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丝瓜大全丝瓜简介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680 次
丝瓜大全丝瓜简介

丝瓜,一种热带蔬菜

丝瓜是一种热带蔬菜,属于葫芦科植物。它的果实细长,形状像黄瓜,但表面有很多细小的刺,因此又叫刺瓜。丝瓜味甘、性凉,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在我国南方地区,丝瓜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家常菜,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丝瓜的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

丝瓜生长环境要求温暖、潮湿,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土壤要求肥沃、排水良好。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病虫害,及时浇水、施肥,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种植丝瓜还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合理的密植和修剪。

丝瓜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丝瓜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它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利尿通便、降血糖等功效,对预防和治疗多种***有一定的作用。丝瓜可以生吃或烹饪食用,常见的菜式有丝瓜炒鸡蛋、丝瓜炖排骨、丝瓜汤等。

丝瓜的病虫害防治

丝瓜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扰。其中,丝瓜夜蛾、丝瓜卷叶蛾、丝瓜瓢虫等是最常见的害虫;丝瓜白粉病、丝瓜霉病、丝瓜疮痂病等是最常见的病害。为了防治这些病虫害,农民可以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如早期防治、病虫害监测、合理施肥等,同时也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丝瓜图片大全丝瓜简介相关问题

问题一:丝瓜有哪些营养价值?

答案:丝瓜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它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利尿通便、降血糖等功效,对预防和治疗多种***有一定的作用。

问题二:丝瓜有哪些常见的病虫害?

答案:丝瓜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扰。其中,丝瓜夜蛾、丝瓜卷叶蛾、丝瓜瓢虫等是最常见的害虫;丝瓜白粉病、丝瓜霉病、丝瓜疮痂病等是最常见的病害。

问题三:如何防治丝瓜的病虫害?

答案:为了防治丝瓜的病虫害,农民可以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如早期防治、病虫害监测、合理施肥等,同时也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丝瓜图片大全丝瓜简介相关知识

农药

农药是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物质。农药的主要作用是杀灭或控制害虫、杂草或病原体,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药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在使用农药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规定,以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

病虫害

病虫害是指危害农作物、林木、花卉等植物的各种病菌、病毒、细菌和昆虫、螨、线虫等害虫。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和范围很广,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导致全年收成的丧失。

参考来源

  • 《丝瓜栽培技术》
  • 《农业常识全书》
  • 《农业生产技术手册》

问答拓展:丝瓜种类图片和名称

有棱丝瓜、台湾丝瓜、白玉香丝瓜、青首白玉丝瓜、白玉丝瓜、蛇形丝瓜、棒丝瓜、八棱丝瓜等等。有棱丝瓜别名广东丝瓜、粤丝瓜,特点是皮上有棱,皮厚,肉细腻。蛇形丝瓜,瓜条细长,有的可达1米多,肉质厚、纤维少。台湾丝瓜,怕热,结瓜不多,瓜大瓜粗,长约20厘米左右。种子第二年不发芽。
有棱丝瓜
有棱丝瓜主要橡薯食用嫩果,营养丰富。有棱丝瓜为1年生攀援植物,根系分布广,再生能力强,茎节处易生不定根,形成比较发达的根系;主茎一般长400~600厘米,个别的长达1000厘米以上;果实棒状、绿色、表面有皱纹,具7~9棱。
蛇形丝瓜
蛇形丝瓜植株生长势强,主蔓7~8节出现第一雌花,此后连续出现雌花。瓜长棒状,长130~170厘米,横径3~族乱5厘米,似蛇瓜样。梁穗者外皮绿色,肉质柔嫩,纤维少,品质优良。可试作日光温室的栽培用种。

问答拓展:丝瓜有哪些特征?

(庞阿土)

丝瓜〔Luffacylindrica(L.)Roem.〕别名丝瓜络、丝瓜筋、天罗等。为葫芦科一年生闷裂攀缘草本。分布于长江流域或南方各省、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浙江、上海、江西、江苏、湖北等省市。以成熟果实纤维供药用。中药称丝瓜络。丝瓜络含木聚糖、纤维素;还含甘露聚糖、半乳聚糖及木质素。经药理试验,丝瓜络有止咳、化痰、平喘作用。味甘,性凉。有镇咳、祛痰、凉血解毒、通经络、行血脉等功能。主治筋骨酸痛、胸肋痛、经闭、乳汁不通、水肿、痰喘咳嗽等症。

一、形态特征

茎柔弱、粗糙。幼时全株密被柔毛;卷须通常3歧,叶互生;叶片呈三角状或圆心形,通常掌状3—7裂,边缘有细锯齿,幼时具刺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总状花序,雄蕊5枚,花药2室,多弯曲呈“S”形;雌花单生,花萼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具5阔倒卵形裂片,***;子房下位,3室。果实圆筒形或棒形,有纵向浅槽或条纹,果实成熟后有网状纤维。种子黑色、扁平而光滑(图15—21)。

图15—21丝瓜形态图

1.果实2.花

二、生橡指育特性

丝瓜原产东印度。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分布在30cm表土层中,深翻土地,有利于根的生长。主蔓长达12m以上,分枝力强。在主蔓10节左右开始长出雌花,以后每节都能着生雌花。前期以主蔓结瓜为主,后期侧蔓结瓜。雄花着生在每个叶腋内,为防止雄花开放时消耗过多的养分,在生产上常将雄花摘除。

丝瓜喜温怕冷。种子发芽温度在12℃以上,发芽最适温度25—30℃。幼苗在15℃以上才能生长,低于10℃停止生长。丝瓜生长最适温为18—24℃,开花结果盛期要求更高的温度,才有利于生长。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丝瓜对土壤适应范围广,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土地种植。3月下旬翻地,作畦宽40—60cm。在农村城镇可利用河边、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承种植,也能获得较高产量。在翻地时每亩施栏肥1500—2000kg作基肥。

(二)播种育苗

用种子繁殖。长江流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育苗时宜选籽大、饱满、黑色而扁的种子。播种可在保温苗床中进行。在苗床上盖肥土或焦泥灰,厚约3—4cm。将种子尖端插入床土内约1/3,再盖上肥土或焦泥灰,以盖没种子为宜,再浇水,保持苗床湿润,然后盖上薄膜,以后视床土温度可浇水1—2次。种子出苗后要进行幼苗锻炼,白天将薄膜二端揭开,进行通风,晚上覆盖好,以防冻害。在移栽前逐步揭去薄膜,加大通风,至4月下旬或5月初苗高5—7cm即可进行移栽。移苗前应将苗床土浇透水后稍等1小时左右,再带土定植,这样返苗快,成活率高。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定植成活后,在上棚架前可进行一次中耕,可深些。注意清除杂草。搭棚后,可适当增加中耕次数,宜浅不宜深,以免损伤根部。当蔓叶布满天棚后,棚下阳光减弱,除草也可减少。每次中耕除草时,可同培土工作结合进行。

2.施肥

幼苗定植后须每天傍晚浇入稀人粪,直至成活。以后视幼苗生长情况,可每蚂如闭周追一次肥。植株开始结瓜后,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时期,养分消耗较多,须加大追肥量,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的需要。一般追肥3—4次,5月下旬苗高15—20cm,每亩施人粪700—1000kg;6月中下旬搭棚后每亩施人粪1000—1500kg;在果实形成后每亩施人粪1500—2000kg。

3.灌水抗旱

丝瓜喜湿润怕干旱。幼果形成需要较多水分,特别进入盛果期需要更多水分。倘若出现旱情,应及时灌水,以满足其对水分的要求。灌水时不淹没畦面,否则影响土壤结构、田间管理及果实采收。

4.搭棚引蔓

6月中下旬主蔓已生长到30—40cm时,可用小竹或毛竹等材料及时搭好棚架。其好处:(1)提高土地利用率。(2)避免烈日照射,减少果日烧病。(3)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结瓜。(4)果实形状好,品质佳。棚架的形式有篱笆型、人字型、天棚型三种,各地因地制宜选用。棚架不宜太高,一般以150—170cm为宜,要坚固实用。在平面架上用稻草绳或塑料系成井字形,为瓜蔓攀缘。引蔓工作在中午进行为好,这时瓜蔓柔软好攀。如在早晨进行因水分较多易折断瓜蔓。主蔓侧蔓上棚后,应注意避免相互重叠,影响光合作用进行。

丝瓜主蔓侧蔓都能结瓜,为了不影响主蔓生长和结果,一般在未上棚架以前可摘除侧蔓,上棚后一般就不再进行,只有在过密情况下,才将瘦弱的侧蔓摘除。发现丝蔓倒挂要及时将瓜蔓缚牢,如果实搁置架上时应将果实放下使垂直向下,减少果实弯曲或畸形,以提高果实品质。

5.去雄花

丝瓜雄花多而密,应及时摘除过多雄花,减少养分消耗。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1.霜霉病

(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Berk,etCurt.)Rostov.〕

5月开始发病,6月较重,田间湿度大,发病严重。发病初期先在叶片上出现淡***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成多角形淡褐色病斑,并在叶背生长出暗灰色或紫色的绒毛状霉,不久病叶干枯。防治方法: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力;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摘除病叶,发病始期喷40%乙磷铝3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交替进行,效果更好。隔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

2.白粉病〔ErysiphecichoracearumDC.和fuliginea(Schlecht.)Poll.〕6月上中旬开始发生,7月发病较重。罹病始期在叶背或叶面生有白色圆形粉状斑点,不断扩大,呈白粉状一片,严重时叶片枯黄。此病在潮湿情况下较易发生。,防治方法: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冬季清除残株病叶,减少越冬菌原;发病始期可喷50%托布津800倍液或25%粉锈宁4000倍液,隔10天一次,连续喷3—4次。

3.黄守瓜黄足亚种

(AulacophorafemoralischinensisWeise)

成虫4月开始发生,5—6月为害严重,成虫咬食叶片,严重时可使全叶食尽。幼虫为害根。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处理残株和杂草,减少越冬虫口;瓜苗移栽前后,喷90%敌百虫800—1000倍液;瓜苗附近土面撒石灰粉,防止成虫产卵。

4.瓜蚜

(AphisgossypiiGlover)

又称棉蚜。5月开始发生,群集在叶背,为害嫩茎,致使叶片卷缩,生长缓慢,结瓜期缩短,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喷40%氧化乐果1000—2000倍液。

四、采收与加工

(一)留种

应选择健壮,无病虫害植株,以主蔓第二次结的瓜为好,因生长时间长,种子饱满,其后代生活力强。选果柄肥大,果形直,选定后做上标记。待果皮变枯黄,硬化时采收,挂在通风处,使种子更加饱满充实,把瓜晒干后倒出种子装入布袋,放于阴凉干燥处。

(二)采收

从6月开始到10月底止采收果实。由于采收季节不同,果实有霉瓜、伏瓜、秋瓜之分。霉瓜长得细小;伏瓜较坚实且大;秋瓜长而稍软,组织密致,品质好。当瓜蒂柄部皮色稍黄,脉纹粗壮,便可采摘。伏瓜采摘要及时(除留种外),否则要影响秋瓜的生长。选晴天用剪刀从果柄处剪下,按大小分档,把10—20个捆成一把,以便进行加工。

(三)加工

采后果实,用重物压浸在河水中、溪沟内或缸中,使果实全部浸没在水中,促使果皮腐烂。浸泡时间视气温高低而定,一般7—10天,待果皮全部腐烂后,然后拆开瓜捆,分别在清水中搓擦,洗至出现洁白的瓜络为止。将瓜络曝晒4—5天,直至完全干燥,晒干后倒出种子。把瓜络成捆挂起,放于通风干燥处。一般亩产75—100kg。

商品规格,条干挺直,络软瘦均,洁白轻松,无籽虫。

问答拓展:丝瓜有几种种类带图片解说功效

丝瓜常见栽培品种有:蛇形丝瓜和棒丝瓜。

1、蛇形丝瓜

蛇形丝瓜又称线丝瓜,瓜条细长,有的可咐槐达1米多,中下部略粗,绿色,瓜皮稍粗糙,常有细密的皱褶,品质中等。该品种瓜条细长、肉质厚、纤维少,耐热、抗病、丰产、优质,是不可多得的“堵缺补淡”品种。

蛇形丝瓜植株生长势强,主蔓7~8节出现第一雌花,此后连续出现雌花。瓜长棒状,长130~170厘米,横径3~5厘米,似蛇瓜样。外皮绿色,肉质柔嫩,纤维少,品质优良。可试作日光温室的栽培用种。

2、棒丝瓜

棒丝瓜又称肉丝瓜,瓜棍从短圆筒形至长棒形,下部略粗,前端渐细,长35厘米左右,横径3-5厘米,瓜皮以绿色为主。

棒丝瓜是北京市地方品种。植株蔓生,长势强,衡祥友叶为掌状裂叶。花单生,瓜棍棒状,尾部略粗,长33~37厘米,横径3~3.6厘米,外皮绿色,有10条绿色线状凸起,多绒毛。肉厚0.5~0.6厘米,白色,肉质细软,品质中等。单瓜重150克左右。

每公顷产宴携量~千克。该品种耐热性强,不耐寒,较耐湿,可作为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用。

扩展资料

棒丝瓜的种植时间为春季。一般为3月上旬,利用棚室进行丝瓜育苗,4月中旬覆膜移栽,30--35天进入采摘期。棒丝瓜比传统品种提早30天左右采摘,经济效益显著,但是品质中等,肉质细软。耐性主要体现在耐潮湿的环境。

而蛇形丝瓜植株生长势强,播种后120天左右始收,结果性强,有时节节结瓜,比棒丝瓜耐热性强,在30℃以上高温下仍能正常生长,肉质加厚,是优良品质的丝瓜。蛇形丝瓜的耐性主要体现在耐高温的环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丝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