肟菌酯能治什么病,和吡唑醚菌酯有何区别
本篇经验文章会给大家聊聊“肟菌酯能治什么病,和吡唑醚菌酯有何区别”的内容进行诠释,希望对农资人们有几许帮助,还不赶紧收藏吗!
↑菌酯可治疗白粉病、锈病、英枯病、网斑病、霜霉病、叶斑病、立枯病等**。对于黄瓜霜霉病,在发病初期,每亩使用25%的↑菌酯悬浮剂30-50ml,并用40-50kg的水喷洒防治。对于番茄灰叶斑病,在发病初期喷洒75%的↑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体防治。
注意啶菌酯容易产生耐药性,建议与其他药物轮换使用。
啶酯可治疗白粉病、锈病、英枯病、网斑病、霜霉病、叶斑病、立枯病等。请注意,啶酯容易产生耐药性,建议与其他药物轮换使用。
2、黄瓜霜霉病防治初期,每亩喷洒25%啶菌酯悬浮剂30-50ml,水40-50kg。
3、黄瓜白粉病和炭疽病的防治应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进行叶面喷雾处理,每亩用75%啶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15克,用水喷雾。
4、预防番茄灰叶斑病,在发病初期喷洒75%啶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
5、预防和控制辣椒炭疽病和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喷洒75%啶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
二、二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有什么区别。
(1)大多数真菌病活性好,易产生耐药性,不建议单独或长期使用。对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但也能防治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腥病、立枯病等**。
(2)吡唑醚菌酯对大多数真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卵菌等)有抗菌活性。),对几乎所有真菌性**都有效果,对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黑星病、叶斑病、锈病、早晚**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吡唑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最强的抑菌活性,对真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一般在菌丝萌发初期作用较大,是一种优良的保护性杀菌剂,也具有治疗、根除作用。
(1)α菌酯具有渗透性和快速分布性,具有一定的向上内吸性,也可用于茎叶处理。
(2)吡唑醚菌酯无内吸输导作用,透叶能力弱。一般药物施药后会停留在施药部位,保护作用更加突出。
它在植物中具有很强的传导活性。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