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秸秆粉碎 秸秆粉碎还田机

2024-04-1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541 次
秸秆粉碎 秸秆粉碎还田机

秸秆粉碎: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重要方式

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一直是农业领域的重要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升级,如何有效地利用农业废弃物,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成为了当前农业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秸秆粉碎技术,正是一种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重要方式。

什么是秸秆粉碎?

秸秆粉碎,顾名思义,就是将秸秆经过机械粉碎处理,使其成为细小的秸秆碎片。通常采用的处理方式是,将秸秆送入专业的秸秆粉碎机中进行处理,通过刀片的旋转,将秸秆切割成细小的碎片。而处理后的秸秆碎片,可以用于多种用途,如农田还田、生物质能源利用等。

秸秆粉碎的优势

秸秆粉碎技术的出现,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路。相比传统的处理方式,秸秆粉碎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减少污染

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如焚烧或填埋,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渗滤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秸秆粉碎技术,可以将秸秆碎片还田,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将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同时,秸秆碎片还可以用于生物质能源利用,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能源保障。

3.节约成本

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如焚烧或填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秸秆粉碎技术,可以将秸秆变废为宝,节约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秸秆粉碎的应用

秸秆粉碎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除了可以将秸秆还田、生物质能源利用外,还可以用于动物饲料、蘑菇种植等领域。同时,秸秆粉碎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沼气发电技术、有机肥制造技术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链。

拓展百科知识

生物质能源(shēngwùzhìnéngyuán)是指利用植物、动物等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作为能源的一种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包括生物质固体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质气体燃料等。生物质能源具有可再生、清洁、低碳等优点,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陈伟,李克利,王明超.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4,41(2):1-6.

2.张红玉,邢志鹏,张瑞莲.秸秆粉碎机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农机化,2024,(2):40-43.

相关问答拓展:

1、玉米秸秆加工成饲料有哪些技术方法?

玉米秸秆加工成饲料有以下或更多的加工技术:

1、青贮加工技术属于生物处理技术,是玉米秸秆饲料利用的主要方式。该项技术是将腊熟期玉米通过青贮收获机械一次性完成秸秆切碎、收集或人工收获后,将青玉米秸秆铡碎至1厘米~2厘米长,使其含水量为67%~75%,装贮于窖、缸、塔、池及塑料袋中压实密封储藏,人为造就一个厌氧的环境,自然利用乳酸菌厌氧发酵,产生乳酸,使大部分微生物停止繁殖,而乳酸菌由于乳酸的不断积累,最后被自身产生的乳酸所控制而停止生长,以保持青秸秆的营养,并使得青贮饲料带有轻微的果香味,牲畜比较爱吃。

2、微贮加工技术这也是生物处理方法,把玉米秸秆切短,长度以养牛5厘米~8厘米、养羊3厘米~5厘米为宜,而养猪需粉碎,这样易于压实和提高微贮窖的利用率及保证贮料的制作质量。容器可选用类似青贮或氨化的水泥窖或土窖,底部和周围铺一层塑料薄膜,小批量制作可用缸或塑料袋、大桶等。秸秆含水量控制在60%~70%,在秸秆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种,使玉米秸秆发酵后变成带有酸、香、酒味家畜喜食的饲料。微贮就是利用微生物将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并转化为菌体蛋白的方法,也是今后粗纤维利用的趋势。

3、黄贮加工技术这是利用微生物处理玉米干秸秆的方法。将玉米秸铡碎至2厘米~4厘米,装入缸中,加适量温水焖2天即可。干秸秆牲畜不爱吃,利用率不高,经黄贮后,酸、甜、酥、软,牲畜爱吃,利用率可提高到80%~95%。

4、氨化加工技术氨化是最为实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先将秸秆切成2厘米~3厘米长,秸秆含水量调整在30%左右,按100千克秸秆用5千克~6千克**素或10千克~15千克碳酸氢铵,兑25千克~30千克水溶化搅拌均匀,配制**素或碳酸铵水溶液,或按每100千克粗饲料加上15%的氨水12千克~15千克。分层压实,逐层喷洒氨化剂,最后封严,在25℃~30℃下经7天氨化即可开封,使氨气挥发净后饲喂。氨化秸秆饲料常用堆垛法和氨化炉法制取。氨化处理的玉米秸秆可提高粗纤维消化率,增加粗蛋白,且含有大量的胺盐,胺盐是牛羊反刍动物胃微生物的良好营养源。氨本身又是一种碱化剂,可以提高粗纤维的利用率,增加氮素。玉米秸秆氨化后喂牛羊等不仅可以降低精饲料的消耗,还可使牛羊的增重速度加快。

5、碱化加工技术这也是一种化学处理方法,用碱性化合物对玉米秸秆进行碱化处理,可以打开其细胞分子中对碱不稳定的酯键,并使纤维膨胀,这样就便于牲畜胃液渗入,提高了家畜对饲料的消化率和采食量。碱化处理主要包括氢氧化钠处理、液氮处理、**素处理和石灰处理等。以广、价格低的石灰处理为例,100升水加1千克生石灰,不断搅拌待其澄清后,取上清液,按溶液与饲料1∶3的比例在缸中搅拌均匀后稍压实。夏天温度高,一般只需30小时即可喂饲,冬天一般需80小时。当前发展的是复合化学处理,综合了碱化和氨化两者的优点。

6、酸贮加工技术酸贮,也是化学处理方法,在贮料上喷洒某种酸性物质,或用适量磷酸拌入青饲料储藏后,再补充少许芒硝,可使饲料增加含硫化合物,有助于增加乳酸菌的生命力,提高饲料营养,并抵抗杂菌侵害。该方式简单易行,能有效抵御"二次发酵",取料较为容易。此法较适宜黄贮,可使干秸秆适当软化,增加口感和提高消化率。

7、压块加工技术利用饲料压块机将秸秆压制成高密度饼块,压缩可达1∶15~1∶5,能大大减少运输与储藏空间。若与烘干设备配合使用,可压制新鲜玉米秸秆,保证其营养成分不变,并能防止霉变。目前也有加转化剂后再压缩,利用压缩时产生的温度和压力,使秸秆氨化、碱化、熟化,提高其粗蛋白含量和消化率,经加工处理后的玉米秸秆成为截面30毫米×30毫米、长度20毫米~100毫米的块状饲料,密度达每立方厘米0.6千克~0.8千克,便于运输储存,适用于公司加农户模式,生产成本低。

8、草粉加工技术玉米秸秆粉碎成草粉,经发酵后饲喂牛羊,作为饲料代替青干草,调剂淡旺季余缺,且喂饲效果较好。凡不发霉、含水率不超过15%的玉米秸秆均可为粉碎原料,制作时用锤式粉碎机将秸秆粉碎,草粉不宜过细,一般长10毫米~20毫米,宽1毫米~3毫米,过细不易反刍。将粉碎好的玉米秸秆草粉和豆科草粉按3∶1的比例混合,整个发酵时间为1天~1.5天,发酵好的草粉每100升加入0.5千克~1千克骨粉,并配人25千克~30千克的玉米面、麦麸等,充分混合后,便制成草粉发酵混合饲料。

9、膨化加工技术这是一种物理生化复合处理方法,其机理是利用螺杆挤压方式把玉米秸秆送入膨化机中,螺杆螺旋推动物料形成轴向流动,同时由于螺旋与物料、物料与机筒以及物料内部的机械磨擦,物料被强烈挤压、搅拌、剪切,使物料被细化、均化。随着压力的增大,温度相应升高,在高温、高压、高剪切作用力的条件下,物料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由粉状变成糊状。当糊状物料从模孔喷出的瞬间,在强大压力差作用下,物料被膨化、失水、降温,产生出结构疏松、多孔、酥脆的膨化物,其较好的适口性和风味受到牲畜喜爱。

  从生化过程看,挤压膨化时最高温度可达130℃~160℃。不但可以杀灭病菌、微生物、虫卵,提高卫生指标,还可使各种有害因子失活,提高了饲料品质,排除了促成物料变质的各种有害因素,延长了保质期。

  玉米秸秆热喷饲料加工技术是一种类似的复合处理方法,不同的是将秸秆装入热喷装置中,向内通入饱和水蒸气,经一定时间后使秸秆受到高温高压处理,然后对其突然降压,使处理后的秸秆喷出到大气中,从而改变其结构和某些化学成分,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经过膨化和热喷处理的秸秆可直接喂养家畜,也可进行压块处理。

10、颗粒饲料加工技术将玉米秸秆晒干后粉碎,随后加入添加剂拌匀,在颗粒饲料机中由磨板与压轮挤压加工成颗粒饲料。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摩擦加温,秸秆内部熟化程度深透,加工的饲料颗粒表面光洁,硬度适中,大小一致,其粒体直径可以根据需要在3毫米~12毫米间调整。还可以应用颗粒饲料成套设备,自动完成秸秆粉碎、提升、搅拌和进料功能,随时添加各种添加剂,全封闭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中小规模的玉米秸秆颗粒饲料加工企业宜用这种技术。另外还有适合大规模饲料生产企业的秸秆精饲料成套加工生产技术,其自动化控制水平更高。

或许还有更多更好的储藏方法,待发现后或知道的告知一二。

2、水稻秸秆深加工?

水稻秸秆主要的几种深加工途径有编制草帘用于塑料大棚冬季保温,也可以编制草绳,草帽,以及一些手工制品,还有就是在西南地区,人们用水稻秸秆打成纸浆,拿来做一种祭祀用的草纸。总的来说水稻秸秆深加工途径不多,最好还是让水稻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3、秸秆发酵配方?

一、干玉米秸秆作为牛饲料,发酵方法:

1、拌料:取玉米干秸秆、麦秸秆、稻草、甘蔗秸、油菜秸秆、甜菜渣等可用的农作物秸秆任一种或几种混合,取500~1000公斤(视其青绿或木质化情况而定用量),切短(8~12厘米),加入淀粉质粮(玉米粉,麦子粉,高粱粉,谷粉,或薯干粉等任一种)25公斤,加入散的食盐2.5~5公斤,搅拌均匀,加入清水800~1000公斤(含水量最后搅拌后要求是70%以上),

“粗饲料降解剂”一包,搅拌均匀,充分吸水。

2、密封发酵:严格用塑料布密封好,也可用塑料袋装料发酵,密封性也很好,压紧压实,不透气,发酵3~10天左右(冬天要适当延长时间),就可产生醇甜香味,即可使用。使用:用于喂牛羊时,以牛羊体重的10%确定一天喂量(湿重),再配合一些精料,可达到快速育肥的目的,效果远优于氨化秸秆。

二、干玉米秸秆发酵做肥料的方法:以干玉米秸秆堆积密封发酵加工后的有机肥料为载体;加入益生菌加工而成生物有机肥料,含有益于作物生长的发酵微生物,它既具有微生物肥料的功效,又具有有机肥料的作用。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这种肥料制作比较简便。如:利用干玉米秸秆发酵加工后的干基有机肥料1000公斤,加入5%的益生菌,经充分混合、翻倒、拌均,加工制成生物有机肥料,适用于各种土壤、各种农作物,具有相当显著的肥料效应。

4、玉米秆青储销路怎么找?

答:玉米秆青储销路怎么找如下

想给玉米秸秆找销路,可以找当地的一些饲料加工厂,可以用到玉米秸秆作为加工饲料的原材料。也可以找周边的工艺品加工厂,有的也可以用到玉米秸秆做成一些工艺品之类的。

5、玉米秸秆怎么加工成木炭?

3,玉米芯不可用,但是很大1,要用很硬的桦木之类的,最后打开窑,小时候还没上学,我跟他在山里几年。那个“锅”里的木柴首先会干馏出可燃气体,烧出来都成了灰了

拓展好文:2024年全国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近期,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依据玉米病虫源基数、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和气候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4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9.9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6.9亿亩次,病害发生3.0亿亩次。草地贪夜蛾、粘虫等迁飞性害虫和南方锈病等流行**害重发态势明显,对玉米生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一、趋势预报

  (一)虫害

  草地贪夜蛾全国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发生区域涉及除西北西部和东北中北部外的大部玉米种植区,西南、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代次多、程度重,江淮、黄淮、西北、华北地区中等发生。

  玉米螟全国发生面积2.6亿亩次。其中,一代发生9300万亩,东北大部中等发生;二代发生9600万亩,东北和西南局部中等发生;三代发生6700万亩,黄淮海夏玉米区偏重发生。二、三代粘虫在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局部将出现集中危害,全国发生面积6000万亩次。三、四代棉铃虫在黄淮海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9000万亩次。地下害虫在黄淮大部、东北局部偏重,全国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蚜虫在东北、西北和黄淮海大部地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6500万亩。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总体偏轻发生,局部出现集中为害田块,全国发生面积800万亩。蓟马、叶螨、双斑萤叶甲等在部分地区有一定危害。

  (二)病害

  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存在偏重以上流行风险,全国发生面积8000万亩。大斑病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大部地区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7500万亩。小斑病在黄淮海局部和西南地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3700万亩。褐斑病在黄淮海大部地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600万亩。穗腐病、灰斑病、炭疽病、茎腐病、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矮化病等在部分地区有危害。

  二、预测依据

  (一)大部地区害虫冬前基数偏低,但均有基数偏高区域

  1.草地贪夜蛾。西南华南秋冬玉米发生面积和虫口数量偏低,但局部地区诱虫量较高。2024年9—11月高空测报灯诱虫量,云南寻甸诱蛾量达6774头;广东高州为560头,同比增加84%;广西宜州、云南江城分别为823头、774头,比2024年同期均减少58%,比2024年同期分别减少10%和80%。截至2024年12月下旬,云南、广东、海南、福建、广西5省(区)秋冬玉米发生25万亩,同比减少50%;平均百株虫量,云南8.6头、广东4.8头、海南3.4头、福建2.7头、广西2.0头,海南、福建同比接近,云南、广东、广西同比减少20%—45%。

  2.粘虫。夏末秋初高空测报灯监测,华北迁出虫量较高,黄淮、江淮、华南和西南回迁虫量偏低,各监测点总诱虫量比2024—2024年均值减少82%。2024年9—10月诱蛾量,北京延庆420头,是上年的12倍;山东长岛、江苏东台分别为522头、245头,同比分别减少50%、43%;9—11月诱蛾量,贵州赫章、广西宜州分别为123头、1202头,同比分别减少58%、88%。

  3.玉米螟。冬前调查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量,东北春玉米产区继续保持较低水平,但湖北、山西、黑龙江等省虫量上升。其中,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15—25头,江苏、山东30—44头,山西、河南为25—28头,其他省份都在20头以下。与2024—2024年均值比较,湖北、山西、北京增加25%—50%,东北、黄淮和西北大部地区减少20%—70%。

  4.二点委夜蛾。河北、山东、山西、河南4省份冬前查见越冬虫源,2024年见虫的江苏没查到,估算虫源面积为597万亩,比2024年和2024—2024年均值分别减少7%、18%;见虫区域平均虫口密度为0.01—0.55头/m2,山西闻喜局部地块最高达8头/m2;越冬总虫量同比减少65%。

  (二)玉米种植制度和栽培措施对病虫害发生总体有利

  我国玉米种植广泛,种植结构复杂,周年繁殖区一年四季均有玉米种植,迁飞过渡区和黄淮海等重点防范区有春、夏和秋玉米种植,为草地贪夜蛾提供了丰富的寄主植物。东北、华北和黄淮玉米主产区普遍实施免耕、秸秆还田、长期连作等栽培措施,均有利于病虫源积累;但大部地区实施秸秆粉碎,破坏玉米螟、桃蛀螟等害虫越冬场所,对其越冬和发生不利。东北、华北主栽品种对大斑病,黄淮海主栽品种对南方锈病、褐斑病等病害抗性较差,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三)夏季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有利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和预测,2024年1—2月西南地区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春季江南南部、华南等地降水比常年偏少2—5成,对草地贪夜蛾、粘虫等迁飞性害虫的越冬和种群繁育有一定不利影响。夏季,东北、华北、华南、西南地区西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偏多,对大部分病虫发生有利;预计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偏多,强度偏强,北上台风导致南方锈病等流行**害重发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