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灰霉病发病条件 大葱灰霉病发病条件有哪些
大葱灰霉病是大葱上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大葱的生长和产量。其发病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土壤条件
大葱灰霉病的发生与土壤湿度、通风、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土壤湿度过高,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容易导致大葱灰霉病的发生。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过高也是大葱灰霉病易发的原因之一。
种植管理
大葱的种植管理也与灰霉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种植密度过大,养分过量或不足,施肥不当等都可能导致大葱灰霉病的发生。大葱的过度生长也会增加大葱灰霉病的风险。
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也是影响大葱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更容易导致大葱灰霉病的发生。气温波动较大,降雨不均匀等气候因素也会增加大葱灰霉病的风险。
病原菌感染
大葱灰霉病的病原菌是灰霉菌。灰霉菌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通过种子、土壤、空气传播,感染大葱,导致大葱灰霉病的发生。
大葱灰霉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种植管理、气候因素以及病原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了防止大葱灰霉病的发生,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加强大葱的种植管理,确保土壤条件适宜,控制气候因素的影响,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相关问题:
问题一:
大葱灰霉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防治大葱灰霉病的措施包括加强大葱的种植管理,保持土壤通风干燥,适时施肥,注意排水,及时清除病残体,使用防治剂等。
问题二:
如何防止大葱灰霉病通过种子传播?
答:可以使用对灰霉菌有杀灭作用的种子处理剂,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将种子浸泡在药液中20分钟,然后晾干后再进行播种。
问题三:
大葱灰霉病的发生与土壤湿度有关,如何控制土壤湿度?
答:可以通过加强土壤排水,改善土壤通风条件,调整灌溉量和灌溉时间等措施来控制土壤湿度。
问题四:
大葱灰霉病的发生与气候因素有关,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答:可以采取调整种植时间,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等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对大葱生长的影响。
问题五:
大葱灰霉病的防治剂有哪些?
答:可使用氧化锌、硫酸铜、多菌灵等防治剂进行防治。
问答拓展:大葱灰霉病是怎么出现的?如何用药防治呢?
葱灰霉病寄生在葱上,引起叶枯病。发病初期,大葱叶枯白,然后变成灰棕色。在患病部位产生砖褐色的霉菌层,即病原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初期,大葱叶枯白,然后变成灰棕色。在患病部位产生砖褐色的霉菌层,即病原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症状鉴定大葱叶主要有三种症状:白斑型、干尖型和湿腐型。其中白点型较为常见,叶片出现白色至淡如喊虚褐色的斑点,扩大成棱形至长椭圆形。潮湿时,斑点上有灰棕色毛霉层,后期斑点相互连接,造成大部分叶片甚至整片叶片腐烂死亡;干尖病叶的叶尖渣燃先涝渍,后由淡绿色变为灰褐色,后期有灰霉层;湿烂的叶子沾了水,病斑微绿,像滚烫的水。斑点上或疾病与健康的交界处有浓密的绿色绒毛。在严重的情况下,它们有难闻的气味,变成褐色并腐烂。
病原菌随发病寄主越冬或越冬,菌丝和菌核在田间和土壤中的发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冬,成为下一季侵染寄主植物的主要菌源。在适宜的温度下,湿度和降雨量是灰霉病流行的关键因素。露地大葱在秋季苗期即可感染,冬季病情发展缓慢,春季再蔓延,达到高峰。冬春多雨,降水多,病情重。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的肥沃壤土作为苗床和种植地。雨后及时排水。当土壤湿度较高时,浅耕会分散水分。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消灭大田种植中的病苗,早期拔除田间系统中的病株,运出田间焚烧。
合理密植和轮作。及时清理农村,减少传染源。生病和渗卖***的植物应该及时焚烧,以防止细菌的传播。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尤其是氮肥,增加磷钾肥,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经常耕作,以确保洋葱地里良好的通风和透光。雨季及时排水,防止高湿低温。病虫区应进行轮作,病虫残体收获后应彻底清除。在多雨地区可以推广实施毁地、垄作、高畦栽培,雨季可以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由于灰霉病菌易产生耐药性,应尽可能减少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当需要使用药物时,应注意轮换或交替混合使用。
问答拓展:看一下大葱得了什么病?用什么药治疗?
大葱灰霉病是葱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各个菜区均有这种现象发生。大葱灰霉病在冬春低温和多雨季节的危害较为严重,严重的情况下,造成葱叶片枯死、游脊腐烂,导致葱不能食用,严重影响了葱的产量和品质,那灰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防治灰霉病,须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搞好生态、农业、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注意肥料卫生,严防带菌肥料进入设施;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暑季覆盖塑料薄膜高温处理、充分腐熟,并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细致喷洒杀菌后,方可施用;注意肥料卫生,严防带菌肥料进入设施;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暑季覆盖塑料薄膜高温处理、充分腐熟,并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细致喷洒杀菌后,方可施用,大家知道大葱得了灰霉病怎么治疗?1、基本方法
(1)选用、培育抗病品种。
(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防止病菌传播蔓延。
(3)加强大葱田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寄主抗病力。合理密植,使葱田通风透光,防止高湿低温条件出现。
(4)清洁田园,实行轮作前作为蔬菜作物要及时清理田间,地头的残枝叶和枯枝烂叶,要烧毁或深埋,以减少传染源。实行轮作可减少病害发生。一旦发病应及时摘除病叶,带出田间烧毁或深埋。
(5)合理施肥,控制浇水施肥要做到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结合,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空气湿度大或连阴雨天要避免浇水;雨季要及时排涝,防止地内渍水;做到勤中耕,松土散湿;如需浇水,以晴天上午进行为好。
2、农业措施
病地应实行轮作,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病残体。携出销毁。多雨地区可推行垄栽和高畦栽培,雨季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3、药剂方法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神尘渗45%特克多(噻菌灵)悬浮剂3000倍液、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多菌灵盐酸盐)超微粉6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2%武夷菌素(BO一10)水剂150倍液,隔7~10天1次,共3~4次。由于灰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应尽量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必须用药时,要注意轮换或交替及混合施用。如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万霉灵粉兄态剂1000倍液或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有利于提高防效,降低成本,延缓抗药性。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问答拓展:大葱、洋葱、大蒜灰霉病都有什么症状特点?如何防治?
引起葱属植物灰霉病的病菌是主要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4个种:葱腐葡萄孢、葱细丝葡萄孢、灰葡萄孢、葱鳞葡萄孢。(1)发病症状①大葱。灰霉病最初发生在叶片上,出现1~3毫米近圆形白色斑点,多由叶尖向下发展,逐渐连成片。湿度大时,在病斑上生出灰色霉层。
②洋葱。灰霉病病菌在苗期即可侵染洋葱植株而进入潜育期,由于育苗时通风透光良好,致发病较轻或不发病。田间发病主要为害洋葱叶鞘及鳞颈部等部位,并多始于近地面的外部叶片,尤其是有伤口或常有水珠的叶片上。初期在外部筒状叶上生白色至灰白色斑点,椭圆形或近圆形,多由叶尖向下数扰乎发展,逐渐扩展连成片,进而使洋葱叶片卷曲、***或枯死。湿度大时病部长满灰色霉状物,内部已腐烂。从而导致植株死亡。该病扩展迅速,3~5天便可蔓延至全田。
③大蒜。灰霉病多发生于植株生长后期。发病初期蒜苗叶两面生有褪绿小白色点,扩展后成为沿脉扩展的长形或梭形斑,大小0.3~0.5毫米,一般先从叶端向下扩展,导致多数叶片一半枯黄。病斑初呈水渍状,继而变白色至浅灰褐色,湿度大时密生较厚的灰色绒霉层。大蒜灰霉病发生严重对,可由叶片蔓延至叶鞘及上部叶片,遍及整株,致使叶片变褐色或呈水渍状腐烂。易拔起,病部可见灰霉及菌核。(2)发病条件该病菌主要靠病原菌的无性繁殖体,即病叶上的灰霉传薯悉播蔓延,病菌散落,致新生叶染病。发病适温15~21℃。(3)防治方法①合理轮作。应避免连作或与李让非葱蒜类作物轮作。如可采用水稻或玉米与葱蒜类轮作,实行2~3年轮作方式,可有效减轻该病发生。
②选育无病壮苗。选择地势高燥,排灌便利,土壤中性微偏砂,2~3年内未种过葱蒜类作物的地块作育苗床。同时,苗床管理中要及早喷药防控,尽量减少带病苗传入栽培田。
③加强田间管理。应注意合理密植,避免因植株过于拥挤而产生有利于发病的遮光,冷湿条件;翌年早春浇返青水、鳞茎膨大水及追肥时,应依据天气预报,适时适量,做到看天、看地、看庄稼及早进行相应精细管理。
④土壤处理与精细整地。定植前随翻地,清除土壤中上茬作物的残根、老叶、烂叶等,以减少菌源。在栽植前7~10天应进行土壤杀菌处理,每667米2用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2.5千克或50%福美双2千克,在翻地时均匀撒施于田间。
⑤合理施肥。以优质腐熟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改变过去以氮肥为主的基肥配方。每667米2施有机肥4000~5000千克,磷、钾复合肥60~80千克为宜。早春浇返青水时,可在过去以氮素为主的基础上每667米2增加6~8千克速效钾肥,以强壮植株,增加抗病性,从根本上减轻灰霉病的为害。
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轮换喷淋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必要时可选用50%速克灵或50%扑海因及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80%多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