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种子几天出苗
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种子可以用于种植。黄芩种子几天出苗是种植黄芩的重要问题之一,需要农业专家和农民注意。本文将围绕黄芩种子几天出苗这个问题,进行专业的讲解和分析。
黄芩的生长环境黄芩是一种喜阳、喜温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对于土壤的排水性和通气性比较敏感。黄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0-30℃,适宜的湿度是60%-70%。在生长过程中,黄芩需要充足的阳光和充足的水分,同时也需要适量的肥料和保护。
黄芩种子的发芽时间黄芩种子的发芽时间一般在7-10天左右,但是具体时间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种植环境温度过低或者湿度过高,会导致黄芩种子的发芽速度变慢。在种植黄芩时,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黄芩种子的发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黄芩种子的种植方法黄芩种子的种植方法比较简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 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和土壤,保证土壤的排水性和通气性。
- 将黄芩种子泡水后晾干,可以促进种子的发芽。
- 将黄芩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土。
- 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可以使用喷壶或者覆盖保鲜膜等方法进行保护。
- 等待黄芩种子发芽,然后进行适当的修剪和保护。
黄芩(huángqín)是忍冬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黄柏、金柏、黄草、金草等。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泻热通便、祛痰止咳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黄芩种子是黄芩的一部分,可以用于种植和繁育黄芩。
发芽时间(fāyáshíjiān)是指种子从种植到出苗的时间。发芽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质量等。不同植物的发芽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排水性(páishuǐxìng)是指土壤对水分的渗透和排出能力。好的排水性可以保证土壤中的水分不过多积聚,同时也可以保证土壤中的氧气充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通气性(tōngqìxìng)是指土壤中空气的流通和交换能力。好的通气性可以保证土壤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有利于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
参考来源:《中药材种植学》(张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药材栽培技术》(王世民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黄芩的栽培与利用》(陈晓蓉等著,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相关问答拓展:
黄岐药材怎么种植?
1、选地、整地:黄芪系深根作物,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种植。播前施入底肥,深耕,浇透水用新高脂膜喷雾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2、种子繁殖:采用种子繁殖方法,种子处理、由于黄芪种子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状态,故必须以机械、物理或化学方法促使其发芽。机械损伤最方便快捷,将种子用石碾快速碾数遍,使外种皮由棕黑色有光泽的变为灰棕色表皮粗糙时为度,以利种子吸水膨胀。亦可将种子拌入2倍的细砂揉搓,擦伤种皮时,即可带砂下种。
3、田间管理:间苗、定苗、补苗当苗高5-7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根据植株需求适时定苗补苗。中耕除草、黄芪幼苗生长缓慢,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在苗高5cm左右时,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追肥、黄芪喜肥,在生长第1、2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一次肥,施后培土防冻。打顶、为了控制植株高度生长,减少养分的消耗,于7月底前进行打顶,喷施药材根大灵,可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
4、病虫害防治:白粉病、黄芪紫纹羽病俗称“红根病”、蚜虫、豆荚螟等,喷施针对性药物加新高脂膜,大大提高农药的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怎样种植黄芪?1、整地施肥
黄芪根系发达,入土较深,喜肥沃土壤,怕田间积水受涝。种植黄芪地块要求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排灌便利,富含腐殖质的黑垆土或黄绵土为宜。前茬以禾谷类、薯类为好。前茬收获后深翻35厘米,亩施磷酸二铵20公斤,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以上,化肥尿素10公斤,硫酸钾8公斤。施肥方法,肥料全部用作基肥,采用深施方法一次均匀施入土壤。移栽前,选用施50%辛硫磷乳油1.0~1.5公斤/亩,加水30公斤进行土壤处理。
2、育苗
黄芪的种皮比较厚,为了出苗率,播种前将选好的种子放入开水中,快速搅拌90秒钟,然后立即加入冷水冷却,待水温降至40℃后再浸种2小时,再将水沥出,加盖麻袋等物闷种12小时,待种子膨胀后,抢墒播种,亦可将种子捞出拌入细沙或稍晾后马上播种;在播种前将种子浸于50℃的温水中,随时搅拌至凉加水量应浸没种子。浸泡6~12小时,再将种子捞出装入布袋内催芽而后播种。3月下旬至5月上旬育苗,按行距20厘米开浅沟,沟深2厘米,用细干土拌种子,用手均匀撒播在沟里种子播下后,用铁网筛将细碎的湿沙筛在种子上,覆沙厚度1厘米然后稍加镇压,使土壤和种子结合紧密。立即秸秆覆盖保墒,亩播种量约6公斤。
3、移栽
移栽时间3月中旬,苗栽萌动前,只要土壤解冻,即可移栽,越早越好。在移栽前,将腐烂、发霉、苗体有病斑虫伤、割伤、擦伤、折断的伤病苗除去。可选择根长20厘米以上、直径2~6毫米、苗鲜重3~6克苗子种植,亩种植黄芪苗约株。
4、中耕除草
在黄芪成药期,要求中耕除草3次。首次约在5月中旬进行,要浅锄;第二次约在6月中旬进行,要求锄深锄透;第三次约在7月中旬进行,要求浅锄、细除。
5、打顶疏花
如不采收黄芪的种子,应适当控制植株的高度,一般在6月份摘顶或在开花期摘去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促使根部生长,以利提高产量。
6、病虫害防治
①白粉病发病叶两面初生白色粉状斑,严重时整个叶片被白粉覆盖,叶柄和茎部也有白粉。被害植株往往早期落叶,严重影响生长。防治方法:可采用20%粉锈宁粉剂500-8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7~10天1次,连喷2~3次。
②黄芪锈病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子,发病时,在黄芪叶的表面有大量锈抱子,呈中间1堆,周围1圈的红褐色至暗褐色的粉状堆。高温高湿、排水不好、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发病。防治方法:收获时清理田间植物残余,集中烧掉。种植时不应过密;发病时,用65%代森锌400~500倍液或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喷雾。
③豆荚螟幼虫在豆荚内蛀蚀豆粒,造成豆粒残缺不全或被吃光。防治方法:用5%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雾,每7天喷l次,一般需要喷施2~3次。
④根结线虫病病原菌为根结线虫,危害根部。防治方法:实行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整地时每亩用100kg石灰氮进行土攘处理;选用无病原的种苗进行移栽;
⑤蚜虫以槐蚜为主,多为害枝头幼嫩部分及花穗等,致使植株生长不良,造成落花、空荚等,严重影响种子和商品根的产量。防治方法:发病时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用1.5%乐果粉剂,或用25%敌百虫粉剂喷施,每7天喷l次,连续2~3次。黄芪采挖前的茎叶清理采挖黄芪
家庭黄芪的养殖方法?准备种子:首先,你需要刮掉种子的外衣。你可以用砂纸轻轻的擦拭它们。刮掉外膜被认为是可以加快种子的发芽。然而,你在刮的过程中你不会损伤到种子的内部。下一个步骤就是,你需要紧跟着把种子放在温水里浸泡一个晚上。把种子从水中捞出。这些种子看起来是肿胀的。那些没有肿胀的,必须用针刺。但要确保种子的内部不会被打搅到。植物种子:必须首先在室内种植种子。所以,得取一个两英尺深的锅,把它们一个一个的放进去,按2:1的比例混合土和沙。把一个种子放在锅中一英尺深的地方。不要去疯狂的浇灌它们。只要是土壤保持湿润就可以了,最好是把锅放在能晒到太阳的地方。当种子发芽后,苗长到两英尺高时,把它们移到一个更大的盆中。好好的对待幼苗,以避免损伤它的纤弱的根部。确保你把植株放在了一个能照得到太阳的锅中。在早春时节把它移到花园中生长,直到寒霜冻雪再次来临。
种植地:虽然黄芪是一种耐寒、耐旱植物,最好能测试或改善土壤。黄芪能在排水性良好、PH值略高于7的土壤中蓬勃的生长。如果你打算增加土壤的PH值,你可以往土壤中添加氢氧化钙。因为这种植物最好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那找一个这样的地方吧。在把幼苗移植到花园中时,确保你挖的洞的深度足以容纳整个根系。如果你不止种植一株,这些植株必须至少相隔15英寸的距离。时不时的浇水,会导致根部的腐烂,所以要小心。如果土壤太干燥,树叶可能会开始枯萎。每年种植黄芪土壤怎么改良?
黄芪是一种喜湿冷、抗旱能力强的深根系植物,因其种皮坚硬难破,吸水性差,从而导致发芽率低,因此只适合种植在肥沃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里,不能在重盐碱地、涝洼地、粘土等地种植,不宜接连作物,也不能与马铃薯、胡麻等轮作。
黄芪的种植条件
黄芪是一种深根作物,喜凉耐旱。一般生长在腐殖质多肥沃的土地里,也可以选择在吸水性强、排水良好、松散土质以及阳光直射带干燥的中至微酸性砂质壤土种植。土壤粘重会影响根生长速度缓慢严重的甚至导致畸形,土层稀薄根枝错综复杂多分枝,呈“鸡爪形”,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地也可以栽种。
我国东北、西北及华北各省区均适宜种植黄芪。前几作物适合先种禾本科作物,切忌不能接连作物,亦不能和马铃薯、胡麻等轮作。不适宜在重盐碱地、涝洼地、粘土等地种植,植播第一年不开花,第二年才开花结实产籽。
黄芪的栽培技术
1、选地种植:适宜在海拔较高的山水川地,高寒阴湿地种植。
2、选择茬口:切忌不能反复作物,尤其不能与马铃薯、胡麻以及白术连作,避免和豆科类作物轮作。
3、施肥整地:尽量选择地势相对高,土层肥沃疏松、排灌条件好的中碱性沙质壤土或绵沙土地块。耕翻整地时要把茎、叶、秆充分腐殖质,厩肥5000kg以上,饼肥50kg(按照GAP标准少用或不用农药与化肥,地块规模区域应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把土壤平整耙细,易涝地曲要覆盖地膜。
4、种子处理:种子外外表皮有一层果胶质,种皮硬导致吸水力差,出苗率低。播种处理根据具体条件以下方法可选其中之一。
(1)沸水催芽:种子放入沸腾的水中搅拌1-2分钟,接着放入冰水把温度降低到50度,然后最水中浸泡大约两小时,倒干水。种子和麻袋一起焖12小时,种子膨胀或者破裂就可以播种。
(2)硫酸处理:稍微晚熟、硬实的种子用浓度为70-80的硫酸浸泡4分钟左右,冲洗干净30分钟左右可以进行播种。
(3)细砂擦伤:放入细砂使其擦破种皮吸水,提高种子发芽率。处理好后放入约30-50度的温水中浸泡3至4小时,待泡发后播种。
5、种植方式
(1)植播方法:新种进行人工处理,3月底到4月初气温回升,等土地彻底解冻后开始春播,也可以在封冻前冬播。需要冬播的种子不用做处理。平整地按行距30cm,株距12cm,撒种完覆盖2cm厚的土,稍加磙压,每亩种量3kg。
(2)育苗移栽:育苗移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植播产量低、质量差、育苗难度大等问题。春夏季,种子处理完成后,按7kg/亩的用种量,均匀撒在田里,接着盖2cm厚的土,最后铺一层细沙。干旱时多洒水浇灌,30天左右苗就可以长齐,期间要按行、株距约7厘米隔开种苗距离,进行2次除草,注意防虫。
当年的10月上中旬挖出,埋土保温,或者在第二年萌芽前挖苗移栽到大田里也可以;移栽开沟距离20cm,株距10cm斜平放置种苗,距地3cm保持苗头直立状态,用锄头整平稍作磙压即可。
6、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待种苗长到3cm左右间苗补栽,10cm高的苗按株距12cm定苗。锄草松土,特别干旱时才能浇水。
(2)追施肥料:黄芪喜欢肥沃的土地,在基础的施肥上还需要多次追肥。第一次在幼苗长出呈现青绿色追施农家肥;第二次耕种锄草后追施圈肥;第三次冬季枯苗后追施优质农家肥2000kg/亩,饼肥150kg/亩行间开出一条沟,均匀混合进行施肥、培土。
(3)灌水排涝:定苗后保持地面干燥,不要浇水。趴土晒跟,有利于根茎生长。气候干旱就可适量浇水。雨季注意防涝烂根。
(4)病虫防治:生长期发现病虫灾害,用90%固体敌百虫配成1000倍液滴灌植株;对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再在青果期喷施兼有防治黄芪种子小蜂的作用;豆荚螟初孵幼虫期用50%马拉硫磷1500-2000倍液,白粉病可用波美度为0.1-0.3度的石硫合剂喷雾,或70-100g/亩三唑酮配成500倍液喷雾。
7、选留良种
收获黄芪要优先选择地面以上根茎细弱矮小的,地下部分才会根长肥硕,当年不开花的根就保留待明年栽种使用。靠近地面的根茎剪去其次根,按照行距40cm、株距26cm、开沟深度20cm的距离,栽植到肥料充足的田地中。芽头向上,种根垂直平放在挖好的沟内,根部离地面3cm填土、稍作按压。7到9月份开花结果,待其成熟成褐色时采摘。晒干剥种装在麻布袋里,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贮藏备用。
8、收获加工
只要管理方法适当,黄芪在冬季播种或春季移栽的当年就可以取得收获,也可以选择三年以后采收。一般1月上旬,茎叶枯萎要把地上部分茎叶全部割掉,洼地开一条65cm左右的深沟,再翻土拔根,除泥剪掉芦头,阳光直射晒到七、八成干剪掉多余的侧根和须根,用草绳捆成小把,再充分晒到全干,就可以出售了。多年生鲜货出口要作脱皮加工处理。晾晒干即可。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