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韭黄是如何种出来的?

2024-01-0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58 次
韭黄是如何种出来的?

  此篇技术知识会给全国农资人分享一下“韭黄是如何种出来的?”的内容进行阐述,但愿对各位农资人们有一些帮助,快快收藏起来吧!

  选用抗病虫、抗寒、耐热、分株力强、外观和内在品质好的当地小叶韭菜品种。

  春播一般在3月中旬,夏播在4月下旬。秋播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

  (3)播种量。每667㎡用种4~6kg。

  (4)种子处理。可用干籽直播(春播为主),也可用40℃温水浸种12h,除去秕籽和杂质。

  将种子上的黏液洗净后催芽(秋播为主)。

  将浸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16℃~20℃的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2次,60%种子露白尖即可播种。

  播前需耕翻土地,结合施肥,耕后细耙,整平做畦。基肥品种以优质有机肥、常用化肥、复混肥等为主,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667㎡撒施优质有机肥6000kg,**素66kg,过磷酸钙60kg,深翻入土。

  (7)播种。将沟(畦)普踩一遍,顺沟(畦)浇水,水渗后,将催芽种子混2~3倍沙子(或过筛炉灰)撒在沟、畦内,亩播种子4~6kg,上覆过筛细土16~2cm。

  播种后立即覆盖地膜或稻草,70%幼苗顶土时撤除床面覆盖物。

  1、肥水管理:出苗前需2~3d浇一次水,保持土表湿润。

  从齐苗到苗高16cm,7d左右浇一小水,结合浇水每667㎡追施**素66kg。高湿雨季排水防涝。

  立秋后,结合浇水追肥2次,每次每667㎡追施**素87kg。定植前一般不收割,以促进壮苗养根。

  天气转凉,应停止浇水,封冻前浇一次冻水。

  2、除草:出齐苗后及时拔草2~3次,或采用精喹禾灵、盖草能等除草剂防除单子叶杂草。

  1、定植时间:春播苗,应在夏至后定植。夏播苗,应在大暑前后定植,以躲过高温多雨的七、八月份。秋播苗,应在来年清明前后定植。定植时期要错开高温高湿季节,因此时不利于定植后韭黄缓苗生长。

  2、定植方法:将韭黄苗起出,剪去须根先端,留2~3cm,以促进新根发育。再将叶子先端剪去一段,以减少叶面蒸发,维持根系吸收与叶面蒸发的平衡。

  在畦内按行距18~20cm、穴距10cm,每穴栽苗8~10株,适于生产青韭。或按行距30~36cm开沟,沟深16~20cm,穴距16cm,每穴栽苗20~30株,适于生产软化韭菜,栽培深度以不埋住分蘖节为宜。

  3、水分管理:定植后连浇两水,及时锄划2~3次蹲苗,此后土壤应保持见干见湿状态,进入雨季应及时排涝,当最高气温下降到12℃以下时,减少浇水,保持土壤表面不干即可,土壤冻前应浇足冻水。

  4、施肥管理:施肥应根据长势、天气、土壤干湿度的情况,采取轻施、勤施的原则。苗高35cm以下,每667㎡施10%~20%腐熟粪肥500kg。苗高35cm以上,667㎡施30%腐熟粪肥800kg,同时加施**素5~10kg,或加施复合肥5kg,天气干旱应加大稀释倍数。

  1、培土割青:培土是使茎秆软化的主要措施,一般分2次进行:在苗高50cm时进行第1次培土。约隔10d左右,割去上部青韭,再进行第2次培土。前后培土要求在20cm厚。

  培土时需先施复合肥,再泼浇一次10%的人粪**。

  2、覆盖遮光物:割青后,在韭菜上面盖上遮光物,使其不透阳光,进行软化。

  4、适时收割:当韭黄长到40~50cm左右高时及时收割。

  1、主要病虫害:虫害以韭蛆、潜叶蝇为主。病害以灰霉病、疫病、霜霉病等为主。

  2、物理防治。糖酒液诱杀:按糖、醋、酒、水和90%敌百虫晶体3:3:3:10:06比例配成溶液,每667㎡放置1~3盆,随时添加,保持不干,诱杀种蝇类害虫。

  3、药剂防治。疫病:用6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每667㎡用120g,500倍液7d喷一次。

  1、韭黄也称“韭芽”、“黄韭芽”、“黄韭”,俗称“韭菜白”,为韭菜经软化栽培变黄的产品。韭菜隔绝光线,完全在黑暗中生长,因无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叶绿素,就会变成**,称之为“韭黄”。

  2、因不见阳光而呈黄白色,其营养价值要逊于韭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和叶等入药。

  具健胃、提神、止汗固涩、补肾助阳、固精等功效。

  百度百科_韭黄科普中国_白旗韭黄栽培技术。

  种植韭黄时,需要提前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作栽种地,并对土壤深翻施肥,以及暴晒消毒。

  选取优质的韭菜种子,将其放入温水中进行催芽,以提高种子的萌芽率。

  把露白的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土壤表面,再覆盖一层细土,以及浇灌一次透水。

  当幼苗长高十厘米高时,在植株上方搭建棚架,并覆盖一层黑色的塑料薄膜,再铺一层稻草,确保大棚不漏光。

  韭黄是韭菜通过培土,遮光等在黑暗环境中软化栽培后产生的黄化韭菜。

  韭黄的生长习性。和韭菜一样,韭黄需要很多的肥料,适合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同时需要一定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人工在黑暗环境中培育时可以用灯光来增加光照。

  韭菜收割后,施肥应该立即进行,及时追肥保证其生长。

  选择畦宽24米的韭菜地,在畦两边各留05米的空地,便于取土。每畦种植4行,行距在33-40厘米之间,穴距17~25厘米。

  2、软化前期管理。选用2~3年生的韭菜最好,春季收完韭菜后施足肥料,每亩可施入粪肥3000千克、复合肥5-10千克。

  土壤干燥时应结合施肥浇水。在韭菜软化之前要防治好灰霉病、白粉病、韭蛆、蓟马等病虫害。

  3、培土。培土时每亩需先施复合肥40千克,再浇一次水,并结合施肥浇水用1000倍液敌百虫等泼浇根部防韭蛆。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老黄叶。培土分2次进行,第一次培土在苗高50厘米时,10天后歌曲上部青韭再进行第二次培土。

  在青韭收割之后,当韭苗长到10厘米高时在畦上建棚架,覆盖上黑色薄膜,再盖一层秸草,盖草厚度以不漏光为宜。

  在软化期间应保证棚架不透光和不淋雨,经常检查,防止薄膜受损,秸秆和薄膜被吹掉,避免雨水进入棚内,引起韭黄腐烂,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5、采收。韭黄一般需要20天的栽培,在长到35厘米以上、顶端开始枯萎时就可以收割韭黄了。

  收割时先揭去草帘,将韭黄叶片扶向一侧,把土扒开到露出韭根时,离地面15厘米平直收割。割后如果下雨,根部还要覆盖地膜。

  韭黄栽培是使韭根处于适宜的温度、湿度及黑暗的条件下,依靠自身贮藏的养分生长,在形不成叶绿素的情况下,生产出肥嫩可口、风味极佳、颜色淡黄、纤维素极少、质地柔嫩的韭菜植株即韭菜黄。

  用韭黄专用型新品种墩黄韭,每年阳历3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南方可在晚秋9~10月份播种。

  每亩用种子量15~2kg。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栽培韭菜,可满足无光、保温、保湿的软化栽培条件,使叶片不能形成叶绿素而生产韭菜黄。

  一般选用2年生的健壮根株,露地只收割1~2刀青韭,使根株多积累养分,有利于提高韭黄的产量。在覆盖前要重施腐熟的人粪**一次,并加入少量的**素做底肥,培肥根株。

  塑料薄膜拱棚的覆盖面积一般以东西向畦长15~20m、宽15m为宜,用10号细钢筋做支架,每根截24m长,在韭畦上弯成圆拱形,两端插入地下约20cm,每隔50cm一根,拱顶离畦面50cm,架上用黑色塑料薄膜盖严实,并加以固定。畦的两端插入遮光板,以便放风遮光。

  另外,为调节温度要准备草苫。草苫的长宽以25×1m为宜。盖薄膜前要先清除韭畦内的枯叶、杂草,用韭铲铲去地上绿色部分,伤口愈合后,浇透水一次,2~3天后再进行覆盖。

  黑色薄膜具有吸光性强、增温快、温度高等特点。冬春两季覆盖,要注意降温、通风。

  为防高温高湿,避免叶片腐烂,还应在棚的两侧近地面处,每隔3m理一瓦筒,加强通风换气。

  第一茬韭黄的生长处于冬季低温季节,棚内温、湿度较低,可在棚顶加盖草苫,早揭晚盖,提高棚温,利于韭黄生长。

  第二茬后气温逐渐升高,棚内温度加大,应增加两侧瓦筒密度,在原有的瓦筒中间增埋一个,延长两端放风时间。白天中午阳光照射强烈时,可盖草苫降温,使棚内保持20℃左右温度、60%~70%的湿度,才能满足韭黄健壮生长的需要。

  首先需要选择健康的韭黄种子,将其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放在湿布上催芽。

  准备疏松、肥沃的土壤,使用前需将土壤消毒,并施加适量的底肥,有利于韭黄的生长。

  将处理好的韭黄种植栽种在土壤中,然后盖上一层薄土,最后适量胶水即可。

  种植技巧:待韭黄长到20厘米左右时,需适当间苗和除草,并施加适量的水肥。

  韭黄是韭菜通过培土、遮光覆盖等措施,在不见光的环境下经软化栽培后生产的黄化韭菜,幼嫩的叶供人们食用,韭黄颜色鲜黄、风味独特,口感清爽,深受消费者喜欢。

  培育健壮根株是韭黄生产的基础。

  它关系到韭黄的产量和品质。适时播种。

  一般选用平韭4、雪韭王和791等耐寒性强、高产抗病的品种,在立夏节前后大田直播或麦田套种。

  播前施足底肥,浇好底水,精细整地,每亩用种25千克左右,按行距20~23厘米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中,用软毛条帚扫上一薄层土,轻踩一遍,然后浇第一次水,地面见干见湿时浇第二次水,待地面未干时浇第三次水。

  立秋前一般不追肥,以防生长过旺或烂秧,要小水勤浇,中耕除草。立秋后开始追肥,发棵壮根。

  第一次亩追**素125千克或饼肥50千克,白露节前后重施第二次肥,亩追**素20~25千克。整个生育期要勤除杂草,少割或不割,以利壮根。

  立冬后至小雪前将枯叶清除,韭根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