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蛤需要氧气吗,水位要多高,是用盐水吗
这篇农资汇总会给网友们分解一下“养花蛤需要氧气吗,水位要多高,是用盐水吗”的内容进行细致解释,希望对农友们有几许帮助,赶紧收藏吧!
花蛤仔大多栖息在风浪较小的内湾、且有适量淡水注入的中、低潮区,但盐度较高的沿海岛屿和数米深的潮下带,也偶有发现。栖息底质,以含砂量为70%~80%的砂泥滩数量最多。在含砂量很少的泥滩和含泥量极少的砂地或砾石地带,虽也有发现,但数量甚少。
1、水温:蛤仔属于广温性的贝类。在自然海区中,水温在0~36℃范围内,均能适应。
当水温为5~35℃时,生长正常,而其中以18~30℃生长最快。蛤仔的适温上限为43℃,当水温升至44℃时,死亡率达50%。当水温升至45℃时,则全部死亡。而当水温下降到0℃时,鳃纤毛停止运动,摄食停止。当水温下降到零下2~3℃时,经3周,死亡率达10%。
2、盐度:蛤仔对海水比重的变化,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比重为1004~1027时,生活正常,而其中以比重为1015~1020时生长最好。
在河口附近而又没有防洪堤的内湾养殖区,常伴随着山洪暴发而发生蛤仔大量死亡的现象,这不仅是因为海水比重的急剧下降,而且更主要的是洪水带来了大量的泥砂,使海水长时间处于混浊状态,影响了蛤仔的呼吸和摄食的缘故。
3、溶解氧:蛤仔在溶解氧为1毫克/升的海水里,就能正常生活。
正常海水的溶解氧含量,都能满足蛤仔的生活需要。
4、耐干旱能力:生活于潮间带的蛤仔,耐干旱能力较强,耐干出时间与蛤仔个体的大小、气温高低以及是否通风等有关。
花蛤蜊买回来可以用洗脸盆放满水,倒入5克左右食盐或海盐,搅拌均匀后将花蛤放入,水量以刚刚没过花蛤为好。这样放到阴凉地方,如果能放入冰箱冷藏更好,可以放2至3天。
①水温水质监测做好水温水质监测工作,每天早(6:00)和中午(14:00)测量水温,并且观察水色。日常以蓄水为主视水质换水,池内的PH值应控制在7-8之间,溶解氧要达到4mg/l以上,水色应以保持较理想的黄绿色为主,透明度控制在20-40CM。
②定期取样测量每隔半个月取样一次,测量及观察其生长情况。如发现密度过大或局部发现成堆的文蛤要及时疏散放养。
只要环境适宜,文蛤一般很少迁移。
③饵料管理主要是培养塘内饵料生物量为主。
早春采用鲜小鱼虾浆全池泼洒以肥水及增加池塘有机碎屑量。夏秋季晴天利用复合肥、有机肥肥水。晚秋、冬季采用豆浆全池泼洒投饵。
④病害防治措施每隔一个月采用生石灰(10kg/亩)或二氧化氯(0125kg/亩)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杀菌以及**预防。
⑤敌害清除拦挡敌害、防止逃逸的拦网一般高12米,埋入滩面02米,但必须经常检查,发现倾倒或破损要及时修理。每次排水后,应仔细检查滩面有没有青蟹等敌害侵入,一旦发现,及时将敌害清除。
⑥防止滩面浒苔滋生浙江沿海基本上都属正规半日潮,池塘养殖文蛤每隔半个月换水一次,换水时让滩面干露1-2天,冲入场地的淤泥,要立即清理,以有效防止滩面浒苔滋生。特别是春、秋季,文蛤涂上极容易生长浮苔,应采用人工清除或药物清杀。
养殖花蛤之前,按只/m2的密度将4-5mm苗种放在用塑料网覆盖的木框中。然后对设施进行清洗,并且对蛤仔进行分级,否则竞争力过大,会造成生长迟缓,最后清除诸如蟹之类的敌害,提高花蛤的存活率。
在花蛤的壳长到10-15mm时,将其播种在附着基上。放养工作避免在大风、大浪或潮汐活动的潮间带进行,放养后将花蛤用4mm的纱网覆盖,并用偏转板对犁沟回填,以保护花蛤免受过多敌害的影响。
花蛤适合在18-30℃的水温环境下生长,养殖期间要避免水温低于0℃时,否则它们的鳃纤毛停止运动和摄食。如果在海口位置养殖,则要防止大量的泥沙沉积,以免影响花蛤的呼吸。
在养殖时要加强**防控,尤其在夏季高温环境是花蛤**高发时期,常常在花蛤死亡**后相互感染,这个时候就要清理有**的花蛤。
蛤蜊养殖很简单,蛤蜊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花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贝类产品了,它的生长周期比较短,长得很快,而且没有水还能存活很长一段时间,适应能力比较好,所以人们会大密度的养殖它。
今天就跟大家讲讲它的养殖技术,希望能给需要的人带来帮助。
养殖的地方首先要求远离污染源,如果从小时候它们身体里就带有毒素,那吃进肚子里之后可就不敢想象了。
同时地势要平坦一些,退潮的时候时间不超过4小时,沙子的含量最好在80%左右,水质条件比较好的滩地就可以。如果这个地方已经有很久的养殖经历,那就需要将其改良一下,将里面的有害生物全部清除。
它最喜欢的海水温度就是20度左右,春天的时候温度达到10度以上它就会开始生长,冬天降到了10度以下就停止了这个过程。在浙江地区,它在4月份就开始了快速的生长,6月份差不多就收尾了,冬天的生长速度是很慢的。
当然了,这个跟体型大小也是有关系的,个子比较小的长得就越快,养殖的时候要注意水位在摊面上方40厘米深就足够了。
这种生物是雌性雄性同体的,一般来说两年之后**就发育的不错了。
它的性腺是在内脏附近,延伸到足部的。一般来说繁殖期是从夏天开始的,当然也跟地区和种类有关联。
一般来说山东这些地方都是在7月份产卵,而广西则是5月份就开始了。胚胎最喜欢的温度就是25度到31度之间,在27度就是最适宜的了。
在喂养的时候要注意饲料一定要保证新鲜,幼虫喜欢的环境含沙量最少到达了75%,如果全部都是的话那真是太好了。 。
播种之后就要及时检查它们的请过,如果局部有死亡的话就要及时的补充。
一般来说经过半年的养殖,它们需要补充的东西就增加了,而且抗击敌害的能力也会增强,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把它放置在比较低潮的区域进行养殖。养殖期间也要及时清除那些可能存在的危险,像螃蟹之类的东西就需要用网或者手工来进行捕捉驱赶了。
同时我们要注意水需要保持在浅褐色的状态。如果慢慢变清了,就需要我们施加一些肥料。
一般来说养殖1-2年就可以成熟,外壳长到了3厘米以上就可以开始收获了。收获的时间一般是从3月份开始,到繁殖期前结束。
夏天温度比较高,它们很容易发生死亡,然后再互相感染。而且经常下雨的话,海水的分量就会降低。
养殖的密度如果太大,那么个体就会比较瘦弱。所以我们可以隔一段时间就用生石灰或者其他物质进行消毒或者杀菌,来达到预防**的目的。
培育幼苗的水我们也可以进行过滤或者是利用科技来进行杀菌的处理。
花蛤,也叫文蛤,是重要的食用贝类之一,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
由于它喜欢生活于有淡水注入的河水湿地与潮间带等地区,花蛤对水温的要求。花蛤属于广温性贝类,在0~36℃之间,均能适应。当水温在5~35℃之间,生长正常,其中在18~30℃之间,生长最快。
花蛤温度上限为43℃,升到44℃。
花蛤大家都知道在吃这种海鲜时,我们一定要用水浸泡一段时间,这样才能将花蛤中残留的泥沙泡出去。
但是每次浸泡花蛤时,都会发现花蛤中还残留部分的泥沙,吃起来经常会硌到牙,影响口感。花蛤的学名叫菲律宾帘蛤,最初是在菲律宾海域发现命名的,在我们当地也叫它杂色蛤,市场上很常见的一种海鲜。
花蛤属于贝类动物,它的外形略呈椭圆形,壳比较坚固。
我们养殖花蛤一定要选择一些没有污染的,然后潮流比较通畅,交通也方便的一些海域来养殖。
水质也必须要符合主要的就是退潮的时候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不能超过四个小时,花蛤贝壳小而薄,呈长卵圆形。壳顶稍突出,于背缘靠前方微向前弯曲。
放射肋细密,位于前、后部的较粗大,与同心生长轮脉交织成布纹状。贝壳表面的颜色、花纹变化极大,有棕色。
花蛤用淡水是养不活的,但是可以自制海水来养。花蛤生活在海水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也就是平均每1000克海水里面含有35克盐,自制海水的时候加完盐要静置约20分钟,因为花蛤是咸水生物,本身细胞液是适应咸水,如果放入淡水,因为花蛤细胞液离子浓度比淡水浓度要高,所以会发生细胞壁渗透现象,也就是浓度低的淡水因为细胞壁压差会进入花蛤细胞中。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