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杀菌剂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杀菌剂的理化性质是什么呢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396 次
杀菌剂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杀菌剂的理化性质是什么呢

杀菌剂是一种用于杀死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和工业领域。了解杀菌剂的理化性质对于正确使用和储存杀菌剂非常重要。

化学性质

杀菌剂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大多数杀菌剂都是有机化合物,包括醇、醚、酮、酸、酯和芳香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极性,可以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杀菌剂的化学性质还包括它们的酸碱性。一些杀菌剂是酸性的,例如苯甲酸和水杨酸,而其他杀菌剂则是碱性的,例如氯化铵和氯化钠。这些化合物的酸碱性可以影响它们的杀菌效果。

物理性质

杀菌剂的物理性质包括它们的密度、熔点、沸点、溶解度和气味。这些性质可以影响杀菌剂的使用和储存。

例如,一些杀菌剂具有强烈的气味,如氯气和二氧化氯,需要特殊的储存和使用条件。另外,一些杀菌剂具有高溶解度,如乙醇和氢氧化钠,需要储存在密闭容器中以防止挥发和泄漏。

稳定性

杀菌剂的稳定性是指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稳定性。一些杀菌剂可以在高温、光照和氧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从而降低其杀菌效果。储存杀菌剂时需要注意避免这些条件。

另外,一些杀菌剂在与其他化学物质接触时会发生反应,从而降低其杀菌效果或产生有害物质。在使用杀菌剂时需要注意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使用。

了解杀菌剂的理化性质对于正确使用和储存杀菌剂非常重要。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稳定性都可以影响杀菌剂的杀菌效果和安全性,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释义拓展:杀菌剂(化学制剂)

杀菌剂又称杀生剂、杀菌灭藻剂、杀微生物剂等,通常是指能有效地控制或杀死水系统中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的化学制剂。在国际上,通常是作为防治各类病原微生物的药剂的总称。

问答拓展:有机硫杀菌剂有哪些特性?

1934年Tisdale、Williams和Martin分别发现提高橡胶耐磨度的添加剂秋兰姆(福美双)对植物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从而推动了有机硫杀菌剂的发展。有机硫制剂是杀菌剂发展史上最早广泛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一类高效、广谱、低毒、价格比较便宜的保护性杀菌剂。它的出现是杀菌剂从无机化合物发展到旁瞎有机合成化合物的标志。在替代含铜、汞等重金属杀菌剂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证明不易引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即使在内吸性杀菌剂广泛使用后,仍以相当的规模继续生产和使用。当前有机硫杀菌剂除单剂外,多与内吸性杀菌剂混配,在延缓和治理内吸剂的抗药性上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常用的有机硫杀菌剂,主要有下列两类。

第一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根据结构特点又分为两组:

第一组,乙撑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此组化合物的特点是氮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仍保留一个不被取代。氮原子上负荷的游离氢能使H2S或HS-分裂出来,形成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代表品种有代森锰锌(mancozeb,大生)。

化学名称:代森锰和锌离子的配位化合物

主要理化性质:原药是灰黄色粉末,在熔点前即可分离。不溶于水及大多数有机溶剂。在35℃储存时,每月失重0.18%,在高温时遇潮湿和遇酸则分解。可与大多数农药混合使用,但不能与含铜化合物混用。

生物活性:保护剂。可防治多种卵菌、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引起的作物叶部病害。对小麦锈病、玉米大斑病及蔬菜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和果树黑星病、炭疽病有很好的防效。比代森锰药害轻。对大鼠急性口服中毒LD50为5000mg/kg。常接触对皮肤有刺激。

第二组,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此组化合物氮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都被取代,是一类有强螯合力的化合物,例如福美胂、福美锌、福美铁等。至今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酯类杀菌剂仍在大量使用的品种。

福美双(thiram,秋兰姆)前纯。

化学名称: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

主要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无味结晶,熔点为155~156℃,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和乙醚,可溶于氯仿、丙酮、苯和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中。遇酸易分解。

生物活性:保护剂。叶面喷雾防治葡萄灰霉病,观赏植物锈病,苹果和梨黑星病以及储藏病害,核果类果树的缩叶病油料作物的菌核病等。种子处理防治腐霉菌等引起的瘁倒病和镰刀菌引起的其他病害。也作为鸟类的驱避剂。目前主要与内吸性杀菌剂复配使用,常表现增效作用。对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865mg/kg;对鼻黏膜有刺激。

第二类,三氯甲硫基(ClCS-)类。又称邻苯二甲酰亚胺类。是20世纪5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类有机硫杀菌剂。1951年Kittleson首先报道了克菌丹是一种比较安全高效的杀菌剂,并很快与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一样成为铜、汞类杀菌剂的重要替代杀菌剂。

三氯甲硫基类杀菌剂主要有克菌丹(captan,开普顿)和灭菌丹。目前克菌丹国内仍在使用。

化学名称:N-三氯甲硫基-4-环己烯-1,2-二甲酰亚胺

主要理化性运悔空质:白色结晶,工业品带棕色,熔点177~178℃。难溶于水,室温水中溶解度低于0.5mg/L。遇碱不稳定,分解产物有腐蚀性。

生物活性:广谱保护剂,亦有杀螨作用,对植物安全。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9000mg/kg。

问答拓展: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有什么特性?

1967年日本住友公司首先发现属于该类化合物的菌核利(dichlozoline)对核盘菌属(Sclerotinia)和灰葡萄孢属(Botrytis)引起的植物菌核病和灰霉病有极好的防治效果,但后来发现该杀菌剂有致癌毒性,于1973年停止生产和使用。通过结构与活性相互关系的研究发现唑烷环的N原子上必须具有3,5-二氯苯基才有抗菌活性,同时在5位上最多保留一个甲基或在亚胺环上进行结构改造,即能消除致癌毒性,并保留对核盘菌和灰葡萄孢霉的生物活性。1974-1976年相继发现了异菌脲、乙烯菌核利和腐霉利三种高活性的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这类杀菌剂的共同特点是对灰葡萄孢属、核盘菌属、长蠕孢属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特效。

除腐霉利有一定的渗透性外,都不能被植物吸收,属于非内吸的保护剂。但又不同于传统的保护性杀菌剂,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作用专化性,是一类现代选择性保护剂。

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与苯并咪唑类、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现代选择性杀菌剂无交互抗药性,但与芳烃类和甲基立枯磷存在一定的交互抗性。

1.乙烯菌核利(vinclozolin,农利灵)。

化学名轮竖链称:3(3,5-二氯苯基)-5-甲基-5-乙烯基-1,3-二唑烷-2,4-二酮

主要理化性质:白色结晶固体,熔点108℃。水中溶解度为1g/L,室温水纤戚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缓慢水解。

生物活性:为保护剂,对核盘菌、灰葡萄孢霉、交链孢霉及长蠕孢霉有特效。大鼠急性口服LD50>mg/kg。

2.腐霉利(procymidone,速克灵)。

化学名称: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羧基亚胺

主要理化性质:白色结晶,熔点166℃。在日光、高温条件下仍稳定。可溶于丙酮、二甲苯,微溶于水。常温储存稳定性2年以上。

生物活性:保护剂。具有弱内吸性,能抑制侵入植物组织表层内的病菌而表现局部治疗作用。对核盘菌、灰葡萄孢霉、交链孢霉和长蠕孢霉有特效。亚致死剂量下容易产生抗药性。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雄鼠6800mg/kg,雌鼠7700mg/kg。

3.异菌脲(iprodione,扑海因)。

化学名称:3(3,5-二氯苯基)-1-异丙基氨基甲酰基己内酰脲

主要理化性质:白色结晶。熔点136℃,20℃水中溶解度为13mg/L。在一般条件下储存稳定,无腐蚀性。

生物活性:触杀性保护剂,也有一定的渗透性。除对核盘菌、灰霉菌特效外,对丛梗孢霉、交链孢霉和小菌核菌也有效。大鼠和小鼠急性口服LD50均大于2000mg/kg。

4.菌核净(dimetachlone,纹枯利)。

化学名称:3-(3,5-二氯苯基)丁二酰亚胺

主要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鳞片状结晶。熔点136.5~137.5℃。难溶于水,溶于丙酮、环己醇等有机溶剂。

生物活性腊孙:非内吸保护性杀菌剂。对葡萄孢霉、核盘菌、尾孢、长蠕孢、交链孢霉具有很高的活性,但对某些作物也存在有药害问题,使用范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