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海棠锈病越冬孢子什么样 海棠 锈病

2024-06-0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414 次
海棠锈病越冬孢子什么样 海棠 锈病

海棠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它会导致海棠叶片出现黄斑、褐斑、干枯等现象,严重时会影响海棠的生长和产量。而海棠锈病越冬孢子的形态特征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海棠锈病越冬孢子的形态特征

海棠锈病越冬孢子是一种菌丝体,形态呈长条状或梭形状,大小约为5-20微米。菌丝体的表面有许多小颗粒,这些颗粒是越冬孢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冬孢子通常生长在海棠叶片的表面或叶背面,以及树皮、树枝等部位。

预防和治疗海棠锈病的方法

预防和治疗海棠锈病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管理海棠栽培环境

合理管理海棠的栽培环境,保持土壤湿润、通风良好,并及时清除落叶、枯枝等废弃物,可以有效预防海棠锈病的发生。

2.使用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海棠锈病,可以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使用化学农药

在海棠锈病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治疗。但是要注意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按照农药说明书的要求施药。

4.剪除感染部位

如果发现海棠叶片或枝干已经感染了海棠锈病,可以使用剪刀将感染部位剪除,并将废弃物及时清理,以防止病菌继续传播。

5.选择抗病品种

在海棠栽培时,可以选择一些抗病品种,这些品种对海棠锈病等病害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海棠锈病越冬孢子的传播途径

海棠锈病越冬孢子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空气传播

越冬孢子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飘散到周围的植物上,从而导致病害的扩散。

2.接触传播

越冬孢子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例如当感染的海棠叶片接触到健康的海棠叶片时,病菌就会传播到健康的叶片上。

3.土壤传播

越冬孢子可以通过土壤传播,当感染的海棠叶片掉落在土壤上时,病菌就会在土壤中生长繁殖,从而感染周围的植物。

4.昆虫传播

越冬孢子可以通过昆虫传播,例如蚜虫等吸食感染的海棠叶片上的汁液后,可以将病菌带到其他的植物上。

海棠锈病越冬孢子的防治策略

为了有效防治海棠锈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清理落叶、枯枝等废弃物

清理落叶、枯枝等废弃物,可以减少病菌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从而减少病害的传播。

2.选择合适的栽培环境

为了避免病害的发生,要选择合适的栽培环境,保持土壤湿润、通风良好,避免高温、高湿等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

3.使用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海棠锈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

定期检查海棠植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扩散。

5.使用化学农药

在病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治疗。但是要注意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按照农药说明书的要求施药。

海棠锈病越冬孢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海棠锈病越冬孢子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如果使用化学农药进行治疗,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如何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了解品种的抗病性

在选购海棠的时候,可以了解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情况,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2.参考其他人的经验

可以向其他种植者或专业人士咨询,了解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情况,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种植的品种。

3.注意品种的适应性

在选择抗病品种时,要注意品种的适应性,选择适合自己种植环境的品种,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率和产量。

4.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在购买海棠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劣质或伪劣品种。

海棠锈病越冬孢子的研究进展

目前,对于海棠锈病越冬孢子的研究还比较有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海棠锈病越冬孢子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海棠锈病越冬孢子的研究意义

研究海棠锈病越冬孢子的形态特征和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治疗海棠锈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越冬孢子的研究,可以开发出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保障海棠的生长和产量。

海棠锈病越冬孢子的研究方向

未来,海棠锈病越冬孢子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越冬孢子的形态特征研究

进一步研究越冬孢子的形态特征,探索越冬孢子对于病害的传播和发生的影响。

2.越冬孢子的传播途径研究

研究越冬孢子的传播途径,探索不同传播途径对于病害的影响,为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抗病品种的研究

研究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情况,探索抗病品种与越冬孢子的关系,为选育更加抗病的品种提供参考。

4.生物防治的研究

研究不同的生物防治方法,探索生物防治与越冬孢子的关系,为开发更加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5.化学农药的研究

研究不同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探索化学农药与越冬孢子的关系,为开发更加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海棠锈病越冬孢子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为海棠的健康生长和产量提供保障。

问答拓展:谁知道这到底是什么虫?还是我们家的树病了,叶子上长了好多像刺一样的东西,远看以为是毛毛虫。

有一篇很相似的报道:

  叶告凯片上长有像类似于刺状的东西,是受到一种朴盾木虱的昆虫危害,在其叶背上叶片上形成长角、长柱状的虫梁,这种虫梁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虫瘿。

  朴树朴盾木虱是朴树的常见虫害之一。在4月中旬初展叶期,木虱为害尚未形慧基成虫瘿角前友谨前,用50%久效磷、40%氧化乐果、50%磷胺等内吸杀虫乳油液喷治,可早期消灭小若虫,效果良好。一代若虫为害朴叶引起长角状虫瘿,严重影响树势发育,则应采取生物防治更为有效。

详细请看:

问答拓展:贴梗海棠盆景的养护

贴梗海棠属蔷微科木瓜属落叶灌木,枝干丛生,枝有刺,叶椭圆形至长卵形,成株高约2~2.5m,花3~5朵簇生于2年生老枝上,花瓣5枚,花期3~4月,红、粉红或白色花,是常见的园林观赏植物和盆景材料。贴梗海棠的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病虫的危害,常造成叶片提早脱落,果实畸形,生长势衰弱,降低观赏性,给养护管理带来了困难。根据作者3年多来在以苏州地区为主及华东片区的江、浙、沪、皖调查研究发现,贴梗海棠成株期常年发生、危害严重、必需进行防治的病虫害主要有一病两虫,即海棠锈病、网蝽和蚜虫。
1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特点
1.1贴梗海棠锈病在调查的几种海棠中,贴梗海棠最易发生锈病危害,病株率高达100%,病叶率一般在20%~80%,每年均有发生,有些危害严重的植株在夏季7~8月份就出现了叶片大量脱落的现象,严重影响海棠的生长势。贴梗海棠锈病病原为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真菌,病菌以菌丝角在桧柏枝条上越冬,并形成冬孢子角,3~4月冬孢子角遇雨破裂,膨大为橙***花朵状或木耳状,并产生担孢子,随风传播到海棠上,于5~7月春夏季节危害海棠叶片。
海棠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小斑点,后渐扩大为橙***病斑。病斑正面出现针尖大小的黑色小粒点,叶片背面长出坚硬的黄团滚塌色须状物,即病原菌的锈孢子器。发病后期,***须状物的颜色变深,逐渐成熟粉化,叶片正面病斑扩大,形成黑褐色坏死斑,并可以脱落成穿孔状。8~9月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入嫩梢越冬。桧柏被害部位出现浅***斑点,后隆起呈灰褐色豆状小瘤并中间膨大,表面粗糙,呈棕褐色。在海棠、苹果与桧柏混栽情况下发病较为严重。
1.2网蝽调查发现,危害海堂的网蝽主要为梨冠网蝽。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海棠叶片枯黄早落。梨冠网蝽对海棠的危害率可达100%,且连年危害,调查发现除贴梗海棠外,还可以危害湖北海棠、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樱花、日本樱花、毛杜鹃、桃、梨、苹果等观赏植物,且危害程度较为严重。该虫较小,长约3.5mm,褐色,前翅大且长,超过身体,翅上有网纹。梨冠网蝽一般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叶片背面,以口针刺吸海棠汁液,危害较隐蔽,并可以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正面产生较多的褪绿斑点,叶片背面产生黄褐色粒点状物质,手摸有黏性,并可见深褐色虫体。1年可以发生4~5代,以6~9月危害较备兄为普遍且严重。
1.3蚜虫调查发现,危害海棠的蚜虫主要为桃蚜,危害主要集中在嫩梢、嫩芽和幼嫩的叶片上,以口针刺吸海棠汁液,并可以诱发煤污病,造成叶片向背面卷曲。蚜虫对贴梗海棠的危害一般集中在4~6月海棠嫩枝梢和嫩叶片较多时节。
2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2.1减少病虫害侵染来源
2.1.1不同树种混栽较近、病菌大量存在、3~4月份雨水较多,是海棠锈病大发生的3个重要条件。应尽量避免海棠、苹果、梨等仁果类阔叶树与桧属、柏属的针叶树相互混交栽植,两类植物相距半径最好在5km以上。若不可避免时,应将柏类种植在下风口,海棠种植在逆风口,以尽量减轻危害。
2.1.2由于害虫多在叶片和枝条上危害、越冬,应注意及时清除海棠的枯枝落叶,尤其是秋季海棠落叶时,要彻底清除,并进行集中收集、焚烧处理。同时注意清除杂草,降低害虫的越冬基数,减少虫源。
2.2科学适期用药防治
2.2.1在3月上中旬,春雨量达4~10mm时,向桧柏上喷洒1%波尔多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00倍液、3%石灰水或0.3%五氯酚钠,抑制海棠锈病冬孢子萌发扩散,10天1次,连续喷2~3次。春季在海棠刚萌芽时向海棠喷25%敌力脱乳油或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5~1%倍量式波尔多液、10%世高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进行保护,10天1次,连续喷2~3次。当发现有个别叶片出现病斑时,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600倍液、12.5%唏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6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7~10天1次,连续喷3次。8~9月份,当锈孢子成熟时,向海棠上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塌圆性粉剂1500~2000倍液,阻止锈孢子转移。粉锈宁是防治海棠锈病的特效药剂,为避免或延缓病原菌对该药剂产生抗药性,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将粉锈宁和其他药剂进行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
2.2.2春季,在贴梗海棠萌芽前喷2~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可有效地减轻网蝽的为害程度。蚜虫迁飞期以及蚜虫和网蝽发生危害期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7天喷1次;3%啶虫咪或莫比朗乳油2000~2500倍液喷雾,10~15天喷1次;40%乐果乳油500~1000倍液或0.5%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喷雾,7天喷1次,喷2~3次;50%抗蚜威或辟蚜雾4000~5000倍液喷雾,5~7天喷1次,喷2~3次进行喷雾防治。重点防治叶片背面、嫩叶、嫩枝、嫩梢等害虫主要聚集的部位。优先选用吡虫啉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注意保护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等蚜虫的天敌

问答拓展:贴梗海棠锈病是什么?

贴梗海棠锈病又称苹—桧锈病。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地。该病严重时,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和观赏效果。病叶焦黄,提早落叶,造成枯枝死杈念宏明,果实畸形。

症状

该病是1种转主寄生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嫩梢与果实。海棠叶片感病后,叶正面出现黄绿色小点,以后扩大成中间橙***边缘红色的圆斑,6月份病斑出现略呈轮状的黑点,即性孢子器。后期叶背形成黄白色隆起,其上长有许多***毛状物,即锈孢子器(彩版四十六,254)。

锈孢子转主寄生于桧柏树上,嫩枝感病部位肿起呈灰褐色豆粒状小瘤,表面光滑。翌年春季逐渐膨大,表面粗糙,棕褐色。

病原

山田胶锈菌(GymnosporangiumyamadaMiyabe)和梨胶锈菌(G.haraeanumSyd.)。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单胞,黄褐色,略带瘤状突起。冬孢子椭圆形,双胞,黄褐色,有长柄。小孢子卵形,单胞,无色。无夏孢子。该菌为害西府海棠、金星海棠、垂丝海棠、香果、苹果、梨、白海棠、红海棠等,还为害翠柏、铅笔柏、高塔柏、新疆圆柏、欧洲刺柏、希腊柏等。

发病特点

以菌瘿在柏树上越冬。翌年4月,菌瘿吸水膨胀出现舌状的冬孢子角。冬孢子形仔告成的参考物候期是:柳树发芽,山桃开花,杨树吐花序。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由风传播到贴梗海棠、苹果等叶片或嫩梢上,从表皮直接萌发侵入,潜育期约10天,后在叶面形成性孢子器,由昆虫或雨水传播到异性性子器,再经30天左右,在叶背形成锈绝尺孢子器。7月中旬出现锈孢子,8~9月锈孢子成熟,由气流传到桧柏上,以菌瘿越冬。此菌无夏孢子,故1年内只侵染1次。春雨多、气温适宜时发病严重。冬孢子萌发适温为17~20℃,锈孢子萌发最适温为27℃。有两种寄主在一起,有病原,4~5月份雨水多,是该病大发生的主要条件。

防治方法

(1)远离桧柏种植地。在规划设计和栽植上,不要将海棠、苹果与桧柏种在一起,避免转主寄生。

(2)药剂防治。注意保护贴梗海棠树,在春雨(降4毫米以上雨)后喷施25%三唑酮乳剂1500~2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