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扶桑绵粉蚧特征习性、为害症状及防治措施_粉蚧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347 次

扶桑绵粉蚧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它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吸食植物汁液造成的。扶桑绵粉蚧的寄生范围很广,它可以寄生在多种植物上,如桑树、柿子树、苹果树等。它的寄生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严重时还会导致植物死亡。

扶桑绵粉蚧的特征习性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小型昆虫,身体呈椭圆形,长约2-3mm。它的身体表面覆盖着白色粉状物质,看起来像棉花一样,因此得名“绵粉蚧”。扶桑绵粉蚧一般在春季和秋季出现,它们会在植物的叶片、枝条或果实上寄生,吸食植物汁液。

扶桑绵粉蚧的为害症状

扶桑绵粉蚧寄生在植物上会对植物造成多种危害。它们会通过吸食植物汁液,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导致植物的叶片、果实等部位变小、变形。扶桑绵粉蚧的寄生会分泌出一种粘液,导致植物叶片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物质,影响植物的美观。扶桑绵粉蚧还会传播多种植物病毒,加重植物的损失。

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措施

针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物防治

利用其天敌对扶桑绵粉蚧进行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可以引入扶桑绵粉蚧的天敌——瓢虫,利用瓢虫的捕食能力控制扶桑绵粉蚧的数量。

2.化学防治

利用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进行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使用杀虫剂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机,避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注意杀虫剂的选择,避免对人体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3.**防治

扶桑绵粉蚧的寄生有一定的**性,因此可以利用**防治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例如,在发现扶桑绵粉蚧寄生的植株上,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清除,避免扩散。

用户关心问题一:扶桑绵粉蚧对人体有危害吗?

扶桑绵粉蚧不会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使用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避免误食或误吸入杀虫剂。

用户关心问题二:如何预防扶桑绵粉蚧的寄生?

预防扶桑绵粉蚧的寄生,可以注意植物的生长环境,保持植物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垃圾和枯萎的植物。同时,可以在植物上喷洒一些天然的防虫剂,如辣椒水、大蒜水等。

用户关心问题三:如何区分扶桑绵粉蚧和其他绵蚧?

扶桑绵粉蚧和其他绵蚧的区分主要是从它们的寄生植物、外形特征等方面进行判断。例如,扶桑绵粉蚧主要寄生在桑树、柿子树、苹果树等植物上,身体表面覆盖着白色粉状物质;而其他绵蚧则可能寄生在不同的植物上,身体表面颜色和形状也可能不同。

扶桑绵粉蚧的相关知识

农药:杀虫剂是一种用于控制害虫的化学药剂。常见的杀虫剂有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等。

参考文献:

1.《植物病虫害防治手册》

2.《农业害虫识别与综合防治》

问答拓展:扶桑绵粉蚧形态特征,为害什么作物

特征一:雌虫身上被有蜡粉,足部呈红色,腹脐呈黑色,**可见1-2对黑斑,腹部可见3对黑斑。

特征二:体缘有短粗的蜡突,腹部末端的蜡突较长,除去蜡粉后,其前胸、中胸背面亚中区可见2条黑斑,腹部亚中区有2条黑斑。

特征三:雌虫产下的卵粒为浅**,形状为圆形。

一、扶桑绵粉蚧形态特征液颤

1、外观特征

(1)雌虫是主要危害源,其足部呈红色,腹脐呈黑色,身上被有薄蜡粉,**可见1-2对(或无)黑色斑点,腹部可见3对黑色斑点。

(2)体缘有短粗郑弊的蜡突,腹部末端4-5对较长。除去蜡粉后,其前胸、中胸背面亚中区可见2条黑斑,腹部1-4节背面亚中区有2条黑斑。

(3)雌虫产下的卵粒呈圆形,颜色浅黄。

2、生物学特征

(1)多为孤雌生殖,于卵囊内产卵,每个卵囊内具有150-600粒,卵孵化后大多为雌虫。

(2)虫卵经过3-9天即可孵化为若虫,若虫期为22-25天左右。一般情况下每隔闹丛败25-30天可发生1代,1年可发生12-15代。

(3)温度较低时,扶桑绵粉蚧会以虫卵形态(或其他虫态)在植物或土壤中越冬,在热带地区可终年繁殖。

二、扶桑绵粉蚧为害什么作物

1、危害对象

(1)主要危害对象为冬瓜、黄瓜、南瓜、番茄、茄子、空心菜、棉花、芝麻、向日葵、扶桑、园林植物的幼嫩部位,包括叶片、叶柄、嫩枝、花芽。

(2)若虫和雌性成虫会吸食汁液,作物受害后叶片会变黄,生长发育速度会变缓或停止(或失水干枯),有时会导致花朵、花蕾、幼铃脱落。

(3)此害虫会分泌蜜露,并且会诱发煤污病,导致叶片脱落,甚至会出现作物成片死亡的情况。

2、防治方法

(1)进入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后,亩用40%毒死蜱100-120毫升兑水50-60公斤,然后进行喷雾。

(2)喷雾时要整株喷药,虫害较严重的地方要向土壤施药,使药剂渗入到根部,以消灭地下种群。

问答拓展:扶桑绵粉蚧的介绍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solenopsisTinsley)属同翅目、粉蚧科、绵粉蚧属。该虫原产北美,1991年在美国发现危害棉花,随后在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巴西相继有报导发现。2024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有发现,对当地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近年来在我国广东等省局部地区发现有该生物为害棉花和蔬菜。为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逗咐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和扶桑绵粉蚧的风险蔽基分析结果,宏指谨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将扶桑绵粉蚧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问答拓展:扶桑绵粉蚧的扶桑绵粉蚧生活史

扶桑绵粉蚧是多食性昆虫瞎码,其生活周期为23-30天,成虫体粉红色,表面覆盖白色蜡状分泌物。生殖力强,雌成虫可产500-600粒卵,每年可发生10-15代。在磨扰哪棉田,棉花植株是棉花粉蚧的最佳寄主,棉李谨花的整个生长期都有粉蚧危害,且世代重叠,各虫态并存,棉花收获离田后,粉蚧转移到田间其它寄主上活动。棉花粉蚧通过空气气流进行短距离扩散,也可借助水、床土、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扩散,粉蚧以低龄若虫或卵在土中、作物根、茎秆、树皮缝隙中、杂草上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