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树小蠹虫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_杏树_好
杏树小蠹虫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杏树小蠹虫是杏树上的一种害虫,它会在杏树的树皮下生活和繁殖,导致杏树的枝条和树干受到损害。杏树小蠹虫的危害症状主要表现在杏树的树皮上出现凹陷和裂纹,同时还会有大量的树胶渗出。如果不及时防治,杏树小蠹虫还会导致杏树的生长受到抑制,最终影响杏树的产量和品质。
杏树小蠹虫的发生规律
杏树小蠹虫的发生规律与气候条件有关,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发生。在春季,杏树小蠹虫会在杏树的树皮下产卵,幼虫孵化后开始啃食杏树的树皮和木质部组织。在秋季,杏树小蠹虫会从杏树的树皮下钻出来,进入土壤中越冬。在春季和秋季需要特别注意杏树小蠹虫的防治工作。
杏树小蠹虫的防治方法
针对杏树小蠹虫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式。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修剪杏树的枝条和树皮,清除杏树小蠹虫的栖息地,以达到防治的效果。具体的方法是在春季和秋季对杏树进行修剪,将杏树上受到杏树小蠹虫危害的枝条和树皮清除,同时还要清除树皮下的蛹和幼虫。这种方法对杏树小蠹虫的防治效果较好,但需要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通过喷洒杀虫剂对杏树小蠹虫进行防治。常用的杀虫剂有氯丹、敌百虫等。这种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杀灭杏树小蠹虫,但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1.如何判断杏树是否受到杏树小蠹虫的危害?
杏树小蠹虫的危害症状主要表现在杏树的树皮上出现凹陷和裂纹,同时还会有大量的树胶渗出。如果发现杏树上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杏树小蠹虫的防治。
2.杏树小蠹虫的防治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化学防治杏树小蠹虫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杀虫剂。
3.杏树小蠹虫的防治效果如何?
杏树小蠹虫的防治效果与防治方法和防治时机有关,物理防治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但防治效果较好;化学防治能够快速有效地杀灭杏树小蠹虫,但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4.杏树小蠹虫的危害对杏树的产量和品质有何影响?
杏树小蠹虫的危害会导致杏树的生长受到抑制,最终影响杏树的产量和品质。
5.氯丹和敌百虫分别是什么?
氯丹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能够杀灭多种害虫,包括杏树小蠹虫。它的化学名为2,2-二甲基-2-氯乙酰氧乙基硫代磷酸酯。
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能够杀灭多种害虫,包括杏树小蠹虫。它的化学名为2,2-二甲基-1,3-苯并二氧环丙基甲酰胺。
杏树小蠹虫是杏树上的一种害虫,对杏树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不良影响。针对杏树小蠹虫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式。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杏树小蠹虫的防治方法》。
问答拓展:【察布查尔县苹果小蠹虫发生及防治】小蠹虫怎么彻底防治
近几孝扮年,察布查尔县果园大面积发生小蠹虫,严重威胁着林果业的发展。小蠹虫属鞘翅目小蠹科,是毁灭性的害虫。为了摸清其发生及发展规律,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从2024年进行了调查,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总结如下。1 分布及危害情况
小蠹虫在新疆主要分布在南疆,目前已扩散到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各乡镇均有发生,以海努克乡果园危害较严重。除调运苗木时枝条携带传播蔓延外,其余靠成虫迁飞做短距离传播。小蠹虫在察布查尔县主要危害苹果树、杏树、李树、杨树、圆冠榆等。小蠹虫成虫在树表皮蛀成1mm左右的小孔侵入,成虫蛀入后,在韧皮部建造母坑道,并在母坑道两侧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向四周蛀食危害,形成放射状的子坑道。受害果树,轻者结果率下降,重者全株枯死。受害严重的主干或侧枝当年就会死亡。小蠹虫发生以来,危害日趋蔓延,被害面积达5000(667m2),发生面积已占察布查尔县果园80%以上。经调查,在一株果树长1m、直径2cm左右的枝条上发现虫瘿20~31个。
2 形态特征
2,1成虫
体长3~4.5mm,身体黑色,鞘翅暗黑色,有光泽。头短小,额面雄成虫平凹,雌成虫稍突起,触角锤状。
2,2卵
乳白色,圆形,长约1mm。
缺睁 2,3幼虫
幼虫体长4~5mm,乳白色,肥胖,略向腹面弯成“c”字形。无足。头较小黄褐色,口器色深。
2,4蛹
长短与成虫相似,初期乳白色,后逐渐变深。
3 发生规律
经调查苹果小蠹虫在察布查尔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坑道内越冬,翌年4月初老熟幼虫开始化蛹,4月中下旬至5月初羽化,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迁飞交尾产卵,成虫喜欢选择较衰弱的枝干蛀入皮层,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纵向坑道,并产卵于母坑道两侧的木屑内。成虫在树皮表面活动最活跃高峰时间为16:00-17:00。孵化后的幼虫分别在坑道两侧横向蛀坑道,似“非”字形。随虫体增大坑道呈弯曲混**错状,随着龄期的增大取食量加大,危害也加重。
4 防治措施
4,1加强苗木检疫
小蠹虫以老熟幼虫在枝干韧皮部越冬。调运苗木时,严格检疫,发现带有小蠹虫虫瘿的苗木,及时挑出烧毁,以杜绝其传播蔓延。
4,2广泛宣传
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提高**领导和广大群众对其危害的认识,提高参与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加强果园管理
结合修剪,彻底剪除虫枝、衰枝、枯枝,增强树势。清洁果园,及时砍伐烧毁病枯树木,4月底小蠹虫羽化迁飞前,砍伐恢复无望、虫口密度大的病死树,集中焚烧,减少田间虫源。结合刮老树皮,在成虫飞出树体前,采用48%乐斯本或农施巧扮灶利300~400倍液做成药泥,涂抹在受害部位,用塑料薄膜缠闷。
4,4保护天敌
小蠹虫天敌主要有寄生蜂、自僵菌、寄生螨、捕食性昆虫、蚂蚁、啄木鸟等。积极引进引诱剂及高效诱捕器诱杀成虫。
4,5药剂防治
成虫扬飞盛期,5-6月选用25%的敌杀死、2.5%功夫乳油、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进行树体喷施。
问答拓展:我种的杏树有虫吃叶子怎么办?
1.杏星毛虫:杏星毛虫,又称桃斑蛾、梅董蛾,俗称夜猴子、红肚皮虫。主要分布在杏、桃、李等核果产区。为害桃、李、杏、樱桃、梨、葡萄等。其幼虫在早春时钻入刚萌动的花芽中为害,以后取食叶片,斗凯严重时将叶片吃光,影响树势和产量。
(1)形态特征:成虫为蓝黑色中型蛾,有光泽。翅半透明,翅脉和边缘黑色,此虫与梨星毛虫及其相似,其主要区别是后者翅灰黑,无光泽。幼虫体长约16毫米,纺锤形,体背暗紫褐色,腹面暗粉红色;各体节有横列毛丛6个。背板为黑色,中央有一淡色纵纹。
(2)发生规律:杏星毛虫每年发生1代,以初龄幼虫在树皮裂缝内结茧越冬。当桃树、杏树发芽时出蛰,幼虫白天潜伏在树下的石块、土块、草丛中,傍晚上树取食芽、花和叶,老熟后寻找隐蔽处结茧化蛹,6月羽化,卵多产在叶背,孵化后取食,不久即作茧越冬。
(3)防治方法:幼虫越冬前,在树干上绑颤销正草诱集越冬幼虫,于第二年越冬幼虫出蛰前,及时将树干上的草靶取下,集中消灭越冬幼虫;早春幼虫出蛰前,彻底刮掉树上的粗、老翘皮,并将刮下的树皮碎屑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对树干光滑的小树,可在树干周围培土压实,使越冬幼虫不能上树为害;杏树花芽膨大期,当发现被害芽表面溢出黄白色的黏液时,及时喷布50%敌茄悔敌畏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幼虫以卷叶为害,可以进行人工摘除被害叶或捏死虫苞内的幼虫,成虫发生量较大时,在早晨气温低时振动树枝,可消灭未产卵的成虫。
2.舞毒蛾
舞毒蛾,又名秋千毛虫、柿毛虫。此虫在我国北方果树产区发生普遍。其食性很杂,为害桃、李、杏、苹果、梨、核桃、柿子等果树,也为害桑、柳等多种林木。以幼虫咬食叶片,有时也食果实,常把幼果表面咬成小窟窿。管理粗放的果园,常因防治不及时而受害较重,被害树的树势衰弱,影响产量。
(1)发生规律:舞毒蛾一年发生1代,以未孵化出壳的幼虫在卵内越冬。越冬卵块多在树下、大枝的阴面、屋檐和石缝等处。5月上旬至6月上旬孵化。初龄幼虫有群集性,白天在叶背静息,夜间取食活动,遇惊动吐丝**,随风飘荡,似打秋千,所以又称“秋千毛虫”。
2龄以后分散为害,白天多潜伏在树皮裂缝内,或在树下石块、草丛等隐蔽处,傍晚成群结队上树取食,天亮时又爬回树下隐蔽。雄幼虫蜕皮5次,雌幼虫蜕皮6次,历经1个半月左右,约在7月上、中旬幼虫老熟,便在枝叶间、树干裂缝或石块下等处作薄茧化蛹。蛹期10~14天。7月中、下旬至8月,羽化为成虫。雌蛾体肥大,行动缓慢,常在化蛹处附近交尾。雄蛾活泼,常在白天翩翩飞舞,故有舞毒蛾之称,成虫有趋光性。每头雌蛾产卵1~2块,每块有卵200~300粒,卵在当年秋季即发育成小幼虫,但不孵化,以小幼虫在卵壳内越冬。
(2)防治方法:采取杀卵块的方法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即春秋两季结合刮虫或在幼虫未孵化前,寻找越冬卵块,集中消灭;利用幼龄幼虫群集的习性,或2龄以上幼虫白天潜伏的特点,进行人工捕杀,及时消灭幼虫群;药剂防治时,在幼虫为害期,当虫量较大时,可喷布80%的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2000倍液效果均好;还可以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取灯光诱杀。
问答拓展:小蠹虫怎么彻底防治
小蠹虫类害虫分布广、数量大,往往在林木内密集成群,终生蛀食树皮或树干,造成树木衰弱或迅速枯死。(1)加强检疫
严禁调运虫害木。对虫害木要及时进行药剂或剥皮处理,以防止扩散。
(2)营林措施
森林的合理经营和管理是提高林分抗性、有效预防小蠹虫大发生的根本措施。①适地适树,合理规划造林地,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或品种;营造针阔混交林,集约经营管理,加强抚育,封山育林,增加生物多样性。②适龄采伐,合理间伐;伐根宜低并剥皮,梢头木及带皮枝桠应及时清理,保持林地卫生;严散御防森林火灾、乱砍滥伐,及时清除林内风倒木、风折木、枯立木。③采脂林分先行清理林场,伐除低发育级木和衰弱木。④贮木场应设在远离林分的地方,实行科学管理,在林区形成一整套营林、采伐、贮运的工作体系。
生长季节严禁在伐区存放带皮原木、小径木、梢头;所有新伐木必须运出林外,林间垛场亦应远离林分,贮木场必须对原木分类归垛或就地剥皮。
(3)防治措施
①生物防治小蠹虫的天敌资源非常丰富,包括线虫、螨类、寄生蜂、寄蝇、捕食性昆虫及鸟类等。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和人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保护捕食性天敌昆虫和鸟类在森林生态系统内的生存和繁殖,将会加强天敌的作用,有效地降低小蠹虫的为害;已发现有7种以上的华山松大小蠹寄生蜂(茧蜂、金小蜂)对控制该虫的大发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人工饲养和繁殖小蠹虫天敌,如大唼蜡甲可降低红脂大小蠹的为害;生产其病原微生物并在成虫羽化期喷洒,可使大量成虫感病死亡从而降低其为害水平。②信息素诱杀小蠹虫信息素的研究和利用在其控制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素粗提物及人工合成物的利用方式如下。诱捕坦掘棚法:将人工合成的信息素或化学引诱物质设置在特定的诱捕器内进行诱杀,以迅速降低种群密度和**成功率。干扰法:在局部地区大量使用信息素类物质,干扰其入侵和生殖行为,降低其侵害的成功率和产卵能力。③疏伐及伐除虫害木虫源地的虫害木要先列入采伐计划,采取卫生择伐措施。疏伐的最佳时间应是其越冬期和幼虫发育期,伐除时应先伐集中为害区,再伐零星为害区;疏伐后应将被害木树干高度4/5以下的树皮全部剥光,并对剥取的树皮和树干喷洒杀虫剂。伐根应低于20厘米,并及时清除林内的伐枝。卫生择伐后疏林的林窗隙地应选用适宜的树种进行补植,改变林相以增加森林本身的抗虫性能。④饵木诱杀在伐除虫害木、清除林内残枝的基础上,当有虫株率低于2%时可以设置饵木诱杀。方法是在优势种或先锋种扬飞让则入侵前,采伐少量衰弱树作饵木,视防治对象喜阴喜阳决定饵木的设置方式,一般3~4月和6月各置1批,每800米21~2根,待新的子坑道大量出现而幼虫尚未化蛹时,应将饵木予以刮皮、歼灭幼虫。在饵木上喷施1%的α-蒎烯可提高诱杀效果。⑤药剂防治小蠹虫的化学防治是备受争议的防治技术,首先是对每株树木进行化学防治有困难、不经济,其次是会引起森林生态系统的污染和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干扰或破坏,因此使用较少。如要使用,可选择下述方法:a.在越冬代成虫扬飞入侵盛期(5月末至7月初,依地而异)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200倍液或2%的毒死蜱、2%的西维因和2%的杀螟松油剂涂抹或喷洒活立木枝干,可杀死成虫。b.在北方针对纵坑切梢小蠹在根颈树皮内越冬的特点,早春4月可挖开根颈土层10厘米撒施2%杀螟松粉或5%西维因粉,每株用量10克,然后再覆土踏实,杀虫率高达98%。c.在南方防治纵坑切梢小蠹可于树干基部打孔注射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SN-851杀虫剂10倍液2毫升,以防止成虫**钻蛀。⑥原木垛楞的熏蒸处理选用0.12毫米厚的农用薄膜,粘合成与楞垛相应大小的帐幕,覆盖并密封,投入溴甲烷10~20克/米3,或磷化铝3克/米3,或硫酰氟30克/米3,密闭熏蒸2~3昼夜。本法除可歼灭小蠹外,还兼治蛀入木质部的天牛幼虫。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