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白痢 黄白痢是病毒性腹泻吗
此篇农资汇总会给大家解释“黄白痢”的内容进行诠释,但愿对大家有一些帮助,犹豫什么呢,收藏一下吧!
黄白痢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属于猪痢疾的一种。病原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细菌,名为福氏杆菌。该病主要通过猪的粪便和**液传播,感染后会导致猪拉稀、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对于养殖户来说,黄白痢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病因黄白痢的病原体福氏杆菌主要存在于猪的粪便和**液中。猪只在进食、饮水或舔食物时,容易将福氏杆菌摄入体内。环境卫生不良、饲养密度过高、饲料不卫生等因素都会增加猪只感染黄白痢的风险。
症状感染黄白痢的猪只常常表现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腹泻、大便呈**或白色、体温升高等症状。病情严重时,猪只可能出现呼吸急促、体重下降、肌肉萎缩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为了防止黄白痢的发生,养殖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环境卫生。每天要清理猪圈、更换饮水器中的水,保持猪只生活的环境清洁卫生。
- 控制饲养密度。猪只的饲养密度不应过高,以免相互传染病菌。
- 饲料卫生。猪只的饲料应保持卫生,不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
- 定期消毒。猪圈、饮水器等设施需要定期消毒,以杀灭病菌。
如果猪只已经感染了黄白痢,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抗生素、注射维生素等。同时,还需要注意给猪只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以促进其康复。
拓展百科知识福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细菌,属于肠杆菌科。该菌可引起猪、牛、羊等动物的痢疾,也可引起人类的病症。福氏杆菌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食物、水源和接触传播。人类感染福氏杆菌后,常常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为了预防感染,人们应该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
参考来源:- 《猪病学》(第四版),作者:唐礼良、陈旭东
- 《现代养猪技术》(第三版),作者:曾建新、何仁发
相关问答拓展:
1、猪瘦是蛋白不够还是能量不够?
能量不足
母猪消瘦又名营养不良性综合征,由于饲料营养不足,机能消耗增加,本病特点是机体能量代谢紊乱,导致体内贮备的脂肪、蛋白质和糖元加速分解,严重耗损,从而造成机体营养不良,肌肉萎缩。
1.母猪消瘦的危害,过瘦影响母猪**,原因是没有良好的营养补充身体,就会影响激素的分泌,影响排卵;母猪过瘦影响胎儿及仔猪的发育,导致弱胎和畸形及个体不均匀;母猪过瘦就会导致母猪产仔宫缩无力,难产现象发生;母猪过瘦导致母猪产后瘫痪;母猪过瘦机会导致仔猪黄白痢的发生,影响仔猪的生长。
2、猪不吃食了是怎么回事?
猪不吃食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原因包括:
1.健康问题:猪可能因为生病而不愿进食。食欲减少、不太活跃、乏力是猪生病的特征表现。如果猪不吃食已经持续多天,就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了。
2.饲料问题:猪对饲料要求比较高,如果饲料有质量问题或者剩余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猪的食欲。此时需要更换饲料或改善饮食环境。
3.环境问题:不同的猪来自不同的养殖环境,养殖环境对猪的食欲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环境脏乱差,或者噪音较大、气味**、阳光过强等都可能导致猪食欲下降。
4.奇怪的东西:猪是一种好奇心非常强的动物,如果附近有奇怪的东西,可能会吸引它们的注意力,进而影响它们的进食。
猪不吃食的原因有很多种,需要根据不同的状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如果猪不吃食情况持续,建议及时请动物医生进行诊治。
3、猪后腿站不稳还哆嗦怎么回事?
猪后腿站不稳和哆嗦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了解可能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
1.营养不良:猪可能出现后腿无力和哆嗦现象,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请确保猪获得充足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如有需要,请联系兽医师为您的猪提供合适的饲料和营养补充剂。
2.受伤或关节炎:猪可能因受伤或关节炎而导致后腿站不稳和哆嗦。请检查猪的后腿,看是否有明显伤口、肿胀或其他异常现象。如有怀疑,请联系兽医师进行检查和治疗。
4.应激:猪可能因应激反应而出现后腿站不稳和哆嗦现象。应激可能来自环境变化、过度拥挤或其他外部因素。请确保猪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尽量避免过度拥挤和压力。
4、猪后腿不能站立是什么原因?
不会站
1、猪出现不会站立的情况是由引发脑炎的**引起的,比如乙脑,伪狂犬,脑炎链球菌,猪副伤寒,副猪嗜血杆菌。如果母猪感染乙脑,伪狂犬,多发于哺乳期的猪,病猪侧卧,发生此种症状的猪只无治疗价值,只能防疫来避免此病发生。
2、脑炎型链球菌,副伤寒,副猪,水肿是细菌性**,会有典型的神经症状。
治疗方法
可用甘露醇降低大脑内压,前期用头孢加磺胺,治疗效果较好,磺胺可以透过血脑屏障。
3、脊椎问题,后肢麻痹,后腿无力,只是前腿拖着走,强行扶起来,一松就又坐下了,是脊椎问题,一松站立不稳,是猪瘟引起的后肢麻痹,可以通过猪瘟治疗。
不敢站
链球菌,副猪,猪丹毒,口蹄疫都会引起猪只站立时的疼痛,导致猪不敢站。
1、链球菌、副猪引起的关节炎,有患处肿胀,发热,可以穿刺来判断,一般情况下,脓液是链球菌,**水状是副猪。
治疗方法
链球菌对抗生素敏感,用药效果快,副猪治疗效果较差,血清类型较多,可用头孢喹肟治疗。
2、猪丹毒
猪丹毒的慢性型病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关节炎可以侵害一个或多个关节,主要发生于保育猪(也可见育肥猪)的后肢踝关节、后肢膝关节以及腕关节。患猪食欲降低、全身僵硬、跛行、不愿活动。
为了减轻疼痛,经常将重心从一条腿转向另一条腿,四肢可能收缩于腹下。呈现一种弓背的姿势,不愿站立或根本不能站立。
治疗方法
猪丹毒比较敏感的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类,可以选择在发病早期注射头孢噻呋或恩诺沙星,并在发病猪群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复方阿莫西林进行预防和治疗。
3、口蹄疫,母猪蹄裂,会导致猪单蹄受伤。
治疗方法
可以打青霉素治疗,地面垫上炉灰或草木灰,防止地面打滑,过几天就会恢复健康。
4、腰椎轻微受伤,腹痛,强行拉起,可以走两步。
治疗方法
要打青霉素和氟尼辛葡甲胺。
5、要驱赶运动,不运动,猪可能导致瘫痪、猪趴在地上,四肢收于体下。
治疗方法
可能是猪消化系统的**,按肠胃病治疗就行。
想站却站不起来
在养殖现场有时会遇到一些想站却站不起来的猪只,将其强行拉起时可以站立,但是四肢发抖,这样的猪是由于钙磷比例失调造成的
治疗方法
需要补钙补磷,同时补充维生素。
拓展好文:「解析」带你看看仔猪黄白痢是怎么形成的
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的合称,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仔猪哺乳期常见的肠道传染性**。无论是大型养猪场,还是传统式家庭养殖,仔猪黄白痢都有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是造成仔猪育成活率低,影响养猪业效益的主要**之一。
1流行病学
1.1仔猪黄痢
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内的仔猪,以1—3日龄内的最常见,一周龄以上很少发病。本病尤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急,死亡率也高。据调查发病率高达50%以上,死亡率高达30%。
1.2仔猪白痢
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尤以10-20日龄的仔猪发病最多,也最为严重,1月龄以上则很少发生。本病发病率较高,而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发病率为30%以上,死亡率一般在5%以上。
2发病原因
仔猪黄白痢是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发生于仔猪哺乳期不同日龄的一种传染病。其发病原因是因为仔猪自身抵抗力差或与外界致病因子相互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母猪带菌
大肠埃希氏菌为猪肠道的正常菌群,且多数为益生菌,
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随同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污染母猪的**和体表、圈舍、饲料等,仔猪通过**母猪**、舔啃圈舍、饲料、母猪皮肤等,而食入病原菌,引起感染。这是引发仔猪黄白痢的主要原因。
2.2仔猪本身的生理特点
初生仔猪的胃腺发育不完善,分泌胃酸的能力差,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弱,致使食入的致病菌在胃肠道大量繁殖,造成消化道机能紊乱,从而引发黄白痢等腹泻性**。
2.3环境因素
仔猪的机体调节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如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母乳质量差、补饲饲料突变、饮水卫生差及转群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2.4营养缺乏
母乳质量差、**不足或补饲较晚等,致使机体蛋白质合成不足,导致仔猪抵抗力低下。另外,仔猪的缺铁性贫血、仔猪低糖血症、硒和VE缺乏等营养代谢性**也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继发本病。
2.5母猪胎次
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也与母猪胎次有关。母猪胎次越少,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反之越低,其原因与母猪胎次增加、自然感染形成免疫应答有关,仔猪通过**母乳获得母源抗体,因而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另外母猪胎次过高,其所生仔猪也易发生仔猪黄白痢。
3症状
3.1仔猪黄痢
临床特征为拉腥臭**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
松弛,捕捉时**冒出稀粪,发病仔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迅速脱水、消瘦、衰竭而死。剖解常见颈、腹部皮下水肿,肠道膨胀,含有多量**浆状内容物以及气体,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回肠次之,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
3.2仔猪白痢
临床特征为仔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淡**或黄绿色,浆糊样,有特殊腥臭味,有时粪便较稀,带有气泡;有时混有血丝;排粪次数增多,每天可达数次,严重时排粪失禁或脱**;有时呕吐。发病仔猪日渐消瘦,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无光泽,怕冷,呼吸加快,离群独处,或单个伏卧于垫草中。最终因极度衰弱而死。剖解变化为外表苍白消瘦,脱水严重,肠壁菲薄失去弹性,肠粘膜充血,轻度出血,肠内容物增多,呈水样或泡沫样。
4防治措施
仔猪黄白痢一直是困扰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顽疾之一,对于该病的防治各地做了大量工作。现将其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4.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猪舍饲养密度不宜过高,注意保暖通风。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完善种猪引进检疫隔离制度。
⑴加强母猪饲养管理中兽医理论为“乳下婴儿有疾,必调治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说明幼畜发病与其母体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全价饲料,可使胎儿发育健全,促使母猪分泌更多更好的乳汁,保证仔猪的营养需要。
⑵加强仔猪饲养管理对于初生仔猪,应尽快吃上和吃足初乳,提高机体的被动免疫力。仔猪生长发育快,在出生后24小时内肌注或内服铁剂,可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从而防止继发感染。另外应在2周龄左右合理补饲全价仔猪日粮,以满足仔猪机体快速发育对糖、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的需要。
⑶环境卫生夏季加强通风降温等防暑工作,减少热应激;冬季应加强圈舍保暖,勤换垫草,防止贼风侵袭等应激因素造成仔猪感冒而继发仔猪黄白痢。制定严格科学的消毒和卫生制度,保持圈舍清洁卫生。产前对圈舍的地面、墙壁、屋顶、柱栏等进行彻底消毒;临产时用0.1%的温热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母猪**和腹下的**区,防止病从口入。
4.2免疫接种可明显降低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和死亡率。近几年来我们用了仔猪大肠杆菌三价苗在母猪临产前20天肌肉注射2头份,通过这几年的推广来看效果很好,能够有效的防治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从而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