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细胸叩头虫 叩头虫科

2024-05-3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758 次
细胸叩头虫 叩头虫科

细胸叩头虫的防治方法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民们在防治害虫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细胸叩头虫依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细胸叩头虫属于叩头虫科,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破坏农作物,影响农民的收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治细胸叩头虫呢?

一、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因素来控制病虫害。在细胸叩头虫的防治中,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可以利用蚜茧蜂、细腰茧蜂等寄生虫来控制细胸叩头虫的数量。

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病虫害。在细胸叩头虫的防治中,化学防治也是一个常见的方法。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农药可以用于细胸叩头虫的防治。比如,氧乐果、百菌清等药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细胸叩头虫的数量。

三、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病虫害。在细胸叩头虫的防治中,物理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可以在农田周围搭建抓虫网,将细胸叩头虫捕捉。

四、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指在防治病虫害时,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在细胸叩头虫的防治中,综合防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可以在生物防治的基础上,再采用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细胸叩头虫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细胸叩头虫的危害有哪些?

细胸叩头虫主要危害农作物,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和损失。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对农民的收成造成很大的影响。

问题二:细胸叩头虫的生长周期是多长时间?

细胸叩头虫的生长周期一般在20-30天左右。在这个周期中,细胸叩头虫会进行卵、幼虫、蛹、成虫等不同的生长阶段。

问题三:细胸叩头虫的化学防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化学防治细胸叩头虫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选择适当的药剂,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 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
  • 在使用药剂时,需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避免吸入、接触等方式对人体造成伤害。

问题四:细胸叩头虫的寄生虫有哪些?

细胸叩头虫的寄生虫有蚜茧蜂、细腰茧蜂等。这些寄生虫可以利用细胸叩头虫作为寄主,从而控制细胸叩头虫的数量。

问题五:细胸叩头虫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细胸叩头虫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防治四种方法。

参考来源:

《农业害虫与草害识别与防治》

问答拓展:细胸叩头虫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成虫体长8~9毫米,细长,背面扁平,被***细卧毛。头***棕黑、鞘翅、触角和足棕红颤改,光亮。头顶拱凸,额唇基前缘和两侧呈脊状凸出,明显高出于上唇和触角窝,前缘平截或略呈弓弧形。触角着生于复眼前缘,细短,向后不达前胸背板后缘,自第4节起略呈锯齿状。前胸背板长大于阔,表面拱凸,后角尖锐,稍向上翘。幼虫末龄幼虫体长约32毫米,宽约1.5毫米,细长圆筒形,淡***,光亮。头部扁平,口器深褐色。第一胸节较第二、三节稍短。1~8腹节略等长,尾节圆锥形,近基部两侧各有1个褐色圆斑和4条褐色纵纹,顶端具1个圆形突起。在东北地区约3年1代。6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活动能力强,对刚腐烂的禾本科草类有趋性。6月下旬茄旅判至7月上旬为产卵盛镇态期,卵产于表土内。在黑龙江克山地区,卵发育历期8~21天。幼虫喜潮湿及微偏酸性的土壤,一般在5月份10厘米土温7~13℃时,为害严重,7月上中旬土温升至17℃时即逐渐停止为害。

问答拓展:这种虫子叫什么

如图,磕头虫、叩头虫学名

叩头虫科Elateridae鞘翅目昆虫(具体哪种不知)

体壮硕,体色多灰暗,体表多被细毛或鳞片状毛,组成不同的花斑或条纹,也有体色艳丽、光亮无毛的;头型多为前口式,深嵌入前胸;上唇显露,唇基不明显,触角着生在额脊下主,靠近复眼,11-12节,锯齿租唤拆状、丝状、栉齿状,有的雌雄异形,雄虫锯齿状,雌虫栉齿状、梳齿状;前胸背板向后倾斜,与中胸连接不紧密,其后角尖锐;前胸腹板前缘具半圆形叶片向前突出,腹后突尖锐,插入中胸腹板的凹窝中,形成弹跳和叩头关节;后胸腹板中央无横缝;足较短,活动自如,前足基节赇形,基节窝向后开放,中足基节较靠近,其间距小于其基节宽度,后足基节横阔,其外上沿向后扩展成片状,盖及后链团足腿节弊枣。

问答拓展:有人认识这种虫的名字吗

磕头虫学名【叩头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一类昆虫的总称。当虫体被压住时,头和前胸能作叩头状活动,所以叫叩头虫。其幼虫常对宿主造成伤害。

幼虫(金针虫)体***或黄褐色,细长,圆柱形,略扁,皮肤光滑坚韧,长约20mm。常见的沟叩头虫雌虫体长14~17mm,宽约5mm;雄虫体长14~18mm,宽约3.5mm。深栗色,密被金***细毛。幼虫黄褐色,体宽扁,背面有一纵沟。蛹长纺拦则锤形,乳白色。细胸叩头虫成虫体长8~9mm,宽约2.5mm;体形细长扁平,黑褐色,有光泽及黄褐色细毛。幼虫淡黄褐色,体细长,圆筒形。卵乳白色,近圆形。

叩甲科大多数种类是重要的地下害虫,主要以幼虫(金针虫)对寄主造成危害。咬食正在发芽的种子或幼苗的须根、主根及茎的地下部分,影响种子发芽或造成苗木大量枯死。为害的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因地域简竖棚不同,寄主种类不同。在北方主要为害麦类、马铃薯、高粱、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对一纤念些林木亦进行为害。在南方,为害麦类、豆类、瓜类、花生、棉花等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