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的白粉病的原因 豌豆白粉病的传播途径
2024-06-1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527 次
豌豆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到白粉病的侵害。那么,豌豆白粉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病原菌
豌豆白粉病的主要病原菌是白粉菌。这种菌类会在豌豆的叶片和茎部形成白色粉状物,严重时会导致豌豆凋谢、死亡。白粉菌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70%-80%的环境下生长最为适宜。
气候条件
豌豆白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关。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下,豌豆更容易感染白粉病。在种植豌豆时,应注意及时排水、通风,避免过度浇水和过度施肥。
病菌传播
豌豆白粉病的病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风、雨水、昆虫、工具等。在种植豌豆时,应注意及时清理病叶、病茎和病果,避免病菌传播。
土壤条件
豌豆白粉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也有关系。过于肥沃的土壤会使豌豆过度生长,而过度生长的豌豆更容易感染白粉病。在种植豌豆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土壤,避免过度施肥。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豌豆白粉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 及时清理病叶、病茎和病果,避免病菌传播。
- 适时进行病害防治,如喷洒杀菌剂。
- 注意适宜的施肥量和浇水量,避免过度施肥和过度浇水。
- 保持通风、排水良好的环境。
以上是豌豆白粉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拓展:
问:豌豆白粉病怎么防治?
豌豆白粉病可通过豌豆荚侵染种子,是一种少见的种子带菌传播的白粉病。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及病组织上的菌丝体,也可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借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主要为害部位:叶、茎蔓和荚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蔓和荚,多始于叶片。叶面染病初期现白粉状淡***小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粉斑,互相连合,病部表面被白粉覆盖,叶背呈褐色或紫色斑块。病情扩展后波及全叶,致叶片迅速枯黄。茎、荚染病也出现小粉斑,严重时布满茎荚,致茎部枯黄,嫩茎干缩。后期病部现出小黑点,即闭囊壳。
传播途径
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使病害逐渐蔓延扩大,后期病菌产生闭囊壳越冬。在温暖地区,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寄主作物间辗转传播为害,无明显越冬期,也未见产生闭囊壳。除侵染豌豆外,还可侵害豆科其它作物、茄科、葫芦科等13科60多种作物。
发病条件
日暖夜凉多露潮湿的环境适其发生流行,但即使天气干旱,该病仍可严重发生。品种间抗性有差异,细荚豌豆较大荚豌豆抗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中豌2号"适于北京、浙江、湖北种植,"晋硬1号"、"晋软1号',适于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种植,"绿珠豌豆"、"小青荚豌豆,,适于华北部分地区,"无须豆尖1号豌豆"适于西南、华南地区,"杂交大荚豌豆"(宁阳双花×大荚豌豆)适于华南地区等,各地可相互引进推广。
2、实行轮作、豌豆根系分泌物对翌年植株根瘤菌活动及根系生长有影响,故忌连作。
3、播种无病种子、用种子重量o.3%的7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混合拌种并密闭48~72小时后播种,可推迟发病约1个月。
4、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如合理密植、清沟排渍。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武夷菌素200倍液或10%施宝灵胶悬剂1000倍液、60%防霉宝2号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300~4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40%福星乳油9000倍液。
供您参考!
不客气!
谢谢您的提问!
希望能够帮到您!
祝您生活愉快!祝您丰产丰收!
不客气!
如果满意,敬请评价!
欢迎关注交流并评价!
谢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问:请问豌豆白粉病怎么防治?
豌豆白粉病可用醚菌酯、乙嘧酚、氟硅唑咪鲜胺、三唑酮等喷洒防治…☺
单一使用,7-10天一次,连喷2-3次,每次轮换用药,不能一种药连续喷洒
按照药剂使用说明使用
什么用几斤&#;&#;
如果是采荚期,当然不适于喷药
药剂喷后半月不能采摘…
既想喷药,又要采摘,目前没有那种完全无害的农药的
可以推荐你试试用0.1-0.3%的食盐水喷洒试试
这在南瓜白粉病效果不错的
也不会有食品安全问题
在豌豆上没有试过
农药是有残留的,你那种侥幸心里是要不得的
那你自己看着办吧
我给你说能用,出了问题这责任我可付不起的
白粉病是病害,其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空气,只能创造不利于发病的条件,不可能完全做到根除的
那我就不知道了
上一篇:玉米除草剂能否混用 玉米除草剂能否混用一次 下一篇:红脊长蝽怎么消灭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