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锈病防治方法 小麦锈病防治技术
春小麦锈病防治方法
作为农业方面的专家,我认为春小麦锈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病害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来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一、优化土壤环境
春小麦锈病主要是由于土壤环境不良引起的。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土壤环境。要注意土壤疏松,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要合理施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要注意合理轮作,减少连作,避免土壤疲劳,降低病害发生率。
二、加强病害监测
春小麦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我们需要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监测方法主要有视察法、药剂法、病原学检测法等。通过对春小麦锈病的监测,可以掌握病害的发生规律,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病害发生率。
三、合理使用农药
在春小麦锈病的防治中,农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我们要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防止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农药,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和小麦的生长期,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四、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春小麦锈病防治的重要环节。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保持田间清洁。同时,要注意排水,避免水分积聚,造成病害的滋生。还要注意及时修剪小麦,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五、加强科学研究
春小麦锈病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方法。科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病害的发生规律和病原菌的特性,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拓展问题:
1.春小麦锈病的症状是什么?
春小麦锈病的症状包括叶片上出现***或棕色斑点,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出现锈色粉尘,严重时还会导致叶片枯死。
2.春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春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和土壤传播两种途径。空气传播是指病原菌通过风、雨等途径传播,土壤传播是指病原菌通过土壤中的根系和残体等途径传播。
3.春小麦锈病防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春小麦锈病防治中需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度使用;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清洁;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环境;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方法。
4.春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春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优化土壤环境、加强病害监测、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科学研究等方法。
5.春小麦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春小麦锈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降低小麦产量和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小麦死亡。同时,春小麦锈病还会导致农民的经济损失,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问答拓展:小麦锈病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选用三唑酮(粉锈宁)、烯唑醇(速保利)等拌种,立克秀(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敌力脱(丙环唑)、特富灵可湿性粉剂等喷洒,或用氟环唑、戊唑醇、己唑醇、三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以及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喷洒。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良种、适期晚播、消灭田间菌源、加强田间管理等。
一、化学防治
1、拌种和包衣
(1)选用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60g,拌种50kg;或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60g,拌种50kg。
(2)选用种子量的0.15%为使用量,浓度为2%的立克秀(戊唑醇)对种子进行包衣;或用种子量0.2%的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
2、农药喷洒
(1)秋季和早春,每亩可用25%三唑酮或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g,兑水60kg喷雾;也可用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若病情较重,可在15天左右时再防治一次。
(2)其他药剂如氟环唑、戊唑醇、己唑醇、三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以及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小麦锈病都有一定的防效。
二、农业卜纤防治
1、合理选用抗锈病良种
(1)种植具有抗性的小麦良种,如云麦余悔2号、3号、39号、55号、56号;临麦6号、15号、16号;宜麦1号、2号;烟农19、23等系列品种。
(2)推广小麦良种的同时,还要注意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轮换,防止抗病品种混杂和丧失抗性,防止品种单一化。
2、播种地块的选择及播种
(1)选择地势平坦、坡小、冬季积雪稳定、麦苗能安全越冬的地块,土壤肥力中上等,排灌良好,以型毁仿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为佳,前作为水稻、油菜、豆类、绿肥等。
(2)根据测土配方,在翻地前每亩施1500-2000kg有机肥,均匀撒到地里,立即耕翻,耕翻深度达到25cm以上。
(3)适墒期内用轻型耕机或用畜力耙细保墒、整平地块,整地应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做到土壤细碎、无漏耙现象,为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
3、适期晚播
在适播期内,在保墒的前提下,要适当晚播,可有效减轻秋苗发病,减少越冬菌源。播种越早,病菌侵染的机会越多,越冬菌源量越大,发病就越早、越重。
4、消灭田间菌源
在冬小麦越冬返青时,随时检查病情,发现病叶和发病中心,彻底铲除,防止传播蔓延。在锈菌的越夏基地麦收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也可减轻小麦锈病的发生。
5、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健壮,抗病高产,避免偏施氮肥和过晚施肥,造成贪青晚熟;及时浇水,以补充因孢子堆表皮破裂而损失的水分。
问答拓展:小麦发生锈病的防治技术
小麦锈病在春季经常发生,在4月份时期需要紧急进行防治,因为这时期正直灌浆乳熟期,如果发生该病容易导致植株和叶片不能正常生长,对产量影响很大。小麦锈病
河南省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锈病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现将有机小麦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有机小麦锈病的种类及为害症状:
有机小麦锈病,又称黄疸病,可分为条锈、叶锈、杆锈三种类型,锈病是气传性病害,可随风向麦区进行远距离传播为害。
条锈主要为害有机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呈虚线状,鲜***,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
叶锈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桔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
秆锈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而叶背面的孢子堆较正面的大。
2、有机小麦锈病病原菌形态特征:
条锈菌夏孢子单胞,球形,表面有细刺,鲜***,孢子壁无色,具6~16个发芽孔。冬孢子双胞,棍棒状,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稍缢缩,褐色,上浓下淡,下部瘦削,柄短有色。
叶锈夏孢子单胞竖晌消,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细刺,橙***,具6~8个发芽孔。冬孢子双胞,棍棒状,暗褐色,分隔处稍缢缩,顶部平,柄短无色。
秆锈夏孢子单胞,长椭圆形,暗橙***,中部有4个发芽孔,胞壁褐色,具明显棘状突起。冬孢子双胞,棍棒状或纺锤形,浓褐色,分隔处稍缢缩,表面光滑,顶端圆形或略尖,柄上端黄褐色,下端近无色。
3、有机小麦锈病发病特点:
锈病喜湿,在下雨,结露,或有雾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锈菌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当夏孢子落在寄主叶片上,在适合的温度(条锈1.4-l7℃、叶锈2~32℃、秆锈3~31℃)和谨芦有水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沿叶表生长,遇到气孔,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进而侵入气孔在气孔下形成气孔下囊,并长出数根侵染菌丝,蔓延于叶肉细胞间隙中,并产生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内吸取养分。菌丝在麦叶组织内生长15天后,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可持续产生夏孢子若干天,夏孢子繁殖很快。这些夏孢子可随风传播进行再侵染。
锈病在秋季或春季发病的轻重主要与夏、秋季和春季雨水的多少,越夏越冬菌源量和感病品种面积大小关系密切。一般来说,秋冬、春夏雨水多,感病品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病就发生重,反之则轻。
4、有机小麦锈病防治方法:
4.1.农业防治:
4.1.1.选用抗病小麦品种是防治有机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小麦不同品种对小麦锈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可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小麦品种,如冬小麦伊农18号。在新源县乡镇的同一地块内种植的新冬18号、伊农18号2个品种中,新冬18号发病重、发病面积大,而伊农18号只有点片发生,表现出很强的抗病性。
4.1.2.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4.1.3.搞好抗余知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
问答拓展:据报道,今年小麦条锈病存在春季大流行风险,该如何防治?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可随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已在湖北、陕西、河南、甘肃、云南、四川、贵州、重兆耐橡庆等8个省份232个县区发生215万亩,为近10年来第三重发年份。小麦条锈病主要危害的是小麦的叶片,也可危害叶鞘、麦秆及小麦穗。针对今年病虫害加重发生的态势,农业农村部及时指导各地开展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
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措施有:
第一,亩滑要坚持综合防治的策略。当小麦条锈病大面积暴发流行时,药剂防治仍是当前控制病害的主要措施。在条锈病发病初期的小麦拔节和孕穗期用药物治疗都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也建议相关部门在防控资金、药械方面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条锈病突发流行。
第二,要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们要培育聚合品种、多系品种或多抗品种。
第三,要严密监控春季引发流行的因素。春季是小麦条锈病流行危害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密切监控病菌来源、菌源量大小、春季降雨量及早春气温回升早晚等。
第四,要实行抗锈基因合理布局。我们要在小麦条锈病的越夏区和越冬区分别种植不同抗原类型的小麦品种,在品种的合理利用方面,实行多品种分区布局。另外,还要注意应用具有避病性、慢病性、耐病性和高温抗病性等特点族旁的品种。
第五,要栽培防治。越夏区要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的积累和传播。在土壤缺乏磷、钾肥的地区,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减少条锈病发生。另外我们要合理灌溉,将病害的发生和产量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