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凯润杀菌剂的作用 凯润杀菌剂的作用是什么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951 次
凯润杀菌剂的作用 凯润杀菌剂的作用是什么

此篇农资经验会给广大农资人说明“凯润杀菌剂的作用”,其次还会对“凯润杀菌剂的作用是什么”的内容进行分析,希望对各位农友们有点帮助,赶紧收藏吧!

吡唑醚菌酯灌根伤不伤根?

不伤根,但不建议灌根。

吡唑醚菌酯的确是一种好药,它又叫凯润,新型广谱性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它的杀菌作用主要是抑制病菌的呼吸,阻止电子的转移,让病菌细胞不能合成色素,能对大多数的真菌起作用,抑制病菌的孢子萌发和叶内菌丝体的生长。

吡唑醚菌酯有较强的渗透性,内吸性很弱,仅限于很小的范围内,持效期较长,耐雨水冲刷。吡唑醚菌酯对白粉病,炭疽病,立枯病,叶枯病,疫病,黑星病,霜霉病,叶斑病,菌核病,锈病等有良好的防效。

以上所说的这些病害的防治,用吡唑醚菌酯时都是叶面喷施,而非用于灌根。

百泰杀菌剂和凯润杀菌剂有哪些区别?

一、配方不一样:百泰杀菌剂主要成分是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凯润杀菌剂主要成分是25%吡唑醚菌酯。

二、功效不完全一样:百泰杀菌剂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安全,其具有预防、免疫、治疗、调节植物增产等多重功效,对几乎所用的真菌性病害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早期使用还能很好的促进抗病毒蛋白的形成;凯润杀菌剂可以抑制乙烯的产生,防止谷物早熟,确保最佳的成熟度,凯润还可以通过改善氮的利用增加产量,在受到病毒袭击时,持续加速抗逆蛋白的形成,制止感染。

三、防止病害不完全一样:百泰杀菌剂主要防治黄瓜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番茄和马铃薯的早晚疫病,西瓜的蔓枯病,花生的叶斑病,苹果的轮纹病,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等杀菌谱很广。凯润杀菌剂防治病害: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斑病、褐斑病,在60多种作物上体现出广谱特性。

扩展资料

一、全世界对植物有害的病原微生物(真菌、强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病毒、藻类等)有8万种以上。植物病害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全世界的农作物由此平均每年减少产量约500Mt。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因某种植物病害流行而造成严重饥荒,甚至大量人口饿死的灾祸。使用杀菌剂是防治植物病害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二、杀菌剂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保护性杀菌剂,二是内吸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外或体表直接与病原菌接触,杀死或抑制病原菌,使之无法进入植物,从而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的危害。

三、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吡唑醚菌酯乳油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的用药量为有效成分75~150g/hm2(折成乳油商品量为20-40mL/667m2)。

凯润吡唑醚菌酯与欧博氟环唑能混合使用吗?

凯润吡唑醚菌酯与欧博氟环唑不能一起使用,凯润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黄叶片的作用,用于防止玉米大小斑黄瓜,白粉病,而欧博氟环唑是对小麦锈病水稻纹枯病等病害有效。两类药物治疗农作物病情不一致所以不建议混合用。

吡唑醚菌酯治疗什么病?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杀菌剂,所谓杀菌剂,就是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毒杀作用的化学物质。杀菌剂包括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杀线虫剂、杀原生动物剂等。那吡唑醚菌酯是什么类型的杀菌剂呢?

一,吡唑醚菌酯的特点

吡唑醚菌酯又称凯润。新型广谱真菌性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它能控制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等大多数病害,对孢子萌发及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

二,防治对象

吡唑醚菌酯可用来防治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等。以此可以延伸到蔬菜,草莓,小麦,果树等多种农作物上的叶部真菌性病害。

三,题外话

吡唑醚菌酯还有两个好兄弟,一个叫"醚菌酯",另一个叫"嘧菌酯",我也就顺带着说说它俩吧。

1,醚菌酯

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类杀菌剂。对病害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杀菌机制主要是破坏病菌细胞内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阻止能量的形成,从而导致病菌死亡。

醚菌酯对由半知菌、子囊菌、担子菌、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具有很好的活性,如葡萄白粉病、小麦锈病、马铃薯疫病、南瓜疫病、水稻稻瘟病等水果,蔬菜病害,特别是对草莓白粉病、甜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梨黑星病有特效。

2,嘧菌酯

密菌酯又称阿米西达。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抑制细胞色素之间的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新型高效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和内吸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

嘧菌酯主要是对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蔬菜、咖啡、果树(柑橘、苹果、香蕉、桃、梨等)和草坪等上面的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纲)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黑星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很好的活性。

至于说这三兄弟哪一个更好,也很难说清楚,不过由于醚菌酯是老大,最先开发出来的,所以就纤得些许的差点,后面那俩就有点半斤八两了,嘧菌酯渗透性强,吡唑醚菌酯移动性强。应该说后来者居上。但它仨都不可与乳油型农药和有机硅混用,以防产生药害。

德国巴斯夫凯瑞杀菌剂说明书?

巴斯夫凯润是由德国巴斯夫(BASF)研制生产的草坪及农业专用杀菌剂,是新一代甲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草坪及农业常见的褐斑病,腐霉枯萎病及常见病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

可以控制草坪病害长达28天,施药一小时后耐雨水冲刷。具有更宽的杀菌谱和更高的杀菌活性。作用迅速,持效期长,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对蜜蜂,鸟,蚯蚓低毒。

苯甲吡唑酯能灌根吗?

答案是,不建议。

吡唑醚菌酯的确是一种好药,它又叫凯润,新型广谱性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它的杀菌作用主要是抑制病菌的呼吸,阻止电子的转移,让病菌细胞不能合成色素,能对大多数的真菌起作用,抑制病菌的孢子萌发和叶内菌丝体的生长。

吡唑醚菌酯有较强的渗透性,内吸性很弱,仅限于很小的范围内,持效期较长,耐雨水冲刷。吡唑醚菌酯对白粉病,炭疽病,立枯病,叶枯病,疫病,黑星病,霜霉病,叶斑病,菌核病,锈病等有良好的防效。

西瓜上用吡唑醚菌酯,主要是在西瓜生长前期防治蔓枯病,在生长的中后期防治炭疽病和蔓枯病,在生长的后期配合戊唑醇,甲霜灵等防治霜霉病和疫病等。

以上所说的这些病害的防治,用吡唑醚菌酯时都是叶面喷施,而非用于灌根。吡唑醚菌酯可不可以灌根防治西瓜病害呢?

答案是,不建议。

因为,吡唑醚菌酯是一种保护性为主的杀菌剂,其内吸活性很小,如果用来灌根,被根系吸收后再传导杀菌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说,灌根防治地上部分病害,如炭疽病,蔓枯病,霜霉病等,算是白搭。如果是这些病害发生了,可以用吡唑醚菌酯叶面喷施,而不是灌根,这叫"头痛医脚",效果太低太低。

如果你的西瓜得了根部病害,如根腐病,枯萎病等,可以用青枯立克,苯菌灵,多菌灵,瓜枯宁,大蒜油等内吸活性强的杀菌剂叶面喷施加灌根,或者是采用嫁接苗移栽,而不是用吡唑醚菌酯来灌根,那样根本不起作用,反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损失,得不偿失。

吡唑醚菌酯主要是地上喷施,而非灌根用。吡唑醚菌酯是靠叶片的渗透传导来防治病害。在使用吡唑醚菌酯叶面喷施时,一定要注意,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不可与乳油,有机硅等渗透性强的农药和高渗剂,粘着剂混用,以免造成药害,作物幼苗期慎用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的保护性作用强,而且有些病害已对其产生抗性,建议大家轮换使用,或者是与唑类杀菌剂,如丙环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等复配使用,以提高药效,扩大防治谱,也可减少抗性的发生。

吡唑醚菌酯是什么农药起什么作用?

吡唑醚菌酯,250克/升乳油(巴斯夫凯润)

为新型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用于防治玉米大小斑、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

不过价格有点贵哦,08年是1200元/L。

凯润吡唑醚菌酯能用于辣椒吗?

能用辣椒。

辣椒炭疽病使用凯润吡唑醚菌酯的方法:发病初期用药,间隔10-15天连续施药,每季作物施药三次。

凯润吡唑醚菌酯是广谱型杀菌剂对几乎所有真菌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如麦类的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

辣椒炭疽病主要为害将近成熟的辣椒果实,染病果实。炭疽病是辣椒上的常发病害,特别在高温季节,果实受灼伤,极易并发炭疽病使果实完全失去商品价值。辣(甜)椒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