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最新种植技术
本篇农资汇总会给广大农资人介绍一下“食用菌最新种植技术”的内容进行周详详细,希望对各位网友们有少许帮助,快快收藏起来吧!
场地选择应远离畜禽场、垃圾堆、化工厂和人流多的地方,且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清洁无污染。栽培管理选择菌种:不得使用老化或受到污染的菌种,应选用健壮、优质、抗病的菌种。
精细管理:注意原料、菌袋和工具的卫生。科学育菌: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要按其对生长发育条件的要求,科学地调控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光线和pH值等,并要适当通风换气。
施肥:喷施蛋白胨、酵母膏溶液,可使菇体肥厚、促进转潮。喷施腐熟人粪**,喷完后,可再用清水喷1次。喷施米醋。在平茹生长中后期,用300倍的食用米醋液进行菇面喷施,在采收前1~3天每天1次,一般可增产6%,且色泽更加洁白。喷施培养料浸出液,可延长出菇高峰期,并使子实体肥厚。喷施葡萄糖、碳酸钙溶液,有促进菌丝生长的作用。
首先将用来制作菌种的枝条剪成小段,放在消毒池内,压盖好加入清水没过枝条。泡透后再加入少量的生石灰,直到pH值呈现偏碱性为止。
制作时一定不要使用培养基已干缩或老化的一级种,以免影响菌种的成活率或导致生产性状退化。启用保藏的一级种时,应认真检查是否有污染现象。
1、首先要将用来制作菌种的枝条剪成一小段,然后将其放在消毒池内压盖好加入清水,清水一定要没过枝条。将枝条泡透后加入少量生石灰,直到pH值呈偏碱性为止。
然后将枝条沥干水分装入聚丙烯菌种袋,袋子一定要放在高压锅内蒸煮3-10个小时进行灭菌,放凉后就可接种。
2、接种时要注意,不要使用培养基已干缩或老化的一级种,这样可以避免影响菌种成活率或导致生产性状退化。
长期保藏的菌种,在使用前必须放在恒温箱中活化培养,提高培养温度,活化培养时间一般是1-3天左右。
3、如果要使用保藏的一级种,必须要检查是否有污染现象。
比如试管斜面上呈现黑色、绿色、**等菌落,就说明菌种已遭受霉菌污染。将试管迎亮光观察,如果在气生菌丝下面有黄褐色圆点或不规则斑块,也表明菌种被细菌污染了。
1、首先调配好合适的基质,食用菌和植物不同,它适宜生长在木质纤维的基质中。因此可以使用玉米芯、棉籽壳、木屑等进行压制消毒杀菌,然后将其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基质使用。
2、食用菌包括了很多种菌类,大部分的菌类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不耐高温。菌类在温度过高、气候炎热的天气里面会生长缓慢或停滞生长,因此植株的温度必须控制在24-27°C之间。
3、食用菌一般对阳光没有需求,它和植物不一样,菌类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一定要为栽培食用菌的容器做遮光处理,不能有太明亮的光线进入其中,如果没有做好遮光处理,食用菌也可能会死亡。
4、大部分食用菌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以它们不需要人工浇水,只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基质中的水分生存。种植者必须保证栽培食用菌的容器周围有一定空气湿度,这样可以为食用菌提供充足的水分。
食用菌栽培技术有哪三种基本方法。
菌菇类是我们爱吃的食物,也是火锅里面必不可缺的食材,因此现在也有不少网友在种植食用菌,不过网友真的知道怎样种植食用菌吗那么下面就跟随小编来看看种植食用菌的办法吧。食用菌1食用菌栽培与作物不同,用的不是土壤,地面只是食用菌栽培的支持物。
2食用菌栽培用的是培养料,食用菌要将培养料分解建造自身。这些培养料绝大多数都是人类不能作为食物直接食用的木质纤维素类的农林副产品,如秸秆、木屑和禽畜粪便等。
3食用菌虽然种类很多,但是栽培程序基本是一样的,即培养料制备→灭菌或发酵→接种→发菌(有的食用菌需覆土)→出菇(耳)→收获。有的种类只出一茬,有的可以出几茬。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有三种,即纯培养法、选择性培养法和优势培养法。
一、菌种制作的基本设备1、食用菌菌种制作的工艺流程培养料的贮备和预处理-------容器、工具的洗涤------配料、培养基制作------灭菌------冷却------接种------培养-------贮存2、基本设施①厂房:②原料库③原料预处理场地④洗涤室:5配料室⑥灭菌室⑦接种室⑧化验室⑨培养室⑩贮存室二、纯种分离菌种的分离方法主要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基内菌丝分离法和土中菌丝分离法。
1、孢子分离法:属有性繁殖。对于香菇、平菇异宗结合的菇类,为避免产生单孢**现象,必须采用多孢分离法。
单孢分离法主要用于杂交育种的研究。⑴种菇的选择和处理种菇选择的标准:必须纯正,具有本菌株性状,发育健壮,无病虫害,成熟度适当。
种菇选定后,首先除去附着在菇体表面的杂物,如蘑菇、草菇可用01%升汞浸泡消毒2-3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漂洗3次,以洗除表面附着的药物,最后用无菌纱布吸干水分。香菇、平菇可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
(2)多孢分离法①整菇播种法②钩悬法③贴附法4菌褶上抹取孢子法⑤孢子印分离法⑥空中孢子捕捉法(3)单孢子分离法一般采用方法:平板稀释法、连续稀释法、毛细管法等。2、组织分离法(1)子实体分离法(2)菌核分离法(3)菌索分离法:对一些不易找到子实体及菌核的菌类3、基内菌丝分离法对于子实体只有在特定的季节下出现,平时不易采到,或子实体小而薄或呈胶质状态(1)菇木(或耳木)分离法在食用菌繁殖旺盛期(2)代料基质分离法分离前,选择一批子实体发生早、产量高、菇体尚幼嫩且生活力强而无病虫害的栽培袋,待子实体将近成熟时,去掉子实体,然后用75%酒精将培养袋进行消毒后,在培养料下15cm处挑取03cm的培养料小方块组织,接入试管培养基的中央,置于恒温下培养。
3、土中菌丝分离法:用于采集生长在土中的菇类菌丝体三、制种技术采用孢子分离、组织分离和基内菌丝分离等方法分离培养而获得的纯菌丝,经过原种的扩大培养和母种、栽培种的制作,即可作为食用菌生产用的菌种。1、菌种的类型母种、原种、生产种2、培养基的种类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3、原种制作从担孢子或菇体组织直接分离培养获得的原种或引进的原种4、母种及生产种制作将原种菌丝体移植到由粪、草、木屑、棉籽壳或麦粒等原料配制成的培养基上,而制成的菌种称母种。
将母种再扩大繁殖制成的菌种,称栽培种或生产种。5、培养基灭菌(1)高压蒸汽灭菌法琼脂培养基采用105kg/cm2压力,温度121℃,灭菌45-60分钟。母种和栽培种固体培养基采用12-15kg/cm2压力,温度123-129℃,灭菌1-15小时。
(2)常压蒸汽灭菌6、接种室消毒灭菌熏蒸消毒法: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法(2)紫外线消毒:(3)石碳酸灭菌7、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原种或母种菌种移接到经过严格灭菌的培养基上,称为接种。8、菌种培养(1)原种培养接种后的试管原种,置于25℃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经过2-3天即可检查生长情况,纯洁菌种经过7-15天的培养,原种菌丝即可长满斜面培养基。
(2)母种及栽培种培养栽培种接种后置于25℃左右的培养室内培养。当菌种瓶中菌丝体伸入培养基的1/3时,培养室内的温度可降低2-3℃,以避免菌丝生长代谢加强,料温上升而引起高温障碍。
培养室内保持60-70%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经过20-40天的培养,菌丝即可扩散生长到整个培养基,再经过7-10天即可培养出优质的菌种。
四、菌种保藏方法及复壮技术1、菌种保藏方法菌种保藏的基本手段是采用低温、冷冻、干燥、减少供氧量等方法,终止其繁殖,降低其代谢强度,使之处于休眠状态。(1)斜面低温保藏法:保藏时间不长。
(2)液体石蜡保藏法:保藏期限可达3-5年。(3)滤纸保藏法:保藏期限可达2-5年。
(4)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保存时间可达数年(5)液态氮超低温保藏法:近年国际流行的新技术。2、菌种复壮技术提纯复壮。
主要有组织分离法及菌丝体复壮的方法。
一、栽培准备工作:从接种到出菇约需90~120天,整个生长期约300~330天,一般于夏、秋高温季节在室内降温条件下制备栽培袋(规格为17厘米×34厘米,圆形)菌块,秋末冬初出菇。
香菇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3~32℃,适温为10~28℃,子实体的生育温度为5~25℃,适温为12~17℃,栽培方式为床架式,一个棚内安排宽65厘米的栽培床6行,主走道宽50厘米,其它走道宽35厘米,中间床架分上、中2层,包地面为3层立体式。两边床架设一层床面,包地面为2层。
紧靠大棚两边的两行床不设床架,只在地面E栽培一层。每2层床面间隔距离为50~60厘米,床沿高20厘米,地床床沿可用红砖拱立排成。
整个大棚地面用红砖面平,或将面整平再种香菇。其栽培方式可分固体原种栽培或液体菌种制作后栽培二种。
主要措施为:斜面母种一原种(摇瓶菌种)一(液体栽培种)一栽培袋菌种脱袋排放一菌块恢复生长和转色培养一出菇管理一采收。排放菌种前先在床面上垫上地膜,先垫一边,再将菌种脱袋,成排均匀摆放在床面上。
排完一个床面,将另一边地膜覆盖于菌块之上,不必盖紧盖严,便于通气。以后精心培管,待转色、出菇,直到采收后床膜才予以撤换。
二、转色、出菇管理:出菇前,菌丝有一段转色的生理变化,这一期间,棚温要保持在20~23℃之间,还要掀盖地膜以通风、保温。要防止高温、高湿所带来的菌丝陡长,形成厚菌皮,影响产量、质量。
如果条件适宜,自脱袋至转色约需10天。转色后菌块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这段时期称为出菇期。
①秋冬菇(10~12月),由于棚温过高,须经常揭膜降温,长期保持棚温在10~15℃之间。每收获1次,须短时间揭开床膜换气,以促发育。
②冬菇(1~2月)这时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宜于晴天对地面**保湿,通常以保温为主。③春季菇(3~6月)首先是将菌块浸水,含水量为60%即可。
其次是控制棚温,保持昼夜温差在20~25℃到10~15℃,也即10℃的温差。以后气温升高,可适当揭膜降温。
2紫木耳栽培技术要点21发育条件紫木耳适应广,菌丝在5~39℃之间即可正常生长,子实体为0~42℃,紫木耳喜高温、高湿,对氧气要求不严格,缺氧环境中,仍可正常生长。其菌丝体培养宜在黑暗中进行,因在较强散射光照射下,会过早成熟,影响产量。
子实体则可在高温高湿强光直射下旺盛生长,耳片大而肥厚,颜色紫红至紫褐,品质优良,因此可作四季栽培。
三、栽培方法:有三种,均采用17×34厘米的筒膜料,两头接种,然后栽培。
1、床架式:设置床架方式与香菇同。再将菌袋两端用绳子扎紧,袋面上用刀片划上4~5条纵向缝隙,即可排放(下同),一般为卧放在床架上,排满后,需盖上地膜。
2、吊挂式:棚内设成排木桩,菌袋吊挂在木桩上,其间距离自定,留出走道进行管理即可。菌袋齐地面至桩顶一一吊挂,袋距5厘米,桩下部地面可卧排,以后,每3~5行桩用整块地膜全部罩盖住即可。
3、沙畦式:内设数个长方形不漏水的浅床坑,上铺河沙,厚5~10厘米,此法适高温干旱情况下应用。排放前沙层灌足水,再行排放菌袋,畦面上方亦可设置一定高度木架,木桩吊挂菌袋以增加产量,排、吊完好用整块大膜覆盖。
好文探索:2023年中国食用菌产业数据分析简报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全球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种,能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种,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
食用菌有“**争”优势,即“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目前已成为我国继粮、油、蔬、果后的第5大农业种植业。食用菌主要利用秸秆、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农林下脚料生产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菌类产品,具有生态循环利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进步,同时,由于消费者需求的结构升级,越来越多的食用菌实现了工厂化、商业化栽培,并进入消费市场,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量不断增加。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23~2023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由2201.16万吨增长至2023的4133.94万吨,11年间增量达1932.78万吨、增幅约87.8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89%。
图表1:中国食用菌总产量变化趋势。
我国食用菌市场总产值随着食用菌产量的提升也整体呈正增长态势,仅2023年小幅下滑。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23~2023年,全国食用菌总产值由1413.2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475.63亿元,近11年间增量约2062.41亿元、增幅约145.1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9.38%——整体增速明显高于产量增速。
图表2:中国食用菌总产值变化趋势。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快速,分布区域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山区到平原均生产食用菌,根据各地气候及资源特征,我国食用菌产业呈现带状分布,如东北三省,华中河南、湖北及山东、浙江沿海地区形成黑木耳产业带。东北辽宁,华北地区的河北东北部,华中河南、湖北以及山东、浙江沿海地区形成香菇产业带。西南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及华中的湖北、河南,华北的山东、河北形成羊肚菌种植产业带。
各省产业规模对比:河南产量与产值均位居全国首位。
从食用菌产量来看,据中国食用菌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食用菌产量最大的为河南省561.85万吨,在全国比重约13.83%。其次是福建省452.5万吨,在全国比重约11.14%。再次是山东省332.53万吨,在全国比重约8.19%。黑龙江省、河北省、吉林省、四川省、江苏省、湖北省、贵州省依次位列2023年全国食用菌产量前4~10位——这10个省域2023年食用菌产量合计达2977.18万吨,在全国比重超50%(约73.3%),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其中,仅湖北省、贵州省食用菌产量没有超过200万吨。2023年,这10个省域食用菌产量合计增至3002.29万吨,在全国比重约72.63%。
图表3:2023年中国食用菌产量top20省域。
从产值来看,据中国食用菌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省食用菌产值约401.63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在全国比重约11.59%。云南省和河北省依次位列第二、三名,产值分别为281.26亿元和229.12亿元,在全国比重分别为8.12%和7.07%。福建省、四川省、山东省、黑龙江省、吉林省、江苏省、贵州省依次位列2023年全国食用菌产值前4~10位——这10个省域2023年食用菌产值合计达2340.02亿元,在全国比重约67.53%,与“2023年中国食用菌产量top20省域”相比,产量排名第17的云南省食用菌产值位列前三(全国第二),云南省虽然食用菌总产量仅74.68万吨,但由于其高价野生食用菌占比较大,带动总体食用菌产值达到281.26亿元,全国排名第二。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河南、云南、河北、福建、四川、山东、黑龙江、吉林、江苏、贵州、湖北、江西、辽宁、广东、湖南15个省。产值超过50亿元的还有:陕西、广西、安徽、内蒙古、浙江5个省(自治区)。
图表4:2023年中国食用菌产值top20省域。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23~2023年,全国食用菌产量超过300万吨的省域数量均为5个。
按各省食用菌产量从高到低排列,2023年依次为:河南省(561.85万吨)、福建省(452.5万吨)、山东省(332.53万吨)、黑龙江省(331.77万吨)、河北省(326.57万吨)。2023年依次为:河南省(576.13万吨)、福建省(478.01万吨)、河北省(331.35万吨)、黑龙江省(320.95万吨)、山东省(303.65万吨)。
1、河南:食用菌产量及产值常年居全国首位。
河南具有自然资源、生产成本的优势,在相关政策和科研创新的推动下,近年来,河南省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省,随着全国食用菌产业格局的发展与变化,虽然河南省食用菌产量、产值在全国比重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截至2023年,河南省食用菌产量占全国比重仍然在14%左右,产值比重仍然在10%以上。
图表5:河南省食用菌产量及产值在全国占比变化趋势。
福建:食用菌已列入当地十大千亿产业之一。
食用菌是福建省优势特色产业,长期以来占据全国领先地位,福建省委省**为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将食用菌列入十大千亿产业之一,打造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现代食用菌产业,鼓励产业发展。2023年全省栽培食用菌50余种,其中商业化规模栽培30多种,珍稀种类近20种,是全国栽培种类最多的省份,且产量和产值呈现正增长趋势。
图表6:福建省食用菌产量与产值变化趋势。
山东:自动化、智能化应用领先全国。
山东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100家,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的企业为59家,占工厂化企业的59%。自动化、智能化应用成为亮点,如山东雪榕的自动化生产,山东七河的智慧工厂和大数据平台的建立。
2023年,山东省食用菌产量303.65万吨,同比减少28.88万吨,降幅为8.69%,与2023年的446.31万吨相比,近6年间减少约142.66万吨,降幅约31.96%。产值188.69亿元,同比减少16.04亿元,降幅为7.83%,与2023年的269.3亿元相比,近6年间减少了80.61亿元,降幅为29.93%。长期来看,山东省食用菌年产量维持在300万吨左右,年产值保持200亿元左右发展。
综合来看,2023年至今,山东省食用菌年产量和产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仅2023年出现过小幅的回升。
图表7:山东省食用菌产量与产值变化趋势。
4、黑龙江:全国最大的黑木耳产区。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为黑木耳等木腐菌生产提供了原料,黑木耳已经成为黑龙江省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占全省食用菌栽培规模的94.99%。
2023年黑龙江省食用菌栽培规模63万亩,其中黑木耳栽培规模和产量居全国首位。2023年,黑龙江省食用菌产量331.77万吨,同比减少11.1万吨,降幅为3.23%,与2023年的323.91万吨相比,近6年间增加约7.86万吨,增幅约2.4%。产值202.62亿元,与2023年持平,与2023年的195.55亿元相比,近6年间增加了7.01亿元,增幅为3.61%。
图表8:黑龙江省食用菌产量与产值变化趋势。
河北:全国极少数能够夏季生产食用菌的省份。
河北省是食用菌产销大省,是全国极少数能够夏季生产食用菌的省份,2023年食用菌产量326.57万吨,产值244.97亿元,与2023年产量310.02万吨、产值232.38亿元相比,都增长了5%。
图表9:河北省食用菌产量与产值变化趋势。
2023年产量在300万吨以下、100万吨以上的有10个省:吉林省(231.12万吨)、四川省(224.56万吨)、贵州省(210万吨)、江苏省(179.80万吨)、湖北省(146.71万吨)、江西省(137.81万吨)、陕西省(129.70万吨)、辽宁省(128.53万吨)、湖南省(126.70万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100.98万吨)。
云南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资源种类和生物量居全国之首,全省129个县(市、区)均有野生食用菌分布,截至目前,云南已报道的大型真菌有2700余种,占全国的近60%,在全球已知的2166种野生菌中,云南有978种,占全球的45%,占全中国的91%。云南常见的野生食用菌种类约450种,市场贸易种类约300种,大宗交易种类约50多种。全省野生食用菌年自然产量50万吨以上,年贸易量20万吨以上,约占全国野生食用菌市场份额的85%,其中“四大名菌”(松茸、块菌、牛肝菌、鸡油菌)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中国产量的三分之二。
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地之一,全国70%以上野生菌产品为云南生产,食用菌是云南优势农业产业,野生食用菌适生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1位。
据云南省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办公室统计,2023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85.14万吨,总产值324.93亿元,云南食用菌总产值全国排名第二位,其中野生食用菌产量28.04万吨,产值211.13亿元。栽培食用菌产量57.1万吨,农业产值113.8亿元。
图表10:云南省食用菌总产量及野生菌产量变化趋势。
我国食用菌栽培种类有70~80种,其中形成商品种的有50种,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有近30种。我国食用菌虽品类众多,但常年以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杏鲍菇和毛木耳为主。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食用菌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种类依次是:香菇(1188.21万吨)、黑木耳(706.43万吨)、平菇(682.96万吨)、金针菇(227.91万吨)、杏鲍菇(213.47万吨)、双孢菇(202.21万吨)、毛木耳(189.19万吨)——这7种食用菌年产量总和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83.97%。其后依次为茶树菇(92.23万吨)、滑菇(65.65万吨)、银耳(55.63万吨)、秀珍菇(48.67万吨)、真姬菇(41.62万吨)——年产量分别位列第8~12位。
图11:2023年中国食用菌细分菌类产量占比情况。
2023年全国大面积和植的食用菌品种中,产量同比增长的有22个品种,分别为:羊肚菌、秀珍菇、松茸、大球盖菇、真姬菇、灰树花、获苓、牛肝菌、猴头菇、其他菇、毛木耳、滑菇、红椎菌、天麻、香菇、草菇、杏鲍菇、竹荪、银耳、灵芝、黑木耳、北虫草。
图表12:2023年同比增长的食用菌品种情况。
2023年产量减少的有9个品种,分别为:平菇、茶树菇、白灵菇、姬松茸、鸡腿菇、榆黄菇、金针菇、双抱蘑菇、金福菇。
图表13:2023年同比减少的食用菌品种情况。
中国食用菌消费主要集中在家庭消费和餐馆酒楼等市场。
家庭消费的稳定增长已成为拉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菌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食用菌保健功能的研究,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抗病毒、维护心脑血管健康等功能的发现,西方发达国家双孢蘑菇之外的食用菌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平菇、香菇、黑木耳、金针菇、杏鲍菇和白灵菇。
灵芝、云芝、虫草等多种药用菌也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蔬菜及食用菌消费量103.7千克,比上年增加了5.1千克,增幅为5.17%。
图表14:全国居民人均蔬菜及食用菌消费量(单位:千克)。
细分消费群体来看,中国城乡居民人均蔬菜及食用菌消费量还是有一定差距,城镇居民人均蔬菜及食用菌消费量常年高于农村居民。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蔬菜及食用菌消费量109.8千克,较农村居民人均蔬菜及食用菌消费量(95.8千克)高出14千克。
图表15:中国城乡居民人均蔬菜及食用菌消费量对比。
2023年,我国主要进口食用菌相关商品为:“蘑菇菌丝”、“其他制作或保藏的伞菌属蘑菇”、“其他制作或保藏的蘑菇及块菌”、“其他蘑菇罐头”、“其他暂时保藏的伞菌属蘑菇”、“其他鲜或冷藏的蘑菇”等,其中“蘑菇菌丝”的进口量及进口金额相对较大,体量分别为3602.95吨、757.77万美元,各占当年食用菌相关商品进口总量和进口总金额的93.64%、73.63%。
图表16:2023年中国食用菌相关进口商品进口量及进口金额对比。
(数据:中国海关制表:农小蜂)。
2023年,我国主要出口辣椒商品为:“蘑菇菌丝”、“小白蘑菇(洋蘑菇)罐头”、“其他蘑菇罐头”、“其他鲜或冷藏的蘑菇”、“干香菇”、“鲜或冷藏的金针菇”、“鲜或冷藏的香菇”、“鲜活冷藏的伞菌属蘑菇”、等,其中“干香菇”的出口金额相对较大,为86.0075千万美元,占当年出口金额的35.29%。
图表17:2023年中国食用菌相关产品出口商品出口量及出口金额情况。
(数据:中国海关制表:农小蜂)。
1、从生产规模来看,2023年,中国食用菌产量到达了4133.94万吨,相比于2023年的2201.16万吨,11年间增量达1932.78万吨、增幅约87.8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89%。
全国食用菌总产值也由2023年的1413.2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475.63亿元,近11年间增量约2062.41亿元、增幅约145.1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9.38%。从长期趋势来看,2023年以来,得益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及推广应用,中国食用菌产量整体呈正增长态势。食用菌市场总产值随着食用菌产量的提升也逐年增长。
2、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食用菌产区遍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山区到平原均有食用菌生产,根据各地气候及资源因素,我国食用菌产业呈现带状分布。
2023年河南省、福建省、河北省食用菌产量较大,位列全国前三,其中河南省576.13万吨、福建省478.01万吨、河北省331.35万吨,在全国的占比分别为13.94%、11.56%、8.02%。黑龙江省、山东省、吉林省、四川省、贵州省、江苏省、湖北省依次位列2023年全国食用菌产量前4~10位——这10个省域2023年食用菌产量合计达3002.29万吨,在全国比重超50%(约72.63%)。
从生产品类来看,2023年我国食用菌年产量超100万吨的种类依次是:香菇(1188.21万吨)、黑木耳(706.43万吨)、平菇(682.96万吨)、金针菇(227.91万吨)、杏鲍菇(213.47万吨)、双孢菇(202.21万吨)、毛木耳(189.19万吨)——这7种食用菌2023年产量总和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83.97%。食用菌上市企业有众兴菌业、雪榕生物、华绿生物和万辰生物。
在出口方面,进口量较大的食用菌相关商品名称为“蘑菇菌丝”、“其他蘑菇罐头”、“其他制作或保藏的蘑菇及块菌”。出口量较大的食用菌相关商品名称为“干香菇”、“其他蘑菇罐头”、“小白蘑菇(洋蘑菇)罐头”。
本文为报告正文的简要内容,报告正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食用菌产量、产区分布等数据,从食用菌产量、产值、主要产区、细分产品、市场主体、市场需求、对外贸易以及特色产区及品牌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为从事食用菌全产业链科研、育种、加工、仓储、包装、运输、**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精选问答:
1、食用菌蘑菇种植技术?
食用菌蘑菇种植的技术是出菇管理
最重要的就是温度和湿度的管理工作。发菌期间的温度保持在10-18度,出菇期将温度调高到20-28度。出菇初期湿度一般在70%左右,后期慢慢的恢复到80%-90%左右即可。要注意防治褐斑病、软腐病、跳虫、菇蝇等病虫害。等到蘑菇长到一定大小,就可以进行采收了
2、蘑菇的种植方法?
步骤/方式1
种植方法
种植蘑菇时,需要将植株的孢子均匀的埋在土壤中,再往上方覆盖一层保鲜膜,为其保温保湿,还需要每隔三天浇一次水,浇水时需要将土壤完全浸湿,使蘑菇吸收足够的水分,等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蘑菇就能长出白色的菌丝了。
步骤/方式2
适宜温度
养殖蘑菇时,如果环境温度过低,就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从而使得蘑菇产量减少,需要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将蘑菇移到温暖的室内进行养护,也需要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0-25度之间,为蘑菇提供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
步骤/方式3
养护管理
养护蘑菇时,需要将其放置在通风透气的半阴环境中,避免植株被强光灼伤,也需要定期观察蘑菇的生长状态,如果发现植株上有害虫留下的痕迹,就需要每隔一个星期喷洒一次除菌药剂,维持蘑菇正常生长。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