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法 黄瓜白粉病用什么药效果好
1.预防措施
在种植黄瓜前,应该选择健康的种子,消毒种子,消毒土壤,避免病害的传播。同时,要注意黄瓜的生长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浇水和过度施肥,以免给病害提供生长条件。
2.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一些天敌来控制黄瓜白粉病的传播。例如,可以使用蚜虫寄生蜂、瓢虫等天敌来控制蚜虫的数量,从而减少病害的传播。还可以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如拮抗菌、生物杀菌剂等,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3.化学防治
如果黄瓜白粉病已经发生,可以使用一些化学药剂来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有三唑酮、甲基托布津等,但使用时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物理防治
可以使用一些物理方法来控制黄瓜白粉病的传播。例如,可以使用紫外线灯来照射受感染的植株,杀死病菌。还可以使用高温烘箱、蒸汽消毒等物理方法来杀死病菌。
防治黄瓜白粉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结合预防、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多种方法,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相关拓展:
问:黄瓜上长的白粉病该怎么防治好呢?
建议的防治措施:1.播种前用抗枯宁悬浊液加水浸种1小时。
2.栽培时选用良种,清除棚室中的杂草、残株。育苗时,床土用多菌灵进行消毒,控制湿度在60%以上,并保证有足够的光照和温差。挑选健壮的幼苗定植。切忌大水漫溉,可采用膜下软管滴灌、管道暗浇、渗灌等灌溉技术。定植后尽量少浇水,以防止幼苗徒长。不要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结瓜期,可加大肥水的用量,适时喷施叶面微肥,以防植株早衰。保护地内要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遇有少量病株或病叶时,要及时摘除。
3.定植前,棚室熏烟,将硫磺粉和锯末混合均匀,分放几处,晚上密闭温室,点燃熏蒸一夜。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用25%的嘧菌酯,或10%苯醚甲环唑预防。点片发生时马上喷洒25%吡唑醚菌酯,或12.5%烯唑醇,或10%多抗霉素B等药剂
4.用45%百菌清烟雾剂(安全型)进行熏蒸,每亩用量250~300g.定植前熏蒸可用硫磺粉,每100立方米用硫磺粉250g,均匀混拌锯末500g,分几处放在瓦片上或铁片上,用暗火点燃后密闭棚室一夜即可。
问:求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黄瓜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真菌侵染所致,其病菌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5℃,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0-30℃,在高于30℃或低于1℃条件下很快失去生活力。白粉病对湿度要求不严,最适宜发病湿度为75%。相对湿度达25%以上,分生孢子就能萌发,湿度越大病害越重。病菌孢子遇水滴或水膜,吸水后会破裂。若管理粗放,瓜秧衰弱或浇水不当,氮肥施用过多,栽植密度过大,都会加重病害。黄瓜白粉病菌清粉尘剂或10%多菌灵粉尘剂喷粉,每667米2温室喷1000克。25%粉锈宁2000倍液,或15%粉锈宁1500倍液;40%福星6000—7000倍液;10%世高2000--30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粉必清200倍液;2%武夷霉素2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200倍液。也可以用45%百菌清烟雾剂熏烟,每667米2温室300-400克。在防治上,综合防治措施同黄瓜霜霉病,此外要着重抓好化学防治,发病以前要坚持经常喷洒1:0.7:240倍波尔多液、或800倍绿乳铜液、或600倍铜高尚液,每10—15天1次,进行叶片保护。
如已经发病,可选用下列药剂,交替使用,细致喷洒植株,每5—7天1次,连续3—4次。喷药时,要间隔掺加1000倍“天达-2116”,每10—15天1次,提高防治效果和植株的抗病能力。
问:怎样防治黄瓜白粉病?
可用氟环唑。
氟环唑,制剂SC、SE。作用机理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适宜作物小麦、大麦、水稻、甜菜、油菜、豆科作物、蔬菜、葡萄和苹果等。对作物安全性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本品是三唑类除菌剂,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如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并能防治糖用甜菜、花生、油菜、草坪、咖啡、水稻及果树等病害。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
作用特点及用途:氟环唑是一种内吸性三唑类除菌剂,其活性成分氟环唑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菌细胞壁的形成,并且氟环唑分子对一种真菌酶(有强力亲和性,与已知的除菌剂相比,能更有效抑制病菌原真菌。氟环唑可提高作物的几丁质酶活性,导致真菌吸器的收缩,抑制病菌侵入,这是氟环唑在所有三唑类产品中独一无二的特性。对香蕉、葱蒜、斤菜、菜豆、瓜类、芦笋、花生、甜菜等作物上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以及葡萄上的白腐病等病害有良好的防效。
本品内吸性强,可迅速被植株吸收并传导至感病部位,使病害侵染立即停止,局部施药防治彻底。
持效期极佳,如在谷物上的抑菌作用可达40天以上,卓越的持留效果,降低了用药次数及劳力成本。
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提高作物自身生化抗病性,使作物本身的抗病性大大增强。
使叶色更绿,从而保证作物光合作用最大化,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
氟环唑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病害如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能防治糖用甜菜、花生、油菜、草坪、咖啡、水稻及果树等中的病害。其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使用剂量通常为75至125克有效成分/公顷,喷雾处理。剂型:12.5%氟环唑SC,7.5%氟环唑乳油。
氟环唑,在添加水平为0.01、0.1和2毫克/千克(小麦籽粒和土壤)和0.01、0.1和10毫克/千克(小麦植株)下,氟环唑的回收率为82%至93%,相对标准偏差为3.0%至9.7%.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定量限均为0.01毫克/千克。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至8.4和10至30天。当以有效成分112.5克/公顷的剂量施药2次、采收间隔期为21天时,小麦籽粒中氟环唑的残留量为<0.05毫克/千克,低于我国制定的小麦中氟环唑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05毫克/千克)。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