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天麻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2024-03-1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86 次
天麻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这篇经验总结会给农资人介绍一下“天麻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的内容进行精确解释,期望对农资人们有些许帮助,赶紧收藏吧!

  种植天麻可在每年春季的3-5月份进行。此时的温度更适合天麻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播种后,发芽率会提高。种植前需翻土、晒干,以消灭土壤中的细菌。

  将天麻的种子播入土中,种子发芽后加水。

  种植天麻可在每年春季3-5月份进行,但在北方需要4月份开始种植,因为北方气温较低,4月份的气温符合天麻发芽的要求。

  同时,种植天麻可在天气比较晴朗的时候进行。

  天麻适宜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在种植天麻过程中,可以选用富含微量元素、土质疏松的腐殖土或沙壤土。也可以在种植前翻新土壤和施肥。

  在播种过程中,要选择生长健壮、籽粒饱满的种子,均匀撒在土里,上部用细土覆盖。播种环境需要保证有足够的蜜环菌,这样天麻就不能正常生长。

  在天麻后期的管理过程中,天气干燥时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阴雨天气天麻要松土,排干土壤中的积水。

  同时,要防止人畜踩踏天麻种植区。以免影响它的生长。


好文探索:天麻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概述】天麻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赤箭”为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享誉国内外。具有平肝熄风、镇痉的功能。

  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块茎。

  原为野生,现大都改为人工培育。主产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湖南,湖北等地。

  【生长环境】天麻为多年生寄生草本,生于山地树林有蜜环菌的湿润肥沃的腐殖质土壤中。它的生育期经过种子、米麻、白头麻、箭麻等发育阶段。

  箭麻萌动后抽茎出土,即花茎,顶端着生数个小花,开花结果,形成大量种子,结实后地上茎枯萎,地下块茎腐烂解体,留下少数米麻。

  1、选地整地:露天栽培天麻,应选择含有机质、质地疏松、排水良好、保水力强的山间荒地或林间空地,坡度以小于25、

  为佳。土壤以沙质壤土及腐殖质土为宜。

  整地时间,北方于4月上旬至6月上旬。南方于3月上旬至5月中旬。整地时要清除草皮、树根、石块,然后按50~80厘米的间距,挖宽40~50厘米,长60~80厘米的培养坑(又称间厢),深15~60厘米不等。

  也有的不挖炕,采取平地培土栽培天麻。

  (1)培养蜜环菌:蜜环菌分布较广,适应性强,菌种丰富,多生于林间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或朽木和树根中。

  培养蜜环菌的菌种,可在有野生天麻分布的林间采集。没有野生菌的地方,可从外地解决。

  ①培菌材料:橡树、桦树、枫树、榆树、栗树、杨树、榛树均可。菌材中直径2~3厘米以下的称菌枝材,直径在3厘米以上的称菌棒材。

  菌枝材多截成5~15厘米长的小段,菌棒材截成20~30厘米或45~60厘米长的木段。截段后的菌材,应将皮部每隔3~5厘米砍3~4排鱼鳞口,再稍加晾晒,即可用于接菌培养。

  ②培菌时间:6~8月均可,此时降水充足,湿度较高。有利于蜜环菌的繁殖,能保证秋栽天麻的使用。

  ③培育菌种:用人工方法培育好菌棒和菌枝,以供育菌使用。栽过天麻的旧菌材,虽已腐烂,但其上蜜环菌还很发达,也可用作培育菌菌材和菌枝的菌种。

  以菌枝作育菌为好,因菌枝幼嫩,蜜环菌繁殖快,培育时间短,容易控制杂菌,并能用作培育菌材和菌床,特别是在菌材不足的情况下,可用作伴栽天麻。一般菌材在每年4~8月进行培育,其方法是挖30厘米深的坑,坑底平铺备好的菌枝材1~2层,再横放几根没有杂菌、生长良好的旧菌材作菌种,棒间也摆满树枝,依次摆3~4层。

  如果已有培育好的菌枝,便可在两层树枝上加一层菌枝,每层用腐殖土或沙土填满空隙。其上盖土厚10厘米,呈弓形。

  40~60天菌丝即可培育好,当6~7月培育苗床或菌材时,可用作菌种。培育菌材,应选择山的阳坡地,以排渗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宜。

  其方法为坑培法、半坑培法或池培法。

  ④坑培法:一般低山区较干燥的地方采用此种方法。

  坑深30~50厘米,宽45~60厘米。也可根据地形和培育菌棒的多少而定,但每坑培育菌材不宜超过200根,以免感染杂菌。

  将挖好的坑底铺一层备好的新鲜木棒,用土填好空隙,第2层放菌种(菌棒、菌枝、野生菌种等),如菌种不足,可每隔两根新鲜木棒放一根菌材,上面放一层新鲜木棒,再盖土10厘米,与地面平。

  ⑤半坑培法: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的中山区多采用此法,坑深20~30厘米,宽45~60厘米,培放菌材可高出地面35厘米左右。在地上部分摆放菌材时,上下两层应纵横交错,以免散堆。

  ⑥池培法:用片石或砖砌成深Im的池子,底部填一些沙土,放一层新材,加一层菌材(或旧菌材),盖一层沙土,此方法堆放好后,加大湿度,在20℃~25℃条件下,40~60天即可培育出菌材。

  ⑦培育菌床:这是一种新的培菌方法,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选择林间空地,伴生植物多,遮阴条件好,有蜜环菌的地方。一般菌床深40厘米,宽50厘米,长60厘米,床底土要挖松整平,铺一层干树叶,其上顺摆5根菌棒材,间距6~9厘米,每隔10厘米呈八字形摆放菌枝(菌种),用细土填空至平后,覆土5~6厘米,再加铺一层干树叶。

  挖菌床时,坑与坑间留出Im距离,以便在栽培时取出上层菌棒,再加放5根新菌棒,便可栽一窝,以充分利用苗床。

  (2)无性繁殖:用小天麻作种麻进行繁殖。

  目前我国大部地区采用这种栽培方法。栽培日期,一般冬栽于11月,春栽于3~4月,以冬栽为好。

  种麻选择白麻和米麻为好,每个重量5~10克最佳。选择无病斑、无创伤、无冻害、无腐烂、体形呈纺锤形、芽眼明显的作种麻。

  有的也用箭麻作种麻,但要去掉顶芽。种栽用量,要以种麻的大小和一窝菌材数量多少而定,一般每窝用9~10根菌材的,一根菌材放种麻5~6个,重量50~60克,每窝下种量500g左右为宜。

  目前在大面积生产中主要有下列方法:。

  ①菌材伴栽法:挖40厘米的深坑,将培育好的菌棒放在坑底,间距5厘米。每根菌棒并行摆上种麻,菌棒的两端也放种麻,种麻要紧靠菌棒。

  米麻撒播在菌棒两则。栽完一层,填土3~5厘米,以不见底层菌材为宜。

  再用上述方法栽种第2层,最后盖土10~15厘米,略为高出地面。

  ②菌材加新棒栽培法:一般用10根菌棒,底层放5根培育好的菌棒,再间隔放入未培菌的5根新材。

  种麻放在培育好的菌材两侧,按菌材伴栽法进行栽种。

  ③菌床栽培法:栽培时挖开培育好的菌床,取出上层5根菌材,下层的不动,按菌材伴栽法栽人种麻,填土3~5厘米。

  再用上层5根菌材栽种第2层,然后盖土10~15厘米。这种方法接菌率高,成活快,产量高。

  也可把培育好菌床栽时扒开,取出5根菌材,加入5根新材,重新栽一窝。再用取出的5根菌材,加5根新材,另栽一窝。

  ④作畦栽培法:在山区林间或林缘坡地作畦,两畦间留30厘米的作业道。挖松畦底土壤,以利渗水。

  菌材平放,间隔5~6厘米,边摆边加腐殖质土,按菌床栽培法栽种,可栽一至两层。

  ⑤箱栽法:采用箱栽法不受场地和土质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闲散空地,庭院和室内等条件。

  这种方法既易于控制温度和湿度,又省工省料,方法简便。培养箱的大小要求不严格。

  一般长60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即可。通常栽培土多用阔叶树锯末、细沙和腐殖土混合配成,比例为1:1:1、

  但锯末不得太多,否则易发酵增温而使天麻和蜜环菌受害。方法:一般每箱用4~6根菌材,栽种麻250克。

  北方冬季可将箱移入室内,春暖后再移放室外。南方夏季则应移搬到室内,并要适当洒水,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

  (3)种子繁殖:天麻的种子细小。

  一般在芒种以后抽薹,夏至前后开花,花谢结果,每株有绿豆大小的果实(麻桃)20~30个。此时应用稀纱布把麻桃包好,让它继续生长成熟,既能吸收阳光、水分,又能避免大风吹去桃内米子。

  麻桃呈现淡黑色时,米子已长老了,即连秆摘回(注意勿令种子落出),晒干作种。选择有野生天麻的(有蜜环菌)地方挖穴播种。

  【栽培管理】天麻栽培后,生育期不进行中耕、施肥、除草。一般冬季要盖一层落叶防止冻害,人春将覆盖的树叶除去,以增加地温。

  雨季要在窝子上部开一“人”字形小沟,以利于排水,防止雨水流进窝内。天旱时要适当浇水,解除干旱,并要注意防止人畜践踏,以免造成损失。

  ①真菌病:已知有真菌、黄霉、白霉和绿霉等,通称杂菌病。一般多在温度高、湿度大,透气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发生。

  对菌材和天麻均发生危害(蜜环菌与杂菌鉴别见下表)。防治方法:要经常进行检查,在菌材上发现真菌后,可取出晒1~2天,然后用刀刮掉寄生真菌处痕迹,对危害严重菌材应烧毁,以防传染。

  以菌丝形式分布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不发达菌丝之间及皮层中。分布在树棒表皮。

  幼嫩菌索呈棕褐色,有白色生长点。

  很容易见到。白色,片状,生长迅速。老化部分有时也出现黄棕色、白色或红。

  ②腐烂病:俗称烂窝病,是生理病害。夏季温度高,天麻受生理性干旱,中心组织腐烂,成白浆状,有一种特异的臭味。

  防治方法:目前病因不详,主要方法是发现病株后,及时清除。

  ③水浸病:天麻生育期最怕水浸,一般水浸12~24小时天麻即腐烂,有臭鸡蛋味。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培。降雨后要及时进行检查,发现积水,立即排除。森林郁蔽度过大时,可进行疏枝,增加光照。

  ④锈腐病:浸染天麻块茎,初为铁锈色斑点,逐渐蔓延,严重时整个块茎全部坏死。

  防治方法:一般是选择通气性良好的沙质壤土栽培,覆土时防止带有染菌的枯枝落叶。注意选用无病无伤种栽。

  ①天牛幼虫为害天麻:防治方法:一般用毒饵、毒土诱杀。

  ②蝼蛄成虫或若虫为害:防治方法:用砒霜和炒香麦麸配成毒饵,傍晚撒于天麻窝表面诱杀。

  ③介壳虫:一般由菌棒携带,为害天麻块茎。

  防治方法:发现菌棒上有介壳虫时,可将菌棒烧毁。发现箭麻、白麻或米麻体表上有虫害,可及时加工成商品,不作种用。

  ④蚜虫:主要为害天麻花薹和花朵。

  防治方法:喷1000倍液氧化乐果防治。

  ⑤白蚁:主要为害菌棒,对天麻生产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多采用挖新窝和药物防治。

  【收获与加工】冬栽天麻第2年冬或第3年春采挖。春栽天麻当年冬季或第2年春收获。

  春季收获称“春麻”天麻初冬进入休眠期后,或者早春没萌动前,营养积累充足,此时收获最好,称“冬麻”一般多在每年10~11月间收获,收、种结合,边收边栽,产量高、质量好。收回以后,要及时加工,以防腐烂。

  首先根据天麻大小,一般重量在90克以上为一等,45~85克为二等,45克以下和碰伤挖断的为三等。然后洗去泥沙擦去外皮,做到随洗随加工,以保证药效。

  将天麻分批蒸或煮至断面无白心为度,用明矾水浸洗,取出,晾晒至**成干,用硫黄熏后,再晒或炕至全干即可。


精选问答:


  1、天麻种植的方法有哪几种?详细的?

    天麻种植步骤:  第一步,接种蜜环菌。先准备好树棒,锯成小节段,每隔1寸左右割一个鱼鳞口,把蜜环菌放进去。  第二步,选择培养的地方。一般可选择沙壤土在室内培养,控制好温度和湿度。  第三步,培养好的菌材上放入种麻,准备种植天麻。  第四步,一年以后就可以挖出天麻,这时候天麻就种植成功了。

  2、种植天麻需要什么条件?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自我介绍下我是来自湖北宜昌天麻之乡的种植户欢迎大家交流啊 下面是我自己总结和收集的一些资料希望可以帮到需要的朋友 天麻生长习性:适宜于疏松、湿润的砂质壤土中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15-28度,当地温低于8度、高于30度即停止生长。天麻不能自养,必须依靠蜜环菌提供养分而生长发育。即蜜环菌生长在木材上,天麻再吸收木材上的蜜环菌再生长。 天麻种植基本条件是: ①有适宜天麻种植的原料资源——木材,除开松、杉树外,其它杂木材树种都可以用于种植天麻。 ②沙土, 沙性土壤,疏松、透气、沥水的土壤。也可以用河沙。气温自然 引种天麻与引进其它农作物种子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农户在引种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当地气候是否适宜。天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温度过高、过低,天麻都会生长变慢甚至出现休眠。特别是温度过高时,还容易出现烂麻。 天麻最适宜在海拔稍高、林木茂盛、夏季气候冷凉、空气湿度较大的山区种植。其它地区种植天麻,必须设法改善局部气候条件。尤其是低山种植天麻,夏季要能通风、降温、保湿,防止天麻腐烂。如果环境不适,最好不要轻易引种天麻。 二、有没有合适的资源与栽培场所。种植天麻,需要栓皮栎、麻栎、槲栎等木质坚实耐腐,且树皮粗、不易脱落的树木做菌材,同时需要富含有机质、略偏酸性、疏松透气、不带病虫的天然阔叶林间腐殖土做培养土。引种天麻前,要先考察周围是否有此类资源。另外,种植天麻栽培场所也很重要,要求四周清洁、少杂菌,空气新鲜、湿度较高。如果环境过于干燥,初种植者**不当,很容易引起烂麻。 三、菌床是否准备妥当。天麻与一般植物不同,属严格的异养生物,自身不能制造养分,只能依靠其伴生菌——蜜环菌为其提供养料才能生长。因此欲种天麻,首先必须准备好蜜环菌床。一般秋末冬初引种天麻,6~8月份即需要着手引进菌种、培养菌材,这样天麻引种回来后可顺利播种。如果在引种同时准备菌床,不仅会使投资加大,而且第一年产量较低,效益欠佳。 四、引种季节是否适当。由于天麻有性繁殖种子保存期较短,且扩繁难度较高,目前农户种植天麻,基本上都是引进白头麻、米麻做种。天麻一般随收随播,最佳播、收季节在秋末冬初11月份前后。冬季引种天麻,需防麻种冻伤;春季引种天麻,若气温已高,天麻已开始萌动生长,却无蜜环菌及时提供养料,则天麻生长不良,产量明显降低。其它季节,不宜引种天麻。 五、供种单位是否可靠。目前天麻供种单位较多,但虚假广告、信息也多,农户引种时需慎之又慎。有条件的农户,最好到国家正规科研院校找有关专家引种,或者直接到天麻主产区引种。如果当地有野生天麻,也可收购野生天麻做种。千万不可相信寄发或散发的小广告,未经现场考察就轻易邮购。 六、**麻种数量要与菌床面积匹配。以山区常见的天麻窖栽为例,如果每窖铺两层菌材,每层用菌材10根,每根菌材旁放5粒20克左右的天麻种子,则每窖需20克左右的天麻种2公斤。由于天麻品种、麻种大小不一,所以具体购种时还需要灵活变通。红天麻每窖用种量可略小,乌天麻每窖用种量宜略大。麻种小,每窖用种量可略小;麻种大,每窖用种量应适当加大。如果购进麻种过多,会使种植成本提高;麻种过少,则会影响到当年产量。 七、麻种质量要高。最好能引进有性繁殖后种植1—2代的天麻种子,这样的天麻种活力旺盛,生长快、产量高。用小白麻、米麻做种均可,麻种大小最好在20克左右。 麻种应新鲜,呈黄白色,无病虫、无创伤,凡老化、损伤、带有病虫的天麻不宜再做种用。 八、要确保运输安全。麻种运输,需要用保温透气材料包装,每层麻种间用**等材料隔开,并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麻种在运输过程中失水、冻伤,或受到机械损伤。切不可将麻种用不透气的塑料袋直接包装运输,以免造成损失 如何防止菌材感染杂菌 1、选地:选择透气性良好的砂土和砂壤土种植天麻,另外不能连作,应消灭老窝。 杂菌种类较多,有的在土壤粘重、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容易生长,有的在浇不到水的地方易生长。如室内栽的天麻,浇水不匀,常在浇不到水的地方长杂菌。水分适宜的地方蜜环菌生长旺盛,杂菌就受到控制。所以不管是田间栽植或室内用锯末沙配土栽植都应浇水均匀,室外栽要注意选排水良好的土壤,另外不要在杂菌窝中连栽,山区土地面积大,可选生荒地栽天麻。减少重茬引起杂菌危害天麻。 2、培养菌枝、菌棒、菌床时所选用的菌种一定要纯。如果培养出的**固体菌种或菌枝本身就带杂菌,那么由它们培养的大量菌材也都易受杂菌感染。 3、一穴中培养菌棒的数量不宜过多。一般要控制在100-200根之内,如果感染杂菌,可弃而不用,减少到最低损失。这是防止杂菌污染最好的一种方法。 4、因杂菌营腐生生活,选用新鲜木材培养菌棒最佳,同时应尽可能缩短培养时间。新鲜木材不宜晒干使用。如果无新鲜木材,只有干木材,那么也应选择未朽烂,无杂菌的木棒树枝预先浸透水后再用。 5、菌坑不易过大过深,特别是水位高的地方或降雨量大的地区,易造成过湿、淹窖、且地温低,都不利蜜环菌的生长。 6、土壤或填充物一定要干净未有污染。用土填空时应实而不紧,也不可虚浮。 7、注意坑内湿度变化,应保持坑内适宜湿度。湿度过大,要去掉覆盖物通风或周围挖渗水沟。 8、如发现菌棒上有杂菌,轻者刮掉,日晒1-2日,重者抛弃不用。 9、加大接菌量。菌枝或菌种放的多,菌长的快,就能抑制其它杂菌生长。 10、采用纯菌种伴栽、伴播方法,因菌种纯,无杂菌污染,用砂覆盖,都可大大降低杂菌污染的机率 天麻的主要虫害有蝼蛄、蛴螬、介壳虫、蚜虫和伪叶甲。 防治病虫危害   (一)虫害   1、蝼蛄:   土名拉拉蛄。以成虫或若虫在天麻窝表土层下开掘纵横隧道,咀食天麻块茎。防治方法:主要利用药剂进行毒饵诱杀。用50%氯丹1斤,炒香的麦麸50斤,加水15斤拌合后作成毒饵。于傍晚时分撒于天麻窝表面。   2、蛴螬:   土名又称地蚕和土蚕,是金龟子的幼虫,以幼虫在窝内咀食天麻块茎,将块茎咬成空洞。防治方法:在播种或栽植前窝内土壤可进行药剂土壤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用水稀释30倍,喷于窝面再翻于土中,在生长期用该药700-1000倍在窝内浇灌。有条件的地方,在天麻地附近设置电灯、马灯、黑光灯诱杀成虫(金龟子)。   3、介壳虫:   主要是粉介为害天麻块茎。一般是由菌棒上带入麻窝内的。收获天麻时,常见到白麻或箭麻块茎上有粉介扒在表面如系个别穴发生,应将菌棒放在原穴中架火烧焚,白麻、米麻和箭麻一齐水煮加工,不能与其他种麻混合,更不能作种用。如果大部分麻窝都遭介壳虫危害,就应将天麻全部加工,这块地也要停止再种天麻,所有的菌棒进行烧毁防止蔓延。   4、蚜虫:   俗称腻虫。危害花苔及花。蚜虫危害时应用40%的氧化乐果配成1000倍液喷雾杀灭。   5、伪叶甲:   以成虫危害天麻果实,在果实上蛀孔。因为虫口数量不多,可早晚人工捕捉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天麻的田间管理   一、防旱   根据天麻生长习性,春季天麻刚萌动生长需水量小。6、7、8月份是其生长旺盛时期,需水量较大。9月下旬后,天麻定型,处于养分积累阶段不需要大水。在我国长江南岸及沿长江地区栽天麻,雨水较多,一般不进行灌水。但夏季遇伏旱时,也要注意浇水保芽。因为7月份正是新生麻迅速生长的季节,幼嫩的芽子还不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威胁。在长江北岸及北方地区,尤其是一些土层脊薄的地区,夏季更应注意防旱。   在山地栽种的天麻灌水时要沿坡的斜面,并于天麻窝的上方挖一洞穴,看到菌棒的一头,即可浇水待水渗入后再覆土填平洞穴。平原地区浇水,不能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尤其是种子发芽的原球茎,大水漫灌会使大量原球茎死亡。应用**方式只要将上层干土层喷湿和下层湿墒接上就可以,并且应勤浇,轻浇。   二、防涝   一般情况下,夏季雨水大些对天麻生长是有利的。但遇大暴雨后应检查容易积水的天麻窝,注意及时排水。尤其是底层土壤排水不良和低洼的地方以及在平原地区栽天麻,大雨后都需注意排水。对天麻生长影响最大的不利因素是秋涝。秋季气温和地温都逐渐降低,天麻生长缓慢,将要进入休眠期。水分大,蜜环菌则会破坏了种麻的防御结构。在环境条件不利天麻生长而蜜环菌仍能生长的情况下,侵染麻体的蜜环菌则进一步深入内层,突破天麻消化层而进入中柱层,引起麻体腐烂,新生麻就停止生长。 在9、10月份要特别注意开好排水沟,防涝、防止天麻窝内积水。   三、防冻 天麻一般来说能耐低温。如1971年,北京引种的天麻窝,在20厘米深栽植层的土壤地温在-3℃条件下能越冬,虽周围土壤已冻结,但天麻块茎仍未受冻。我国寒冷的吉林省抚松县,海拔774.2米的地区,元月份平均温度为-15.7℃,最低温度可达-34.7℃,仍有天麻分布。但这些地区必须有40-50厘米厚的自然积雪覆盖,天麻分布层的土壤温度在-5℃以上,天麻不至于受严重冻害。通过实地观察,头一年栽种的天麻,冬季未进行采收的要比当年新栽种下去的天麻抗寒力强,东北地区,当地野生分布的天麻要比由南方引种去的天麻抗寒力强。另外骤降低温,在有的情况下也会造成天麻受冻。如果-10℃的低温发生在冬季10-11月份,天麻容易受冻害。如果是1-2月降温,天麻受冻害就轻微。因为天麻已经过了几个月的低温锻练,提高了天麻抗逆能力。但是如将天麻暴露在空气中则抗寒力降低。于零下2-3℃的条件下只放置半天或一夜,天麻块茎表面就会变为鲜红色,遇暖解冻后麻体内呈现白浆状。故冬季翻栽天麻的时间不宜太晚,以防止天麻暴露在空气中遭受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