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龙虾肠炎病小龙虾的预防和治疗

2024-03-1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29 次
小龙虾肠炎病小龙虾的预防和治疗

  这篇农资知识会给全国农友们分享“小龙虾肠炎病小龙虾的预防和治疗”的内容进行周详介绍,期待对广大农友有几分帮助,开始你的阅读吧!

  预防方法:3-4月春季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灭菌。老池塘定期底部,必要时晒池塘或清理淤泥。逐步出售虾,降低池塘小龙虾密度。合理喂养饲料,适量喂养动物诱饵。治疗方法:在晴天早上使用超碘或苯扎溴铵喷洒五黄精华,10天左右改底一次,然后喷洒颗粒净2号除臭可利康。


精选问答:


  1、小龙虾在沟边怎样能上田?

  一、草是否较厚

  1、分析:如果是种植了水稻的虾稻塘,虾稻共作养殖户则要考虑塘里面的草是否比较后。由于小龙虾在食物充足、水草偏多的环境不会频繁的活动,因此里面自然就不会有很多的小龙虾啦。

  2、应对:面对这种情况,虾稻共作养殖户首先要搅平台上的草,然后降水让虾落沟,多下,同时还要注意环沟里面适当增加溶氧,增强小龙虾活力。

  虾稻共作整田插秧季,小龙虾为何不进?如何应对?

  二、小龙虾是否健康

  1、分析:如果虾稻塘小龙虾体质不好、活力差,则要考虑一下小龙虾是不是身体上出现什么问题了。由于有的种植户一心准备种植水稻而疏于管理,投喂的饲料也减少了,饥饿中的小龙虾也只能吃含病菌较多的腐烂物充饥,从而导致小龙虾活力下降,感染肠道**,再加上活动量不大,恶性循环,自然也是不进。

  2、应对:对症下药,做好饲料投喂管理工作,增强小龙虾的体质;及时治疗肠炎,预防**扩散。

  虾稻共作整田插秧季,小龙虾为何不进?如何应对?

  三、池塘环沟是否很久未改底

  1、分析:小龙虾养殖环沟里面的水质底质恶化,上草上坡严重,在这种环境下把下放在在深水区,池塘底部严重恶化或者处于氧债的状态,加上小龙虾本身身体状况就已经出现问题了,自然就不会进入的。

  2、应对:使用改底类药物对养殖环沟进行改底,改善水质底质。

  四、摆放方位是否正确

  1、分析:摆放的位置和角度也是影响小龙虾进笼的原因之一。

  2、应对:逆风向摆放。

  2、如何使淡水小龙虾在短期迅速生长,并且个头还长得大?

  你这个问题首先一点小龙虾在技术达标的情况下,养殖周期本身就在25天左右,强调长短是忽略了技术因素而错在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对技术的期望值要在理性和科学允许的范畴内进行,不能超出违背小龙虾生长规律的极限。那么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养殖的规格呢?需要从下面几个角度入手。

  第一,低密度。抛开小龙虾养殖最重要的水和草两大因素,如果虾塘的虾苗密度超出水草环境载荷,不管你怎么调水和养草,都很难把小龙虾的规格和产量提升。所以,真正要养好小龙虾,首先就必须明白在25天周期内,一亩水面我们应该放多少苗,养殖多久出虾,把密度的问题解决好了,后面的水、草、饲料、肥水、改底、补钙、解毒等做了才有意义。小龙虾养殖其实就是一环扣一环,不管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很难达到理想的养殖状态。

  密度建议:春季投苗667平/亩虾塘,120尾规格,投放40斤或者5000尾虾苗。大家对这个数字不要疑惑,也可以投放8000尾,但是卖虾时间和规格产量就没有那么高,8000尾可以卖456,5000尾可以卖789,在这中间8000尾投的饲料是5000尾投的饲料多投三分之一,饲料、改底、解毒等成本都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卖到最后你会发现,5000尾的成本比8000尾的成本省了接近一半,但是卖价和产量并没有少多少。这是因为5000尾在18天左右时就可开始上市,卖的价格最高,8000尾需要在25-30天左右上市,早春高价行情已经下跌,这就是高密度与低密度的差异,5000尾的大规格的产量会弥补8000尾的产量。

  第二,水质好。小龙虾养殖,首要一条就是小龙虾的水质要好,小龙虾对水质的要求就是塘内水质处于活水状态。所谓活水就是爽和嫩,这就需要定期调水,培菌培藻,使水体藻相和菌相保持平衡。

   很多新养殖户对通过培菌培藻提升水质的重要性认识欠缺。456月份升温后培菌培藻极少,过度专注于消毒杀菌,长期忽略水体的菌种和藻种培植,水体的菌失去平衡以后,有害细菌更会在虾塘底部加速繁殖,五月瘟的预防更加难以见到成效。我们曾做过大量实验,定期泼洒乳酸菌的池塘,使用内服药是能够抑制五月瘟期间小龙虾死亡的,不泼洒菌种的池塘,水质恶化以后,药品治疗小龙虾肠炎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水质调理,首在菌种活水。

  第三,水草多。虾塘水草生长茂盛,能够快速吸收分解底部有机质,减少细菌虫害寄生,阻止亚硝酸盐和硫化氢产生。同时,水草好坏决定小龙虾蜕壳环境的好坏,水草越多,小龙虾蜕壳频次也会增多,生长速度和产出规格也会随之提升。

  无草不虾,就是说没有水草小龙虾蜕壳就没有好的环境,产量就很难提高。所以水草管理必须贯穿整个过程,要定期打草头。激活水草高频次促长,多发绿芽,多长新叶;要多开水路。开水路是防止水草封塘的有效办法,不能等到水草封塘后才开始修剪,要确保水草中部茎叶和底部根须能够正常光合作用,通过阳光照射缓解水草底部的老化、死亡和腐烂问题,延长水草生长的生命周期。

  第四,底质佳。除了密度、水和草外,最重要的就是底部环境的管理。大多数虾农对小龙虾养殖还停留在“投喂的越多长的越快”这种表面认识。

  如果盲目投喂,不注重底部环境的管理,一旦恶化,投喂的饲料残饵就会越积越多,而底部越来越差的时候,投喂的饲料摄食比例就会越来越低,残饵也会越来越多,进而进入一个死循环,饲料投了,虾子还是不长,而且虾子越来越脏,底板发黑,纤毛虫滋生,这就是典型只知盲目投料不知改底的养殖事故,通俗得讲就是你把几顿饲料投到水里了并没有变成钱,相当于你几万元的饲料钱丢到水里。

  这种现象在安徽比较普遍,我曾在安庆、滁州、芜湖等地进行了大量的走访,与100亩左右的养殖户进行了不少于10人次沟通,他们2023年100亩投喂饲料20-25吨不等,但是产量每亩仅仅只有130—160斤之间,平均每3斤饲料才长一斤虾子,饲料2.5元/斤,一斤虾子的饲料成本就是7.5元,饲料系数超高。除去地租、水电、人工和其它调水产品,这类养殖户怎么可能赚钱呢?所以虾农确实要认真反思,要么停止养殖,要么改变养殖思路,才能真正止损有路。

  我的建议就是:降低饵料系数,增加改底频次,提升摄食环境。意思就是说饲料每十亩地1.5吨饲料,增加改底投入,每月定期改底4次,把底部环境改好了,水草长的也好,草越好,水就好了。水好了环境就好了,环境好了小龙虾摄食转化率就会提升,生长的速度就会提高,养殖周期就会缩短。这就是健康的虾塘环境循环,所谓一益百好。

  严格来讲,全国小龙虾的养殖成本每日支出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养殖周期的不同,才导致各个地区的养殖成本不同。以湖北潜江为例,潜江5月初虾子卖完了就落水干塘,养殖成本投入最低;而安徽、湖南、江苏等地4月中旬以后才投苗或者才出苗,养殖刚刚开始,直至6月中旬结束,养殖周期延长成本肯定提高了,饲料、药品使用周期超长,成本想不提高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