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炭疽病怎么防治 草莓炭疽病怎么防治最好
1.选用抗病品种
草莓炭疽病的发生与品种有关,因此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草莓炭疽病的重要措施。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种抗病品种,如“玛瑙”、“红宝石”等,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选择适合的品种。
2.做好田间管理
草莓炭疽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因此做好田间管理是预防草莓炭疽病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
- 合理施肥,保证草莓的生长发育。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空气流通。
- 注意排水,避免积水。
- 定期喷洒杀菌剂,防止病菌的繁殖。
3.加强采后处理
草莓炭疽病的发生与采后处理不当也有关系,因此加强采后处理是预防草莓炭疽病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
- 采摘后及时清洗,去除果实表面的污物。
- 采摘后及时包装,避免果实受到挤压。
- 采摘后及时冷藏,保持果实新鲜。
预防草莓炭疽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做好田间管理和加强采后处理等。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草莓炭疽病的发生,提高草莓的品质和产量。
相关拓展:
问:请问草莓炭疽如何防治?
炭疽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急性、发热、败血为特征,牛易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季多雨季节和洪泛地区最易发生。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炭疽杆菌。菌体粗大,为革兰氏阳性菌,呈长链或短链状排列,菌体两端平齐,呈竹节状。
牛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外伤、黏膜或昆虫叮咬等多种途径感染,但主要是通过被污染橘启的饲料、饮水,由消化道侵入感染。在发生过炭疽的地区,炭疽杆菌芽孢在土壤中可以生存数月至正伍弯数年。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天然孔道流出的***中含有大量病菌,是危险的传染源,因此本病的***应严禁焚烧或深埋,禁止剖检,必要时应严密消毒后进行尸检。
症状
潜伏期1~3天,有的长达14天。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最急性
病畜突然倒地,像抽风一样昏迷不醒,呼吸困难,从嘴和鼻流出泡沫,有时泡沫带血,可视黏膜蓝紫色,天然孔道流出煤焦油样***,舌头变成黑紫色,常在1小时左右死亡。最急性型炭疽多见于流行初期。
(2)急性
病牛发热,体温升高到40~42℃,并伴发寒战、食欲减退,最后出现瘤胃臌气,反刍停止,先***后腹泻,粪便带血,或伴有腹痛症状。尿暗***,有时混有***。可视黏膜呈蓝紫色,间有小出血点,呼吸极度困难。一般1~2天死亡,死亡率可达80%。
(3)亚急性
病牛症状与急性相似,仅病情缓和些,往往在其颈下、胸前、肩胛、腹下、等处发生肿胀,初期硬固有热痛,逐渐变冷而无痛感。
(4)慢性型
为数甚少,仅表现进行性消瘦,并长达2~3个月。
诊断及治疗
为防止***内的炭疽杆菌形成芽孢,污染土壤形成永久性疫源地,在一般情况下对炭疽病牛禁止解剖,故确诊应以细菌学检验和血清学诊断为基础。病牛***迅速腐败、膨胀,尸僵不全,天然孔出血,***不易凝固,呈煤焦油样,皮下及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脾脏明显肿大、松软,呈黑红色。
治疗可用以下举闷方法:
(1)牛每次皮下或静脉注射抗炭疽血清100~250毫升。
(2)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青霉素100万~300万国际单位,每日注射4次,连用3天可见效。
(3)如能结合用抗炭疽血清效果更好。也可选用其他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预防措施
(1)炭疽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能在体外形成芽孢,在形成芽孢前抵抗力不强,一般的常用消毒药都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在腐败环境中很快死亡;形成芽孢后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能存活数十年,在皮毛和水中能存活4~5年,煮沸需15~25分钟才能杀死,但碘溶液、过氧乙酸、高锰酸钾及漂白粉对芽孢的杀伤力较强,所以临床上常用10%漂白粉、0.1%碘溶液、0.5%过氧乙酸作为消毒剂。
(2)炭疽常发地区在春季或秋季要进行预防注射,可用炭疽芽孢Ⅱ号苗,大小牛一律皮下注射1毫升或皮内注射0.2毫升。注射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一年。
(3)可用无毒炭疽芽孢苗,一岁以上牛皮下注射1毫升,1岁以下小牛0.5毫升,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一年。
(4)发生炭疽后要立即封锁,禁止家畜外运、外出,禁止畜产品运出,严禁解剖炭疽和可疑炭疽病尸,***要深埋,最好焚毁。疫点内的牛先用青霉素预防,7天后再接种炭疽芽孢苗。疫区周围的健康牛也要紧急接种炭疽芽孢苗。
问:我的草莓得了炭疽病怎么办?
草莓炭疽病,在温度较高、湿度较数者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病。该病是草莓育苗期主要病害之一,蔓延速度快,传染性极强,是草莓苗死亡的主要原因。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匍匐抽生期与育苗期的6月~9月,在苗匍期和假苗植期至定植期发病最为严重,浸染的温度为28~33,相对湿度为百分之九十以上,在草莓生长期很少发生。主要危害匍匐茎与叶柄、叶片、托叶、花。果实也可感染。发病初期,病斑水渍状,呈椭圆形3至7毫米,之后,病斑变为黑色或褐色,边缘红棕色,叶片、匍匐茎上的病斑相对规则整齐,容易识别,匍匐茎、叶柄上的病斑可扩展成环形圈,上部委蔫枯死。预防治疗:该病防治困难,预防是首要措施,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如:保交早生、早红光等。避免匍匐地重茬(多年连种)。尽可能实施轮作制。注意清园,及时摘除病叶、病茎、老枯叶等病残体并及时处理。可使用药剂用百菌清六百倍的溶液喷3至5次,或百分之零点四等量式波尔多松液喷施两次。喷施时期以匍匐茎抽生前较好。一般药剂在草莓病发生前效果较好,在病发现后喷施则效果较低。一定要经常用药物预防。在夏秋育苗期要每七天喷药一次,在雨前雨后及时防止,在大风大雨后,及时喷药或用喷壶喷洒,能搭毕尘达到淋洗叶片的病菌、淤泥、和土壤的病菌的杀菌作用。在药剂的防止基础上,结合矮壮调节剂喷施,在六至七月上旬子苗基本满床时用多效唑喷施一至二次,控制旺长,促使子苗矮壮老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有效的控制炭疽病的发生。在植床上因迁苗摘叶断根后易感染病菌,必须在疏除下部叶片后用药剂浸根或喷洒的方法有效的防止病菌浸染。也可以用苯甲溴菌氰或啶氧菌脂。轮换用药,喷药结合灌知禅根或者冲施。或者用咪鲜胺锰盐加溴菌氰喷施并灌根可彻底根除草莓炭疽病!问:草莓苗炭疽病如何防治
草莓炭疽病,从叶缘先发病,呈半圆型,以后蔓延至整个叶片,发病快,为害重,可以用乐谱道(杀菌丹+戊唑醇),爱可(烯肟菌胺+戊唑醇),万兴(氟硅唑+恶唑菌酮),氟环唑或氟硅唑,咪鲜胺锰盐,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啶氧菌酯加叶面肥喷雾防治。间隔5~7天再喷雾一次。问:草莓炭疽病如何防治,有什么特效药吗
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匍匐茎抽生期与育苗期,生长结果期很少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匍匐茎与叶柄,叶片、托叶、花、果实也可感染。发病初期,病斑水渍状,呈纺锤形或椭圆形,3~7毫米,后病斑变为黑色,或中央褐色、边缘红棕色。
叶片、匍匐茎上的病斑相对规则整齐,很易识别。匍匐茎、叶柄上的病斑可扩展成环形圈,其上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该病药剂防治很困难,预防是主要措施。应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如宝交早生、丰香、早红光等。避免苗圃地多年连作,尽可能实施轮作制。注意清园,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老叶等带病残体,并妥善处理。药剂可用百菌清600倍液喷3~5次,或0.4%等量式波尔多液2次,喷洒时期以匍匐茎抽生前最好。
问:草莓炭疽病如何防治,有什么特效药吗
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方案:1、预防方案:奥力-克-速净按500倍液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或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7-10天一次。
2、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奥-力克-速净按300—500倍液稀释喷施,或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按3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防治要点: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育苗地要严格进行土壤消毒,避免苗圃地多年连作,尽可能实施轮作制。
③控制苗地繁育密度,氮肥不宜过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
④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叶及老叶以及带病残株,并集中烧毁,减少传播。
⑤对易感病品种可采用搭棚避雨育苗,或夏季高温季节育苗地遮盖遮阳网,减轻此病的发生危害。
⑥药剂防治。
参考链接:
草莓炭疽病_百度百科
问:葡萄炭疽病(关于葡萄炭疽病的介绍)
1、葡萄炭疽病又称晚腐病,是由围小丛壳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葡萄上的病害。
2、主要发生在葡萄果实和穗轴上,也能侵害叶片、新梢、卷须、果梗等部位,但症状不如果实和穗轴上明显。
3、主要在葡萄生长末期、果实着色成熟时发病,在植株的枝蔓、叶片、果实、花穗等部位均能呈现出一定的病害症状。
4、葡萄炭疽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
5、在中国各葡萄产区发生较为普遍。
6、为害果实较严重;在南方高温多雨的地区,早春也可引起葡萄花穗腐烂。
7、在华北、华中及华东地区危害果实;南方高温多雨地区,早春引起花穗腐烂,严重时可减产30-40%。
8、中国上海地区在5月下旬能见到危害症状,以后病情逐渐加重。
9、病菌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因此果实越近成熟,发病越快。
10、9月份如降雨多,在2次果上仍可发病。
11、受日灼果粒常易感病。
12、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侵染引起的。
13、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
14、关键防治措施是从清除病源和降低田间湿度着手。
15、在结合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16、应提高防治意识,有效预防葡萄炭疽病。
17、与此同时,应严格遵照发病规律用药,科学选择新型药剂,不单一用药,实现对葡萄炭疽病的有效防治。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