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二化螟药用什么药
二化螟又称钻心虫和蛾类螟虫,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幼虫主要对水稻有害。2龄前叶鞘簇导致水稻叶鞘枯萎,3龄后散食入水稻茎秆,出现心枯、虫损植物、穗枯等症状。近年来,二化螟种群呈上升趋势,危害加剧,给水稻稳产高产带来巨大挑战。
二化螟复发的主要原因
种植方式单一,多为稻麦连作,秸秆机械收割还田,促进螟虫越冬基数增加。原因是被覆盖的稻茬腐烂后,螟虫爬到秸秆上越冬,增加了第一代螟虫的危害。幼苗早期移栽有利于一代二化螟产卵和幼虫存活。在一些地区,大麦收获很早,水稻收获后立即用机器种植。返青后,水稻长得快,植物长得又高又茂盛。而二化螟成虫喜欢在高大茂盛植物的叶子或叶鞘上产卵,第一代幼虫吃叶鞘,导致叶鞘枯萎。如果此时稻田水层较深,初孵幼虫先啃食叶片,吃掉叶片的中脉,对该地区水稻造成严重危害。
不合理施肥。一般地块施氮标准不应超过105kg/h㎡。但部分农户为了增产而盲目增加氮肥施用量,不注意磷、钾、微肥的合理搭配,使部分水稻前期杂草丛生,造成二化螟集中产卵危害,加重了一代二化螟的危害。长期使用同类药物会使二化螟产生抗药性,降低其防治效果。
二化螟发生为害高峰期明显延长。据调查,2024年之前二化螟主要危害世代只有15~20天,2024年以来长达30天,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第六,近年来极端高温天气多,水稻种植密度高,导致二化螟发育加快,成活率高,化学防治效果差,危害严重,水稻产量损失大。有些稻田经常因缺水而间歇灌溉,造成土壤干燥,秧苗瘦弱,不适合二化螟取食,二化螟经常危害植物,导致干心率增加。
二化螟的防治措施
农业措施;
减少插花。在单双季稻混种区,提倡集中连作,尽量避免插花种植,减少二化螟的桥田。适时播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单季稻区应适当推迟播期,以减少二化螟落卵。种苗集中繁育。推广种苗集中繁育,做好带药到田,减轻田间控制压力。稻堆处理提倡低茬收割,晚稻收割时尽可能降低稻堆高度。有条件的地区组织稻堆粉碎,减少越冬虫的数量。
浇水杀死蛹。根据当地监测情况,在二化螟越冬代的化蛹高峰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对冬闲田和绿肥田进行翻耕,将残留的稻堆和稻草翻入土壤,进行淹水(低茬收割或碾压的稻田,或直接深水,淹水的稻堆),保持7-10天,杀死越冬代蛹,减少种群基数。在垄上推广种植大豆、芝麻等开花作物,并饲养天敌控制二化螟。
化学控制措施;
抓住重点。狠抓水稻秧苗的防治;双季稻要以一、三代为主,重点地区也要以二、四代晚熟早稻的防治为主;一季稻以二代和三代最为重要,水稻大面积发生时,分蘖期和穗期二化螟的防治应并重。坚持根据防控指标及时用药。分蘖期防治二化螟,枯鞘株率达到3%或枯鞘丛率达到5%;为防治水稻二化螟穗期,上一代亩产残虫500多只。当代种蛋孵化高峰期与水稻休眠期(亩产种蛋达到50粒)重合时,从种蛋孵化高峰期开始就要用药物控制(氯虫苯甲酰胺和氟铃脲要提前到种蛋孵化高峰期)。
选择好的控制剂。早稻一代二化螟推荐使用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三唑磷、毒死蜱等化学药剂。当世代重叠严重时,建议增加氟铃脲等杀卵活性强的杀菌剂。提倡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合理轮换混合,避免同一药剂在一季水稻中多次使用,禁止使用含拟除虫菊酯的农药,慎用有机磷农药。有机硅、d-柠檬烯和其他添加剂可以添加到液体药物中,以增强药物的粘附、扩散和渗透性,提高疗效,并减少农药的用量。
请问什么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最好?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较好的农药有:10%阿维·氟虫双酰胺SC30mL/亩、20%氟虫双酰胺WG10mL/亩、40%氯虫·噻虫嗪WG8g/亩、20%氯虫苯甲酰胺SC10mL/亩。对二化螟均有显著防效,控制时间长,对水稻生长安全,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蛀食水稻茎部,为害分孽期水稻,造成枯鞘和枯心苗;为害孕穗、抽穗期水稻,造成枯孕穗和白穗;为害灌浆、乳熟期水稻,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为害株田间呈聚集分布,中心明显。大螟为害状与二化螟相似,但虫孔较大,有大量虫粪排出茎外,且田埂边为害较重。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在3成以上。国内各稻区均有分布,较三化螟和大螟分布广,但主要以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发生较重,近年来发生数量呈明显上升的态势。二化螟除危害水稻外,还能危害茭白、玉米、高粱、甘蔗、油菜、蚕豆、麦类以及芦苇、稗、李氏禾等杂草。
二化螟的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切实处理好越冬期间未处理完的稻桩和其他寄主残株,破坏其越冬场所,压低越冬虫源。施用硅肥后水稻抗性提高,对二化螟有一定预防效果。在老熟幼虫和初蛹期,放干田水,降低二化螟化蛹位置,后灌水15毫米浸田,杀蛹效果良好。水稻收获后,将稻桩及时翻入泥下,灌满田水,幼虫死亡率很高。
(2)药剂防治。
根据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可采取“狠治1代、巧治2代、兼治3代”的防治策略。防治关键在于抓好合理冬作安排,保护天敌、减轻虫源等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抓适期抓指标做好药剂防治。防治适期一般掌握在卵孵高峰期后5~7天。药剂防治参见水稻三化螟。还可以选喷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或42%特力克乳油2000倍液。温馨提示
【二化螟】多发生在距稻田池埂1m处,观察茎秆在水面上10cm左右位置,叶鞘有不规则变黄现象,重者伴有褐色条纹,这时扒开叶鞘会在里面发现二化螟幼虫,此时便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三化螟】水稻三化螟的最佳防治时间要由虫情和苗情两方面确定,防治枯心苗时以虫情为主,即卵块孵化高峰期施药防治,在50%卵块底部变黑的第二天即为孵化高峰期,是防治枯心苗的最佳时期;防治白穗要以苗情为主,即在防治适期内,看水稻生育期,达到破口抽穗期,是防治白穗的最佳时期。由于各种农药的作用速度不同,生物农药要适当提前施用。二化螟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你可以用下绿普森的,在二化螟防治区域内,成虫飞扬前,将本产品及配套诱捕器棋盘式挂于田间,放置高度以二化螟类诱捕器的进虫孔距地面1到1.5M为最佳
水稻螟虫用什么药防治最好?水稻螟虫的防治药剂有很多,比如康宽,稻腾,40%阿维。毒死蜱,37%阿维。丙溴磷。这些药都很好在稻苗枯鞘高峰期,每亩用杀虫双36—45克,或杀虫单45—55克或三唑磷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防治方法(1)预测预报。据各种稻田化蛹率;化蛹日期、蛹历期、交配产卵历期、卵历期,预测发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及蚁螟孵化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指导防治。(2)农业防治①适当调整水稻布局,避免混栽,减少桥梁田。②选用生长期适中的品种。③及时春耕沤田,处理好稻茬,减少越冬虫口。④选择无螟害或螟害轻的稻田或旱地作为绿肥留种田,生产上留种绿肥田因春耕晚,绝大部分幼虫在翻耕前已化蛹、羽化,生产上要注意杜绝虫源。⑤对冬作田、绿肥田灌跑马水,不仅利于作物生长,还能杀死大部分越冬螟虫。⑧及时春耕灌水,淹没稻茬7—10天,可淹死越冬幼虫和蛹。⑦栽培治螟。调节栽秧期,采用抛秧法,使易遭蚁螟为害的生育阶段与蚁螟盛孵期错开,可避免或减轻受害。(3)保护利用天敌。(4)防治枯心在水稻分蘖期与蚁螟盛孵期吻合日期短于10天的稻田,掌握在蚁螟孵化高峰前1-2天,施用3%映喃丹颗粒剂,每667m2用1.5—2.5kg,拌细土15kg撒施后,田间保持3—5cm浅水层4—5天。当吻合日期超过10天时,则应在孵化始盛期施1次药,隔6—7天再施1次,方法同上。(5)防治白穗在卵的盛孵期和破口吐穗期,采用早破口早用药,晚破口迟用药的原则,在破口露穗达5%-10%时,施第1次药,每667m2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ml或50%杀螟松乳油100ml、40%氧化乐果加50%杀螟松乳油各50ml,拌湿润细土15kg撒入田间,也可用上述杀虫剂对水400kg泼浇或对水60—75kg喷雾。如三化螟发生量大,蚁螟的孵化期长或寄主孕穗、抽穗期长,应在第一次药后隔5天再施1-2次,方法同上。国外的有康宽,国内的你可以用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