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香椿扦插生根方法

2024-02-0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40 次
香椿扦插生根方法

  这篇总结会给农友们解释一下“香椿扦插生根方法”的内容进行详细,期望对农友们有几分帮助,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香椿扦插生根可在4月左右进行。选择具有木质特性的新长枝条进行扦插,浸泡4%丁酸溶液,防止细菌侵入,放在温暖的地方发芽,发芽后移植到土壤中。

  扦插后应及时浇水,每天适量浇水,可有效避免洪水。


好文探索:香椿枝条扦插繁殖方法


  香椿枝条进行扦插时,可以选择半木质化的枝条,这样扦插的成活率是比较高的,枝条剪取的长度可以在15~20厘米之间,将枝条底部的叶片修剪掉,只需保留顶部的叶片之后,可以使用生根水浸泡半个小时左右。

  枝条扦插所使用的苗床需要浇水保持湿润,同时保证土质的疏松以及透气能力,土质在使用之前需要在高温的环境中进行消毒杀菌,避免有虫卵残留,之后施加一些**素肥料,为土质补充养分。

  将准备好的枝条扦插至土质中,深度可以在5厘米左右,之后将其移入至通风背光的环境中养殖,期间喷洒清水保持土质的湿润,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枝条便会生根,此时可以适当的给予散光照射。扦插繁殖法一般于4~6月进行。

  取当年生且半木质化之枝条剪成15公分左右,扦插于砂床中。为增加成活率,插穗可用0.4%丁酸溶液稀释1000倍后浸泡30分钟~1小时,或以0.1%BA粉剂沾染后扦插。


精选问答:


  1、从香椿树上弄个枝子插地上能活吗?

  能。

  1、一般于4~6月进行,也可在6月下旬至7月初扦插繁殖。取当年生且半木质化之枝条剪成15公分左右,扦插于砂床中。

  2、为增加成活率,插穗可用0.4%丁酸溶液稀释1000倍后浸泡30分钟~1小时,或以0.1%之BA粉剂沾染后扦插。

  3、扦插繁殖分软枝扦插和硬枝扦插2种。半木质化或多半木质化的枝条作插穗成活率高。以根基或干茎上的萌芽枝作插穗,比树冠上的枝条更易于生根成活。

  2、红香椿怎么育苗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香椿的繁殖分播种育苗和分株繁殖(也称根蘖繁殖)两种。

    播种繁殖的由于香椿种子发芽率较低, 播种前,要将种子加新高脂膜在30—35℃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起后,置于25℃处催芽。至胚根露出米粒大小时播种(播种时的地温最低在5℃左右)上海地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出苗后,2—3片真叶时间苗,4—5片真叶时定苗,行株距为25x15厘米。

    分株繁殖,可在早春挖取成株根部幼苗,植在苗地上,当次年苗长至2米左右,再行定植。也可采用断根分蘖方法,于冬末春初,在成树周围挖60厘米深的圆形沟,切断部分侧根,而后将沟填平,由于香椿根部易生不定根,因此断根先端萌发新苗,次年即可移栽。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

    香椿苗育成后,都在早春发芽前定植。**营造香椿林的,行株距7x 5米。植于河渠、宅后的,都为单行,株距5米左右。定植后要浇水2—3次,以提高成活率。

  采摘技巧

    普通栽培和矮化密植栽培的香椿,一般在清明前发芽,谷雨前后就可采摘顶芽。这种第—次采摘的,称头茬椿芽,不仅肥嫩,而且香味浓郁,质量上乘;以后根据生长情况,隔15—20天,采摘第二次。新栽的香椿,最多收2次,3年后每年可收2—3次,产量也相应增加。至于保护地栽培的,通过加温,冬季也可采摘,如不加温的,可在早春提前供应树芽。

  矮化栽培

    育苗

    1、选择优质种子

    选当年的新种子,种子要饱满,颜色新鲜,呈红**,种仁黄白色,净度在98%以上,发芽率在40%以上。

    2、保温催芽

    为了出苗整齐,需进行催芽处理。催芽方法是:用40℃的温水,浸种5分钟左右,不停地搅动,然后放在20℃~30℃的水中浸泡24小时,种子吸足水后;捞出种子,控去多余水分,放到干净的苇席上,摊3厘米厚,再覆盖干净布,放在20℃~25℃环境下保湿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翻动种子1~2次,并用25℃左右的清水淘洗2~3遍,控去多余的水分。有30%的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

    3、适时播种

    选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沙性土和土质肥沃的田块做育苗地,结合整地施肥,撒匀,翻透。在1米宽畦内按30厘米行距开沟,沟宽5~6厘米,沟深5厘米,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地播下,覆盖2厘米厚的土。

    4、幼苗管理

    播后7天左右出苗,未出苗前严格控制浇水,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出苗。当小苗出土长出4~6片真叶时,应进行间苗和定苗。定苗前先浇水,以株距20厘米定苗。株高50厘米左右时,进行苗木的矮化处理。用15%多效唑200~400倍液,每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控制徒长,促苗矮化,增加物质积累。在进行多效唑处理的同时结合摘心,可以增加分枝数。

    定植后管理

    1、整地施肥

    日光温室栽培香椿一定要施足底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不少于5000公斤,过磷酸钙不少于100公斤,**素25公斤,撒匀深翻。然后整畦栽苗,一般畦宽80~100厘米

    2、定植密度

    定植密度以每亩定植3万株左右,株距15厘米、行距15厘米为宜。

    3、精细管理

    温度管理:开始几天可不加温,使温度保持在1℃~5℃以利缓苗。定植8~10天后在大棚上加盖草苫,白天揭开,晚上盖好。使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18℃~24℃、晚间12℃~14℃。在这种条件下经40~50天即可长出香椿芽。

    激素调节:定植缓苗后用抽枝宝进行处理对香椿苗上部4~5个休眠芽用抽枝宝定位涂药,1克药涂100~120个芽,涂药可使芽体饱满,嫩芽健壮,产量可提高10%~20%。

    湿度调节:初栽到温室里的香椿苗要保持较高的湿度。定植后浇透水,以后视情况浇小水,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左右。萌发后生长期间,相对湿度以70%左右为好。

    光照调节:日光温室香椿生产,要有较好的光照才能促进生长。采用无滴膜,并保持棚膜清洁。

    4、椿芽采收

    香椿芽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白天18℃~24℃、晚上12℃~14℃),生长快,呈紫红色,香味浓。温室加盖草苫后40~50天,当香椿芽长到15~20厘米,而且着色良好时开始采收。第一茬椿芽要摘取丛生在芽薹上的顶芽,采摘时要稍留芽薹而把顶芽采下,让留下的芽薹基部继续分生叶片。采收宜在早晚进行。温室里香椿芽每隔7~10天可采1次,共采4~5次,每次采芽后要追肥浇水。

  种植技术

    节温、湿度及光照

    1、温度调节

    据观察,棚温在25℃左右,24小时嫩芽可长3—4厘米;而15℃情况下,只长1厘米;棚温超过35℃时,影响椿芽着色和品质。扣膜后10—15天是缓苗期,应着力提高气温,白天棚温可在30℃左右。经过1个多月的自然光温积累,芽子萌出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控制在13—17℃,采芽期间气温以18—25℃为宜。视情况加盖草苫、纸被以增温或保温。

    2、湿度调节

    温棚中栽的苗木,根系吸水能力差,因而初期宜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栽植后要浇透水,以后视情况浇小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晴天还要向苗木**,以防失水干枯。萌芽后,空气相对湿度以70%为宜,湿度过大,不仅发芽迟缓,且香味大减,应及时放风排湿。

    3、光照调节

    香椿喜光,应尽量选用无滴膜,白天及时揭开草苫、纸被,还要经常清扫膜上杂物,以增加光照,若光照过强,可适当盖草遮阳。

    4、打顶促分枝

    在采摘第2茬香椿时,将顶部同时摘掉定干(从离地面40厘米处打顶)。定干后喷洒15%多效唑溶液,浓度为200—500ppm,以控制顶端优势,促进分枝迅速生长,达到矮化栽培。此后根据树型发育情况,及时打顶、打杈,确保树冠多分枝、多产椿芽,达到高产优质。

    5、水肥管理

    香椿为速生木本蔬菜,需水量不大,肥料以钾肥需求较高,每300平方米的温棚,底肥需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500公斤左右、草木灰75—150公斤或磷酸二氢钾3—6公斤、碳酸二铵3—6公斤。每次采摘后,根据地力、香椿长势及叶色,适量追肥、浇水。

    套隔光薄膜袋

    谷雨后地温在18℃以上即可撤掉棚膜,让树苗自然生长。此后树苗虽发育较快,但容易老化,应及早准备黑红2层2色聚乙烯薄膜袋,当香椿芽长到5厘米时,即可套上隔光薄膜袋。这样既可增加产量,又能保证椿芽不老化。当椿芽长到15厘米时,连袋一起采下,然后去袋**,这种薄膜袋可多次利用。

  病虫防治

    香椿白粉病

    白粉病产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香椿叶片,有时也侵染枝条。发病初期在叶面、叶背及嫩枝表面形成白色粉状物,后期逐渐扩展形成黄白色斑块,白粉层上产生初为**,逐渐转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大小不等的小粒点,即病菌闭囊壳。严重时布满厚层白粉状菌丝,影响树冠发育和树木的生长。严重时叶片卷曲枯焦,嫩枝染病后扭曲变形,最后枯死。

    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及时清除病枝、病叶,集中堆沤处理或烧毁,减少初次侵染。

    (2)生物防治:加强抚育管理,重视培育壮苗,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树体的生长势和抗病能力;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抗病能力;合理施肥,底肥需增施磷、钾肥,生长期间避免氮肥的过量使用。

    (3)化学防治:香椿萌动和柚梢期可喷1次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高脂膜1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10d喷1次,连续喷2 ~ 3次。在发芽前或发病初期也可选用40%福星乳油8 000 ~ 10 000倍液或用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均匀喷洒枝叶;10 ~ 20d防治1次,发病期喷洒15%粉锈宁1 000倍液,或高脂膜与50%退菌特等量混用,视病情连续喷2 ~ 3次。

    香椿叶锈病

    香椿叶锈病产区多有发现,苗木发病较重,感病后生长势下降,叶部出现锈斑,受害植株生长衰弱,提早落叶,影响次年香椿芽的产量。初期叶片正反两面出现橙**小点(病菌的夏孢子堆),散生或群生,以叶背为多,严重时可蔓延全叶,后期叶背面出现黑褐色小点(病菌的冬孢子堆),受害后使叶变黄、脱落。

    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冬季清除病叶,携带林外集中烧毁,减少初次侵染。

    (2)生物防治:及时排灌,以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合理施肥,避免过晚或过量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香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改善林内小气候,减轻病害。

    (3)化学防治:发现香椿叶片上出现橙**的夏孢子堆时,初春向树枝上喷洒1~3波美度石硫合剂与五氯酚钠350倍液的混合液1~2次或用15%**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用15%可湿性粉锈宁600倍液喷洒防治,喷药次数根据发病轻重而定。当夏孢子初期时,向枝上喷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每隔10d喷1次,每次每667m2用药100kg左右,连喷2~3次,有良好的效果。

    桑黄萤叶甲

    桑黄萤叶甲又称黄叶虫、黄叶甲、蓝尾叶甲,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于次年4月上旬化蛹, 4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后成虫先在发芽较早的香椿、朴树、榆树上危害,当桑叶新梢长到8 ~ 10片叶时,转到桑叶上,成虫都咀食叶片,大发生时将全部叶片吃光,残留叶脉,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危害后叶片全部发黄,如同火烧。

    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利用成虫的假死性进行捕杀;在清晨敲打树干,振落地,迅速捕杀。

    (2)化学防治:利用植物源农药0.63%烟苦参碱500倍、生物农药BT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