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韭菜灰霉病的表现及综合防治方法

2024-06-0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281 次
韭菜灰霉病的表现及综合防治方法

韭菜灰霉病:原因、表现及综合防治方法

韭菜是我国常见的蔬菜之一,又称“韭葱”,在我国北方地区特别受欢迎。韭菜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灰霉病的影响,导致产量下降和质量降低。综合防治韭菜灰霉病至关重要。

一、韭菜灰霉病的表现

韭菜灰霉病是由灰色霉菌引起的,常在潮湿环境下发生。韭菜灰霉病表现为韭菜叶片上出现灰色的霉斑,随着病情加重,霉斑会逐渐扩大并蔓延到韭菜茎部,导致茎部软腐,最终导致整株韭菜死亡。

二、韭菜灰霉病的原因

韭菜灰霉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条件

灰霉病菌是一种喜潮湿、高湿度环境的真菌,因此在潮湿、多雨、高湿度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生。

2.病原菌感染

灰霉病菌通过伤口、叶片切口等途径侵入韭菜体内,引起韭菜灰霉病。

3.韭菜生长状态

生长状态不良的韭菜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例如,韭菜生长缓慢、生长过程中缺乏养分等情况都会增加韭菜灰霉病的发生率。

三、综合防治方法

为了有效防治韭菜灰霉病,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加强通风

韭菜生长过程中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潮湿环境的形成,减少灰霉病的发生。

2.治理病原菌

对于已经感染灰霉病的韭菜,要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包括剪除病叶、喷洒杀菌剂等。

3.合理施肥

韭菜生长过程中要合理施肥,保证韭菜健康成长,增强韭菜抗病能力。

4.适时收获

韭菜生长期间要适时收获,避免过度生长,增加韭菜灰霉病的发生几率。

用户关心问题:

1.韭菜灰霉病的危害有哪些?

韭菜灰霉病会导致韭菜叶片上出现灰色的霉斑,随着病情加重,霉斑会逐渐扩大并蔓延到韭菜茎部,导致茎部软腐,最终导致整株韭菜死亡,从而影响韭菜的产量和质量。

2.韭菜灰霉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韭菜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通风、治理病原菌、合理施肥、适时收获等。

3.常见的韭菜灰霉病杀菌剂有哪些?

常见的韭菜灰霉病杀菌剂有多菌灵、硫酸铜、氢氧化铜等。

韭菜的百科知识:

韭菜,又称“韭葱”,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韭菜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铁、钙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循环等作用。韭菜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

参考文献:

[1]朱宏伟,陈玉春.韭菜灰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J].中国蔬菜,2024(1):48-50.

[2]王玉娟,张红辉,张亚伟,等.韭菜灰霉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24(11):108-110.

问答拓展:韭菜灰霉病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韭菜灰霉病?

韭菜灰霉病留意产生在苋菜的叶子上,前期症状是苋菜的叶子发生乳白色的一点,中后期比较严重时导致叶子凋谢。灰霉病常产生的冬天和春天昌搜液,在多雨季节和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的天气非常容易产生。除开伤害叶子外,灰霉病有时候在割茬出也会产生。

病症为逐渐发生翠绿色的水迹,会变成脏翠绿色,随后往下扩散至叶子凋谢。挑选出色的抗病品种,能够从源头上防漏历止灰霉病的产生。常见的出色种类有克霉1号、中韭2号等。留意轮茬实际操作。苋菜轮茬一般3年开展一次,轮茬的粮食作物可以使百合科、葫芦科或是其他蔬菜水果。耐物提高抑制作用力。提高苋菜的抵抗能力关键方法是培养旺苗,韭菜苗期开展有效上肥,使苋菜健硕,能够提高自身的抵抗工作能力。

上肥需要注意基肥的使用量,不能太多,磷钾肥能够提高抵抗力,应追施。务必推行轮种倒茬。若连做为该病的产生创造了资源优势,病源基数大,合理肥效不够,病发的概率大大的提升。因此在预防上,较为主要的一点是留意轮种倒茬。韭菜灰霉病是温室大棚苋菜产生广泛、产生明显的病虫害,灰霉病关键伤害叶子。轻则叶子起斑,重则全叶烂枯而绝产。

与此同时,叶子通常伴随异味,使苋菜生产量、质量、口感都得到非常大危害。田里经常出现二种种类:一种是前期从叶片逐渐,在叶正脸或反面造成浸水状小圆圈,之后变为浅灰褐色或乳白色小斑点,但一般叶正脸超过叶反面,由叶子往下发展趋势,中后期病斑发展趋势为椭圆型到棱形,病斑融合成大片。导致苋菜变枯,湿度大时,表层密生深灰色霉层,发黏。

问答拓展:灰霉病有什么特征?怎样防治?

(1)症状:灰霉病又称白点病,是韭菜保护地生产中最易发生的一种病害。初发生是在叶尖部产生白色小点,一般正面多于背面。后逐渐向下蔓延,扩大呈梭形或椭圆形。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结成片,造成叶片***枯死,还可从收割刀口处向下呈水渍状、淡褐色腐烂状,严重时引起整丛溃烂死亡。

(2)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灰霉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及病株上越冬。随气流、雨水、灌水传播。温度高时产生菌核越夏,低温高湿发病重。秋末初冬扣膜,韭菜出叶后,空气湿度在85%以上,特别是夜间叶面结露,有水膜时更利于发病。保护地覆盖下生长的韭菜,光照弱、组织柔嫩,更利于病菌侵入。

(3)防治方法:

①清除残体:病菌多在病残叶上,因此收割完毕后要清除地面的残株烂叶携出室外,深埋或烧掉,并在地面普遍喷洒药剂。

②注意通风:控制湿度是预防灰霉病发生蔓延的有效方法。扣膜后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注意中耕保墒。白天通风排湿,尽量缩短夜间叶面结露时间。

③药剂防治:预防灰霉病的关键是采用药剂防治,可供使用的药剂有: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

近来开始使用的特立克杀菌剂是一种无污染、无残留、对作物无任何不良影响的菌制剂。主要作用机理是以绿色木霉菌通过寄生和营养竞争杀死病原菌。使用特立克后,木霉姿携如菌可迅速消耗侵染位点附近的营养物质,立即使致病菌停止生长和侵染。若以600~800倍液喷洒保护地韭隐高菜对灰霉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为了彻底预迹启防灰霉病的发生,要根据韭菜的生长情况来用药。头刀收割后彻底清除残株烂叶,待3~4天刀口愈合后地面普遍喷药,当韭叶长至6~7厘米时喷药保护,当长至15~16厘米时再喷一次,叶长达20厘米以上时进行最后一次用药,冬春季长至30厘米即可收割。

问答拓展:温棚韭菜灰霉病症状是什么,怎么防治

韭菜,以其特有的刺鼻气味衫团,成为城乡人民喜爱的蔬菜。韭菜是一种适应性强的抗寒蔬菜。是日光温室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年来,各地高效示范园日光温室由于连作,灰霉病频发,已成为温室韭菜的主要病害,影响韭菜的产量和品质。介绍了韭菜灰霉病的症状、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韭菜灰霉病症状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可分为白斑型、干尖型和湿腐型。
1、白斑型和干尖型在叶的前后有白色或灰褐色的小斑点,从叶尖向下发育。一般叶前大于叶后,病斑呈梭形或椭圆形。在***的后期,它们合并成斑块,导致半片或整片叶子枯萎。干尖型从残茬的切割边缘向下腐烂,最初处于浸水状态,然后变成浅绿色,有棕色的环线。病斑扩散后,多呈半圆形或“V”形,可向下延伸2~3厘米,呈黄褐色,表面有灰褐色或灰绿色绒毛状霉菌。
2、湿腐型在湿度较高时发生,枯叶表面覆盖灰色凳塌袜至绿色长柔毛霉菌,并伴有发霉味,叶上无白斑。韭菜在储运过程中,病叶出现湿腐症状,全湿软腐,表面出现灰霉病。
病原菌属于半乳酵母菌亚科,葡萄孢属苞叶葡萄孢属。
韭菜灰霉病产生原因
韭菜灰霉病主要通过分生孢子传播;每次收割韭菜时,病菌都会散落在土壤表面,造成新叶受到水流和农业作业的侵染。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至21℃。湿度是引起灰霉病的主要因素。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灰霉病发病率较高;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下时,灰霉病发病率较低或无灰霉病发生。韭菜夜间冷冻、白天高温、湿度大的同时,灰霉病的发生也比较严重。
病害防治方法
1、选择抗枣激病品种进行农业防治(汉青九霸F1、汉绿王F1等品种对灰霉病抗性较高,其次是791和平九4号,汉中韭菜对灰霉病不抗性。
打扫棚子。韭菜收获后,应及时取出病体,掩埋或焚烧,防止病菌传播。
把田里的麦茬翻过来晾干。对行间土壤进行翻晒,有利于土壤成熟,有利于杀死一些地下害虫。
通风和除湿。防治该病的关键是及时通风降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根据天气变化,中午前后将棚膜拉开一个缝隙进行通风除湿,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降至70%以下。通风量视韭菜生长情况而定,严禁使用底气。
培育壮苗,留好茬。通过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浇水、除草、留茬等措施,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种植前,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5000-7000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植物灰分50公斤,翻深入土,用水浇灌;种植后应及时灌溉;霜前追肥2次,每亩施尿素15公斤,追肥后及时灌溉。
在两行之间铺草以减少湿度。在一排韭菜之间铺上干稻草,以吸收水分,降低湿度,保持地面温度。
2、化学粉尘控制方法。在韭菜病害发生的傍晚,用70%灭克粉或5%百菌清粉喷洒,每亩1公斤,每10天一次,连续2~3次或与其它防治方法交替使用。
烟雾法。在发病初期,用10%苏可林200~250克/亩,或用5%百菌清250克/亩。烟雾被放置在6-8点,并在晚上点燃。每10天1次,连续或与其他对照方法交替2~3次。
喷雾法。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次,必要时可选用50%苏可林或50%洗必泰和50%农力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次,交替使用,每7天一次,连续控制2~3次。注:喷药时,将药喷在新叶、刀刃及周围土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