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树叶有毒吗
这篇知识汇总会给广大网友分解“漆树叶有毒吗”的内容进行精确阐述,期待对广大农资人有一点帮助,快快收藏起来吧!
漆树叶有毒,误食后很容易引起中毒症状,尤其是对漆树过敏的人,接触或食用后会造成严重后果。作为中药使用时,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
漆树叶为羽状复叶,常呈螺旋状排列,叶柄长7-14厘米,小叶膜质至薄纸质,先端锐尖。
漆树叶有毒,误食后容易引起中毒症状,尤其是对漆树过敏的人。
接触或食用后会造成严重后果。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漆树叶为羽状复叶,常呈螺旋状排列,叶轴圆柱形,被微柔毛,叶柄长7-14厘米,近基部逐渐扩大,小叶膜质至薄纸状,形状为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锐尖或渐尖,脉密被扁平的**柔毛。
漆树属于高山树种,耐寒性强。
适宜生长在海拔800-2800米向阳的山坡上。其他省份亦有栽培。
漆树适宜播种栽培。它的种子在9-10月成熟。
霜前采收种子,在阳光下晒3-5天,阴干后除去果梗和杂质,11月在大棚育苗,或3-4月在肥沃的沙壤土中播种。
好文探索:没有亲身经历过,你真的不会知道这种常见的树有多恐怖
可能我们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去爬山或是踏青时,父母都会千叮咛万嘱咐:“路边那些野树野花野草很危险,千万不要手欠去摸呀。”年幼的我们心里有时会犯嘀咕:“摸一下顶多就痒,有什么大不了的。
”长大后我们才知道,看似人畜无害的植物,摸了真的可能会得重病。
虽说遵循父母的告诫逃过一劫,但有些人还是会因为好奇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比如有位朋友,小学四年级时爬山时捡到一根木棍。他打算拿它来做木剑,便回家用刀削,边削边流出乳白色的汁液沾在手上。
可隔天,他的手和脸上起了很多疹子,之后水疱溃烂、化脓,全身过敏。
后来他才发现自己捡回来的是漆树的树枝。
所幸最后性命没有大碍。
一提到漆树,想必你肯定或多或少“漆树咬人”的**。
某人折了根树枝,结果手和脸就肿了起来,身上长满了硬硬的小疙瘩。整个人全身肿烂没有一块好皮。
这种过敏情况还算没那么严重的,有些重度过敏症还殃及性命。他们会出现低热,头昏,头痛,大**结,腹泻等全身性症状。在临床医学中,生漆过敏还会肾衰竭、糖**病,甚至引发精神性**等。
绝大多数人对它都没有抵抗力,基本一碰就完蛋了。可能对南方的朋友会说,漆树很少见呀,不存在这危险。
但请大家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真正造成过敏的元凶是一种叫漆酚的物质。
虽说带个“漆”字,但这类物质却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我们身边。
有数据统计,每年有超过2亿人因为漆酚而产生过敏症状。从接触以后到发病时间长短不一,由接触后数分钟到几周,大多数是1-2周左右。
如果发病后不及时进行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漆酚究竟如何“伤人”的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食物中含有这种危险的物质。
中学课本上,我们知道入侵人体的外来物质被称为抗原,比如细菌、病毒等。
每当外敌入侵时,保护我们的免疫大军就会奋起对抗。
此时,就产生一种专门消灭外敌的武器,即抗体。
但有时候,人体内的免疫战争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
这不,还有一种入侵者就是叫做半抗原。
它们大多是小分子的类脂和多糖、以及像青霉素、磺胺之类的药物等。兴许是入侵的力量太小了,它们自身并不会引起免疫反应。
一些半抗原入侵者并不会束手就擒,而是会去找“帮手”。它们偷偷跑去勾结我们体内一些大分子蛋白质。
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半抗原就获得了免疫原性而变成完全抗原。这样一来,它们就能继续对免疫系统发起进攻,并产生抗体和效应细胞等。
从这一波操作能看出,某些半抗原可真有点儿老谋深胜了。而我们前面提到的漆酚,就是这些狡猾入侵大军的一员。
其实按理来说,产生特异性抗体后,就能应对下一次半抗原的进攻了。
只不过有些时候,人体的免疫系统犯傻,误将自家人当做敌人。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种**反应,即是免疫系统对机体无危害性发起进攻,从而对机体造成伤害。了解了大致的原理后,让我们来看看漆酚具体是如何操作。
一开始,漆酚渗入皮肤后,就会由皮肤产生一种酶催化的氧化物。
经过一系列的催化,漆酚会与蛋白质结合,从而形成完全抗原。
此时,我们的人体极其敏感,能生成免疫T-淋巴球细胞应对下次相同半抗原的进攻。
当漆酚再次进入人体内时,抗漆酚抗体肯定会第一时间出动。但没想到,人体的免疫系统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先攻击抗漆酚抗体了。
类似于自相残杀的结果,便是将原本健康的我们推入水深火热之中。
而我们接触的生漆是由水分、漆酚、树胶质、糖蛋白、漆酶等物质组成。
其中漆酚是生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一般占50%-80%。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人类摸了漆树的汁液后会灼热,肿胀,奇痒难忍等过敏症状。目前医学上认为,漆酚过敏是漆酚作为变应原引起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反应(Allergiccontactdermatitis,ACD)。
对过敏体质的人群,只要微量的漆酚就足以引起很严重的症状。与我们常说的过敏反应不同,由漆酚引起的过敏反应又称为Ⅳ型超敏反应。
这类超敏反应往往会爆发的时间会较为延缓,却会造成组织或器官损伤,且不易愈合。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抗过敏治疗,就会出现肾衰竭、糖**病等。
至于引发的原因可能是跟免疫系统有关,具体仍在研究中。
那么,为什么我们能对漆酚了解得如此透彻呢因为漆酚不仅是生漆的主要成分,也是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漆器一词听起来好像很古老。
但它跟熊猫一样,也称得上是我们的国宝之一。
至少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生漆来做漆器了。所谓生漆,它就是人工割破漆树皮后自然流出来的乳液汁。
接触空气后,会迅速变成了褐色,数小时后硬化生成漆皮。
作为一种天然的涂料,它渗入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从餐具、日用具到交通工具、艺术品等等,可谓是无“漆”不入。与此同时,古人也很早意识到了它并非善茬,易使人“中邪”。
比如沈括的《梦溪笔谈》就大概记载了这么一个**:某人家里换了生漆做的家具后,看到皮肤起了疹子,便赶紧将它转手卖掉。
即便如此,生漆还是霸气夺魁,一举成为了“国漆”。
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性能实在是太优越了,足以掩盖其他不足。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来自绿色植物的涂料。
仅在常温下,它就能通过漆酶的催化作用固化成漆膜。
一般等漆膜干了后,它基本不会再让人体发生过敏反应。
从地下出土的那些精美的木棺、漆画、漆器等,就能看出它的防潮、防腐、硬度高等优点。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合成涂料能在这些性能方上超过生漆。
所以,工业上生漆又被视为“涂料之王”。就算在现代工业中,它也仍在国防、军工、科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是因为高致敏性,它说不定还会被捧为国宝中的“国宝”。正是因为生漆仍处在于重要的位置,所以现在还仍有一种职业叫做割漆客。
他们需要徒手爬上将近10米多的漆树上进行割漆。仅有的安全措施,只是在两棵漆树间绑上一两根小树干。
那么,为什么他们不在脚上套个特制的铁架子来确保安全呢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尽可能不要伤害到漆树的“命脉”。
看到这里,你可能还是觉得漆酚这些东西还是离我们很遥远。
其实除了生漆外,很多漆树科的植物都含有漆酚这类物质。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腰果、芒果、开心果都是这个科的成员。
就拿芒果来说的吧,它的果皮里就含有漆酚类物质。当漆酚敏感体质的人吃芒果时容易过敏,出现嘴唇红肿,起水泡,同时伴随着剧烈的**。
所以,如果对芒果过敏者,最好不要接触到漆科树的其他植物。等到起皮疹,水泡,甚至变成大猪头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如今,美国专利报道通过使用表面活性物质可以达到治疗漆酚过敏的目的,其原理是通过表面活性物质与皮肤中的漆酚发生反应,从而使漆酚失去作用。相信在不远的未来,那些对芒果等含有漆酚类物质的人也能安心地享受其美味。
齐志文,王成章,蒋建新。漆酚的生物化学活性及其应用进展[J]。
生物质化学工程,2023,52(04):60-66、
生漆致痒机理初探[D]。吉首大学,2023、
刘志强。半抗原诱导食物过敏发生机制及肥大细胞对Th2型过敏反应的调控作用[D]。
逐树而生割漆客[J]。中国民族博览,2023(01):75-91、
李忠义。漆树过敏所致精神障碍1例[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3(01):5、
张飞龙,魏朔南,李钢。
生漆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生漆,2000(01):3-9+13、
对漆树过敏致急性肾功能衰竭I例[J]。四川医学,1995(01):36、
黄重敏。漆树过敏致一过性糖**症2例报告[J]。
新医学,1989(09):479。
精选问答:
1、下雨天雨刷刮上树叶需要清理吗?
雨刮器的槽两边都有雨水孔,如果有树叶掉进雨刮器里的话,可能会堵住排水孔致使天窗漏雨,从而使车内进水。所以当树叶掉进雨刮器里面,最好还是及时把它清理出来,避免车内进水这种情况的产生。平时停车可以刻意选择远离一些树木的空地,这样就不用担心有树叶进入到雨刮器里面了。
雨刮器排水槽杂物的清理方法
清理雨刮器排水槽的杂物,需要卸掉雨刷器,再拧开挡物塑料件的螺丝,卸下挡物件,接下来使用压缩空气去吹,就能清理槽内堆积的杂物了。注意一定要确认水槽清理干净再重新把雨刮器组装安装好,因为如果没有清理干净,导致排水槽的排水效果不好,就会使槽内出现长时间的积水,从而导致雨刮器生锈。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清理完水槽之后喷一下装甲漆,这样就可以防止雨刮器排水槽生锈了。而假如自己实在是没办法清理雨刮器排水槽内的杂物的话,可以去专业的洗车店寻求帮助。一般洗车店只需要用高压水枪就可以洗得很干净了,不会花费太多钱的,所以可以大胆放心前往。
2、奥迪A4L碰到路边的铁树树叶会刮出划痕吗?
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但我知道A4L白色的是标准漆,不是金属漆,标准漆相对来说会软一些,但因为奥迪在工艺上要比中档车要好很多,所以还是有希望可能不会刮伤,但还要看树枝的软硬程度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