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 蚯蚓养殖可行性报告
本篇技术知识会给农资人介绍一下“蚯蚓养殖”的内容进行阐述,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犹豫什么呢,收藏一下吧!
蚯蚓养殖:如何培育健康的蚯蚓
蚯蚓养殖是一种经济、环保的农业产业。蚯蚓不仅可以作为鱼饵、鸟饲料等,还可以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要想获得高质量的蚯蚓,需要科学地进行养殖。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养殖技巧。
选择适合的蚯蚓品种
蚯蚓品种繁多,但只有部分品种适合养殖。常见的养殖品种有红蚯蚓、虎皮蚯蚓、鬼针草蚯蚓等。这些品种的特点是:体型大、寿命长、增殖速度快、适应性强等。还要注意选择健康的种蚯蚓。
创造适宜的蚯蚓环境
蚯蚓需要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这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温度一般控制在15~25℃之间,湿度控制在70%左右,通风要保持良好,光照要适当。还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基质,通常是混合腐熟的有机物和泥土。
合理饲养蚯蚓
蚯蚓的饲料主要是有机物质,如腐熟的餐厨垃圾、鸡粪、猪粪等。饲养时要注意不要喂食过多、过干的食料,也不能喂食含有化学物质的食料。同时,要注意控制饲养密度,不要让过多的蚯蚓挤在一个地方。
管理蚯蚓养殖过程
蚯蚓养殖过程需要进行管理。首先要定期清理养殖环境,去除蚯蚓粪便和残留的食料,保持环境卫生。其次要定期添加新的有机物质,保持养分充足。还要注意防治**和害虫,如蚯蚓传染病、蚯蚓蚜虫等。
拓展百科知识
红蚯蚓:属于蚯蚓科,俗称“红虫”,是蚯蚓中体型较大、繁殖能力较强的品种。红蚯蚓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其排泄物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
虎皮蚯蚓:属于蚯蚓科,体型较小,但肉质鲜美,是一种优质的鱼饵。虎皮蚯蚓对环境的要求不高,适应性强,易于养殖。
鬼针草蚯蚓:属于蚯蚓科,体型较小,但增殖速度快,适应性强。鬼针草蚯蚓是一种优质的鸟饲料,也可以作为有机肥料。
参考来源:《蚯蚓养殖技术与实用》
相关问答拓展:
1、大的蚯蚓养殖方法?
1.
选择容器
养殖蚯蚓的场所或是容器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家庭养殖可以用水缸或水盆,也可以在空地上挖掘地穴等用以养殖,或是在菜园、果园中挖掘沟渠养殖,工厂化生产则是在厂房中使用有规律摆放的金属盒子等进行规模化养殖。
2.
配制基质
养殖蚯蚓最重要的就是基质的配制,蚯蚓不同于一般的黄粉虫一类的蠕虫,它所居住的基质就是它的饵料,它以这些泥土中的腐殖物质维生,因此基质要使用腐殖土、淤泥和动物的粪便等进行腐熟熟化的工序后完成。
3.
蚯蚓放种
把配制好的基质放入准备好的容器之中后,就可以将买来的用作种虫的蚯蚓放在基质上了,然后再盖上一层遮光用的报纸,等到蚯蚓全部都钻入土壤中之后,撤去报纸再盖上一层稻草以保持基质的湿润和遮挡光线。
4.
日常养护
蚯蚓是一种只能生活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的生物,因此在日常养护中要把养殖蚯蚓的盆搬到阴暗处,且确保上面覆盖的稻草能够完全挡住基质,降低光线照射的可能性,土温不能高于30摄氏度,在食料吃完后及时添加食料即可。
2、怎样养殖蚯蚓效果最好?
我们当地蚯蚓
蚯蚓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营养丰富,是林蛙的理想活饲料。
小规模养殖可使用盆、箱、筐等容器。生产性养殖可以在房屋、大棚、山洞、窑洞内用养殖箱分层进行立体式养殖,在室外开沟或堆肥进行养殖。可以根据客观条件及饲料的需要量,确定使用哪种养殖方式及养殖规模。
无论使用哪种养殖方式,都不能使用单一的基料和饲料进行养殖。使用单一的基料和饲料进行养殖,其产量远远不如使用混合的基料和饲料。
蚯蚓一般栖息在地表下10~20厘米深的土壤中。养殖时将基料放在料床上。室内养殖时可使用养殖箱养殖,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4000~9000条。养殖箱做成60厘米×40厘米×25厘米的敞口箱,箱底和侧面应留有直径1厘米左右的排水、通气孔。箱内基料的厚度15厘米左右,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温湿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室外养殖时,可以在地面上做80~100厘米宽的畦,两畦之间挖20厘米宽、15厘米深的沟。在畦上洒一层腐熟好的基料,厚度10厘米左右。养殖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平方米~条。
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基料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可在基料上面覆盖一层稻草或草帘,并经常**。
成蚯蚓每个月投喂2次饲料。一般在上次投喂的饲料被消化75%左右时,添加新料。每次添料的厚度为15厘米左右。
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当小蚯蚓多的时候,老蚯蚓就会搬家外逃。应及时采收蚯蚓
3、北方的蚯蚓怎么养?
一、蚯蚓最适宜的生活温度为摄氏20度左右,低于5度即休眠,0度以下则死亡。而15度就能正常繁殖。若超过333度即会爬走或死亡。因此饲养蚯蚓必须选择适宜的温度环境。 二、蚯蚓养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分,过干则会死亡,过湿也难以生存。我们常见大雨过后由于大量雨水渗入地下,许多蚯蚓从深层泥土中扒出,直至晒干而死,即是这个原因。一般保持培养基料,用手捏成团但挤不出水即可。 三、基料的选用。可以有多种选择。最好是经过发酵的牛粪,颜色变黑后使用。如果认为不卫生,也可以选用较松软的园土。还可以选用撕碎并用水浸透的马粪纸或草扳纸与园土拌匀而成,也可以将园土掺些锯末。以上均为较好的养殖基料。 四、饲料:蚯蚓喜食较甘甜营养丰富的食物。米汤、淘米水、稀粥以及腐烂的瓜果都是较好的饲料。但是注意,食物发酵要散发热量,为此饲养的饲料应先发酵再进行投放,避免在饲养容器内发热影响蚯蚓的存活。投料时间应根据蚯蚓吃食情况加以掌握。一般,气温越高,吃食越多,喂食时间越勤。在10--25度时大约半月喂一次。 五、饲养容器:可采取木箱、瓦盆、木桶、瓷盆均可,但需易于渗水、透气。 六、管理:除了注意防雨、防晒、保持适当温度、湿度与及时喂料外,要注意适时清理蚯蚓的排泄物。半年左右更换部分基料,另添一部分新的基料。在饲养蚯蚓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食物是蚯蚓生长过程中最重要基本的条件,它对食物的要求并不高,常见的,米饭、馒头、蔬菜、果皮、瓜皮都可以用来作为蚯蚓的食物。使用粮食类饵料的时候,应该少喂勤加,在原来的食物被吃光以后再增添新的食物,以避免食物变质造成污染。使用果皮饲喂的时候,每平方米面积的饲喂量,最好控制在一次添加一斤左右,等到基本被吃光以后再添加新的饵料。使用西瓜皮饲喂的时候,每平方米最多添加半个瓜皮,最好不要有红色瓜瓤,瓜瓤里含有大量糖分,很容易变质腐烂,会对饲养环境造成污染,瓜瓤里还有大量的水分,流失的水分会让你很难控制饲养环境的湿度。温度的高低,决定了蚯蚓是否能够健康生长,温度过高,会造成蚯蚓食欲不佳或逃跑,温度过低会造成蚯蚓被冻伤或死亡。首先要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容器,要求它具有一定的保温性、透湿性及便携性,最合适的容器就是木质包装盒,既不用花钱又符合上述条件。陶土制作的花盆虽然基本适合上述条件,使用起来比木盒的效果就差一大截了。为了避免鼠害,包装盒的盖子是不能缺少的。许多住在楼房里的朋友,经常把饲养蚯蚓的盒子放在楼道里边,在空气温度变化很大的时候,由于楼道里大多是通风的,盒子里边的温度也会随着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放在楼道里饲养,经常发现楼梯上有蚯蚓的干涸**,在准备使用的时候才发现盒子里边已经没有蚯蚓了,原因就是夏季楼道里温度很高,恶劣的环境迫使蚯蚓不得不逃跑。假如您住在楼房里,假如您的爱人坚决反对您把蚯蚓放在家里,那么您应该把它放在哪里呢?在每座楼房的前面,都应该至少有一个自来水地井,打开井盖把蚯蚓盒子放在里面,这可是夏季饲养蚯蚓的绝佳地方,温度合适,湿度合适,只要您把地井盖子盖好了,估计没有人反对您在里边饲养蚯蚓。
4、青蚯蚓的养殖方法?
1、小胶桶(或旧**粉罐)先在桶底放入一些家里擦手或擦台用过的废纸巾(注:此主要是用来吸收倒入的汁液类,避免淌出来)。
2、平时,把家里(垃圾分类)的冷饭、菜汁、菜叶、烂水果、香蕉皮等等都可以,放入小胶桶(旧**粉罐)装起来。
3、把桶带到附近的某些树的树底,最好附近有水源潮湿的,用小锄头发个小坑,把那些烂饭菜叶等埋起来,今天埋这里,明天埋那个角落,一个月下来,基本整个树的树底都给你埋了果皮等物,操作过程中还埋了一些草啊,树叶啊,等等,一般埋入这些生活餐余垃圾一个星期后,就会有蚯蚓出现,埋的时间越长蚯蚓越多。
拓展好文: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典型技术模式与案例
一、反应器堆肥技术模式
反应器堆肥是将易腐垃圾、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置入一体化密闭反应器进行好氧发酵。常见的有箱式反应器、立式筒仓反应器、卧式滚筒反应器等。原料经除杂、粉碎、混合等预处理后,调节含水率至45%—65%,置入反应器进行高温堆肥。反应器堆肥发酵温度达到55℃以上的时间应不少于5天,以达到病原菌灭活效果。发酵产物腐熟后可还田利用,也可用于生产有机肥、栽培基质等。该技术模式自动化水平较高,便于臭气、渗滤液等污染物收集处理,但相比于简易堆沤还田建设成本较高。
典型案例1: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该案例覆盖4个村约1.1万人。2024年投入运行,主要处理厨余垃圾等易腐垃圾,设计处理能力为5吨/日,预留了一定拓展空间,目前实际处理有机废弃物1.2吨/日。在投资建设方面,**投资270万元,建设易腐垃圾处理站,主要包括厂房、堆肥反应器、垃圾分选及储存设施、制肥设备、渗滤液处理设备、除臭设备等,占地面积2530平方米。在运营管理方面,保洁员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将易腐垃圾投放至暂存点,由清运员收集后运至处理站。第三方负责处理站运维管护,费用由**承担,用工2人,综合运行成本约220元/吨。在资源化利用方面,年可产有机肥约140吨,用于周边园林绿化,渗滤液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管网。
典型案例2: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该案例覆盖6个村约4000人。2024年投入运行,主要处理厨余垃圾、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设计处理能力为0.5吨/日,目前实际处理有机废弃物0.3吨/日。在投资建设方面,**投资58万元,建设厨余垃圾处理站,购置堆肥反应器、匀质搅拌设备等,占地面积91平方米。在运营管理方面,采用积分制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督导员指导垃圾分类、收集厨余垃圾并运至处理站。厨余垃圾经分拣、粉碎、脱水预处理后置入反应器进行堆肥。第三方负责处理站运维管护,费用由**承担,用工1人,综合运行成本约330元/吨。在资源化利用方面,年可产有机肥、栽培基质约25吨,主要用于周边花卉苗木施肥等。
二、堆沤还田技术模式
堆沤还田是将易腐垃圾、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等有机废弃物,通过静态堆沤处理后科学还田利用。发酵时间一般不少于90天。主要设施为堆沤池或堆沤设备,应具有防雨、防渗等功能。该技术模式操作简单、建设和运行成本较低,但发酵周期较长,需采取臭气和蚊蝇控制措施。
典型案例3: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该案例覆盖1个村约1100人。2024年投入运行,主要处理厨余垃圾、农作物秸秆、蘑菇渣等有机废弃物,设计处理能力为0.18吨/日,目前实际处理有机废弃物0.13吨/日。在投资建设方面,村集体投资2.7万元,建设固液分离平台、分层发酵池、渗滤液发酵池、遮雨棚等,占地面积60平方米。在运营管理方面,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将厨余垃圾投放至村内收集点,再由保洁员运至处理站。厨余垃圾经除杂和固液分离后,与其他有机废弃物混合,置入分层发酵池,添加微生物菌剂,并定期转动驱动装置,实现发酵池内物料的搅动和换层。村集体负责处理站运维管护,用工1人,综合运行成本约215元/吨。在资源化利用方面,年可产有机肥约24吨,主要供周边农户**,渗滤液贮存发酵后还田利用。
典型案例4: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该案例覆盖1个村约350人。2024年投入运行,主要处理厨余垃圾等易腐垃圾,设计处理能力为0.15吨/日,目前实际处理有机废弃物0.11吨/日。在投资建设方面,通过村集体自筹、企业赞助、**补助等投资5万元,建设易腐垃圾处理站,主要包括预处理设施、腐化仓、渗滤液贮存池、收集车、粉碎机等,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在运营管理方面,村民进行垃圾分类,保洁员定时收集转运厨余垃圾,尾菜、农作物秸秆等由村民自行投送至处理站。有机废弃物经分拣、破碎、混合等预处理后起堆,并用黄土封堆进行堆沤。第三方负责运维管护,费用由**承担,用工1人,综合运行成本约130元/吨。在资源化利用方面,产出物经筛分后运至田头进一步腐熟,年可产“土杂肥”约20吨,用于蔬菜、水果种植。
三、厌氧发酵协同处理技术模式
厌氧发酵协同处理是将人畜粪污、农作物秸秆、易腐垃圾等有机废弃物,经过粉碎、除杂、调质等预处理后,置入厌氧发酵罐进行处理,可产生沼气和沼肥。常见的有湿法和干法厌氧发酵,需配套原料预处理设施、进料设备、储气柜、沼肥贮存设施等。沼气经过净化、提纯处理后可作为清洁能源使用,沼肥可还田利用或生产有机肥。该技术模式资源化利用率较高,但对稳定运行、安全管理等技术要求较高,适宜原料供应充足、清洁能源需求大、农田消纳能力强的地区。从实践来看,易腐垃圾、厕所粪污等一般可依托现有畜禽粪污厌氧发酵设施进行协同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完善预处理、进料以及其他配套设备。
典型案例5: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该案例覆盖全区17个乡镇约8万人。2024年投入运行,以处理畜禽粪污为主,协同处理易腐垃圾、厕所粪污、尾菜、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设计处理能力为820吨/日,目前实际处理有机废弃物350吨/日。在投资建设方面,采用企业自筹、**补助等方式投资9100万元,在全区建设5个站点,厌氧罐总容积2.2万立方米,主要包括半地下式一体化厌氧发酵罐、全封闭式干湿双进料系统、沼渣沼液处理系统等,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在运营管理方面,企业负责收集处理站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养殖场粪污、农村易腐垃圾、农作物秸秆、尾菜等,对原料预处理后投入发酵罐进行处理。用工10人,综合运行成本约180元/吨。在资源化利用方面,年可产沼气约1350万立方米,其中通过管网向周边供气约145万立方米,其余沼气用于发电;年可产沼肥约12万吨,用于**或引导农户“以废换肥”。
典型案例6: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该案例覆盖1个村约4800人。2024年投入运行,以处理畜禽粪污为主,协同处理易腐垃圾、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设计处理能力为34吨/日,目前基本满负荷运行。在投资建设方面,**投资590万元,建设太阳能厌氧发酵罐、贮气柜、沼气净化系统、沼气入户管网、沼液储存池等,占地面积6530平方米。在运营管理方面,建立原料收集—日常管护—燃气供应“三位一体”运维管护体系,易腐垃圾由保洁员分类收集后,送至处理站;畜禽粪污由第三方收集运输。第三方负责处理站运维管护,用工3人,综合运行成本约110元/吨。在资源化利用方面,年可产沼气约50万立方米,为周边1200户住户供应燃气;年可产沼渣约1750吨、沼液约9400吨,用于周边蔬菜、果树种植。
四、蚯蚓养殖处理有机废弃物技术模式
蚯蚓养殖处理是将畜禽粪污、易腐垃圾、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高温发酵预处理后,经过蚯蚓过腹消化实现高值化利用。蚯蚓粪可用于生产有机肥或还田利用,成品蚯蚓可用于提取蚯蚓活性蛋白等。需配套原料预处理设备、幼蚓繁育设施、养殖场地等。该技术模式资源化利用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但需配套土地用于养殖蚯蚓,并采取污染物防控措施,对养殖技术、管理水平、气候条件要求较高。一些地方也在探索通过养殖黑水虻、蟑螂等处理农村有机废弃物。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