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防落素喷茄花浓度与茄形关系

2024-06-12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925 次
防落素喷茄花浓度与茄形关系

浙江茄子主栽品种、栽培模式及茄子早春保护地栽培技术

包崇来

1.主栽品种

(1)引茄1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选育。优质高产茄子一代杂种,生长势旺,株高100~120厘米。早熟性好,第1雌花节位9~10节,花蕾紫色,中等大小,平均单株坐果数25~30个,最高可达48个。果长30厘米以上,直径2.4~2.6厘米,平均单果重90~100克左右。果形直,果皮紫红色,光泽好,商品性好,皮薄,肉质糯,果肉褐变速度慢,粗纤维含量少,外皮薄,品质佳,口感好。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抗病性鉴定,中抗青枯病,抗绵疫病和黄萎病。丰产性显著,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量3500千克。该品种适宜喜食紫红长茄地区早春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2)浙茄10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选育。早熟杂交一代茄子新品种,生长势中等,株高约92厘米,开展度约64厘米,最大叶长×叶宽为26.1厘米×18.4厘米,第9~10叶出现门茄花。花单生、紫色,花苞较粗大,花柄、花萼紫色。结果性好,平均单株结果数37个,果实长且粗细较均匀,果长33.7厘米,横径2.5厘米,单果重103.7克,果皮薄、紫红色、光滑油亮,外观商品性好,经测定,可溶性糖含量3.0%,谷氨酸0.15%,品质优。平均亩产4000千克。该品种田间表现耐热性较强,中抗黄萎病和青枯病。

(3)杭茄1号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所选育的一代杂种。该品种生长势中等,耐低温能力较强,适合保护地和露地栽培。株高70厘米左右,直立性较弱;分枝性强,开展度84厘米×70厘米,叶色淡绿,平均第10.1叶出现第1朵花;每株可结果30个左右;果实长且粗细均匀,平均果长30~40厘米,横径2.2~2.4厘米,单果重60克左右;果色紫红透亮,皮薄,肉色白,品质糯嫩,不易老化,商品性好。较抗枯萎病、青枯病等,亩产量3500千克左右,高的可达4000千克。

(4)杭茄2024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所选育。该品种是最新育成的杂交一代茄子新品种。株型直立,长势强,始花节位12~14节。株高80厘米左右,开展度约80厘米,最大叶长×叶宽为23厘米×18厘米,平均单株结果数40个左右,果实长条形,果长35厘米左右,横径2.4~2.5厘米,单果重约90克,果色紫红亮丽,光泽度好,果皮薄、果肉洁白糯嫩,外观商品性好,亩产3800千克。适合大棚设施及山地种植。

(5)丰田2号温州肇丰种苗有限公司选育。该品种生长势强,株高75厘米左右,最大叶长×叶宽为22厘米×13厘米,第9~10叶出现门茄花。花单生、紫色,花柄、花萼紫色。果长35厘米左右,横径约2.8厘米,单果重约95克,果皮紫红亮丽,色泽光亮,果肉致密洁白,商品果率高。抗病性强,结果性好,适合浙江省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栽培,平均亩产3600千克左右。

2.主要栽培模式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南北跨度大,且山区耕地资源丰富,茄子栽培季节、栽培方式多样。栽培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棚越冬栽培这种模式在浙江北部的嘉善、长兴最为典型。一般在9月中旬前后播种育苗,10月下旬单季稻收割后定植,元旦前后开始采收,一直采收至5月底。

(2)大棚早熟栽培这种模式在浙江各地均广为采用。一般在10—12月播种育苗,12—2月定植于大棚等保护地设施内,3月开始采收,一直采收到6月。

(3)露地越夏栽培这种模式多在杭州、丽水、衢州、温州等山区、半山区,其中海拔200~400米的中低海拔一般在1—2月播种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中旬前后定植,5月下旬前后开始采收,一直可采收至10月下旬前后;近年来,中低海拔茄子栽培中通常在7月20日前后进行修枝(剪除“四门斗”以上枝条),大约8月中旬又开始采收。在500米以上海拔,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育苗,5月中下旬定植,7月上旬前后开始采收,一直采收至国庆节前后。

(4)秋季露地栽培这种模式多在平原地区。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播种,7月中旬前后定植,9月上旬前后开始采收,一直采收至下霜。

3.早春保护地栽培技术早春保护地茄子栽培是浙江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模式。需掌握以下主要技术。

(1)培育壮苗浙江早春保护地栽培一般在7月20日前后至9月30日播种,建议每亩用种10~15克。可采用营养钵育苗,提倡穴盘育苗;营养钵育苗可自制营养土;基质育苗可选用市售的育苗基质。在茄子育苗上,需要掌握以下技术:种子处理。茄子新种子有一定的休眠性,包装好的种子一般已用150毫克/升(ppm)赤霉素浸种处理12小时左右,所以无需再作处理。如果的种子未经过处理,则需要用赤霉素催芽。经催芽处理的种子,一般播种后5~6天会齐苗,出苗率85%以上。

播种。播种前准备好播种床,最好在大棚内,防止雨水冲刷;也可在露地苗床内播种,播后搭小拱棚,顶上盖好薄膜,四周不必压实,留一定距离通风。播种前要求先浇透苗床,撒播要均匀,每平方米苗床播茄子种子约10克左右,播种后盖上0.5厘米左右厚的细土,铺上一层湿稻草,以防止床土过干而影响出苗率。当已有一定比例的茄子苗出土时,应及时拿掉稻草。为了方便假植(分苗),也为了节约种子,目前已流行在秧盘内播种,一般每20克种子播8~10个秧盘,其他管理方法同苗床内育苗。

假植。当茄苗有2~3片真叶时假植,一般选择晴天或多云天气的下午进行,假植前半小时先给茄子苗浇透一次水,使茄子苗的根系和泥土间有充分的粘着力,便于带土假植,提高成活率。假植时注意起苗动作要轻,以防伤苗。假植到营养钵内的秧苗要浇足水,并随即用小拱棚覆盖保湿3~4天;若气温过高,可加盖遮阳网或草片降温,使小拱棚内温度保持在28℃左右,以促发新根。

苗期管理。一是温光控制。苗期小棚内昼夜温差保持在25~18℃,当夜温降至15℃以下时,要及时将苗移至大棚内,并套盖小拱棚。育苗期间,秧苗活棵后,小棚膜每天都应及时揭盖,以增加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秧苗4~5处真叶期,如夜温不低于15℃,晚上可不盖小棚膜,以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二是肥水管理。育苗前期温度较高,浇水要勤。一般选择早上浇水、避免傍晚浇水,要适当控制浇水量,减少浇水次数,做到钵内营养土不发白不浇水,要浇就浇透。三是病虫害防治。苗期主要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一经发现病株,马上拨除,并用58%瑞毒霉锰锌或普力克600~700倍喷雾,并在病株周围洒多菌灵原粉,以防止病情蔓延。另外,注意给苗床适当通风,防止过湿。苗期主要虫害为蚜虫,早防早治。

(2)定植一是整地施基肥。由于茄子产量高,需肥量大,要施足基肥,每只标准大棚(240平方米)需施腐熟有机肥1500千克(或腐熟饼肥100千克)、复合肥2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肥料均需开沟深施于畦中间,一般要求施入深度为25~30厘米,于定植前10~15天左右施入。二是确定定植时间。一般5~6片真叶期可定植,冬季定植一般要选择冷空气过后的晴天进行。三是定植密度和方法。早春保护地栽培,密度1600~2000株/亩;利用嫁接苗定植,可适当降低定植密度。

(3)田间管理一是保温防寒。主要采用大棚三层覆盖的方法,最外一层大棚膜厚度0.06毫米(6丝)以上,内部二层膜可选用2丝的4米宽的农膜用牙签拼接。每层大棚膜都要有裙膜,便于通风。二是通风透光。在低温季节,一般每天上午9—10时揭开棚膜通风。晴天上午11—12时根据棚内温度将大棚薄膜适度揭开通风,温度在30℃左右为宜。三是整枝打叶。当门茄(第一朵花)开花后,将门茄花以下的侧枝全部摘除,门茄以上的侧枝不进行整枝。如整枝过早,不利于发根,过迟会引起徒长而不利于整个植株的发育。去老叶要严格和及时,如果叶片过多,会影响通风透光,降低坐果率,引起果实打弯,从而降低商品性且易发病。叶片过少,又不利于光合作用,降低产量。摘除老叶的原则是将即将采收的茄子挂果位置的老叶及时摘除。四是防止落花落果。由于冬春季大棚温度低,茄子落花现象严重,必须用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点花保果。通常用防落素30~50ppm涂于花柄上,加40ppm左右的赤霉素可加快茄子的生长速度。也可用配制好的“红茄灵”等保花保果。一般前期浓度稍高一些,后期温度上升后浓度可稍低一些。通常在花蕾发紫,含苞待放时,即开花当天,点花效果最好。五是肥水管理。由于前期温度较低,水分蒸发少,保持土壤适度干燥将有利于保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也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故一般不浇水。4月中下旬以后,温度明显回升,生长快、需水量大,遇到连续晴天,棚内较干燥,故应及时补充水分。补水后必须及时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灰霉病发生。有条件的尽量采用膜下滴灌。另外,茄子需肥量大,除了施足基肥外,还需要及时追肥。一般每采收2~3批,需追肥一次。采用穴施,亩施15-15-15复合肥10千克和尿素2千克。六是病虫害防治。主要有灰霉病、绵疫病、蚜虫等。除加强通风透光、降低大棚内湿度等措施外,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以防为主,每隔7~10天一次,可选用以下药剂:霉止+乙蒜油8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20%吡虫啉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和蓟马,73%克螨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

(4)采收萼片与果实相连部位的白色环状带(俗称茄眼)开始不明显时,或以当地市场需求的果实大小,及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