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中国粮油价格 中国粮油价格网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90 次
中国粮油价格 中国粮油价格网 背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和油脂是中国人民的主要食品,因此粮油价格的涨跌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近年来,中国粮油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其中,2024年的粮食价格上涨较为明显,主要是因为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生猪存栏减少,导致饲料需求增加,驱动了粮食价格的上涨。

影响因素

粮油价格的涨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1.天气因素

天气因素是影响粮油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天气对于粮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遭遇干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就会导致作物减产,从而使得粮油价格上涨。

2.国际市场价格

国际市场上的粮油价格对国内粮油价格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国际市场上的粮油价格上涨,那么国内的粮油价格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反之亦然。

3.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也是影响粮油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的调控政策会对粮油价格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比如,**通过增加粮油的进口量来稳定国内价格,或者通过补贴等方式来调节市场价格。

4.供需关系

供需关系是影响粮油价格的一个基本因素。当供大于求时,粮油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就会上涨。近年来,中国的粮食供应总体上趋于稳定,但是饲料需求的增加导致了粮食价格的上涨。

未来趋势

未来中国粮油价格的走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总体来看,粮油价格将会保持稳定的走势。目前,**在粮油价格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比如加强储备粮油的管理,增加进口量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稳定市场价格,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

拓展百科知识

稳价

稳价是指通过**的调控手段,保持市场价格的稳定,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

非洲猪瘟(fēizhōuzhūfēng)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病,属于口蹄疫病毒科。该病毒对猪具有强烈的致死性,目前尚无特效疫苗,且治疗难度大。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会导致生猪存栏减少,进而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参考来源:《农业经济学原理》(作者:刘永辉)

相关问答拓展:

1、这次洪水对粮食有影响吗?

洪水对粮食的影响因地区而异。河南洪涝灾害对粮食市场的影响是局部的、短期的,并未引起全国范围的粮食价格波动,粮食保供稳价基础牢固。

洪涝相对于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作物影响相对小,只是影响部分地区粮食产量,更多地区得益于充足降雨,作物产量提升。

2、2024洪水影响粮食会涨价吗?

2024年上半年的洪水对粮食价格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具体的影响程度和趋势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受灾地区的范围和严重程度、粮食供应和需求的情况、国际市场的变化等。

一方面,如果洪水影响到的主要是一些粮食主产区,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导致粮食减产,那么粮食价格有可能会上升。这是因为减产会导致供应减少,而需求通常不会减少,因此供需关系会发生变化,推动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如果洪水影响的范围比较广,或者影响到了一些粮食主产区,但是受灾情况不是特别严重,没有造成大量的减产,那么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可能不会太大。

还需要考虑到国际市场的情况。如果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供应紧张,或者国际粮食价格出现上涨,那么也会对国内粮食价格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

3、洪水过后粮食会涨价吗?

洪水过后,粮食价格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洪水可能导致农田受损、农作物减产,从而影响粮食的供应。如果供应减少,需求不变,那么粮食价格可能会上涨。实际情况可能因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

1.**干预:**可能会采取措施,如增加粮食储备、调控市场等,以稳定粮食价格。

2.替代品:在其他粮食供应短缺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寻求替代品,如土豆、玉米等,从而降低对某一种粮食的需求,缓解价格上涨压力。

3.国际市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变动也会影响国内市场。如果其他国家的粮食供应充足,进口粮食可能会对国内市场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4.生产恢复:洪水过后,**和农民可能会采取措施加快生产恢复,如修复水利设施、提供农业补贴等,从而提高粮食产量,降低价格上涨压力。

洪水过后粮食价格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市场、国际环境等多种力量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共同影响粮食价格的波动。

4、为什么中国的粮食那么便宜啊?

粮食,从经济学的理论来讲,也具备了一般商品的属性,即当粮食总量供不应求时,粮食价格必然上涨,但如果粮食供过于求,那价格必然下跌。

中国自己产的粮食略有不足需要进口,但全球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粮食是大量出口,导致全球粮食过剩,压低了国际粮食价格,所以,既然中国已经融入了国际经济大循环,那么国内的粮价必然受国际粮价影响,最终导致了中国的粮价一直不高。

拓展好文:“粮袋子”有保障稳价格有支撑——透视新形势下的中国粮

  稳面积提产能:“粮袋子”有保障

  谷雨节气,正值关键农时。农民和农技人员在田间忙碌,抓紧防控小麦病虫害和春耕春播。在农业大省吉林,尽管由于疫情管控,3月备春耕进度放慢,但经过多方努力,水稻育秧接近尾声,前期耽误的进度基本抢回来了。

  放眼世界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俄乌冲突给粮食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住粮食“压舱石”极为重要。今年我国粮食生产面临不少新情况:

  ——夏粮的主体是冬小麦,夏粮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对于稳定预期意义重大。受去年秋汛影响,1.1亿亩冬小麦晚播,占总面积三分之一,一些地方反映苗情是“历年来最复杂的”。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几个月来,通过各地各部门加强保障和农民辛勤耕耘,目前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7.9%,比冬前提高17.4个百分点,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夺丰收有了来之不易的基础。

  ——秋粮是粮食生产的大头。我国明确今年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菜。一方面,农资价格上涨,推高今年种粮成本;另一方面,根据气象预测,旱涝形势需要高度重视。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了粮食安全:“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围绕粮食安全,我国提出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聚焦关键环节全面部署——

  调动重农抓粮和种粮积极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很多省区市的书记、省长、市长,下基层搞调研、查苗情。国家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三大谷物的种植收入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扩大到全国主产省820多个主产县。中央财政安排下拨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

  逐个品种抓牢抓好。我国先后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扩种大豆油料工作推进电视会议、全国玉米水稻生产工作推进电视会议,逐个品种部署。农业农村部派出100多名机关干部和200名技术人员,包省包片下沉一线,并开通热线解决农民实际困难。相关部门印发工作导则,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

  春争日,夏争时。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9.4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目前春播粮食完成意向面积的28.8%,其中,早稻栽插过九成、春小麦播种过七成、薯类过五成、春玉米近三成、大豆过一成,进度均略快于上年。

  潘文博表示,现在距小麦大面积收获约有40天,农业农村部将加强监测预警,指导各地抓好中后期麦田管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措施,高质量完成春播任务。

  口粮自给有保障:进口主要是调剂品种

  田间生产在努力,百姓餐桌有保障,仓储物流是关键。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表示,我国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作物连年丰收,加上库存充裕,进口主要是一些调剂品种,两大口粮自给有保障。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仓满廪实外,我国粮油加工能力很强,如果按每人每天吃1斤粮测算,一天加工出来的米面够全国人民吃2天。

  口粮绝对安全之外,其他粮食作物呢?大豆和玉米是我国粮食进口主要品种。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粮,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饲料和食用油消费。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千方百计稳定玉米生产,要以南补北、以单产补面积、以建设补短板,启动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目前,2024年收获秋粮的收购接近尾声。截至20日,主产区粮食企业累计收购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81亿吨。今年以来,全国累计**政策性粮食1190万吨,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粮食供应较为充足、价格平稳,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

  据了解,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库存较为充足,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增强。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已建立,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000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个。各地创新物流运输方式,加强城市、社区、城际、农村配送有效衔接,形成由都市区“1小时”、周边城市“3小时”、城市群“5小时”构成的“全国粮食135应急保障圈”。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平稳运行良好态势,为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段时间以来,受俄乌冲突等影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3月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7.1%。小麦、玉米价格环比上涨超过19%,玉米、大麦和高粱价格攀升至1990年以来最高点。

  去年我国进口的玉米、大麦近三成来自乌克兰。俄乌冲突引发国际粮食市场动荡,带动国内部分粮食价格小幅上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7%,其中3月涨幅略有扩大,升至2%。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涨幅虽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但低于国内3%左右的预期目标。

  粮价为百价之基。专家认为,尽管存在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当前中国粮食价格仍总体保持稳定。从走势看,中国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保持粮价总体稳定仍有较好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有关部门将坚持综合施策、精准调控,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合理安排政策性粮食**,引导农民适时适价售粮、企业均衡有序收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