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籼型杂交水稻是哪一年

2024-05-2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204 次
籼型杂交水稻是哪一年

什么是籼型杂交水稻?

籼型杂交水稻,简称杂交水稻,是指通过选育不同稻谷品种,从而获得的一种能够提高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的杂交水稻品种。籼型杂交水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稻谷品种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水稻品种。这种新品种通常具有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品质和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

籼型杂交水稻是哪一年被发明的?

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0年代初期被发明的。197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袁隆平教授,成功地选育出了第一个籼型杂交水稻品种。这个品种在实验田中的产量比传统的稻谷品种高出20%以上。此后,袁隆平教授和他的团队继续进行研究,选育出了一系列高产、高品质的籼型杂交水稻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籼型杂交水稻的优点是什么?

籼型杂交水稻相比传统的稻谷品种,具有以下优点:

  • 更高的产量:杂交水稻的产量比传统的稻谷品种高出20%-30%以上。
  • 更好的品质:杂交水稻的米粒质量更好,口感更佳,更受消费者的欢迎。
  • 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杂交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更强,能够降低农民的农药使用量。
  • 更适应气候变化:杂交水稻能够适应更广泛的气候条件,能够在更多的地区种植。

拓展百科知识:

袁隆平教授(YuanLongping),1930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农学家和植物遗传育种专家。袁隆平教授是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研究和贡献被广泛认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世界农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来源:

  • 袁隆平.杂交水稻育种的历程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24,18(增刊):1-6.
  • 李瑞安,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4(2):1-4.
  • 王云龙,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展望[J].湖南农业科学,2024(6):7-9.

相关问答拓展:


杂交水稻是在几几年研发出来的?

1973年。

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终于在我国培育成功。

 2024年11月2日,杂交水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双季稻亩产实现了“1500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超世界纪录。

80年代有杂交水稻吗?

1、杂交水稻是什么时候发明的:1972年。

2、1966年,三系杂交水稻的发现以《水稻的雄性***性》发表在中国科学院的《科学通报》上,是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而这一刊《科学通报》却是文革前的最后一刊。

3、为了增加试验效果,每年冬天,其与助手还去海南三亚进行水稻育种,甚至在路上把种子绑在身上,利用体温育种催芽。然而研究遇到瓶颈,逾三千次试验都未成功。

4、1971年11月23日,其助手李必湖、冯克珊在海南试验田发现一株难得的野生稻雄性***株。此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由袁隆平挂帅。

5、1972年,杂交稻被列为中国重点科研项目,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开始:三十余科研单位参与、上千个品种与该株野生水稻进行了上万次测交和回交转育试验。在此基础上,袁隆平选育***系二九南1号成功,此为中国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系水稻。

杂交水稻用了多少年?

61年

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用了61年时间,他从1960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1961年春天,袁隆平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他当时是一个安江民校的教师,但面对当时严重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试验。

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

袁隆平去世

2024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2024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2024年5月24日上午,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袁隆平同志逝世后,***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向其家属表示亲切问候并送花圈。

1927杂交水稻被誉为之父是谁?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4年5月22日),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第六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4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4年荣获***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24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24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

2024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24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24年9月17日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2024年11月28日当选2024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2024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多少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是的先秦水稻?

1973: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1月7日-3月30日,全国计划会议在北京举行。根据1972年初周恩来的有关意见,国家计委起草了《关于坚持统一计划,加强经济管理的规定》,提交这次会议讨论。2月16日,周恩来在听取文件起草情况的汇报时,指出“整顿的方针要写清楚”,强调要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必要的奖励制度,并批评了不说老实话等不正之风。这个文件虽然没有发出,但它的精神通过讨论和代表们回去传达,对实际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