公斤,经心脏吸食,然后取出炕,直至完全干燥。白芨经硫磺熏蒸后,无蛾发霉,色泽洁白透明。然后,把它放进篮子里,来回敲击,去掉粗糙的皮和纤维根,筛出灰烬。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